中國農民:在俄羅斯種菜真的很賺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6 18:06:52  


一位農民正在採收黃瓜。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48歲的金昌憲自1991年從哈爾濱來俄羅斯種菜至今,已有15個年頭了。談起自己這些年的感受,他滿心歡喜地說:“在俄羅斯種菜真的很賺錢。”

  金昌憲目前是俄羅斯第五大人口城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市一家農莊的主人。他於1993年當時工作的集體農莊解體後,租下了農莊的10公頃地,在10個大棚裡全部種上俄羅斯人最喜愛的蔬菜──黃瓜和西紅柿。

  據新華社報道,由中俄主要媒體代表組成的“中俄友誼之旅”報道團近日抵達克市,拜訪了這位中國菜農。

  金昌憲說,在俄羅斯種植西紅柿和黃瓜“最能賺錢”。俄羅斯的緯度高,日照時間短,不太適合黃瓜和西紅柿的生長。“以前在俄羅斯市場上這兩樣蔬菜的價格貴得嚇人。”

  他說,中國人還沒來俄羅斯種菜之前,俄市場上每公斤黃瓜要賣到180盧布(約60元人民幣)。中國人來後,帶來了先進的大棚種植技術和優良的蔬菜品種,黃瓜產量大增,黃瓜的價格隨即降到了每公斤5個盧布(約1.6元人民幣)。

  即便是這樣,金昌憲認為在俄羅斯種菜仍要比在國內“賺得多得多”。他說:“以西紅柿為例,今年中國市場上每公斤西紅柿的批發價格為幾分錢到幾毛錢不等,而俄羅斯市場上的價格則是每公斤折合人民幣七到八塊錢。”

  “我現在的年收入起碼都是在二三十萬元以上,這對於國內的菜農而言是不可想象的。”金昌憲憨厚地笑笑,伸出手指比劃著。

  除了豐厚收入讓金昌憲感到十分滿意外,在俄羅斯種菜沒有大的壓力和競爭也讓他感到很高興。

  他說,中國農民從來都不怕辛苦,可是國內蔬菜種植業殘酷的競爭有時會讓一年來起早貪黑的農民到頭來賺不了什麼錢。“以前在哈爾濱時,假如頭一年種白菜賺錢,那麼第二年全村肯定全種白菜,菜價自然掉得很厲害。”

  金昌憲接著說,這種情況在俄羅斯就不會發生。俄羅斯人雖然非常佩服中國人的吃苦耐勞,也很愛吃中國人種的蔬菜,但是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去模倣中國人。

  俄羅斯政府為了對這些勤勞智慧的中國農民表示感謝,取消了中國菜農的個人所得稅(個人收入的18%)。

  高額的利潤、良好的創業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俄羅斯淘金。克市目前有中國菜農1000人左右,並且這個數字正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在整個俄羅斯地區中國菜農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許多原本在俄從事服裝貿易的中國人也開始轉向蔬菜種植業。

  現在中國人種植的黃瓜和西紅柿幾乎覆蓋了整個俄市場。據金昌憲介紹,自從去年俄羅斯最後一家集體農莊解體後,俄市場上95─100%的此類蔬菜都是中國人供應的。

  現在的金昌憲對俄羅斯的生活感到很習慣。目前他與妻子和兒子都已拿到俄羅斯的綠卡。22歲的獨生子金尚春還在本地上大學。

  對於自己的寶貝兒子,金昌憲最擔心是兒子作為俄羅斯第二代中國移民的教育問題。

  “他現在根本就不學漢語,而且相當懶,對土地沒有感情。我並不是希望他繼續當菜農,可是我不願意看到中國農民吃苦耐勞的品性從他身上消失。”金昌憲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