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大國如何變成品牌大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6 08:02:35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日前,美國《商業週刊》和國際品牌咨詢公司Interbrand聯合發佈了2006年度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强,可口可樂再次以675.25億美元的品牌價值蟬聯冠軍。讓人遺憾的是,從2001年《商業週刊》發起“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强”評選活動以來,中國企業一直與該排行榜無緣。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認爲這不能不令國人感到痛心。儘管中國已經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貿易大國,但在貿易出口中,大部分是貼牌生産。佔全國出口1/3强的廣東省的自主品牌出口額僅佔全省出口總額的3%。

  文章指出,從客觀情况而言,雖然這些年中國貼牌出口總額在增加,但實際上利潤量却在下降。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一家給沃爾瑪供貨的廠家,10年前一件産品出廠價7美元,如今被砍到4美元。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特羅斯犀利地指出,如果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面臨著印度、越南等更加廉價勞動力國家競爭的中國貼牌類出口企業別說打造百年品牌,就是以後的生存都成問題。

  著名旅美學者薛涌在其《中國不能永遠爲世界打工》一書中指出: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以廉價勞動力與生産資料爲代表的低技術含量的貼牌出口模式不應再成爲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爲別人做嫁衣的貼牌出口方式將會使中國企業一直淪爲外國品牌企業的附屬物。

  文章表示,打造世界品牌需要有國家政策支持。作爲後起之秀,韓國能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出現“三星”“LG”“現代”等國際大品牌,與政府的大力扶植是分不開的。政府支持最重要的一點是通過政府採購來培育我們的自主品牌。數量巨大的政府採購將給相關企業帶來不菲的收入,使得這些企業有實力進行核心技術的開發和創立自主品牌。

  同時,政府帶頭使用自主品牌産品也將在普通消費者中産生巨大的示範效應,逐漸改變消費者難以認同自主品牌的現象。在這一方面,韓國做得非常成功,在汽車、電子産品、日用消費品三大類商品中,韓國自主品牌的國內銷售都佔到了75%以上的比重。政府和國民購買本國自主品牌,有力地帶動了本國企業的發展和自主品牌的培育。

  而在中國目前的政府採購中,有明顯的“國貨不敵洋貨”的趨勢,理由似乎可以理解,是因爲國貨的性價比不如洋品牌,所以我們在政府中看到了更多的戴爾、惠普、奧迪。但是如果得不到政府採購的支持,本土品牌損失的絕不祗是如同採購額那麽大的市場,而是走向世界的機會!

  文章稱,中國要想完成從打工大國到品牌大國的轉變的另一隻脚在企業,企業一定要有打造和培育自主品牌的强烈意識。企業應該意識到,擁有自主品牌形成的收益遠遠大於成本,建立和發展自主品牌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不要懼怕先期投入。

  企業還應該制訂客觀具體的品牌發展戰略計劃。世界上很多著名品牌在發展初期都有客觀具體的品牌發展戰略。中國品牌常有“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情况,這與品牌發展遇到困難就“另立山頭”,缺少長遠規劃是分不開的。試看 可口可樂等幾乎所有世界級品牌,哪個不是經歷過風雨,打造了諸多的“品牌故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