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住匯改節奏:人民幣匯率又到一個關鍵時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30 07:16:42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在當前中國經濟過熱、流動性泛濫、緊縮貨幣政策效果不顯著的情况下,人民幣匯率似乎又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同時,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614.5億美元,同比增長54.9%,中國經濟失衡也亟待通過人民幣昇值加以糾正。那麽,人民幣匯率是否應該進一步昇值?中國經濟能否承擔人民幣匯率繼續上昇?而人民幣昇值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中國經濟失衡現狀?21世紀經濟報道誠邀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副代表兼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終身教授徐滇慶針對以上問題加以分析。

  1.匯改沖擊有限

  主持人:每次提及人民幣昇值時,爭論最多的就是昇值會打擊出口、影響經濟增長,進而可能導致失業率增加等等負面影響。那麽從昇值一年以來GDP或出口額數據來看,似乎幷未産生這些負面影響?這是否說明人民幣昇值對於中國經濟的沖擊沒有擔憂的那麽可怕? 

  湯敏:我認爲過去一年的經驗祗能證明,人民幣小步昇值幷不會對進出口、失業率及經濟增長産生很大的沖擊。當然,不能完全排除匯率變化後個別企業、個別行業困難加劇的情况。我們還應該看到,當前良好的宏觀態勢,可能正是對匯改節奏的精心設計,謹慎執行的結果。如果去年匯改幅度過大,步子過快,可能會對宏觀經濟有較大沖擊。

  哈繼銘:從2005年7月22日到2006年7月25日,中金公司計算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昇值幅度僅爲0.6%(人民幣一次性昇值2%幷不計算在內)。而今年1月以來,由於其他國家對美元的大幅度昇值,中國的名義有效匯率實質上貶值了1.4%。即使考慮到2005年7月21日的一次性昇值,人民幣的名義有效匯率也幷沒有大幅度的變化。昇值幅度如此之小,又怎能預期它將對經濟産生什麽實質性影響呢。

  而且我認爲,即使人民幣昇值幅度再大一些,對中國出口和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恐怕也很有限。因爲儘管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明顯昇值會對中國出口競爭力産生一定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和其他貿易夥伴的摩擦,這對出口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陳志武:人民幣昇值幅度太小,所以産生的負面影響不明顯。而這恰恰說明中國生産能力和勞動力供給的勢頭要遠大於其它國家,而目前人民幣的昇值幅度根本無法對沖因爲勞動力供給過多等情况造成的貿易順差的增幅。說到底,匯率就是一種價格,與其它商品一樣,如果市場上對人民幣的需求很多,人民幣就應該昇值;如果人民幣供給增多而需求减少,人民幣就應該貶值。一國對外貿易順差額越來越大,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也就越大,顯然幣值也應該隨之越來越高。就中國目前的貿易順差額來看,貨幣純需求遠遠大於零。

  另外,經美國計算,2005年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格指數較2005年同期約降1.6%。也就是說,儘管人民幣昇值,但由於中國國內企業間的競爭增加,企業效率也有所提高,所以生産容量擴大,以人民幣計算的價格降幅超過了人民幣昇值的幅度。這說明人民幣昇值的空間還有很大。

  徐滇慶:匯率昇值意味著出口産品相對漲價,當然會影響出口。可是,在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上事情不是那麽簡單。一個國家出口商品有幾百類,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各不相同。而一個國家的匯率祗能有一個。匯率昇值對於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的影響要逐個商品研究。通常我們按照商品的勞動力密集程度從低到高排個隊。在最左面的是那些勞動力密集度非常高的商品,例如,農産品,手工藝品等等,然後是輕紡産品、雨傘、鞋帽等等,再往右是輕工機電産品,一直到電子、機械、高科技産品。在這個出口商品的“光譜”中,中國出口的大部分商品集中在低端。不同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是不一樣的。大致上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可以分爲三大類:第一類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他們也生産幷具有出口勞動力密集型産品的能力。第二類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第三類是韓國、台灣地區、新加坡等。基本上我們出口的商品和美國、日本等工業國不在一個組別內。

  中國商品能否佔據市場,佔據多大的市場份額完全取决於我們的競爭力。在國際貿易中决定相對競爭力的指標是每單位出口商品中的勞動力成本。這個指標包含勞動工資水平和勞動生産率兩個因素。假若甲國的工資水平比乙國高一倍,但是勞動生産率高4倍,那麽,甲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比乙國高二倍。幷不是工資水平越低就越有勞動力密集型産品的競爭力。各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所佔份額就和他們在這個商品市場的比較優勢相關。

  在這種情况下,匯率調整會改變各國商品的比較優勢。如果匯率昇值,起碼會産生三方面的影響:第一,如果我們出口商品的單位勞動力成本比主要競爭對手低10%,而匯率上調5%,那麽我們仍然佔有比較優勢。目前市場份額的比例不會改變。在這種情况下,匯率昇值對我們有利。。同樣的出口商品可以多賣些錢,何樂而不爲?如果匯率上調15%,那麽對方肯定會奪得一些市場份額,影響我們的出口。不過,還要看對方具有多大的生産能力。能够搶走多少份額。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計算。不僅要知道自己的競爭狀態還要了解對手的情况。就像打仗布兵一樣,必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第二,如果人民幣昇值,進口原材料和商品需要支付的成本就降低了。第三,我們借的外債要還。如果人民幣昇值就减輕了還債壓力。

  因此,幷不能簡單地說人民幣昇值就會减少出口,不利于外貿。要看匯率調整幅度。肯定匯率調整有得有失。各個部門得得失狀况也不盡相同,可是人民幣匯率祗有一個,因此不能祗從一個部門的得失來考慮,要考慮全局,要考慮長遠。

  2.匯改難解國際收支失衡

  主持人:中國內外經濟失衡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學者認爲改變這一狀况,人民幣必須進一步昇值,那麽人民幣昇值是否真的能够改善經濟失衡、國際收支失衡?如果確實可以,爲什麽近月來貿易順差又屢創新高?僅僅是因爲昇值幅度不足麽?

  哈繼銘:如果人民幣昇值幅度足够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經濟失衡、國際收支失衡。近月來貿易順差又屢創新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幣昇值幅度不足。當然,全球經濟形勢非常好,外部需求非常旺盛也是一個因素。

  陳志武:人民幣昇值本身不會解决所有問題,它所能起到的作用是逼著中國企業必須提高生産效率、在價值鏈上必須往上昇。而要真正達到這一點,其它配套措施也不可或缺,包括制度及金融支持等。現在中國的銀行、資本市場仍主要向國企開放,如果這種狀况不加以調整、金融不對民間創業開放,個人創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沒法展開,內需也就無法擴大,因此很難减少貿易順差。畢竟减少貿易順差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增加內需,國內消費需求不僅刺激國內經濟,還會增加進口,自然會减少貿易順差。

  徐滇慶:倘若有人說人民幣昇值就能解决經濟失衡,不是幼稚就是無知。事情哪里有那麽簡單?人民幣昇值是把雙刃劍。匯率昇值能够解决一些問題,所以保持靈活匯率機制是正確的。但是要解决其他問題還要就事論事,不要過於簡單化。

  湯敏:匯率政策作爲最重要的宏觀指標與調節工具之一,對平衡國內外經濟能起很重要的作用。匯率的進一步市場化能够化解一部分中國的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雙順差的問題。但是中國經濟內外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於儲蓄與投資的結構性問題。不在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上動刀子,光靠匯率來調節是不可能的。同樣地,宏觀調節工具也不僅是匯率,其它的工具如利率、價格、貨幣供應量、財政預算平衡等等都對宏觀經濟起著重要作用,都需要有靈活的調節機制。在利率放不開,部分價格扭曲的環境下,把所有的調節希望都放在匯率上,就會使匯率大起大落,造成新的扭曲。同樣地,如果企業,特別是金融機構對利率、匯率等反應不敏感,也會使這些宏觀調控機制大打折扣。因此匯率的改革要有其他改革的大力配合。在理順匯率的同時,要把整體經濟大體理順。從這點出發,中國的匯率改革也必須是一個漸近的過程。

  陳志武:我以前進行過一些簡單估算,在貿易增長和其它宏觀經濟變量都被考慮進來的情况下,根據其它國家經歷,以中國10年來出口貿易增長幅度進行計算,人民幣匯率應該上調20%,才能扭轉中國內外經濟失衡的現狀。當然,如果昇值20%,中國就業率等肯定會受到影響。但要考慮到另一方面,商品以非常低的價格出口,本質上是把中國勞動力、資源等以過低價格出口。這在中國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資源消耗過多,勞動力透支多(尤其在醫療保險和其它福利安排跟不上的前提下),不升值就是變相的鼓勵勞動力和資源以低價出口到國外。爲了進一步保護中國的環境,必須提高資源浪費的成本、勞動力的使用成本和人們透支未來生活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一種方法就是讓人民幣昇值,讓國外消費者支付的成本上昇。

  主持人:您說的這些完全正確,但那些失業人員怎麽辦?

  陳志武:我認爲中國政府可以利用稅收等資金爲失業人口提供再就業教育,可以讓他們從事經濟增加值更高的經濟活動。

  3.應該繼續昇值?

  主持人:從政策執行層面說,起初的一年是處於探索階段,採取謹慎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當前中國經濟處於“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態勢下,我們是否要進一步讓人民幣昇值?應該再次採用一次性行政手段昇值幾個百分點,還是放鬆匯率波動區間由市場决定昇值,哪種方法更好?

  陳志武:加快人民幣昇值速度是必然的,而且宜早不宜遲。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如此之强,人民幣昇值行爲本身就可以給經濟降溫。更何况,如果現在不改變匯率,總是要等到一個更好時機,但事實上每個時機都有每個時機的困難。

  我認爲通過市場决定的方式更好,但按以往中國的改革方式、通過人民銀行的决定漸進式昇值也可以,畢竟以中國一貫的思維方式,人民幣幣值在一夜之間大的跳昇是不現實的,總要通過行政控制的方式。關鍵是要讓人民幣確實昇值。同時,我認爲政府應逐漸减少對匯率的干預。

  哈繼銘:我也同意人民幣對美元昇值的步伐應該加快。首先,人民幣匯率的調整是解决目前經濟中流動性泛濫的關鍵。雖然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在短期內收緊流動性,但它幷不是根本解决方法。匯率的低估令外貿順差過大和强烈的昇值預期下資本的大量流入才是貨幣增速過快的根本所在。從外匯儲備增量的構成來看,2003年貿易盈余僅佔外匯儲備年增量的22%,2004年該比例下降到16%,而2005年則猛昇到45%。其次,加快人民幣昇值的步伐符合我國匯率改革主動性原則,有利於維持國際經濟平衡。目前中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將會造成更多的貿易摩擦。而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貿易雙方自願調整。對美國而言,5月10日,美國財政部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再次確認,中國政府沒有操縱人民幣匯率以同美國進行不公平貿易。這對於中國來講也是一個契機。對歐元區和其他亞洲國家而言,人民幣昇值有利於協調人民幣和歐元以及其他亞洲主要貨幣的變動步伐,减少可能的摩擦。

  國家應該不會再次採用一次性行政手段昇值幾個百分點的方法,而未來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區間加大倒是存在可能。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已經開始加大(一季度,人民幣匯率日均波幅爲24個基點,比2005年7月21日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個基點有所擴大)。雖然目前還沒有達到0.3%的限制,但隨著市場機制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影響力的日益增大,未來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區間加大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湯敏:應該說,過去一年的匯改不但讓政府有關部門,也讓企業、讓居民對變動著的匯率有了一定的應對經驗。市場對人民幣幣值波動也有了一定的避險手段。從這點出發,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加快、加大匯率改革的步伐的條件了。改革是漸進的,但不排除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節奏。當時機大體成熟的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在當前,可以適度擴大匯率的浮動區間,更多地讓市場來决定匯率的走向。

  在外匯市場已經大體市場化的情况下,沒有必要再採取一次性行政手段來較大幅調整人民幣匯率。事實上溫總理也宣佈過不會再用這種方式來調整匯率。當然,如果區間匯率以較大幅度變化的時候,要防止過度投機,特別是防止國外投機性資金快進快出。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告訴我們,外匯市場過度的投機會給一國經濟帶來灾難性的影響。在逐漸推動匯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可能還需要同時出台一些對國際熱錢的進出更嚴厲的監管措施,防患于未然。

  主持人:以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結構問題來看,人民幣還需要再昇多大的幅度是適合的,幷可以爲中國經濟所承受?波動區間擴大爲多少,您認爲適合?

  哈繼銘:我們預測,到2006年底,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將昇值到1美元兌7.7人民幣的水平,而2007年將進一步昇值到1美元兌7.4人民幣的水平。目前的波動區間,如果能完全達到,幷不會阻止人民幣昇值的步伐。所以,波動區間的擴大雖然有可能,但幷不是最重要的。

  徐滇慶:人民幣昇值幅度必鬚根據國際市場競爭博弈態勢來相機决策。不過,我認爲斷言人民幣要昇值20%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從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在這段時期內中國對外貿易繼續發展,進出口量都大幅度上昇,說明我們的匯率調整是成功的。但是,幷不像某些學者所說,可以大幅度調整。他們口口聲聲說什麽均衡匯率,其實他們忘記了計算均衡匯率的前提是什麽?中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型過程,使用充分信息的理論模型必須有許多規範化的假設,而這些假設幷不適應中國的狀態。因此,這些學者們似乎有些過於書生氣了。

  湯敏:給匯率有一個較大的浮動空間,有可能出現單向走動的現象,即每天的匯率會頂到浮動區間的天花板上。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東南亞國家的許多有浮動區間的匯率就曾遭遇這種現象,最後不得不放開匯率控制,讓它自由浮動。

  可是,我們應該看到,這種情形祗是在貨幣當局已經對市場失去控制能力,整個市場處於危機狀態下才出現的。事實上,東南亞很多國家長期實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在亞洲金融危機前的十多年里,也沒有發生很大問題。從過去一年中國匯率的小區間浮動的管理實踐也證明,市場都知道央行的控制能力,不大會太盲目。而且大量的資金押在外匯市場里也有很高的機會成本。浮動空間的加大,匯率雙向走勢,對短期投機可能會有一定的壓力,但作用可能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大。對過度的投機可能祗能採取別的手段來對付。對於賭人民幣昇值的長期資本,可能更難控制。好在長期資本對經濟的影響不大,用得好還有有利的一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