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體消費方式會曇花一現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8 06:45:43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江西南昌到雲南昆明的飛機剛起飛一會兒,8名旅客便聚在一起聊上了天,他們是在網上發帖相邀集體到雲南旅遊的。其中一人說:“我們稱這爲‘新集體旅遊’。” 

  新華網文章稱,素不相識的人自行組成旅遊團,這祗是目前出現幷趨于成熟的“新集體消費方式”中的一種類型。
 
  家住昆明市翠湖公園附近的張良說,他家到單位約16公里遠,坐公交車要倒3趟,打車需要30多元錢。今年1月,苦於上班不方便的他買了一輛車。可是,不菲的養車費用又讓每月才2000元工資的他承受了很大壓力。他便在小區貼了一張“搭車書”,約了上班路途和時間接近的3個人,組成了“搭車團”。因爲4人里3人有車,於是大家約定,每週輪換開一輛車,這樣大家都可以節省養車費用。
 
  雲南大學教授金子强認爲,這種合夥搭車,既節省個人費用,又能緩解交通擁擠現狀。從資源上講,是效率的最大化;從人際關係來說,體現了平等合作的利益關係。 

  文章介紹,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不斷變化,“新集體消費方式”已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合作,呈現出了更廣的範圍和更深刻的內涵,幷日趨成熟。具體地說,就是從集體租房、打車、吃飯等小的方面擴展到集體裝修、合裝寬帶網、合雇鐘點工、旅遊、購物、投資、運動,實踐人群也從年輕群體擴展到其他年齡層次。此外,這種消費方式不祗是省錢,還有很多“超值效應”,例如它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建立起社會信任感。 

  雲南省作家李錦華認爲,“新集體消費方式”的出現有很多必然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逐年增長,對於工薪階層或低收入家庭而言,合夥打車、吃飯、裝修等消費方式能够使消費支出適當减少,而且方便、快捷,因此成爲這些人的一種主動選擇。 

  當然,李錦華也提出了自己的憂慮。她說,“新集體消費方式”的理想主義成分還是多了些,例如企業單位負責人等高收入人群不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節省開支,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因害怕喪失個體的獨立性也會放弃這種選擇。“更重要的是,現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大家無法確定一同吃飯的人健康有沒有問題,一同旅遊、坐車的人會不會心生歹念,因此多數人不可能貿然行事,參加什麽集體消費。” 

  雲南大學教授蘇昇干說,目前,這種消費方式發展迅速,但它不會成爲社會消費的主流,因爲社會是以個體、家庭、群體爲單位的,因而發生的消費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論將來發展如何,大家都應該給予它更多的包容,如果它能繼續存在下去,那說明它具有存在的價值;如果它不適應社會發展趨勢,那祗能如曇花匆匆一現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