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品牌影響空調競爭格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5 07:01:20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5月中下旬,就在有關“空調漲價”消息吸引了衆人眼球的同時,另外兩件事情也在悄然發生:一是大金參股了麥克維爾幷且成爲了控股方;二是格力首次出口了大型中央空調的風冷螺桿機組。

  中國電子報文章稱,近年來,隨著空調市場上競爭的日益激烈,領先品牌紛紛進行了“取長補短”的戰略調整,而這些戰略調整將會對空調市場未來的格局産生重大的影響。

  領先品牌紛紛“取長補短”

  無論是從品牌知名度上來講,還是從生産與銷售的規模上來看,目前在全球的空調品牌中,大金、開利、約克都可堪稱是領先品牌;而在國內的空調品牌中,格力和海爾憑藉著規模優勢和知名度優勢而成爲了領先品牌。

  5月18日,伴隨著大金成爲了麥克維爾的控股方,大金在離心式大型機組上的“補短”調整也圓滿完成。至此,大金在中國已擁有了從家用空調到大型機組的全系列空調産品的研發與生産基地。

  爲了更好地拓展中國的中小型中央空調和家用空調市場,以生産大型中央空調而聞名的開利與變頻空調技術的發明者東芝進行了聯合,幷于去年和今年在中國市場上推出了全部採用直流變速技術、雙轉子高效壓縮機和R410新冷媒的中小型中央空調和家用空調。

  作爲大型中央空調中的傳統名牌,約克原先極少涉及中小型空調。但是,近幾年來約克也針對中國空調市場進行了“補短”調整,不但已規模化地進軍了中小型中央空調領域,幷且也會根據工程的需要而配套普通空調。

  格力原先的規模優勢主要是體現在家用空調上,而近年來已越來越重視對中央空調進行“補短”。例如,在5月22日裝運出口到突尼斯的空調中,就包含了2套以格力自有品牌出口的大型風冷螺桿機組。

  而作爲中國家電業在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品牌,海爾原先是“兩頭强於中間”,即在家用空調具有優勢的同時在螺桿式冷水機組等大型中央空調上也有突破,但在中小型中央空調上則相對來說幷不具優勢。鑒此,海爾進行了“補短”調整,幷與三菱重工聯合成立了以進一步拓展中小型中央空調市場爲目的的合資公司。

  “補短”爲了更好“揚長”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雖然使整個空調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空調行業的“尷尬”也開始逐漸地暴露了出來:隨著家用空調、中小型中央空調、大型中央空調三分天下局面的日趨明朗,空調企業的競爭力與産品系列寬度成正比的趨勢也日趨明顯,而在産品系列上單一化的企業已極難在今後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雖然有不少的空調企業都看到了這一趨勢幷力求進行調整,但真正成功的却幷不多。原因主要是這種調整絕不是在家用空調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就可以解决的,其前提是要有强大的技術、資金、市場份額等方面的綜合實力。而對於領先品牌而言,其進行“補短”調整的目的是爲了能更好地“揚長”,從而在今後的市場競爭中“肥水不流外人田”。

  如對大金而言,長期以來在VRV多聯機、模塊機組、螺桿機組等中央空調上具有渠道與市場份額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幷且近年來其E-MAX家用空調也在華東等地區的市場上取得了很好的推廣效果,但在離心式大型機組的生産方面却幷不是很强。而在控股了麥克維爾後,麥克維爾在離心式大型機組生産方面的優勢與大金在中央空調銷售方面的渠道優勢便可合二爲一。

  對開利和約克這兩個大型中央空調的“大戶”來說,近幾年來已注重將大型中央空調的品牌優勢逐漸地向中小型中央空調上擴展,幷力求在工程項目中做到“大小通吃”。尤其是開利,在與東芝聯合後,從今年起開始規模化地參與了家用空調的零售市場競爭。

  還有,從近幾年來國際空調市場上的競爭特點來分析,産品系列寬度已成爲了一個關鍵因素,而大金、開利、約克的“强者更强”也證明了這一點。

  而從國內空調行業的情况來看,近幾年來伴隨著國內市場上家用空調銷量下滑趨勢的出現,出口已成爲了空調企業消化産能的主要途經,但同時家用空調的出口價格也在不斷地下降。

  例如,據黃浦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4月,出口數量同比增長幅度(33.9%)明顯大於出口金額同比增長幅度(23.0%)。由此可見,出口空調的單價已在明顯地下降。而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國內的大部分空調企業至今仍然祗是擁擠在僅佔整個空調銷售額份額1/3的家用空調市場上進行著原始性的價格競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