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推廣的政治經濟學觀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0 06:39:08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時裝産業隸屬於一個强烈依賴媒體宣傳的行業,而經過有一定意圖的媒體宣傳後,某一品牌時裝所凝聚的內涵,往往會超越其本身的商業價值。財經時報文章稱,這也是那些成功的時裝品牌通常使用的宣傳策略——讓更多的文化內涵淩駕在自身的品牌之上。

  看看20世紀後期的時裝史,我們可以發現,服裝的風格和款式通常反映了廣闊的社會風貌。許多式樣生命短促;而同時,有些款式却留存下來,成爲里程碑,幫助人們描繪往昔時代的景象。
 
  文章表示,研究表明,真正讓人驚訝的是,在由時裝産生的多樣化的文化影響之中,我們甚至能看到政治與時裝之間某種微妙的關係。

  五六十年代在中國流行的灰綠色軍裝,還有標準的白衣藍褲,這些當然都是經典的例證。而有趣的是,一些時裝設計師,包括國際上一些最知名的設計師和服裝品牌,開始有意識地將這種政治元素貫穿到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宣傳策略中。

  一個經典的案例是,國際著名時裝品牌哈姆雷特在1983-1984年秋冬季發起的一場“58%的人拒絕潘興式T恤”的運動。潘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著名的美國將領,在這裡,“潘興”泛指導彈、坦克等武器裝備,所謂“拒絕潘興式T恤”運動,就是一種經由時裝發起的反戰運動。

  當年冬天,設計師哈姆雷特就穿著這樣的T恤拜訪了當時的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就這樣,一場與時裝相關聯的政治秀,使哈姆雷特在國際上一舉成名,幷從此奠定了這個品牌設計理念的基礎。

  文章認爲,運用煽動性形象和符號系統是時裝設計的永恒要素,應用這類形象的時裝秀將引起公衆的强烈反響。

  1995年,日本的老牌設計師川久保玲爲品牌“Comme des Garcons”舉辦了一場名爲“眠”的時裝發佈會。發佈現場的主角是兩位高個的小伙子,他們剃著光頭,身著晨衣和帶條紋的睡褲。

  發佈會恰好安排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40週年紀念日那一天,這場時裝秀所引起的大衆呼聲和媒體關注不言而喻。然而,這却是一場失敗的時裝表演——由於川保久玲對二戰元素的應用方式太過隨意,公衆的反應是譴責設計師和時裝公司祗顧聳人聽聞,追求轟動效應;媒體和時尚界則既深感厭惡,又百思不得其解。

  因此,儘管通過這場表演,該品牌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大膽、自信、善於利用尖銳題材的印象,但所有這些印象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從而使品牌價值遭到負面削弱。這個案例也告訴我們,在時裝乃至在所有品牌領域的市場推廣中,對政治元素不能濫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