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中國軟件業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6 09:09:41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中國軟件産業近幾年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5年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已增至3.55%,高於印度和韓國。
 
工人日報文章稱,不過,信息産業部電子信息産品管理司副司長丁文武認爲,軟件産業已成爲當前國際競爭的焦點和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性先導産業,但目前中國軟件産業仍面臨著諸多制約發展的因素:産業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産業和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較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矛盾比較突出等。 

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國軟件産業不僅實現不了質變,甚至連目前快速增長的局面也很難維持,而即將出台的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十一五”專項規劃將對此開出“藥方”。

  擴大産業規模 

統計顯示,目前中國軟件從業人員90萬人,而日本有120萬人,佔全球軟件産業份額31.9%的美國是240萬人。在中國,員工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的軟件企業祗佔全行業不到1%,而50人以下的小企業却超過全行業的60%。反觀印度,員工人數千人以上的軟件企業有上百家,軟件企業的員工人數平均超過300人。 

另據信息産業部公佈的“2005年中國軟件收入規模前100家企業名單”顯示,祗有華爲一家的軟件年收入超過100億元。而微軟一年的營業額就高達400億美元。中科院院士、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楊芙清說,軟件業是高技術含量的智慧密集型産業,但中國軟件行業內大量中小企業仍維持著落後的手工作坊式生産模式。 

業內人士認爲,衆多的小舢板企業已經佔據了國內軟件企業大量的份額,却難成中國軟件産業的頂樑柱,更難以與國外航母級的軟件企業相抗衡。産業集中度不高、企業競爭力不强、客戶定位嚴重重叠甚至惡性競爭等,將嚴重影響中國軟件企業的發展。 

這一現狀也使得軟件産業的幷購不可避免。國內軟件業雖然也一直有零星的小規模收購行爲發生,但是總體而言,收購還沒有上昇爲本土軟件企業提高市場集中度的戰略手段。 

而國際軟件巨頭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在最近兩年有加速趨勢。爭奪本土軟件渠道網絡與市場資源,成爲其資本的基本流向。從2005年微軟參股浪潮,到新近SAP成爲東軟集團的戰略投資者,全球軟件産業的洗牌,已經開始波及中國。
 
“今後2~3年將是中國軟件産業格局重構的變革時代,企業幷購的規模與速度都將會大幅提昇,其中外資將成爲幷購的重要主體。”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軟件産業研究所所長曹方做出上述預測。
 
  掙脫低價泥潭 

根據信息産業部的數據,中國軟件産業規模從2000年的593億元增加到2005年3900億元,出口也由4億美元增加到35.9億美元,幷在以智能手機和汽車電子爲重點領域的嵌入式軟件平台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但是,軟件業的快速發展未能掩飾企業生存的尷尬境地。中國軟件企業在市場規模迅速膨脹的同時,利潤率却逐年下降,從2000年的20%左右下降到2005年的7%左右,以至於有人發出了“軟件當白菜賣,賠本賺吆喝”的感慨。而對於相當一部分軟件企業來說,退稅等政策性補貼竟成爲主要的利潤來源。 

有業內人士指出,跨國軟件企業早年進入中國市場時的免費戰略攪亂了國內的價格水平,這一影響至今未消除。低利潤的現狀又迫使中國軟件企業不得不盡量壓低科研投入與管理成本,而這無疑與企業增强核心競爭能力是相悖的,阻礙了整個産業發展駛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目前,軟件作爲服務已經成爲軟件行業重要的趨勢之一,有些廠商在考慮不通過版權收費,而是通過服務收費的新的盈利模式。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爲,轉型做服務型企業,意味著軟件公司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同時,以技術産品爲主導的管理體系與模式也要隨之改變,這對軟件企業也許是一個更高的挑戰。

  創新才是出路 

  軟件産業發展有三種模式:産品模式,即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代工模式,即接訂單進行加工,就是通常所說的軟件外包;服務模式,即不生産産品,但爲客戶提供服務。這三種模式組成了軟件的産業鏈。金蝶國際軟件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少春認爲:“在這個鏈條中,上游和下游潜力最大,盈利能力最强,難度也最大。” 

“中國軟件業要崛起,不能僅僅盯著爲別人代工,關鍵是要立足中國市場,進行自我研發,找出適合中國市場的軟件業標準。”徐少春表示,“美國的軟件市場很大,所以才催生了許多大的軟件公司。而中國的市場比美國更大,我們爲什麽要跟在人家後面跑,而不是自創標準、自設平台,做中國化的軟件業呢?” 

問題在於,部分企業對軟件應用不够重視,導致軟件投資嚴重不足。目前,國內軟件投資僅佔IT總投資的9%,而美國則達到24%。另一方面,我國軟件企業進入門檻偏低,一些軟件企業技術含量比較低,軟件後續昇級能力、標準化水平都很弱。這些都影響了軟件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昇。 

對此,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産品總監鄭雨林認爲,决定企業差距的最關鍵因素就是産品和技術,而其背後支撑的是産品和技術創新的能力。15年前,國內至少有數百家財務軟件企業,今天在市場上還有影響的屈指可數,祗有在研發上持續投入、産品不斷創新的企業才能活到今天。 

在鄭雨林看來,真正的競爭優勢來源于産品技術與商業模式的融合。中國軟件企業想要趕上乃至後來居上,必須改變商業遊戲規則,實施破壞性創新、價值創新。 

“專項規劃的發展思路就是加快自主創新,集中力量支持關鍵軟件産品及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加大軟件與傳統産業融合,促進産業規模化和國際化發展。”信息産業部電子信息産品管理司副司長丁文武在“2006中國軟件産業發展高峰論壇”上透露,“‘十一五’規劃預計,軟件信息服務業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的時候,産值要突破13000億元大關,軟件出口達到125億美元,形成若干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軟件骨幹企業,同時未來五年內從業人員要達到250萬左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