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報紙産業的轉型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5 07:29:23  


  中評社香港6月15日電/不久前,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辦的“2006清華傳媒産業論壇”上,北京的《京華時報》社長吳海民表示:“報紙的冬天來到了。”

  中國證券報發表文章稱,自從1996年中國內地第一家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挂牌成立至今,中國目前已有39個報業集團。報業在過去一直被稱爲“暴利行業”,近20年來廣告盈收一路上昇,每年達30%以上的增長率。但是據中央電視台市場研究機構CTR發佈的數據顯示,在2005年,報紙廣告的總額下降了1%,市場份額下降3%,“丟失的份額”分別流向電視、電台、戶外以及其他新媒體。多家過去經營狀况良好的報業集團在2005年都出現了虧損。

  文章分析,報業所面臨的競爭不僅來自于同行,更多是來自許多全新的競爭對手,如樓宇廣告、移動廣告、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尤其是以互聯網和手機等爲代表的新媒體正在蠶食傳統媒體的半壁江山。

  上海解放分衆廣告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錳說:“隨著傳統閱讀習慣的改變,網絡媒體等新媒體越來越成爲年輕人的主要選擇。傳統媒體對年輕群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弱。” 

  “來自新媒體的沖擊比來自市場的沖擊更加强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此消彼漲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崔保國預測道。吳海民認爲:“傳統報業正面臨一場戰略性轉型和結構性再造的挑戰。報業集團將不再是報紙品種的單一組合,而是向著多媒體的方向滲透和融合,通過網絡向音頻、視頻等多個領域進軍。”

  製造新聞的同時使新聞增值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喻國明教授撰文《中國報業的現狀與契機》認爲:“報紙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爲身處網絡傳播鏈條下游的分散內容提供商。”

  2006年1月12日,在廣州舉辦的“報業集團的創新與發展”論壇上,上海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社長尹明華痛心地說:“每年,辦一張綜合性日報採編成本數以千萬元計算;但當把優質新聞信息交給網絡媒體時,得到的却祗是象徵性的區區幾萬元。像報紙這樣的傳統媒體受到來自搜索引擎和互聯網的雙重擠壓。”

  文章表示,網絡媒體的崛起在內容方面依靠的是傳統媒體的“無私支持”,但令後者扼腕的是,也正由於網絡媒體的沖擊,使得傳統媒體的內容價值下降。“懂得製造新聞內容,却不懂得主動將新聞內容多次經營,實現增值,我們祗能處於信息時代食物鏈的下游。” 尹明華如是說。

  在爲網絡媒體提供了多年的“免費午餐”後,傳統報業集團終於開始集團反戈。作爲上海最大的報業集團,解放集團振臂高呼,在此次論壇上聯合全國39家報業,發起成立“全國報業內容聯盟”,聯合全國報業集團起來共同面對門戶網站。主要呼聲是:“共同制定向網絡媒體提供新聞內容的定價規範,合理利用價格杠桿,提高網絡轉載的門檻,捍衛自己的知識産權,讓新聞內容回歸應有的價值。”

  對此,新浪網副總裁陳彤表示對“全國報業內容聯盟”持觀望態度,同時他幷不認爲門戶網站廉價使用了報紙的內容。“這個內容聯盟能否成爲真正的聯盟?以前的彩電行業也成立過價格聯盟,但最後不瞭瞭之。在媒體多元化的時代,各種媒介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報紙首先應考慮的是該如何以創新的理念和模式來應對競爭。”

  報業集團的新媒體戰略

  文章說,正如陳彤所希望的,傳統報業集團一方面對新媒體開始反擊,一方面又開始大規模進入新媒體領域,開始了自我轉型。

  成立於2003年的分衆傳媒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戶外視頻廣告運營商,于2005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納市第一隻中國純廣告傳媒股。2005年,解放集團聯手分衆傳媒,成立了上海解放分衆廣告傳播有限公司,開始開拓全新的“商務通渠道”。新戰場是各大公司內部的“展示報架”,“這是一種新的媒體發行及廣告發放渠道。”總經理胡錳如是說。

  解放分衆祗是解放集團調整戰略的一部分。2006年開始,解放集團頻頻出擊,向新媒體轉型。1月3日,推出了專業上海生活服務門戶網站嗨嗨網;1月16日,聯合中國移動推出手機報紙i-news;2月初,斥資至少5000萬元入股網絡電子雜誌運營商摩客網;4月14日,推出了基於電子報紙閱讀器的電子報紙(I-paper)。據悉9月份還將推出的公共新聞視屏將分佈上海主要街道。這個“ 4I”的新媒體發展戰略,即I-mook、I-news、I-paper、 I-street,將實現其從報業集團向新媒體集團的轉型。

  進行此類轉型的不獨解放集團一家,傳統報業集團正在集體行動,加入至“新媒體”運動中。去年12月15日,《成都日報》報業集團推出Digjoy聚合傳媒,旗下有“Digjoy報”等4份多媒體雜誌和6本電子書籍。今年1月11日,南方報業集團投資上億元推出新媒體項目奧一網,計劃建立一個完備的新聞資料庫。“第一財經”是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花巨資打造的跨媒體品牌,從《第一財經電視頻道》到《第一財經》日報,它覆蓋了電視、廣告和平面紙媒體。

  媒體業的變革

  《京華時報》社長吳海民認爲,“結構性再造是傳統報紙形成新産業鏈,進行數字化生存的必然選擇。”

  由風險基金投資的多媒體電子雜誌公司上海網視天地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總編輯韓國强認爲,傳統的紙媒集團現在相當于內容集成商和供應商,處在傳媒産業供應鏈的最底層。創建一份全新的電子雜誌在多年前就是他的夢想。於是,他從傳統媒體逃離,投入到“新媒體”的潮流中。在韓國强看來,多媒體雜誌的商業模式在於從電子雜誌的每個環節中都衍生出新的盈利模式。

  韓國强說,“最值錢的不再是資訊,而是平台,尤其是獨立的媒體平台。傳統媒體的出路就是集成全新的平台,集合各種資訊。”在韓國强看來,傳統報業集團的新媒體轉型戰略不失爲突圍的一條道路。首先,建立開放的媒體平台開放,可以容納各種資訊,而不僅僅局限於本報業集團的資源。其次,將成千上萬的信息進行深加工;最後,要改變傳統媒體單向傳輸資訊的模式,進行互動傳輸平台的建立。

  《中國經營報》社長金碚表示:“未來信息量的多少已經不是一個重要問題,而受約束的是人的閱讀時間。如何對衆多信息進行加工、篩選、選擇以提供給受衆,這個環節將具備商業價值。”崔保國强調:“傳統媒體祗有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空間,才能實現成功蛻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