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奇人之書——小議陳國奇其書法藝術



  記得有人説過:歷史上的書法大家,查查其經歷,大致有兩種人,一爲官做得很大,一爲出世的和尚。那些當大官的,他們當然是靠科舉上去的,一肚子學問,除了文學修養外,既是政治家,又是經濟家或社會活動家,眼界闊,胸襟大,其書法作品便是全部修養的一種表現。而那些和尚呢,則是避開了紅塵,站在一邊冷眼看人生的,以深探高,潜心創造。

  而陳國奇當屬於後者,他既是中國道家無極門傳人,又皈依佛門,所以陳國奇的書法作品中有一股清淡高古之氣,而且在其深厚的書法藝術基礎上追求變化,追求時代感,這是很可貴的,同時其書法還帶有一點民間的疏野氣息,苦而不甜,澀而不順,野而不匪。

  陳國奇曾多次給我談及他學習書法的心得,他説他牢記沈鵬先生的一句話:“厚積才能筆路寬”。他認爲:“只有多積,對傳統陷得愈深,才能豐富作品的内涵,提高作品的品位”。他還談到了學養對書家的重要性:“我認爲書藝的高低,最終要依賴書家學養和較高的精神境界,所以不敢稍有疏忽,平時經常讀書,涉及面也較廣,古典文學、歷史、古文字、美學及古今書法理論等都是書家素質中不可或缺的知識。”

  從創作觀念言之,陳國奇書法無疑屬於尊重傳統又不墨守成規的一派。他深知,中國書法傳統是一個巨大的鏈,任取其中一環都金光燦爛,但却無以表明它就是傳統本身。因此陳國奇對傳統的把握是通過一步一步的深人開掘,深切感悟來逐步體驗和繼承的。他早學顔魯公、柳公權,後習漢隸、行草,寒暑不輟,一發十餘年,爲日後的繪畫、書法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學期間系統研習米芾、王鐸、黄庭堅等諸多碑帖。奮發求進、潜心修煉,彈指間又已十餘個年頭。在學習古碑帖的同時對近現代大家作品亦多有研究,博採衆長。觀其作書一鼓作氣,字與字、行與行、結體與結體之間氣脈相連、神意貫通,如同音樂的旋律、節奏的運用,或高或低、或强或弱、或勃然轟鳴或逶迤曲折,總有一股成於中而形於外的精神力量所在。其書風豪邁檏茂、大氣古拙、真草隸篆、無施不可,與其繪畫齊頭並進。其用筆以中鋒立骨定勢,兼用側鋒取妍求趣。方圓互用,因勢提按,凝重而不遲滯,靈動而不輕飄。陳國奇的隸書則一反綫篆清麗一格遂成蒼茫渾厚、古檏凝重風格,有時雍容大氣,剛健生辣,有時冲融舒徐,不激不厲。他的行草書則富有變化,常以性情出之。書法是人的心電圖,而行草書最能反應作者的筆墨工夫,情緒律動以及心境與修爲的合一。如《六祖之偈》,用筆穩健含和,結構平整生動,章法雖規整却見錯落,裝飾性極强,整幅給人以婀娜多姿,清麗可人的審美愉悦。品讀他的行書《竹送清溪……》聯,即可证之。其用筆如行雲流水,遲速互用;其結字抑揚有度,動静咸宜。用墨也很講究,濃淡,枯潤,干濕,五彩紛呈。章法布白則以虚就實,顯得空靈而簡遠。整幅作品完整統一,清勁雅致,有與古人合處,也有與古人離處。想這一定是心手雙暢無物無我狀態下的産物,在陳國奇的諸作中堪爲上品。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他在成功的背後到底隱藏了幾多艱辛與孤獨,還有酣暢淋漓的汗水與泪,但當他的每一件作品呈現在别人面前時,給人的感覺一定要是美的,人們都會喜歡。而陳國奇的書法不僅做到了這一點,他更讓人以一種無法遏止的衝動與熱情去擁抱這個世界,一如幽深處緩緩昇起的音樂,讓人聆聽着萬物的本真、原始、質檏與神秘,逥旋而飄轉。

  憑心而論,陳國奇的書法還在進境之中。剛到三十而立之年的他,仍然在傳統的經典與民間書風中不斷地探尋。心態從容、淡於功名、修煉心性、刻苦讀書都是成大器的條件。境界的創設分得出人品高下,這正是中國書法的本質所在。陳國奇正值人生最寶貴的年華。取得如此基礎已殊爲不易,他的狀態也一直處於努力之中,愛思考,不張揚。若能在形而上的層面再作鎚煉,往返今古,留心社會生活,勤於觀察,廣讀博取,將這一切付諸於筆墨實踐,他的前景將是不可限量的。

  我期待着他的新的進展。

  (作者:鄭麗廣  《廣東書畫藝術》編委)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