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在書藝的飛動遒勁間前行——兼評朱訓展書藝



  在當今衆多習書者之中,有成就的改革者爲數甚少;而能於其中脱穎而出者,更是寥寥無幾。可見,欲成自家面目以明志,實在是件不易之事。嶺東朱訓展,就是書道探藝者中勤奮的一員。阿展之書作,無論是條屏、中堂、横幅、長卷,抑或是小品、册頁,當幀幀示於觀者時,都會讓人眼前爲之一亮:跌宕飛動之靈韵,縱横恣肆之氣勢,剛健遒勁之神采,精氣内斂之蓄意,多在追摹王鐸的意境裏顯得才情飛揚,氣格高展。

  書法注重性靈,行草書尤甚。阿展行書,徐疾相輔、輕重得彰,盡抒了胸中情韵。阿展草書,走的是一條險徑,更以“古質而今妍”之審美理念,在拙樸與清峻協調間,凸顯了點劃細粗與結體有序、行氣呼應與節奏律動的不俗布局。阿展於書法,雖正、隸、行、草皆習,然結末却盡不循其道,終以自成體勢,融各家之用筆,可謂險矣。此非有膽有識且天分高者所不能爲也。他本人曾説如此學書實走了不少彎路;對此,省書協副主席陳初生先生却不以爲然,爲其糾正説:“這是必要的積累”。

  雖説宏大的國家化記憶或記録肯定會被人們保存,但歷史同樣需要帶有多姿多彩的個體温情的私人記録。只因這種個體的觀察和其内心體會的軌迹,才是歷史向世間最可能展現每個個體生命存在的具體真實。穿行於書法藝術隧道的朱訓展,作爲一個有想法的個體,就是不斷在閲讀、自省和表達藝術生命的探索者。阿展徜徉於作品之中,乍現之,或謂不知其所從來;細品之,却有融合衆妙之感。其書法承繼王鐸之風,間或有宋克、有張瑞圖。阿展雖年歲不大,因其習書涉面甚廣,故多得其中妙悟。現今其書之使筆多神趣、出鋒芒,在節律章法上顯現出鋒藏神斂、結法偉逸且筆筆靈舒之氣。這些,除他常日浸淫書道潜心揣摹之外,還可能得益於其喜乒乓、籃球、體操等愛好而形成的綜合素質的體現罷!由是,這便不難體會阿展之書藝會有如此奪人眼球的原因了。難怪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狂草名家唐雙龍也曾贊曰:阿展年方而立,草書如此飛動遒勁、氣韵兼存,實屬難能可貴!

  繼承的發展,兼收並蓄的創作是阿展習書的目標。年輕有才情的阿展,對於一部中國書法史,還没有進入質疑權威的年齡段,他有的只是洋溢着青春熱烈的“海綿精神”,他大量吸納傳統養料爲己所用;在追宗傳統神韵的同時,他亦有意無意的躲在流行文化籠罩的時空裏,從事着對書法創作帶來的樂趣間獲取屬於自己的快感。這種自娱和娱他的路,他還在前行着;這種前行,就是他在書藝上飛動遒勁的前行。

        2006年1月初稿於澄海,3月24日改於廣州

  (作者:劉利生 書畫家、詩人、作家)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