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黑白筆墨寫人生——舒彬書法藝術探微



  青年書法家舒彬先生的書法綫條剛柔相濟,氣韵流暢自然,於行雲流水中滲透出一種典雅的書卷氣和隽永靈動的韵味;其書法遒勁中藏靈秀,醇厚中顯灑脱,在陸豐之地書法藝壇上獨領風騷。

  我朋友家的廳堂墻上,就有舒彬奉書的一幅作品。當朋友去訪或茶餘飯後欣賞之,亦有一縷淡淡的泥土清香撲面而來。舒彬書法作品所顯示出的生活力度和出自他堅實的生活磨練所生發出來的對人生價值的探尋意態,在他飛動的點綫間及黑白世界裏,常常讓人聯想到秦川古道、關中平原的平疇沃野,悠遠的歷史人文,黄昏時村落裊裊飄昇的炊烟,以及寒冬曠野裏牧歸人在山梁溝峁間吼唱的秦腔;舒彬把秦腔蒼凉奔放的行板,現代音樂的强烈節奏,太極拳的連綿與動感,甚至自然山水的排列組合都吸收運用在他的書法藝術創作中,逐漸形成了其藝術個性。

  舒彬的每幅作品,因書寫内容不同而在款式、行筆乃至整個章法結構上都有其特點:“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思愁緒,“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摹景抒情,“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明快歡暢,“人行古嶂楓千點,月落平沙雁一聲”的情景交融,在他的書法創作實踐中都有獨到的表現方式。他的“赤壁懷古”和毛澤東詞《沁園春·雪》同樣是酣暢淋漓、豪放激昂,細細品味,前者注重緬懷歷史,發思古之幽情,而後者則直抒胸意,愛國激情溢於言表。

  讀舒彬書法,大致可以品得以下特徵:

  筆墨技巧和感情意藴的統一。在紙上揮毫,需要的是筆墨技巧和藝術功底,它是一個形象思維和筆墨運動的過程,不僅是積“象”積“物”,表現形體與對象,也是積“情”積“意”,表現情感與思想。舒彬十分重視點劃的完美及駕馭筆墨的功底。在他看來,這决不僅是外在的形式,而是體現着自己獨特的審美價值觀。他一點一劃反復揣摩,以實現“達其性能,表其哀樂”的藝術效果。他主張寫字即寫人,必須將全部生命力都投進去。他的作品,及全神貫注,盡其心智之爲,是把内心深處對大自然對人生的審美感受點點滴滴盡情盡意地傾注於紙上的。那些靈動的點劃墨迹,可説是他與大自然與人生的對話。因此,舒彬筆墨的精純與豐富,就不僅僅在形式上,而是内心世界與自然世界的統一,是情感的宣泄,是生命的律動,是真純的慘淡經營的意匠與手筆。他所營造的那種深邃的意境美,時時流動着中國書法的傳統美感。觀賞他的作品,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享受,如讀好詩,如聽仙樂,如飲佳釀,如觀勝景,有一種清新俊逸、怡然自得的魅力。

  書法藝術,説到底是人的一種全部文化構建和藝術修養的筆墨展現。“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先師們所提倡的不僅是對技巧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提倡個人應有内在素質和開闊心胸的涵養。在各類學藝的通融和領悟中,不斷轉换爲筆底風光,從而爲書者的書法增添幾許别樣的雲靄,幾許迷人的魅力。舒彬的書法就具備了一種充滿了蒼、雄、逸、秀的風格,真如見字如見人……這種境界的獲得,應該説是來自他的苦心研練與他獨特的審美體驗,更根植於其深厚的人生修養。

  舒彬秉性謙和,襟懷散朗,故而他的書法作品展示了天資秀發和纏綿悱惻的意態並體現了自己的品格,可以説是“羲藝,溶鑄標新”。他對把握書法的本質上做得較爲得體,飄遊的雲。並能以敏鋭的藝術感情和豐富文化修養,以及對生活美、自然美的深切熱愛去抒發胸間的情藝。他是一位能融匯貫通藝術、善於思考的書法家。又因其注重大的章法布局,而不斤斤計較一點一劃皮相的營構,他的書法就顯得有才氣、有靈氣,而無霸氣、躁氣、江湖野氣。

  舒彬書法起步較高,他不刻意追求雕蟲小技的賣弄,而是從做人、作藝術的宏觀着眼。因此,他的心靈智慧就能與腕底功力同進,藝術修養與胸襟境界並高。多年來,舒彬情寄翰墨,默默耕耘,不事璨耀,不做喧嘩,臨池不已,日課不輟,在誠篤與勤奮追求着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裏,作爲探索者在行進中顯現了自己的存在。           

  2005年1月18日於北京

  (作者:張文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