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含虚蓄實追俊雅——書法家陳錫鎮藝評



  我曾翻閲一本《陳錫鎮草書選》,讀作品,那結體的和諧及使筆的靈動,都可感受到書者在抒其宏觀大道和心靈之歌。再讀著名書法家劉佑局爲作者所爲之序言,方知作者是一位爲政事爲法律的官員。

  後有機會認識錫鎮兄,始對他有所瞭解。錫鎮兄南人北相,一米八幾的個頭,配之堂堂的相貌,絶對是位正派大氣、凛然飄逸的角色。“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紅。白頭宫女在,閒坐説玄宗。”古詩人元稹之語,讓後人將歷史時空的容量作了浮想:這其間有多少人在“閒坐説玄宗”呢?當知曉錫鎮兄的生活經歷,當知曉錫鎮兄有親善愛民之品格,當知曉錫鎮兄有一顆對書法藝術孜孜以求之心時,我認定,他亦是位藝術上的“閒坐説史”者。

  錫鎮兄曾任職中共潮陽市副委書記多年,對那裏的百姓,對那裏的山山水水,都充滿了感情。最難得的是,他作爲從政者,始終能以文人心態,用心去擁抱那裏的人民。在屬於自己的時空裏,他將那方土地的“史”寫得很好,以至他離任時,依依送行者甚衆。可以想像,在當地百姓心中,陳錫鎮是位好官!

  錫鎮兄爲官之餘,一直在揮毫習書寫“史”,這“史”就是他揣摩、領會書法傳統精髓和風神的學習史。

  其實,毋論哪個時代的藝術家或藝術愛好者,都有自由選擇可感動自己的藝術手段來娱樂自身的方式。選擇書法藝術而爲之,就是錫鎮兄的藝術追求初衷。事實上,這種選擇竟在日後的生活裏,爲他的藝術價值取向與現實發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繫;在爲藝爲官的風風雨雨裏,這書藝之美之妙早已超越了他一般的生存意義而提昇到具有浪漫色彩的詩境間了。

  錫鎮兄書作,多爲以情取性者。觀其使筆,多有含虚蓄實之味,那章法上的呼應及襯映,均在意在言外的表現裏凸現了書家那從政之餘散透出來的“文情之變”中。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含虚蓄實”之變。劉勰有曰: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撥者也,隱以復意爲工,秀以草絶爲巧。我以爲,錫鎮兄之書法感悟,實與其平時多坐擁在書海里,浸淫於文采間大有關係。又因他深知碑和帖的含義並無確切的界限,故其亦能在不多的漫漶殘缺的北碑與理妙麗妍的簡札帖學間,作自身理解的游弋;雖不敢説他已得其中真髓,但就追宗俊雅這一美學要求而言,却也頗有體會。

  一度時間,錫鎮兄於書藝,真也作了用心的探究。他以義無反顧的向内轉的筆觸,將理解層面的東西深入地進行了掀駁與描繪,並以忘情的點、綫向傳統書道的内核極限處鑽進。鑽進的的結果是,又一本作爲階段性總結的書法集子行將面世。對於這本逗號式總結的打樣稿,錫鎮兄並未輕易付印,他總是抱着謙虚的、並不滿足的態度,多求教於師友以盡量使書出得完美些,有感覺些。我認爲錫鎮兄行將出版的這本集子,實際上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他,用一個個性透徹的洞察者心態,去體會書藝的個性成果的大膽展示。這個成果,不管水平高下如何、衆人評説如何,却是這個個性精神狀態最真實的記録。因此我想:一種靠真實記録的眼光與勇氣建構起來的力量,總是能融入社會讓人思考並多少影響或説可能使現狀得以改變的方式。盡管這力量並不大,但它存在。

  人不是神。努力從藝的結果亦會有瑕疵的存在。就錫鎮兄書作而言,在講承繼講功夫的藝術形式上,一些章法上的俗薄應避免出現,字的結體崇尚遒勁古拙之審美固然是根本,但虚躁、淺佻之筆當絶於書作中;只有尋求大氣格上的渾檏酣暢之節奏美,始能更好地展示高格的氣韵。又因時下藝術表現手段的豐富和發達,真也使不少崇尚者在習藝中産生了迷茫。我想,錫鎮兄絶不會是個迷茫者。因爲,書藝境界的高下,是生命修煉後所扺達的精神層次問題。而朝高處看,錫鎮兄正朝那兒奔着哩!

  2006年4月3日凌晨2時於羊城英雅軒

  (作者:劉胄人 書畫家、評論家、廣東《新週刊》雜誌社總編輯)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