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狂野國華——趙國華和他的書法



  從字面上看,趙國華這個名字與“狂野”毫不相干。“中國”、“中華”各取其末,故有國華。名字起得非常本土化、大衆化。

  凡“不安分”的人大多有個不同尋常的名字。比如中國的王羲之、懷素,西方的畢加索、馬蒂斯等等。有些即使原來名字普通,有了名氣後也紛紛改名,有的還一改再改,直到名字不驚人誓不罷休。趙國華就是認定了這個名字。我曾告訴他在中國與他同時代同姓名的多得很,也幫他想了好幾個響亮的筆名勸他用一用,他死活不干,堅决要把這個名字用到底。

  從他的身份、職業、做人上講,國華這個名,其實與他很相應,没啥不妥之處。他穿軍裝、吃皇糧、保家衛國、愛我中華,在部隊一呆就是二十五年,由基層連隊的普通一兵干到軍區機關,職務由正排干到正團,官衔由少尉干到上校,成了他家幾代人中最大的一個官。他個子不高,其貌不揚,走路不快,説話不急,走在大街上誰也不會把他當狂人野漢。也許趙國華就因爲這個名字與書法這個國粹結了不解之緣。一個極富民族色彩的名字和一個純民族的藝術就這樣偶然地聯姻了。

  説他狂野,先得看他崇拜的是誰。首先他崇拜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也是一個充滿野性的飛禽猛畜。在中國,龍作爲一種特殊的符號,整合與傳承了炎黄兒女最原始、最理性、最崇高、最善美、最智慧、最自由、最快活的文化因子。龍行天下,獨往獨來。龍被尊爲萬靈之首,中國人成了龍的傳人。龍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皇帝成了“真龍天子”,穿的是龍袍,坐的是龍椅,肉身爲龍體,皇宫的廊、檐、柱、椽到處都有龍的身影。黎民百姓爲瞭風調雨順、迎接豐收、祛惡去邪,每年都舞龍燈、劃龍船、敬龍王。國華尊龍、愛龍有他獨特的方式,他用的是筆墨。他從龍那裏獲得了文化的自信、精神的洗禮、藝術的感悟。所以有了他那盪氣逥腸的百龍書法藝術展。

  其次,他崇拜狂野的大自然。大自然是孕育一切、滋生一切、支撑一切、包容一切的母親。書法藝術看似獨立於自然,其實它與自然一刻也不可分離,故古人論書時有了“屋漏痕”、“錐劃沙”、“蠶頭燕尾”……國華追求的雖然是書法,但他像畫家一樣深深地愛着大自然,他是大山的兒子,出生在山里人家,少年時代就播下了書法的種子,大山裏的高山流水陶冶了他的情操。以後又歷游猫兒山、黄山、華山、泰山、衡山、井岡山、白雲山。山水相依相連,他同樣也愛水、樂水,所以他從漫步左右江、灕江到暢遊黄河、長江、珠江再到浮舟蒼海。因爲與山的相近他感受到博大、凝重、豪邁,與水相依他感受到靈動、奔放、激情。

  説國華狂野也必須聯繫到他的職業。雖然我在前面把他描寫得很聽話、很温順,討人喜歡,但他的職業又注定了他生命裏的陽剛之氣,軍人有無所畏懼的膽、勇往直前的魂、燃燒不盡的愛。作爲當代軍人的國華,他把這些特質悄無聲息地融入了自己的血脈、融進了他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和創作。  

  千萬别把狂野理解成了瘋瘋癲癲、稀裏糊涂、粗粗糙糙、横蠻無理。國華的狂野建立在爲中華所特有的文化、特有的藝術形式、特有的山川風範和軍人特有的精神内質上。因此,狂而不輕,野而不亂,狂野得很厚重,很理性。

  這很自然地讓我找到了如何解讀和回答國華書法藝術爲什麽如此這般地想、這般地寫、這般地揮揮灑灑的内中緣由。中國書法藝術存在了幾千年,並將永遠地存在和發展下去,就草書而言僅有張旭的狂、懷素的癲、林散之的逸還遠遠不够的,如今,我們很多有這份責任感和道德感的人都在認認真真地思考着這個問題,國華也不例外。他在執著地揮灑着汗水、舞動着筆墨,義無反顧地追求着。我還不能肯定國華對狂野的把握已經到了極致,但至少他已經深深地理解了狂野的精神,他又能理智地把這種精神帶入到對書法藝術的探求中,他在破、在立,因而,有了被藝術評論家們稱道的“國華破體書法”。

  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到現在,確實需要國華這樣的人,弄個所謂的“破體書法”來鬧騰鬧騰,破一破。我感到書法藝術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過於學究化,反對學究化倒不是説一定要倡導從事這個藝術的人不要讀書,不要瞭解中國歷史。現在的問題是學究化讓我們的書壇顯得很沉悶,缺少與時俱進的活力,讓一部分人變成了“老夫子”,甚至成了故紙堆裏的寄生蟲,雖然滿肚子學問,却缺乏精氣神,只能是學問深而膽子小。書法既然是藝術,就不能用單一的做學問的標準去度量。藝術是人性的東西,没有人性的深層關注就不可能産生輝煌的藝術。最近幾十年來,書法逐步推向了國際,正在漸漸地泛中國化,書法也和世界其它藝術一樣漸漸地融入國際社會,成爲全人類共同關注、共同探索的藝術。學究化將是囿於書法藝術拓展的最大障礙。國華不只是一個只知道整天坐在書屋翻古書、臨舊帖的“書呆子”、“寫字匠”。他邊寫邊思索着書法以外的問題,自覺地把這些思索融入創作,他感悟到了書法藝術博大的包容性和豐富這個領地所需要的一切。因此,他終於興奮起來,狂放不羈,不拘一格地臨池舞墨。

  藝術永遠没有成熟的時候,成熟就意味着終結。所謂爐火純青只能相對某一個人,在某一個時代、一段時間而言。國華正是看到了這點才没有滿足,没有停止。所以,國華應該堅持不懈地把握狂野,切莫羞羞答答、左顧右盼,尋思着使自己的汗水、墨水變成一顆顆掛滿枝頭的仙桃,讓人羡慕、盼人採賞,甚至用它换取功名。我和國華有着二十多年的兄弟情誼,我太瞭解他了,如果不這樣他根本就狂野不起來。

  狂野吧!國華。這是大千世界可愛的、最有生機活力的舞步,我相信你會越舞越感到全身心的放鬆、愜意,它會伴你跨越高山、淌過大海、見到太陽的。

  2005年6月於廣州

  (作者:陳炳佳)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