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外師造化得心源——觀劉藝林書法隨想



  1993年,我從杭州移居到廣州之後,陸續結交了廣東各地一些老中青書家,共同切磋書藝。廣州充滿濃郁商品化氣息的現代都市,對傳統書藝仍孜孜不倦地求索進取的年輕人已屬鳳毛麟角,觀藝林君書作和書論,在爲數不多的廣州優秀中青年書家之中,更是鶴立一方了。

  劉藝林學書始於70年代之初,受教於廣東書壇名宿秦咢生、李曲齋以及廣州書法名家董百振等諸師,初以二王法帖入手,臨摹唐代李北海、顔真卿、孫過庭,行草書以及歐、褚楷書,再下涉宋元明清行草諸家,上朔隋朝龍藏寺碑,北魏張猛龍碑,於“二石”、“二爨”、“鐵山摩崖”、“泰山金剛經”等漢魏六朝碑刻,用功甚勤。藝林學書走的是碑帖互融之道,善用帖學法度及其用筆去消化理解碑刻的用筆,綫型和氣象,進而塑造碑帖互融的書法風格。

  1997年臨近歲晚,餘應邀觀看了“劉藝林臨書三十碑帖書法展”,其臨書範圍之廣,氣魄之大,爲近年羊城書壇少見。其臨作從唐晋法帖、大小草、漢魏殘紙、摩崖石刻以及近代於右任、王遽常、黄賓虹等法書無一不涉獵,林林總總,出碑入帖,臨書風格既豐富又形神不離。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有同道説:以劉藝林天賦與功力,碑帖在手,臨什麽像什麽。此譽不爲過。

  臨摹歷代名碑法帖是書家入帖和出帖的必由之路,積累臨摹是爲了啓迪創作,開拓創作的寬度、深度和廣度。吸納百家古法才有個人技法創新的可能。有人講:藝林書法尚未定形。所謂定形(自我風格的確立和終結),對於年輕書家來説並非好事,過早定形會令作者創作感覺遲鈍和古法的貧乏而導致形、綫、用筆、風格的不成熟,甚至埋没了書法創新的潜能。近代書壇巨匠沙孟海年近七旬仍追求變法和創新,可知藝術從無止境。藝林虚心好學,在書法臨摹上用功甚勤,其行草書用筆瀟灑流暢,“古味”漸濃,創作可塑性較强。

  劉藝林榜書亦寫得雄渾大氣,觀其近年出版的《藝林榜書選輯》其榜書渾厚沉雄,墨象氲氤,用筆中、側鋒交替,提按有度,筆勢流宕多姿。如“海”字榜書,造型氣勢磅礴,起筆以波濤翻滚,掀起千層浪,收筆又似巨浪拍岸,奪人心魂。藝林於榜書集自跋曰:“創作榜書,需心、力、氣、法之和諧而一氣呵成,非短日之功,非力大可作。”察其榜書揮運,漸現大家手筆。

  劉藝林有今天的書法造詣,我想除了臨池無間之外,注重書法理論研究更是他進步較快的原動力。近年陸續讀了他的多篇書法論文,觀點鮮明,立論準確,文筆似“匕”,尤其批評書壇弊端的文章更是一針見血,如其論文有一段發人深思:“推祟和倡導嶺南文人書法的根本目的,在於繼承和發揚自明、清以來傳統的嶺南文人書法遺風,否定當代近似‘館閣體’、‘美術化’的拘法書風和躁動浮靡的趨時俗風以及重名利、疏學養、輕同道、閉門造車的不正書風,以豐厚的傳統文化和藝術積累作爲根基,將古典的美和内在的精神融入當代人的審美情趣之中,令書壇逐步形成正大精深的主流書派,開創嶺南書法新氣象。”

  “珠江後浪推前浪”,我衷心祝願藝林及羊城書壇新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作者:周國城)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