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勁拙檏茂咏真意——畫家廖鏡波國畫讀



  幽蘭、頑石、孤鳥、殘荷、水仙……,這是青年畫家廖鏡波筆下傳統大寫意國畫喜寫之物,畫取八大之簡,昌碩之勁,屺瞻之辣,筆簡意遠,而字取漢碑古檏雄渾之氣格,書、畫並融一體。“力挽萬牛要健筆”(黄賓虹語),畫面呈現出强烈的金石筆墨意味,畫内透析出一股的質檏、雄健、檏拙氣度。

  書畫文同源,此爲中國傳統書畫之根本。“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筆”,“工畫者多善書”(唐張彦遠語)。筆墨,乃畫家抒情咏懷之載體,爲中國傳統書畫之命脈,學畫須學書,後以書入畫,此乃正道。然此之道,須修養而來,學而知之。鏡波承古訓,固根基,勤於臨池,上溯漢魏,直追高古,取其大、拙、厚,他常臨《好大王》、《石門頌》、《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參習二爨各碑及金農書體,會心體味,吸其精華,察之精,擬之似,以增雄强之氣,吸取渾穆雍容,勁拙檏茂,入古出新。他的大寫意國畫,取碑意筆法,以書入畫,骨法用筆,得於八大、昌碩、白石等歷代國畫大師之形迹,取法乎上,其畫之立意、構圖、筆墨、氣韵,妙選歷代國畫大師逸韵。揮毫潑墨,强調中鋒,力透紙背,力追一種至大、至厚、老古的美學理念,給人以深沉、静默超然的意境昇華,造我心靈家園,寫我心地景意,心境交融,暢遊任我。

  鏡波自幼留心翰墨,後又考入廣東教育學院美術係深造,結緣於書畫。身處藝術學府,讓他飽受文化學術熏陶,並得學院諸名士行家指教,廣採博取,於狀形寫物中收益良多。學院重形技訓練,認真領會揣悟,縱觀藝史,思慮參悟,他並不滿僅此,他體味中國傳統書畫博大精深,並於大寫意國畫更是會心有得,“夫畫者,形天地萬物者也,舍筆墨其何以形之哉。”(石濤《畫語録·了法章》),他深知“超於形外”,“不似之似”,“直寫胸臆”,超然的寫意精神乃藝術之至上境界,蒼潤、計白當黑,陰陽兩極,意在筆外,狀物寄情,虚實相生等,乃國畫筆墨所營造之高境,筆墨追求,審美意趣,皆體現精神追求物質與精神二元合一,融和其中,以澄懷味象,澄懷觀道,這才能把自己的藝術推向一個更高層次。朝氣與活力也使令其不甘人後,不費閒暇,見縫插針潜心研習中國傳統書畫,他的作品以簡檏、沉雄、渾厚而内涵深厚的傳統搆成,尺幅中讓人感受畫家檏質、自然、平和之氣,特色呈顯,异於時流、俗流。

  多年來,對藝術的痴迷與執著,令其對歷代宗師至理之言銘記在心,並勤耕默耘,孜孜以求,刻苦專研,藝有所成。其創作作品漸得行家認可肯定。作品曾獲得“中國當代文人書畫藝術大展”金奬;入選參展敦煌美術館建館五週年作品邀請展;“紀念毛澤東誕辰110週年書畫大展”銅奬;“歐陽詢奬全國書法大賽”銅奬;“廣州市群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油畫優秀作品奬、國畫創作奬、攝影創作奬;入選《同奔小康路》2004年廣東省美術、書法、攝影聯展等,此是對其辛勤藝術耕耘之回報。

  藝道高遠,有志者須甘於寒窗,潜心藝事,臨池不輟,博採衆長,師古而不泥於古,化古爲今,方能形成簡練、厚重、古檏,獨具特色之中國畫風格,鏡波於此深知,並以之爲志,未敢怠慢。

  (作者:樑照堂 劉士彰)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