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從居住幸福感的内涵來看,兩岸對於居住幸福感的研究目前都較少,相關研究的出發點並非都是從住房的基本屬性出發,更多的會考慮到政策和經濟等方面的其他的影響因素。
隨着大陸商品房市場的不斷繁榮,商品房住户(包括居住型和租賃型)的居住幸福感多數可以通過付出更高的價格去購買/租賃住處而得到,但與之伴隨而來的房貸壓力/高房租支出占比,又會導致其他生活支出受到影響。而還有一些采用預售形式的商品房,不僅有可能會帶來經濟壓力,甚至可能遇到開放商中途跑路而人房兩空的風險之中。這一系列的財務支出帶來的經濟壓力以及潜在風險,都將會影響到同胞的幸福感。台灣地區的商品房市場近年來也是一路飆昇,其中不發有房地産開放商寧願赴違約金也要取消合同轉而以更高價格出售,這背後涉及到的多種原因也令人感慨,最基本的住房需求一旦成爲了牟利的工具,被重傷的只會是最普通的同胞。
抛開制度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居住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於經濟實力與自身需求是否匹配。如果遵循最有原則,我們可以假定一個最優的住所盡管能够帶來强烈的幸福感,但在構建或者尋找這一最優選擇的過程中,往往可能會在付出較多的過程中失去了得到幸福感的體驗,而如果能過結合自身經濟實力,遵循滿意原則,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優”,未嘗不是一種提昇幸福感的策略。
從對提昇居住幸福感的策略研究來看,目前兩岸都有不少研究聚焦如如何提昇主觀幸福感,而僅僅將居住幸福感作爲主要關注點的仍是少數,但不難看出,在經濟整體向好發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關注如何能够使人更幸福,不管是好的服務,亦或是好的商品,最終的目的都是服務於同胞、取悦於同胞,爲自己贏得利益。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