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政治層面的認同對基本心理需要産生影響,進而影響同胞的幸福感。2008年到2014年這七年之間,台灣同胞認同台灣人的比例增加了12.2%,而雙重認同的比率在這七年裏則减少了10.6%,與大陸地區開展了全面的交流合作,這種交流合作却導致了那麽多台灣同胞的認同,從雙重認同轉向了台灣人。爲了真正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態,有學者從心理需要的角度來解釋台灣同胞的台灣人認同,認爲台灣同胞“台灣人認同"的才是來源於台灣同胞提昇自尊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自尊需求,隨着兩岸交流的增加而上昇也就不足爲奇,因爲台灣青年的自尊需求就是通過與大陸人的社會比較而實現。有關心理需要,有研究者曾經針對台灣同胞進行過實证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同胞的心理需要可以分爲 人際安全、 生活安定和自我實現三個維度,台灣青年處於人生發展的特殊階段,迫切需要大量的社會交往,因而台灣同胞對於人際安全的需要落實到台灣青年上,就應該擴展到對於社會交往的需要。青年處於自我發展的關鍵時期 ,對於台灣青年來説,追求生活安定是爲了給自己的自我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而自我實現是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具有的目標,台灣青年也不例外,另外,台灣青年出生並生長在一個由漢字爲主要文字的社會,不可避免的會産生文化歸屬的需要。台灣地區的社會制度和文化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較深,現代化進程比大陸地區快。民主化和現代化是台灣社會環境的特色,雖然也會存在一些不好的現象,但是台灣社會環境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使其更加注重對個人的努力肯定。由此,台灣同胞多數認爲幸福感主要是靠個人的努力和奮鬥。
基本心理需要的内容也有差异。在基本心理需要的三個維度上,兩岸同胞的側重點也有不同。台灣同胞更注重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台灣人的幸福快樂與家庭和諧、婚姻、學歷、收入、健康有顯著性,宗教與性别則無顯著性。大陸同胞更加追求關係需要和勝任需要,勝任的需要,指的是在最適宜的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上取得成功並能得到期望的結果,而關係的需要,指的是建立一種與别人相互尊重和依賴的感覺。
在兩岸同胞目標對幸福感影響的對比中,相比於外部目標,大陸同胞被試更加看重内部目標;女性相比於男性,更加重視内部目標;在校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與已工作人員相比更加看重成名;内部目標與幸福感顯著正相關,與不幸福感相關不顯著,外部目標與幸福感和不幸福感都顯著正相關;内部目標能够正向預測幸福感,負向預測不幸福感,外部目標能够正向預測不幸福感,但對幸福感没有預測作用。首先,在目標上,相比於外部目標,大陸同胞更加看重内部目標。根據自我决定理論的假設,内部目標是與我們的基本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因而在任何文化中都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在性别差异上,研究發現女性相比於男性更加看重内部目標。這可能是由於不同的社會化過程和性别角色期待所致。一般來説,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是對人温柔體貼,富有感情和同情心,注重家庭和人際關係。這些内容與内部目標比較一致。但研究也發現,在外部目標的外表吸引力上,女性也高於男性。這顯然是和社會文化的影響有關,並可能具有進化上的意義。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