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一節 大陸同胞人格對幸福感影響的研究現狀

  近年來有許多探究大陸同胞人格對幸福感影響的研究。有主動性人格對幸福感的影響,有智慧型人格對幸福感的影響,有引入精簡版人格量表來探究人格對幸福感的影響,有個體積極人格特質中的個體積極心理品質對幸福感的影響,有大五人格中的五個維度對幸福感的影響,有對中國人幸福人格的結構與内涵的探究,有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在神經質、盡責性與心盛之間的中介作用的探究,有對暗黑人格對青少年享樂幸福動機、意義幸福動機以及享樂幸福感和意義幸福感的影響的探究,有考察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特點,並進一步分析人格在結束留守年齡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中介作用的研究,有探究農民工情緒性、堅韌性和彈性特質對於主觀幸福感影響的研究等。

  有關主動性人格對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研究結論是在社會支持與主動性人格的影響下,主觀幸福感與就業壓力之間存在雙向中介效應。通過提高社會支持、培養學生主動性人格、提昇主觀幸福感,可以顯著降低大學生就業壓力,並反過來促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進一步提高。主動性人格也對壓力源的負面作用具有緩衝功能,高主動性人格個體對於壓力更傾向於采用建設性的方式,積極適應並影響壓力環境。

  有研究探究了智慧型人格對幸福感的影響。智慧者同時具備“無我”與自我實現兩種特徵。社會生態取向的智慧研究表明,去自我中心式的“無我”心態可以促進個體在人生困境或衝突類問題中的智慧表現;人格特質取向的智慧研究表明,智慧型人格與自我實現幸福感顯著正相關,并且短期追踪研究表明智慧可以帶來自我實現的人生境界與體驗。參照人格特質與情境的相關争論,整合智慧兩種取向下與自我密切相關的實证研究,前人提出基於自我發展的智慧歷程模型:“無我”基礎心態促進個體在現實生活中的智慧實踐,繼而最終帶來自我實現的人生狀態或境界,同時伴隨該境界的内心充實、滿足與平静體驗又會加强“無我”心態。智慧與幸福是人類的普遍追求。智慧與自我實現幸福感(eudaimonia well-being)正相關得到研究者的普遍認同。智慧與享樂主義幸福感(hedonia well-being)是何種關係,仍在争論中。

  具有全國代表性樣本的中國家庭追踪調查中引入了精簡版人格量表,有研究旨在評估這套人格測試數據的質量。基於29718個受訪者數據,比較了不同問卷設計和不同計分組合下的4種方法計算出的得分的信度和效度證據。研究表明,去掉反向提問後,這套簡表的信度係數與國外同類調查數據類似,其結構效度與五因子結構擬合度較好,各維度數據與幸福感、在相關性方向上與現有文獻一致。研究發現,“情緒不穩定性”與“幸福感”呈負相關;“外向性”與幸福感有顯著的正相關性。

  研究表明,隨遷子女在文化適應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程度的適應困境,但是在相同的生存環境下,有的隨遷子女因個體積極的人格特質未表現出不良適應。根據積極心理學觀點,積極人格特質主要指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心理韌性。研究證明,積極心理品質和心理韌性作爲影響文化適應的其他變量與文化適應的中介因子來影響文化適應。積極心理品質是一種保護性心理因素,在隨遷子女面對困難和陌生的環境時,能够抑制消極情緒體驗,促進自我情緒的調節能力,進而增强個體對環境的適應力。李燕燕、李玲玲研究發現中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能預測他們的主觀幸福感,且積極心理品質越高,主觀幸福觀越高。人格特質理論認爲個體幸福與否主要受到其人格特質的影響,擁有更多積極人格特質的個體總是能够更加積極地看待他所處的環境和經歷的生活事件,以更爲積極的方式應對外界變化,即個體的性格傾向於以積極的方式體驗生活。

  還有研究以308名大學生爲被試,以《大五人格問卷》、《儒家心理資産問卷》、《生活滿意度量表》和《積極消極情感量表》爲工具,考察人格特質、儒家心理資産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結果表明:(1)五種人格特質與儒家心理資産的八個維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2)儒家心理資産八個維度與主觀幸福感的不同指標相關不同;(3)愛人、務民、崇德等儒家心理資産維度在人格特質與主觀幸福感總分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結果表明,人格的五個維度與主觀幸福感的三個維度及其總分的相關均達到顯著水平。其中,外傾性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均相關,但與積極情感具有最强的相關(r = .53, p < .001)。同樣,神經質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均相關,但與消極情感具有最强的相關(r = .54, p < .001)。宜人性、盡責性通過崇德影響主觀幸福感;宜人性通過務民和學影響主觀幸福感;盡責性通過學影響主觀幸福感;大五人格的所有維度均通過愛人影響主觀幸福感。由於控制儒家心理資産後,人格各維度仍能顯著預測主觀幸福感,因此這10條路徑屬於部分中介作用。

  有研究發現大五人格中的神經質、開放性與幸福感顯著相關。也有研究發現,大五人格中的五個維度與幸福感的相關均達到顯著水平。艾森克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内外向維度與幸福感的相關顯著。還有研究表明,相比國外被試,中國人的外傾性、神經質與幸福感的相關更爲密切,這表明外傾性、神經質等人格特質與幸福感的相關程度受文化的影響。上述研究表明,外傾性、神經質、責任心等人格特質都對個體的幸福感産生影響。但是這些研究只是單一探討某種人格特質與幸福感的關係,没有把這些人格特質作爲“幸福人格”進行整體研究。國内學者楊敏明確提出了幸福人格的概念,並對幸福人格的結構進行了探討。楊敏將幸福人格定義爲個體在理解、追求、享受幸福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内在動力組織及其相應的行爲模式的統一體。這表明幸福人格的本質就是對個體幸福感産生影響的穩定的人格特質。高幸福人格的人在各種場合下都更容易感受到幸福感或更容易形成獲得高幸福感的能力,低幸福人格的人更難感受到幸福感,也更難形成獲得高幸福感的能力。

  楊敏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對幸福人格進行探討,得出樂群、樂善、樂觀的三因子模型,編制的幸福人格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該模型與人們的日常認知較爲一致,因爲樂觀人格確實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是,關於幸福感與人格關係的研究表明,還存在一些對幸福感産生重要影響的人格特質没有包含在該三因子模型中。比如,情緒智力能獨立預測幸福感各維度的變异;智慧與自我實現幸福感存在顯著正相關。有研究表明自信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變量。還有研究表明,責任心、自尊、感恩、知足等品質都會對個體的幸福感産生影響。比如,大五人格中的責任心維度與幸福感存在顯著相關;人際責任感對個體的幸福感有正向預測作用;高自尊的個體在面臨失敗時表現得更爲自信,能够相對較好地應對發生的問題,進而擁有更高的幸福感,國内也有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結論。感恩會增强幸福感;感恩對幸福感有獨特的預測作用;感恩與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均存在顯著正相關。這些研究表明幸福是一種復雜的高級情感,而不是單純的樂觀問題。

  幸福人格是影響個體幸福感的重要人格特質。爲了探索中國人幸福人格的結構和内涵,研究基於人格的詞彚學假設,從以往研究者編制人格測驗使用的初始詞彚表中,篩選出225個與幸福感有關的人格詞語。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证性因素分析,最終得到49個幸福人格詞語。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中國人的幸福人格包含膽識、美德、樂觀三個維度。以Campbell幸福感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和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簡式版爲效標的分析結果表明,幸福人格各維度得分均可有效預測幸福感。

  心盛是一種最佳的心理健康狀態,也是一種高度幸福的理想狀態,達到心盛的個體不僅充滿幸福感和積極情緒,而且具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和意義以及樂觀、善良、樂於助人等特點。 

  有研究以412名大學生爲被試,運用問卷調査法探討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在神經質、盡責性與心盛之間的中介作用。結果表明,(1)神經質與表達積極情緒效能、調節消極情緒效能、心盛呈負相關;(2)盡責性與表達積極情緒效能、調節消極情緒效能、心盛呈正相關;(3)表達積極情緒效能、調節消極情緒效能與心盛呈正相關;(4)神經質通過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心盛,同時盡責性不僅直接影響心盛,還能通過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心盛。

  還有研究考察暗黑人格對青少年享樂幸福動機、意義幸福動機以及享樂幸福感和意義幸福感的影響。方法:采用簡版暗黑人格量表、幸福傾向量表、兒童青少年生活滿意度量表、心理需求滿足量表以及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量表對2828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控制大五人格後,青少年馬基雅維利主義和精神病態特質正向預測享樂幸福動機;自戀特質正向預測意義幸福動機,馬基雅維利主義特質起負向預測作用;自戀特質正向預測享樂幸福感,另兩個特質對其起負向預測作用;自戀特質正向預測意義幸福感,馬基雅維利主義具有負向預測作用。結論:三位一體的暗黑人格特質對個體幸福動機和幸福感的影響具有差异,自戀對意義幸福動機和兩種幸福感的影響相對積極,而馬基雅維利主義和精神病態對青少年幸福動機及幸福感爲消極作用。

  另有研究以農村地區440名留守兒童爲調查對象,采用社會人口學指標、兒童版艾森克人格問卷和主觀幸福感指標(積極、消極情感量表以及生活滿意度量表),考察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特點,並進一步分析人格在結束留守年齡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中介作用。結果發現:(1)積極、消極情感方面,結束留守年齡小於10歲的兒童得分顯著高於結束留守年齡大於10歲的留守兒童,在生活滿意度方面,5歲到10歲的兒童得分顯著高於結束留守年齡大於10歲的留守兒童;(2)結束留守年齡對主觀幸福感(積極、消極情感和生活滿意度)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3)中介分析表明,人格神經質在結束留守年齡和主觀幸福感的關係中起着中介作用。這些結果説明,結束留守年齡是影響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人格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最後有研究采用“中國成年人情緒性量表”“中國成年人心理彈性量表”“中國成年人堅韌性量表”“總體幸福感量表”“SCL-10”對559名農民工進行了測試,旨在考察農民工情緒性、堅韌性和彈性特質的負載情况及其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結果表明,農民工的積極情緒性特質和堅韌性特質的負載量顯著高於全國成年人常模,而彈性特質負載量顯著低於全國成年人常模;情緒性、堅韌性和彈性特質對於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而對心理痛苦症狀具有顯著反向預測作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