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節 宗祠楹聯的主要内容

  地域性的以同宗共族爲代表的祠堂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多維的文化空間,而宗祠聯只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宗祠聯除起裝飾美化宗祠的作用外,更主要的其間藴藏着一種質檏的精神動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科書。其内容十分豐富,歸結起來主要三大類:

  一、追本溯源,緬懷祖德

  追本溯源,是人類的天性。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我從何來的現實問題。從最親近的本源上説,大家都知道生我者惟有父母。但對於年代久遠的先祖而言,就未必人人皆知了,尤其是對那些時隔數十代上百代的人來説,更是朦朧不清。爲了讓子孫後代不忘根本,我們的祖先匠心獨具,運用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將“追本溯源”的隻言片語寫入楹聯中,並嵌刻於宗祠大門或柱子上,以示子孫後代永不忘記自己的本源。正如衆多祖訓所言:“宗族乃吾身之親,千支同本,萬脈同源,如出一祖。”

   從某種角度而言,一座祠堂就是一個宗族的開發史,爲了彰顯宗族先賢們的崇高品質以及他們建立的豐功偉績,有關“緬懷祖德”的宗祠聯便應運而生。永定境内現存的宗族祠堂幾乎都有“追本溯源”、“不忘祖德”的尋根聯,對强化人們的宗族意識,增强族人認同感和凝聚力起着重大的作用。如,鳳城賴氏大宗祠聯“派衍西岐剖金符而建國潁川得姓伊始,支分東晋荷御筆以成家鬆陽錫郡由來”表明瞭賴氏宗族的由來。聯中“西岐”,是商周時期一個古地名,今陝西省岐山縣,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金符,指古代帝王授予臣屬的信物,包括銅虎符、金魚符、金符牌等。封建時代的帝王建國之後,要對有功的諸侯將士進行封賞,將符節剖分爲二,文臣武將各執其一,作爲信守的憑证。潁川,即古時的潁水,發源於河南省西境潁谷,向東南流,注入淮河。據文獻記載,周武王之弟叔穎佐周滅商平定天下,武王寵賜子爵,封於賴國,遂以國爲姓,叔穎被尊爲賴姓始祖。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的潁川一帶,故以“潁川”爲堂號。這一時期,居於潁川的賴姓十分興旺;到了漢代,由於戰亂,賴姓人大批南遷,從河南遷徙到浙江鬆陽。據《賴氏族譜》載,東晋時期賴忠誠任虔州(今屬江西)知府,後人賴光遷居今浙江省鬆陽縣。東晋隆安二年(398),賴遇任江東太守,兼理屯田,政績卓著,奏請朝廷准許他以“鬆陽”爲府第,皇帝恩準並御筆題寫“鬆陽世家”匾賜予賴遇,賴氏便成爲當地的望族,故此支望族以“鬆陽”爲郡號,並尊賴光爲開基始祖。再如,鳳城王氏宗祠聯“三公槐樹,一甲梅花”表明瞭王氏先人曾經擁有的功德。上聯“三公槐樹”,典指宋代名臣王祐。據《宋史·王旦傳》載,旦父祐手植三槐於庭曰:“吾之後世必有爲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王祐以才德聞名,天下人都盼望他當宰相時,竟不顧個人前途而以百口之家擔保符彦卿,被傳爲美談。名聲大振,世人交口稱贊:“王氏有陰德,後嗣必昌。”他在以直道不容於世時,也將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親手在庭中種了三棵槐樹,相信自己後代子孫興旺,出將入相,位登三公。後來其子王旦官至宰相,進位太保,居三公之首,子孫果然顯赫興盛。因此,古人常在自家庭院、門前或屋後栽種三棵槐樹以期應“三槐”之兆。下聯“一甲梅花”,典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撫州市東鄉縣上池村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封荆國公,後人稱之“王荆公”。他考取進士,位列前茅,故謂“一甲”。他又寫過一首著名的咏梅詩:“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遥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故被頌爲“一甲梅花”,既頌其人,亦頌其詩,且成典故。

  此外,還有部分通用宗祠聯,勸導後人要誠心誠意祭祀先祖,以求上祖的庇佑。如,大溪鄉翁氏崇本堂聯“崇奉一堂昭穆有别,本支百世享祀無疆”。其大意是:按照先祖在宗祠裏的輩次排列次序,依次舉行奉祀儀式;崇本堂翁氏世代先祖,永遠受到裔孫們的供奉。再如,下洋鎮太平村曾氏宗祠聯“溯源東魯發迹閩西人杰地靈貽萬代,克紹箕裘懷縈霜露馨香俎豆祀千秋”。表明曾氏發源於春秋魯國,在閩西這片土地上興起;曾氏先祖把人才杰出的靈秀之地留給萬代子孫,曾氏裔孫能够繼承先祖的事業,並時常懷念祖先,曾氏祖先永遠受到後人的祭祀。

  二、修身齊家,光大祖業

   

  對子孫後代進行道德教育,歷來被人們看作是振興宗族聲望的頭等大事,教育的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祠堂雖然是族人崇祀祖先和緬懷先賢的場所,但是在宗祠的大門框和祠内的柱子上不難發現有許多教化子孫後代的楹聯。其目的是通過這些楹聯的警示作用,訓誡子弟提高宗族裔孫的德行修養,讓歷代聖賢的優良道德和宗族的良好家風得到弘揚光大,以便“振家聲”、“綿世澤”,藉以光大先祖的功業。這類以古勵今的楹聯,對於激勵後人見賢思齊和努力奮發向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如,培豐鎮文溪村邱氏家廟聯“若要不飢寒那能不勤儉,如爲好百姓便是好兒孫”。全聯大意是,如果要不捱餓受凍,就必須做到既勤勞又節儉;如果能做一個好百姓,那麽他就是邱氏的好兒孫。再如,長流村陳氏總祠聯“敬育人和燕翼貽謀惟謙受益,尊其天爵鵬程發軔修德必昌”。上聯“燕翼貽謀”, 語出《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原指周武王謀及其孫而安撫其子,後泛指爲後嗣作好打算。謙受益,指謙虚可以讓人得到益處。語出《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天爵,即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養。因德高則受人尊敬,勝於有爵位,故稱。語出《孟子·告子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孟子認爲,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有生以來就值得推崇。鵬程發軔,頌辭,舊時常用作祝人前程遠大。發軔,啓車行進,比喻事物的開端。修德必昌,指修養德行一定會昌盛。全聯的大意是,敬慎地營造和睦友愛的良好環境,好好地訓誡後人一個人只有謙遜才能受益;德行高尚的人就會受人尊敬,前程遠大且致力於修養德行,必定會興旺發達。

  三、贊美宗祠,借景抒情

  這類宗祠聯,大多通過描繪宗祠地理環境或表明宗祠的搆造特點,稱贊宗祠的雄壯華麗,風景的優美,預示宗族必定世代昌盛。永定客家先祖深受漢文化中的陰陽五行理論,特别是由此衍生出來的風水學説的影響,普遍相信風水屋場堪輿之説。《宅經》 雲:“宅以形勢爲身體, 以泉水爲血脈, 以土坡爲皮肉,以草木爲毛髮,以屋舍爲衣服,以門户爲冠帶。”它將住宅比喻爲人的身體,宅的外觀及内部建構就像一個人的軀體,要以泉水作爲血脈,以地基及附近的土地作爲宅的皮肉,而草木就是宅的毛髮,各個不同位置的房間就像穿在宅身上的衣服,而門户就自然像頭冠或者腰帶。這些都齊備了,才稱得上吉宅。説到實踐,永定境内現存的數以萬計的土樓民居建築中,風水學説的因素幾乎無處不在。

  不僅如此,永定客家人修墳造祠時,也把風水置於無比重要的地位。客家人認爲,墳墓是先祖的栖身之所,宗祠是祖先靈魂的栖息之地,風水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後代子孫的福祉。建造宗祠時,必重資延請資深的風水先生四出擇址,破土動工時還得舉行隆重的奠基儀式。因此,境内的宗多處鐘靈毓秀、依山傍水之地。由此,“贊美宗祠,借景抒情”的宗祠聯便應運而生。如,高陂黄田陳氏總祠聯“雄獅威武廟前立,華表峥嶸顯祖堂。”下聯中的“華表”,是古時宫殿、宗廟、亭榭、墳墓等建築前面的一種柱形標誌,原爲木制的高柱,其頂端用横木交叉成十字,似花朵狀,起某種標識作用,故稱之爲華表。峥嶸,形容建築物的高大聳立、不平凡。全聯大意是,石雕雄獅威風凛凛地在祠堂前站立;祠堂前面聳立着的巨大石柱使祖堂顯得位尊而高貴。再如,高陂田段廖氏赤嶺祠聯:“祠宇鼎高岡虎視中鄉擁千山而拱秀,武威綿世澤龍蟠赤嶺挾二水以飛騰。”此聯由清代永定知縣吴樑所撰。大意是,田段廖氏宗祠挺立在山脊上,雄壯如虎地立在鄉里,四周群山環繞,風景秀麗;武威郡廖氏先祖的遺澤綿延不斷,裔孫如龍盤卧在赤嶺,憑藉兩條溪流騰空而起奮發有爲。不僅描繪了田段廖氏赤嶺宗祠的地理位置以及四周的環境,而且表達了期望廖氏裔孫奮發有爲的美好願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