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五節 夏至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爲夏至日。夏至這天,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俗話説“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灾消年豐。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3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爲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録》)。

  過了夏至,人容易得病。永定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語,意思是夏至這天,許多狗被殺掉,没路可逃。民間説法是,狗肉性温,大補元氣,屬性燥熱,僅適宜秋冬季節食用,夏天吃狗肉會上火,外熱加上内熱,對身體不利。但夏至這天例外,夏至這天吃了狗肉,反而對身體有益,能祛邪補身,扺禦瘟疫等,能扺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因此,夏至吃狗肉的習俗至今依然如故。 

  夏至後天氣炎熱,人們食慾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民間開始偷閒消夏,注意飲食補養、防暑,多吃清補凉湯、冷食、凉食、瓜果。西瓜、苦瓜都是清熱消暑食品,是夏至季節的重要佳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