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節 彌月周歲

一個新的生命呱呱墜地,就如破土的竹笋,開始了嶄新的人生歷程。肉體生命的誕生,在人的一生是個十分重要的關口。爲了新生命的降臨,人們舉行各種禮儀活動來祈禱、祝福、慶賀。

  永定客家人十分重視家族的興旺,一個家庭有嬰兒降生,便是整個家族的喜事,從嬰兒誕生之際,一直到嬰兒滿一周歲,禮儀活動紛繁多彩,充分體現了家庭、家族乃至社會對新生命的關懷,也體現出客家文化的特點。這些禮儀活動是對生命的的禮讚,也是對新生命茁壯成長的祝福。

  一、分娩

  俗話説,“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當一個生命在母腹中孕育成熟,便要來到人間,分娩是胎兒成爲嬰兒的關口。爲了順利通過這個關口,孕婦臨産之前,就有一套細密的禮儀習俗。分娩後的一個月,稱爲“做月子”。

  (一)安排産房

  舊時,永定客家人所謂的産房,一般是産婦原來居住的房間。婦女不能在娘家生孩子,如果在娘家臨産,娘家只能安排樓外糞寮之類的空房做産房,因爲在娘家的樓中生産會拔走本樓的龍勢或福氣,因而一定要回到婆家分娩。

  婦女分娩後,身體比較虚弱,容易傷風受濕,而永定的氣候比較潮濕,因此産房要作一些處理,如封閉窗户,遮擋光綫等,房間門也一般不開,因而婦女分娩的房間又稱爲“暗室”。有的還在産房的門上掛上寶劍,或弓箭,或茅草,或魚網,以驅邪祟。婦女分娩未滿月前,忌孕婦、生人入産房。

  (二)接生

  産婦臨盆分娩,俗稱“做月”。以前,没有專門的助産士,分娩大多由“好手頭”(助産經驗豐富)的中年以上婦女(舊稱接生婆)助産。分娩時産婦多坐在床上,身靠叠高的棉被。也有用結婚時娘家送的“生子椅”(或稱“脚踏椅”)分娩的,據説利於孕婦順利生産。産褥鋪的是舊衣、稻草、草紙、油紙之類,用以收聚分娩時的污物。産後穿用婚嫁時携帶的“生子裙”。

  孕婦順利分娩後,要初步擦洗嬰兒,處理臍帶、胎盤。嬰兒出生後,臍帶用剪刀剪斷,謂“斷臍”,所用剪刀事先用火燒紅以消毒。嬰兒身上的臍帶頭用苧蔴絲縛係牢固,臍帶斷口用麻油涂抹。

  新生兒洗浴,用煮沸後的清水,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據説有以猪膽汁放入温水中浴兒的,可以使嬰兒不生瘡疥。洗浴也有順序,先洗雙眼,謂“開天門”;次洗鼻子,謂“點龍鼻”;再洗嘴,謂“啓龍口”;然後,由頭部洗到胸脯、手脚。新生兒浴後,就要包裹起來,最裏一層,男嬰用父親的舊貼身内衣,女嬰用母親的舊貼身内衣,外面則用父母的舊衣衫。有的地方嬰兒初生不用水洗,而用柔軟舊衣布將嬰兒身上的污物擦净,直接包裹起來。産後三五日,臍帶頭脱落,産婦將其用紅布包裹收藏。日後,再生孩子的臍帶頭也收藏在一起,據説有利兄弟姐妹團結和睦。

  男孩出生,民間風俗要保密。别人問起生什麽呀?産家回答是“妹子人,賠錢貨”。因爲男孩金貴,怕遭鬼神妒忌,怕“鎖口鬼”窺伺。所以即使要把真情告訴親戚,也得遠離産房,悄悄地説。

  (三)胞衣窟

  嬰兒誕生後,胎盤(俗稱胞衣)要深埋地下,俗稱“種衣”。種衣的地點,永定各地有一些差异,有的鄉村,男嬰兒的胞衣種在大樓的中廳或大樓門廳,有的種在嬰兒父母親竈間(即厨房)的門檻前方;女嬰兒的胞衣則大都種在父母親竈間的門檻後方;有的則不分男女,種在大樓的樓梯間内。男女嬰的胞衣種的位置不同,有寓男主外女主内之意,希冀兒子將來能够志在四方,女兒能够成爲賢淑内助。種衣之法,先在地上挖出約2尺深的小洞,内置干木炭若干,胞衣以乾净草紙包好,置於木炭之上,再覆上净土,夯實。此即“胞衣窟”也。三朝内要用米湯澆胞衣窟,據説嬰兒在吃奶期才不會嘔奶。永定客家人常詢人“胞衣窟”在何處,即指誕生在什麽地方之意。

  (四)早産

  俗稱“小産”。俗雲“七成,八敗,九難養”,意爲懷孕7個月生者可養,8個月生者易死,9個月生者不易養活,還有的認爲7個月生者命運較好。也有的地方稱七公公八婆婆,7個月出生的男嬰易養,女嬰難養,8個月出生的女嬰易養,男嬰難養之説。

  (五)難産

  舊時,將孕婦難産視爲平日不孝公公婆婆的後果。如産婦難産,做婆婆的就會燒香點燭,祈神拜佛,赦免其罪孽,以求胎兒安産。除求神佛庇佑其安産以外,常以“人生你,你生人”之類的話加以勉勵。由於産婦難産的情况較爲復雜,有經驗的接生婆能當機立斷,也可轉危爲安。但也有因愚昧無知而誤了産婦嬰兒性命的。

  (六)死産

  俗謂“生過手,麻油香,生勿過手,三塊枋”,意爲安産可食麻油酒,難産則死在床板上。舊時,醫療保健水平底下,而且缺醫少藥,分娩確實是對婦女生命的一種威懾和考驗。

  (七)哺乳

  嬰兒生後3天開始哺乳。對此,民間有一則謎語很生動:“壁上兩壺酒,三朝就來娘,皇帝不敢動,小孩敢去嘗。”在此之前,以浸泡的酸菜葉給嬰兒擦嘴,把口腔内的白薄擦掉。或用黄連水涂抹嬰兒口腔。僅飲些許甘草水、蜂蜜汁,俗信飲此可消弭胎毒。産婦開始哺乳時,須以風葱(葱的一種)先洗奶頭,使奶口易開。乳量不足,可食猪脚煨花生,增加乳量,還可以用“米糊”餵嬰孩。

  舊時,初産婦在哺乳前或4個月内,如奶水不足,有“乞奶”習俗,或稱“乞緣奶”,凡生男者應向生女之家乞奶,生女者應向生男之家乞奶,而對方應爲産後滿四個月以上奶水充足的産婦,即讓新生兒吸吮其奶汁。其意爲産婦奶水,借他人的奶源,會源源而來,可使産婦有足够的奶水,順利哺育。

  (八)做月子

  産後一個月内(有的爲40天),産婦身體需要調養,以恢復元氣,稱爲“做月子”。分娩後頭幾天,生男孩的,即食雄鷄、麻油、薑酒,生女孩的,即食鷄媛、麻油、薑酒。也有食桔餅、陳皮等煮麻油酒,或飲酒煎中藥生化湯,以滋補血氣,去瘀生新。

  永定客家婦女做月子,一般都事先釀造好糯米酒,準備幾只老閹鷄,用來産後補養身體。有産後要吃全鷄習俗,稱“扎腹鷄”,意謂嬰孩生出後,産婦腹中空虚,要以鷄扎補腹中,以益壯母體,並寓有以後再生育之意。産後,日常主食爲鷄酒(麻油、酒、薑等煮閹鷄) 或猪肉。也可吃一些猪肝、猪腎(俗稱腰子)煮麻油酒,或其他營養品。猪腎煮中藥杜仲,謂可壯腎。做月子的産婦最忌感“月内風”。俗謂鹽能生風,因而産婦食品忌用鹽。又謂薑、麻油能驅風,故食物多用麻油、薑炒。月内産婦以布荆或山蒼子枝葉熬水澡身,忌接觸冷水。出入以黑布巾扎頭,以免受風寒。不搬動重物。

  二、洗三朝

  新生兒脱離母體,標誌着他獲得了獨立的肉體生命,走上了現實的人生之路。新生兒誕生之後,一般到第三天才舉行正式的禮儀,俗稱“三朝”,慶賀新生命的誕生。因嬰兒初生,三朝禮儀並不張揚,然而對於新生命來説,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洗禮。

  洗三朝,最突出的是“洗”禮,就是給嬰兒洗身軀,地點就在産房前。嬰兒洗身用布荆熬煮的水,也有用茉草、石菖蒲等草藥熬制的,起消毒殺菌作用。在燒水時,把一個如蛋形的石卵放在竈内燒熱,然後置於盛水的盆中,稱之“石膽”。嬰兒由接生婆或母親抱着,清洗身軀,接生婆還邊洗邊説:“見水高,見水大;石卵圓,石卵靚,孩子膽大頭骨硬。”洗畢,爲嬰兒换上乾净的衣布,並把石卵滚進産婦的床底下。石卵,寓意嬰兒像石頭一樣“骨頭堅實”,健壯;滚石卵至床下,石卵滚得轟轟響,意在嬰兒有膽量,不怕驚嚇。

  洗三朝後,主家還要分煮熟的鴨蛋給樓中的小孩們吃。三朝,開始對嬰兒餵奶,稱“開奶”。這天起,親戚朋友也陸續來送禮道喜。

  據史籍記載,洗三朝的儀俗在唐代就有,楊貴妃就受過這種洗禮。宋時,蘇東坡有“况聞萬裏孫,已報三日浴”的詩句,並記述過當時的洗三風俗。

  三、吃霞酒

  如果頭胎生的是男孩,到第十二天,産婦之家要宴請本族的親房梓叔及鄰里,謂之“吃霞酒”。“霞”在客家話中是嬰兒的意思。親族們也同時贈送“月禮”祝賀。如送鷄、酒、面綫、猪肉、鷄鴨蛋等物品,主要是給産婦補養身體的食物。如果是外村的親友送鷄、兔等動物作禮物,而且要經過山路,得在鷄籠上放茅草或葛藤,也不能直接帶到樓内,要在樓外邊的碓寮或厠所暫放一些時間。凡生人要進産房的,都必須去厠所走一圈後方可進入,以避邪祟。

  四、送酒

  婦女初産生得男孩,做父親或祖父母的要親自登門向産婦娘家報喜,俗稱“送酒”。

  送酒禮俗,要備辦三牲、酒等禮品,送到岳丈家,向岳父岳母報告他們生兒子的喜訊。如果岳丈住大樓,做女婿的還要向每家每户的親戚敬上一杯酒,報告得子好消息。送酒之後,岳父岳母就會給做月子的女兒送禮,如大閹鷄、兔子、麻油、糯米等等,並附幾個小石子或黑豆數粒,寓意像石頭一樣堅實,以祝嬰兒健康。同時,也要着手準備嬰兒滿月時的禮品。其他親戚也會送禮,有的送猪肉,有的送鷄蛋或鴨蛋。

  送酒的時候,來回的路上都不能停歇,據説是怕遇上“鎖鬼子”等邪祟,對嬰兒不利。一般頭胎生男孩,送酒的儀俗最隆重,娘家的禮物也較多。生女兒,就没有送酒這一儀俗了,這明顯是重男輕女的觀念在作祟。

  五、看命

  舊時,産後旬日内,新生嬰兒的祖輩就會請算命先生占卜嬰兒的命運,俗稱“看命”。 算命先生據嬰兒出生時辰,按天干地支排出他的“八字”,以推測其一生的壽殀窮通。如遇命中五行有缺的,就會建議給孩子命名時在用字方面給予彌補,或者要契神,或者要契父,以趨吉避兇,期一生幸運。有的算命先生認爲女嬰的“八字”不好,命中“剋夫”、“煞翁姑”,則會改换“八字”,以免將來婚嫁不利。故俗雲“男命無假,女命無真”,如此更改的好命,俗稱“假好命”。

  六、命名

  姓名本是一種記號,是分清彼此而用的,但人們認爲名字的好壞會影響人的命運。因而命名受到重視,成了頗具文化意義的禮俗。《禮記·檀弓上》載:“幼名,冠字,五十以仲伯,死謚,周道也。”這説明,周朝的時候,一個人就有小名、字、尊稱、謚號等名字、稱號了。永定客家人對新生兒的命名,自然也脱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一)小名

  也叫“乳名”、“奶名”,是孩子小時候的名。小名一般較爲隨便,甚至認爲小名越粗俗越好,特别是“八字”好的孩子,恐怕難養,起個鄙陋的小名,認爲可以避灾免禍。如細狗仔、乞食客、番著根等。所以農村有“人無小名,做人不成”的俗語。永定客家人的小名常常在中心詞的前後加上詞綴,如在前面加“阿”、“老”等,如阿平、阿蓮、老狗、老健等,在後面加“古”、“頭”、“老”等,如雄古、群古頭、鼎皇老等。女孩子的乳名多帶“嫲”、“妹”等,如香蘭嫲、鳳珍妹等。

  有的小孩多疾病,父母把他契給神佛或樹木、石頭等做乾兒子,並以契主來命小名,如伯公子、觀音妹、鬆樹根、石養古等。父母得備香燭果品至神佛或樹木、石頭前,焚香敬拜,告以嬰兒姓名年齡,獻上紅布,以求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成長。也有寄名神佛的,即父母將嬰兒或幼子送到寺廟,請和尚命佛門中名號,意在受到菩薩、神佛保佑,妖魔邪祟、禍患灾厄不易侵凌。孩子寄名佛門後不留頭髮。

  小名只用於嬰幼時期,限於家庭或家族内部長輩稱呼小輩,或兄弟姐妹之間互稱,體現親近親切的感情。年長後,一般不再叫小名,而叫正名,以示尊重。

  (二)大名

  相對於小名而言,也稱“正名”。永定客家人起正名,有比較多的講究。

  一是以家族規定的輩序用字命名。在輩序用字之前或之後加字搆成名字。這樣的名字把輩分與名聯繫在一起,體現出人倫關係。如孔姓家族規定名字的前一字爲輩序用字,有“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取名時按照輩分在輩序用字後加一字搆成名字,即昭某、憲某、慶某等。

  二是下一輩的名字用字不能與上輩人的名字用字相同。這便於正人倫,辨昭穆,體現長幼有序。

  三是以傳統的陰陽五行的觀念來命名。嬰兒出生後,請算命先生論其“生辰八字”,如果五行中某一種缺少,就以名字來補足。方法有三:①直接在名字中用所缺者,並結構出興盛的意境,如缺木叫森林,缺金水叫金水。②擇取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爲名,藉以補救,如缺“金”用“金”旁的字,缺“土”用“土”旁的字作名字。③以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來命名,如缺金叫長庚,缺木叫寅生等。

  四是名字大多選擇音義美好的字。如福、禄、壽、財、榮、華、富、貴、昌、盛、興、隆、仁、義、禮、智、忠、信、賢、良等音義俱佳的字,爲男孩命名常用字,表達長輩對孩子的期望。女孩子命名,多用女性專用字(如娘、娣、姐、妹、姬、娥、媛)或帶女字旁的字,體現女性姿色神態美(如嬋、娟、姣、好、娉、婷、妙,嬌、嫵、媚、婉、嫻、娜)和德性美(如蘭、蓮、芳、英、貞、淑、静)的字,配以金、銀、財、寶、珍、珠、美、玉、秀、麗、春、秋、彩、月等爲名。也有少數人用兄弟輩序用字起名。也有以四季、月令或數字取名的,如春花、冬梅、申生、阿七、阿八等。

  (三)命名禮俗

  永定客家人給嬰兒命名,通常要由輩分最高的人來命名,如果這位長輩不具有命名的能力,由他人代起名字,也要告訴他(她),然後以他(她)的名義,用紅紙寫出新生兒的名帖,在嬰兒滿月那天,祭告天地之後,貼在廳堂的墻壁上。新生兒名帖的書寫格式是:

  七、彌月

  滿月,是嬰兒出生滿一匝月時舉行的禮儀,又稱“彌月”之喜。這是新生兒第一次出門見世面的禮儀,也是一次隆重的禮儀。

  舊時,舉行彌月禮儀的日子,一般可提前二三天,但不能推後,超過一個月。選定日子後,即可向親友發出彌月宴客請柬。産婦的娘家收到請柬,就要把給嬰兒滿月的禮品在滿月之日(或之前)早早送到女兒家中,讓嬰兒穿戴外公外婆送來的禮品過滿月。外公外婆的禮品通常有:3~5套嬰兒穿的衫褲、帽子、襪子、披風、揹帶、棉風衣、銀手鐲、銀項鏈、長命鎖等。

  滿月的儀式主要有:

  (一) 剃胎髮

  滿月當日,要給嬰兒剃頭,爲嬰兒剃去胎髮。也有在産後24日剃胎髮的,取二十四孝的寓意。剃頭時,預先於洗臉盆水中放置小石3個或銅錢12枚,旁邊放葱一根、染紅的鷄蛋12個。剃發後,取一紅蛋輕輕在頭上滚3次,寓紅頂吉兆。然後取出蛋黄與葱汁混合,在頭上作涂抹狀,寓聰明之意,小石、銅錢則寓壯健、財富之吉。剃下的胎髮與小石子用紅紙包裹,置於樓門上方的土墻縫隙中。

  (二)敬神

  滿月這一天,正式對外宣佈生了男孩的喜訊。一大早,大樓的廳堂裏就擺起五牲、茶酒、果品,還有寫着新丁名字的紅紙放在長壽麵的盤子上面,由爺爺或奶奶抱着新生兒點燃香燭,敬拜神明,曰:“某某命新丁名××,祝告天地,祈求神明保佑,快高快大。”即把男丁降生的喜訊報告天地神只。敬神畢,把新丁的名單按輩分貼在廳堂的左墻壁上。

  (三) 喊鷂婆

  敬神之後,第二個儀式是“喊鷂婆”。由祖母(或别的福壽雙全的老嫗)抱着嬰兒,從廳堂走出大門外,朝天上下抛動嬰兒,高喊:“鷂婆!鷂婆!”全樓的孩子跟在後面,齊聲大喊:“鷂婆!鷂婆!”有的還喊:“鷂婆飛得高,明年做阿哥!鷂婆飛得低,明年帶老弟!”喊鷂婆有兩種意義:一是祝願新生兒像老鷹一樣勇敢,將來像老鷹一樣遨遊藍天,直上青雲,前程萬裏;一是給新生兒一點刺激,鍛煉膽量,使之心雄膽壯。

  喊過鷂婆,主家便向鄰居大人小孩分贈滿月粄。

  (四)報丁

  喊過鷂婆後,主家擔着五牲祭品,到宗祠祭告祖宗,叫“報丁”。把一張寫着“第某房第某某代裔孫某某新丁長男某某”的紅紙貼在祠堂左邊墻上,向祖宗報告。新生兒不用去祠堂,做父親的去舉行儀式就可以了。告祖畢,燃放鞭砲。從祠堂回來,逢人就分粄,每人分2個,多的4個,分雙不能分單。

  (五)開齋

  中午,喜宴開始。這一天,坐主桌大位的是新生兒的外公或母舅,是特地來給新生兒開齋的;另一位是本族長老。

  開齋儀式是滿月禮儀的高潮,非常隆重。酒過三巡,司儀人員用大盤托出開齋菜,有鷄、魚、肉、酒、葱等12樣食品,擺放在宴會廳中央,或開齋人席上。主家先打一盆水給開齋人洗臉。然後,祖父(或其他長輩)抱出嬰兒到大廳口,朝天作揖致敬,口念:“手抱新貴人,天上玉麒麟。”轉身,抱嬰兒到開齋人席前,開齋人起立,兩人互行鞠躬禮。接着,把嬰兒交給開齋人,交的時候説:“一手過一手”,接的應:“壽比彭祖久”(或“壽高九十九”)。開齋人接過嬰兒,到廳口朝天作揖,説:“祝告天地,三元及第。”(或:新貴人見天,天增歲月;新貴人見地,大地皆春。)然後轉身向堂内鞠躬,説:“敬祝滿堂,萬壽無疆。”隨後,回到大廳主桌入座,説:“得壽得位,得福得禄。”(或:新貴人登寶,福壽綿長。)左手把嬰兒托在懷中,右手舉筷,説:“快高快大。”象徵性地朝酒杯蘸酒,放到嬰兒嘴邊,説:“斗酒百篇。”放下筷子,再舉起,觸向青葱,再放到嬰兒口邊,説:“聰明智慧。”接下來,分别夾鷄頭、鷄翅、鷄後、鷄爪、魚、肉等,邊夾邊説:“頭角峥嶸,鵬程萬里,光前裕後,金鷄獨立,鯉跳龍門,諸事遂意。”當然,這些吉語也可由開齋人隨意變通,只要能相應地嵌入所給食物的字眼,且含祝願新生兒長壽、聰明、前途無量的寓意,就是好話。

  開齋禮畢,開齋人把嬰兒交還給主人,説:“衣錦榮歸”,然後帶頭給新生兒送紅包。主人抱着孩子從大廳出來,席上的親朋將準備好的紅包放在嬰兒的身上或開齋盛菜的大盤子上。主人則向親友致謝。

  散席後,主家要酌情用錢回禮,每人還要一條毛巾。有挑的,還要回禮,此外,還要送一桌酒菜。

  大溪鄉流傳巫翰林爲嬰兒開齋的故事。有一回,一家人的孩子滿月,正好翰林巫宜福路過,主人便請鼎鼎大名的翰林公來開齋。翰林公也不客氣,接過嬰兒説:“食得、睡得、屙得。”然後就交還給主人。大家認爲翰林公肯定説了大好話,却不解其意,就問翰林公是什麽意思。翰林公説,小孩子能吃,會睡,大便通暢,身體好,能健康成長,這就是家長所希望的,至於做官、發財的空話,有什麽意思呢?這就是翰林公開齋“三得”的吉語。

  八、百日

  嬰兒出生滿100天,人們借“百”字做文章。百是一個重要的數目,被人們賦予隆重的文化色彩。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百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數目,而明顯地含有“圓滿”、“完全”之意,如百喜、百福、百禄、百壽等。因而,嬰兒初生滿100天,家人舉行百日禮,表示祝福與慶賀。

  宋代《東京夢華録》雲:“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晬(zuì)。”百日禮又稱“百晬”即源於此。民間以百歲爲長壽, 晬是周歲之意,故百日禮又稱“百歲禮”。這明顯可以看出百日禮含祝福長壽的願望。

  百日禮没有像滿月那麽隆重,只是親友携禮來賀,主人設宴款待。所送的大都是食品和小兒衣飾,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百家衣”和“百家鎖”,是小兒的護身符。

  舊時,醫療設備極爲簡陋,疾病是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的大敵,爲了保证生命的延續,人們與疾病作鬥争中,多求助冥冥之中的力量,而成爲神靈崇拜的源頭。民間以爲,取自百家之物便有神奇的力量,能保嬰兒平安。因而,娘家送給嬰兒百日的禮物一般是“百家衣”和“百家鎖”。“百家衣”是集百家的小布塊縫制的衣服,在永定有的地方演變成“百衲被”,就是用許多小布角拼成一塊被心做成的小被子。“百家鎖”是集百家之錢,購一銀鎖,正面鎸“百家寶鎖”,反面鎸“長命富貴”或“長命百歲”,掛於小孩頸上,謂佩之可以却病延壽。

  孩子稍長,也有因其身體柔弱給他吃“百家飯”的。所謂“百家飯”,即向衆多人家討些許米來,甚至向乞丐要點米來做飯給孩子吃。俗信吃了“百家飯”,孩子便能健康成長。

  九、周歲

  嬰兒一周歲生日時,家人要舉行周晬禮。

  俗話説:嬰兒7個月會坐,8個月會爬,10個月會沿壁子,周歲會走路。能獨立行走,這是人生的一個節點。因此,周歲時慶賀祝福一番,舉行周晬禮。小孩周歲這天,要在廳堂上擺放五牲敬神。周歲禮,嬰兒已經能蹣跚行走,因此鞋便成了必不可少的禮物。外婆送給外甥的生日禮物中必有鞋襪。

  這一天還有試鞋的儀俗,即讓小孩試穿新鞋。民間普遍流行的是虎頭鞋,鞋頭綉一虎頭,虎額綉“王”字,人們認爲小孩穿虎頭鞋可以壯膽闢邪。

  周晬禮流行最普遍的儀俗是“抓周”。小孩周歲這天,主家在竹制的爬籃裏放上書、印、筆墨、算盤、錢幣、鷄腿、猪肉、尺、斧、葱、蒜、芹菜、泥土與稻草等物品,其意是:書主文人學士,印主仕宦,筆墨主書畫,算盤主商賈,錢幣主富,田土、稻草主農,尺、斧主工,葱主聰明,蒜主善算,鷄腿、猪肉主食禄,芹主勤。然後將小孩抱入爬籃中央,隨其抓取,測其志向。以他第一次拿的物品來推測小孩日後的前程和品性。

  抓周這種儀俗來歷甚古,南北朝時的《顔氏家訓》載:“江南風俗,生兒一歲,爲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爲試兒。”直到今天,抓周的風俗仍在某些地方存留。

  周晬禮,還要宴請送禮的親戚和親房。

  十、契父

  嬰兒出生後請算命先生算命,如果命中要契給他人的,都會在三歲以内進行安排出契儀式。承接小孩的一般爲本族人,要合輩分,而且家門較興旺,兄弟姐妹多,樂意接收。

  出契要選擇好日子,小孩身上的衣着要由承契人購買,然後誠備三牲果品,敬拜天神,寫上過繼神單,當天燒化,以示告知神靈作证。要由本族較有威望的文化人,具過出契書,契書中雙方簽字畫押,還要有中見人、在場人作证簽字。而孩子實際上仍在生父家養,承契人則爲孩子的契父、契母(乾爹、干媽),孩子則爲契父母的乾兒子(女兒)。往後兩家似同親戚一樣來往,年節或者逢紅白喜事,都互送禮物。承契人每年春節要做一套新衣服給乾兒子(女兒)穿。

  誕生禮俗,寄寓着人們對於新生命誕生的美好祝願。自然,它是民族意願的象徵,從本質上包含了大衆的情感,也藴含着深刻的社會意義,一方面體現了中國禮儀的文化傳統,另一方面也摻雜了許多迷信成分,隨着時代的變遷,這些風俗大多已改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