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洪山半逕老“番客”的故事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五歲的洪山半逕人廖星五與上杭縣城區崗背街人葛奇猷同往南洋新加坡。經過數年的白手打拼,積攢了一定的資金後回國。

  20世紀初,廣東近代釀酒業萌發,回國後的廖星五看到了釀酒業的前景。舊時的汕頭埠,是華僑回來實業投資的好地方。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有商人開始在汕頭創建順成釀酒廠,之後商人餘某建“成春號”酒廠。緊接着廖星五便在汕頭設“仙東酒廠”,用米釀酒,由於經營有方,産品銷路甚旺,“仙東酒廠”一躍成爲全汕頭最大的一家釀酒公司。

  “仙東酒廠”所雇用員工絶大部分爲上杭、永定籍人,很多人得到廖星五的賞識進入酒廠擔當學徒、走脚、行崗等。當時的“仙東酒廠”地址設在汕頭市鎮平路以南,新觀電影院附近。因爲“仙東酒廠”的名氣很大,其廠門前的路就叫做“仙東巷”,走進仙東巷,可以看到當時少見的自來水管直通酒廠,同時巷内處處飄着陣陣酒香。

  到了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汕頭市的酒廠以仙東、西園、陳裕泰等酒社較爲有名,生産的品種有高粱酒、玫瑰酒、五加皮、長樂酒、雙花酒、紅酒、糯米酒等,其中仙東酒廠的産品輻射範圍最廣,國内銷至上海、厦門、廣州,海外遠銷至新加坡、檳榔嶼及香港、澳門。

  同時,廖星五還開設“美東公司”,專營印刷業務。“美東公司”的業務很多,辦公室和排字間常常燈火通明,一片繁忙。

  民國十七年戊辰(1928年),《閩粤贛武威廖氏族譜》在永定譜局修成,正籌備印刷,突遭遇時局動亂。主修者廖鏡波將修纂稿帶往汕頭,才免毁於一旦。

  廖鏡波是永定縣城的大鄉紳,與廖星五私交甚好,每次廖星五到永定縣城,廖鏡波都會極其熱情款待,安排在其開設的旅館住宿。

  來到汕頭,廖鏡波得到在此經商的宗親廖星五極力贊襄。廖星五爲修譜提供資金、場地、設備等,在汕頭成立族譜委員會。廖鏡波與廖星五共同主持召集衆多族内知名學者、前輩繼續潜心修纂。洪山半徑“連元館”的私塾老師廖雲裳也被請到汕頭,幫助修譜。又四處籌款,最終在南洋籌得銀元2500元,在内地籌得銀元1484元,共籌得銀元3984元。終於在民國二十四年乙亥(1935年)於美東公司印好共20册,約208萬字,收録了閩粤贛三省245個廖氏村落世系,篇幅巨大,内容宏富的族譜,分發各地。

  當時,北方的銀號業相當發達,而全國信譽最高的要屬山西晋商的錢莊票。廣州由於當時作爲通商口岸,有大量外商銀行,所以錢莊業不太發達,反而是其他地區特别是潮汕地區因爲有大量華僑和外國貿易往來,錢莊特别發達。廖星五也在這個時候開設“東成銀莊”,自己印製發行銀莊票。此時,廖星五的商業事業達到了頂峰,旗下囊括“仙東酒廠”、“美東公司”、“東成銀莊”三家“東”字號企業,涉及酒業、印刷業、銀行三大系統,可謂盛極一時。在上杭、永定、梅縣一帶無人不知,人稱“上杭南門大富翁”,意指上杭城以南所轄地區商界第一人。

  抗日戰争爆發後,汕頭被日軍佔據,廖星五提前把企業搬遷到了廣州,不料過不了多久,廣州亦淪陷。一時間廣東省蓬勃發展的釀酒工業、印刷業和銀莊業瞬間衰退。絶大部分企業一夜之間倒閉或損失慘重。廖星五的企業遭受了重大損失,只好無奈地封存了廠房設備,回到老家洪山鄉尚徑村,廣置田産,同時等待時機以圖東山再起。没想到等廣東光復後再回去時,封存的廠房設備均盪然無存,毁於戰火。這時自覺年紀已高,無心再從頭經營,只好回到老家,從此聊度餘生,因爲資本家和地主的身份,晚年比較凄凉。於1957年病逝,享壽78歲。

  如今,洪山鄉尚徑村廖星五修建的“承蔭樓”尚存,樓内廳堂還懸掛着其畫像。當時爲了修建承蔭樓,耗盡了錢財,甚至“舉家食粥”。而在汕頭,“仙東巷”所處的區域在汕頭埠開發之前,是一片紅樹林。這在很多老華僑心目中有着揮之不去的印記。可惜,如今,原先輝煌的仙東巷一帶全部拆除,仙東巷已不復存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