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錫礦大王胡子春的故事

  發達後回鄉建大樓

  胡子春發財後於1885年在家鄉建了一座土樓,叫“榮禄第”。其坐落在永定縣下洋鎮中川村豪樹窠自然村,占地1200多平方米。四周峰巒起伏,松濤陣陣,石道蜿蜒,翠竹婀娜,屋舍黛青,霧嵐淡紫,芭蕉鬱鬱,蜜柚悠悠,鳥聲啁啾,陽光如花,空氣清冽。樓前一泓池塘漾着粼粼波光,塘下是層層叠叠的仄仄的田壠,細細碎碎的翠緑。

  玲瓏精緻的榮禄第,二層土木磚建築,前低後高,重檐叠瓦,二廳一天井。正樓底層16間,左右有横屋“九如軒”,是典型的客家土樓建築風格。花崗石大門,雕鹿的石凳,門楣兩角用龍形雕出“福禄”二字,石門上方是光緒帝的御筆“榮禄第”三個大字,門聯爲雍容大氣的隸書:“榮叨祖德,禄受皇恩”。樓内上下廳地板全由進口花磚鋪設,天井用花崗石砌成具有象徵意味的八卦形狀。石柱石欄細膩逸雅,門窗柱桁井台梯凳均精雕細刻,描龍畫鳳,彩塑人物,栩栩如生。天井擺設秀雅盆景,奇花异草吐蕊獻翠,令人賞心悦目。上廳中央掛着光緒帝敕封的“賞戴花翎”鎦金牌匾。兩側掛着慈禧太后賞賜的“福”“壽”二字,圓潤秀斂。廳堂上擺着胡子春當時用的摇椅與梨木精雕雙“喜”字太師椅。上廳頂板雕刻有色彩斑斕的“梅花鹿”“鯉魚躍龍門”圖案,寄意“有福有禄”,讓人感到儒家、道家文化對客家人精神品格的深刻影響。頂板懸掛古色古香的宫燈一架。全樓安設樓梯二道,扶手鏤雕有層層叠叠的花瓶,“瓶”諧音“平”,寓意上下出入平平安安,傳統文化的意韵濃郁。樓上地板用紅磚鋪設,既隔音又防火。房間木板繪製歷史人物、山水花鳥中國畫,色彩繽紛,仍隱約依稀。墨寫的“舍1”“舍2”朦朧可見,仿佛又飄散出私塾的琅琅書聲。有趣的是右側樓梯窗口玻璃竟鑲嵌紅黄緑三色組合玻璃,又讓人感受到西洋文化的淡淡影子,想起胡子春飛黄騰達時的愛國愛鄉,想起風雨飄摇的清末時代……

  在國内外創辦中華學校、中華女學、永定師範學堂、猶興學校等九所中小學,成爲吡叻州德高望重的僑領,連任吡叻州民政院議員、參事局參事十幾年,被清政府封爲郵傳尚書、榮禄大夫、駐檳榔嶼領事等。

  最有意味的是佛香閣的建造:1906年,祖母病逝,胡子春憂心如焚,回國奔喪,行扺廣州,慈禧立即電召晋京。一邊是恩重如山的祖母,一邊是皇恩浩盪的清廷,他左右爲難,只好在廣州總督衙門奏請延期晋京,收到恩準,已躭擱了回鄉奔喪。他深感剜心之痛,撰聯雲:“服賈遠洋邦,定省久疏,萬裏奔喪驚鶴唳;陳情羈粤地,詔書催逼,百年終養負烏私。”慈禧太后接見賜宴後,胡子春捐獻白銀八十萬兩給朝廷加强海軍實力,扺禦帝國主義侵略。不料,慈禧却將這筆錢挪作建頤和園的佛香閣。現它成爲家鄉人旅遊北京時值得驕傲的歷史遺物。

  胡子春因不願佔用家鄉少得可憐的田地,所以榮禄第的建築規模並不宏大,但它是“錫礦大王”胡子春留給家鄉人民的珍貴文物。

  辦礦成了“錫礦大王”

  胡子春(1859—1921年),又名國廉,永定縣下洋中川人。清咸豐九年(1859年)生。父母早喪,與祖母相依爲命。十三歲隨水客南渡馬來亞吡叻州謀生。先在吡叻當商店學徒近十年,稍有積蓄,便在督亞冷買了一片礦山經營錫業。由於引進歐洲新技術,獲利甚豐,業務日益興旺,最後擁有礦業機構30餘處,成爲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錫礦企業家,人稱“錫礦大王”。此外,他還開闢了數千英畝的橡膠園和規模巨大的種植丁香荳蔻的“春園”。鑒於胡子春對開發馬來亞貢獻巨大,影響深遠,當時英國駐南洋參政大臣特封他爲“太平局紳”,英皇也封他爲礦務大臣。馬來亞怡保埠有一條“胡子春街”,是特爲表彰其功績而命名的。

  熱愛祖國捐巨款

  胡子春少年漂泊异邦,飽受祖國貧弱的苦難,因此救國熱情特别强烈。八國聯軍侵華之後,他更是時刻心係國家民族的安危。當兩廣總督岑春煊出巡南洋宣慰僑胞時,胡子春即向清廷捐獻建設資金50萬兩白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祖母去世,他回國奔喪。慈禧太后在京城召見他,又獻銀50萬兩。開辦粤漢、滬杭、漳厦三條鐵路,他再投資20多萬兩。清廷爲此先後封他爲郵傳尚書、榮禄大夫、瓊崖督辦。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以後,他對清廷越來越失望,加上受到孫中山在南洋進行革命活動的影響,與清廷日益疏遠,轉而積極支持革命黨,屢次以巨款資助孫中山。武昌起義前,他還捐資托知友王紹經買武器運回國内以應起義需要。武昌起義後,他立即剪掉辮子,繼續捐款支持國民革命政府,在當地華僑社會中擴大了革命的影響。

  熱心辦學和慈善公益

  胡子春根據自己運用先進技術發展企業的成功經驗,深深體會到興辦教育、昌明科技實乃至國家民族富强的一條重要途徑。他常對人説:“當今之世,中國非發展教育、昌明科學,無以振興。”所以他畢生對華僑社會辦學和國内辦學,總是不遺餘力。清廷廢科舉興學校的次年(1906年),他就在故鄉中川率先創辦礤角書院(今培紅小學)和猶興學校,又在永定縣城創辦師範學堂。至於在馬來亞辦華僑學校,則開始得更早。尤其令人欽佩的是,他在檳城創辦中華女學,開創南洋華僑婦女教育的先河。

  胡子春還非常熱心華僑公益事業。最爲人稱頌的是創立“振武善社”,以宣傳和免費供應戒煙藥水,大力推動禁煙(鴉片),造福僑胞良多。此外,資助慈善事業,周濟同胞同鄉,被人稱爲南洋的“孟嘗君”。他在華僑社會中聲望日隆,連任吡叻州民政院議員和參事局參事十餘年,負責華僑各社團要職指不勝屈。

  胡子春與南洋革命活動

  胡子春從王紹經那裏瞭解到了清廷後黨殘民賣國、腐敗無能的種種内幕。王紹經與胡子春從此由相識到相知,成爲知己,開始了長達一輩子的友誼。在王紹經的影響和幫助下,胡子春長期熱心於實業救國,曾對京滬、蘇浙、漳厦、粤漢等鐵路及瓊崖地區的墾礦事業連續投資幾十萬,這些在國内的各種實業,均委托王紹經一手代辦。但是晚清的腐朽統治已瀕於滅亡,實業難以救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使王紹經明確了救國的方向,他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認識到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統治,才是救國的真正道路。於是,王紹經勸胡子春從教育入手,從長遠計議,走教育救國之路。胡子春也常説:“當今之世,中國非發展教育、昌明科學,無以振興。”於是,胡子春又先後捐資三十餘萬,委托王紹經創辦南洋各埠的僑民學校和家鄉的永定師範、勸學所、猶興學堂(在下洋中川)等。這些學校除教化僑民子弟外,客觀上爲革命黨人宣傳革命道理,進行秘密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新生的革命力量。

  胡子春則秉承一貫熱心愛國的傳統,屢屢帶頭捐給巨資,華僑們踴躍支持。

  1910年底,孫中山爲組織準備發動廣州黄花崗起義,親自來到南洋。王紹經代表胡子春與孫中山見了面,並給予了巨額資金支持。

  胡子春不但自己帶頭、還吁請廣大華僑慷慨解囊,在經濟上大力支持革命,并且在實際行動上也有大手筆支持革命。1911年11月,他和王紹經一起倡議建立一個包括嘉應州(今梅州)、潮州與汀州的保安會,協助廣東、福建兩省在上述地區建立革命政府。事實證明,這一舉措爲這三個地區的最終光復,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曾有詩人寫詩讚頌胡子春“捐助共和非易事,嘉潮光復又汀州”,後一句寫的就是這一事實。

  1911年12月,廣東都督胡漢民,給予胡子春、王紹經領導東南亞華僑社會籌款支助革命北伐的任務,胡子春、王紹經又積極投入這一光榮任務之中。

  胡子春和王紹經還籌集到一批槍支彈藥,由王紹經親自秘密運送回永定,創立永定地方保安團,爲迎接革命的到來,配合革命黨人光復永定做好準備。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