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概説

  永定人遠渡重洋,僑居海外有悠久的歷史。明成化十四年(1478)前,就有溪南裏蘆竹(今仙師鄉蘆下壩)盧姓人出國謀生。早年赤手空拳去南洋的華僑,經過長期的披荆斬棘,艱苦勞動或開墾種植或經商辦廠,一些人有了積蓄,發了財,寄(帶)錢物回鄉給親屬,有的在家鄉置田建房,有的捐資興辦家鄉公益事業。永定華僑愛國愛鄉,對家鄉的經濟、文化、教育、新聞、醫療衛生各項事業貢獻很大。

  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每到馬來亞吡叻州,胡子春都熱情接待,並捐巨金支持革命。清宣統二年(1910年),孫中山在檳城召開同盟會會議,組織發動廣州黄花崗起義,新加坡、馬來亞的永定華僑紛紛捐款或購置武器彈藥支持起義。祖籍高陂富嶺的華僑王紹經,購置了一批彈藥運回永定創立的保安會,爲迎接革命黨光復永定作準備。

  抗戰後,胡文虎除購買救國公債三百萬元,還捐獻數百萬元和大量救傷物品支持祖國抗日戰争。胡文虎辦的《星系報》、曾道修辦的《新聞報》、《南洋生活週刊》和由陳蘭生任總編輯的《仰光日報》等以大量事實和漫畫揭露日軍的暴行,宣傳團結抗日,反對投降。永定華僑教師和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從城市到鄉村作巡逥宣傳,以激發僑胞抗日救國熱情,還在各地客屬公會和“祖國難民籌賑會”的領導下積極捐資支援祖國抗日。

  永定華僑在家鄉積極興辦各項公益事業。他們建校辦學。光緒三十二年(1906),胡子春獨資創辦永定師範學堂和下洋猶興學校。民國二十八年,下洋僑胞集資建月流小學、太平小學、東洋小學校舍。民國三十七年前後,華僑游範吾獨資創辦大溪商業學校;下洋僑胞集資興建僑育中學的“星洲樓”、“蔚文樓”。新中國成立後,海外鄉親創辦多所中學,或者資助建校舍,還爲一些中、小學設立了奬學金、奬教金,爲部分中小學贈送了小汽車、複印機、中文打字機、電影放映機、録相機、電視機、風琴和實驗儀器等。他們建院辦醫。如1955年,僑胞獨資創建下洋醫院,1960年代,僑胞捐資創辦大溪、思東、岐嶺、南溪衛生院。1978年後,大溪和下溪海外鄉親分别捐建大溪、下溪醫療站,下洋旅外鄉親集資創辦永定華僑醫院月流分院。1986年,海外鄉親集資擴建、完善下洋醫院,並改名爲永定華僑醫院。他們還捐資修橋築路,修建了多座橋樑和道路,爲家鄉各項公益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