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清溪“四代五翰林”傳奇

  殿試場廖鴻章智答家鄉名

  清坑舉子廖鴻章在京城參加恩科會試得中,數日後再到紫禁城内保和殿參加殿試,殿内三百多名貢士濟濟一堂,接受皇帝面試。干隆皇帝登基後首次大考,滿面春風端坐大位,和陪同大臣一起隨機出題依次考問各位貢士。輪到廖鴻章了,干隆皇帝先問其家鄉何處,廖鴻章覺得村名“青坑”不雅,靈機一動,便稱“福建永定清溪鄉”。干隆皇帝一聽,便説“清溪甚好”。聖旨開口,之後“青坑”便改稱“清溪”了。

  叔侄同科中進士

  廖鴻章,字南崖,干隆元年(1736)丙辰恩科由縣學廪生以《易經》中式二十名舉人,干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又考中於敏中榜第二百五十七名進士(殿試二甲),選清書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

  不久,其出任蘇州紫陽書院掌教。高宗南巡,到紫陽書院視察,特賜詩表彰,時人視爲殊榮。晚年定居蘇州,誥授朝議大夫。其繼承家風,善於教育兒孫,傳下的四代中,出了4個翰林,3個舉人,永定當地俗稱“獨中青坑”,爲清代科舉奇迹。著有《黎餘詩草》、《紫陽課藝》等。

  廖瑛,字璞完,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科由縣學以《詩經》中式六十三名舉人,干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又考中於敏中榜第二百八十六名進士(殿試三甲)。叔侄同科考中進士,爲省内僅有,一時傳爲佳話。

  之後,廖瑛歷任刑部郎中、户科給事中、京察一等浙江各道監察御使、江西按察使,官階正三品,在主政任内嚴除盗賊,水陸肅清,商民感戴,且爲政清廉正直,不避權貴,敢於除暴安良,爲民昭雪,斷獄如神。

  廖鴻章智作咏梅詩

  一天,廖鴻章陪干隆郊遊,從一墓地前經過,干隆指着墓前的石人問:“這是什麽?”廖鴻章未經思索便脱口而出:“仲翁。”干隆一聽便知錯了,隨即吟詩一首:“翁仲説成是仲翁,可知前日少書攻,實屬不堪賜林翰,貶去揚州做判通。”干隆極盡詩才,在詩中不僅指出了廖鴻章的錯誤,而且故意將“攻書”、“翰林”和“通判”顛倒過來。詩中之意是廖鴻章不能做翰林,只能到揚州去做個通判。頓時,廖鴻章覺得羞慚萬分。當天晚上,爲了這件事,廖鴻章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思量着用什麽方法來挽救。三更時分,他忽然想起:“後天是四月初一,按照習慣,每月初一干隆必定去某寺燒香。”於是,他起床更衣,然後連續寫了100首咏梅詩,準備讓這些咏梅詩改變干隆的口諭。

  第二天,廖鴻章做了一番詳細而周密的部署。他一邊請人裝裱這些咏梅詩,一邊派人到某寺門前租一間屋舍,精心裝飾布置一番,門匾上題“梅館”二字。然後,連夜將100幅裝裱好的咏梅詩懸掛在“梅館”四壁,廳中圓桌上放了一瓶造形逼真的假梅花。 

  第三天拂曉,廖鴻章帶着書童來到“梅館”。自己躲在廳中屏風後面,讓書童到門口守望,如干隆到了即刻禀報。早上,干隆微服來到寺前,下得轎來,被文雅别致的“梅館”所吸引。他好奇地踏進門檻,然後細細欣賞了這些咏梅詩,情不自禁地讚嘆:“真是翰林之材啊!”廖鴻章聽見後,大步流星地從屏風後面出來,叩謝干隆的封賞。於是,一場翁仲貶謫的風波就此平息。

  干隆賜詩廖鴻章

  廖鴻章經在籍禮部尚書、著名文學家沈德潜推薦,出任蘇州紫陽書院掌教。蘇州向稱人文昌盛之地,但是,由於其博聞廣識,循循善誘,培養了不少舉人、進士,聲名遠播。那裏的碩儒耆宿、青年學子,對其無不欽服。

  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高宗南巡,曾到紫陽書院視察,特賜詩表彰廖鴻章:

  “書院鄰泮宫,講學興賢俊。斯爲儲才地,董率尤當慎。潜老鴻章繼,相讓如廉藺。章更閩中人,紫陽道應振。性理無奇言,躬行敦至訓。人已審所爲,改過要不吝。去華以就實,素位惟守分。克己苟弗力,外染將乘釁。適因禮至聖,宫墻仰數仞。過兹接諸生,爲誦勖新進。暇當伏剡藤,揮毫意以運。”

  干隆賜詩對廖鴻章在紫陽書院對諸生的德智教育甚是稱贊。

  廖鴻章之後亦步原韵恭和:“幸學禮先師,瞻天率群俊。衿佩來彬彬,拜服同恪慎。恩光照葵藿,薄植慚莞藺。正學師紫陽,勖以前修振。微臣縱孱弱,敢勿只明訓。鹿洞有遺規,敦行去疵吝。煌煌御書額,學古貴循分。自炫與自媒,一失叢百釁。兹當共講習,美富窺數仞。先後讀賜詩,諄復勵後進。願言日切磋,上應文明運。”

  廖鴻章和詩表述了自己兢兢業業按孔子儒家教規教育子弟,不敢有違,並對干隆皇帝巧作恭奉。

  此事時人視爲殊榮。後來廖鴻章的後裔在遷徙地江蘇省嘉定縣還建有“賜詩亭”以作紀念。

  廖鴻章繪畫《歷代帝王巡幸圖卷》

  廖鴻章不僅詩才好,還擅長繪畫,他畫過一幅《歷代帝王巡幸圖》長卷很有名。全卷共14段,每段縱31厘米,横63厘米不等,全長994厘米,計有帝堯圖讚第一、帝舜圖讚第二、夏禹王圖讚第三、殷湯王圖讚第四、周文王圖讚第五、周武王圖讚第六、漢光武帝圖讚第七、漢明帝圖讚第八、漢章帝圖讚第九、唐太宗圖讚第十、宋太祖圖讚第十一、明宣宗圖讚第十二及前後序跋。圖文並茂,爲歷代帝王歌功頌德。各圖均爲青緑山水,各色人物,多用紅、藍、黄赭石色,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江河風景各异,而屋宇宫殿則精細描繪,富麗堂皇,所繪各朝皇帝體現了帝王出巡之威嚴肅穆。卷中鈐有“石渠寶笈”朱文長方印,“干隆御覽之寶”朱文圓印,“嘉慶御覽之寶”朱文圓印,“宣統御覽之寶”朱文圓印,可證實畫卷從干嘉直至宣統一直珍藏於清宫之中。此畫民國初年自清宫流出。此前一次拍賣會以400萬元人民幣成交。

  廖鴻章焚稿會友

  一天,翰林王見川寫了幾篇文章差書童拿去請廖鴻章修改。清晨,書童來到清溪,在小豀邊,見到一個老翁戴斗笠坐在豀邊石上釣魚。書童上前打聽:“老伯,有個叫廖鴻章的翰林住在哪兒?”廖鴻章問:“找他何事?”書童講了來意。廖鴻章説:“原來是爲高陂橋寫‘一道飛虹,人在青雲路上;半輪明月,家藏丹桂宫中’對聯的才子。”便要書童把文稿拿給他看。廖鴻章認真看完書稿,一邊説“寫得不錯,寫得不錯”,一邊點火把文稿燒了。書童看了着慌,忙説:“我家老爺吩咐是給大人修改的。”廖鴻章若無其事説:“請過兩天來拿就是。”便打發書童回去了。

  書童回家,把事情一一向王見川説了。王見川大惑不解,心想:廖鴻章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過了兩天,書童又到清溪找廖鴻章。廖鴻章仍在豀邊釣魚。書童道明來意,没等説完,廖鴻章便説“不忙,不忙。”説完,把準備好的筆墨紙硯拿出來,把那幾篇文章寫下,交給書童:“回去叫你家老爺到寒舍指教指教。”

  書童回到家,又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訴王見川。王見川接過文稿一看,竟然從頭到尾一字不漏,不禁驚嘆:“真是名不虚傳!”次日,王見川帶了書童親自去清溪拜訪廖鴻章。

  廖鴻章寫《勉學歌》

  廖鴻章繼承家風,善於教育兒孫。他寫了一首《勉學歌》激勵後輩:

  東方明,便莫眠,沉心静氣好讀文。
  盥洗畢,閉房門,高聲朗讀不絶吟。
  食了飯,便抄文,一行一直要分明。
  聽書後,莫攖情,書中之理去推尋。
  過了午,養精神,還要翫索書中情。
  沐浴畢,聽講文,文中之理須辯明。
  食了夜,聚成群,不是談書便説文。
  剔銀燈,閉房門,開口一讀到鷄鳴。
  後生家,只殷勤,何愁他日無功名。

  此詩用客家方言創作,勉勵年輕人勤奮學習,成爲舊時永定人教育學子讀書求學的經典名篇,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後人。從中也可窺出廖鴻章後代所以能够科名接踵、創造科舉奇迹之一斑。

  廖瑛宴席對佳句

  廖瑛昇江西按察使,上任伊始,人們都知道他爲政清廉、不避權貴,深受平民百姓歡迎,而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則懼怕三分,有的攀親巴結,有的拉攏腐蝕,或伺機給他一個下馬威、當頭棒。

  某員外,兒子在外做官,家中有權有勢,横行鄉里,魚肉百姓。一天,他以接風洗塵爲名,宴請廖瑛,還邀集一些當地官僚、紳士、文人作陪,企圖在席間奚落廖瑛一番。酒過三巡,一紳士高聲説道:“今日廖大人光臨,我等奉陪末座,不勝榮幸。爲助雅興,請在座的諸位吟詩作對如何?”話音一落,衆人拍手稱好。一陣謙讓之後,一老儒自告奮勇,洋洋得意出了一句上聯:東鳥西飛,滿地鳳凰難下足。席間頓時活躍起來,個個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都説:“好句!好句!”廖瑛端坐上席,早已看出他們不懷好意,是有意冲着自己來的。來而不往非禮也,暗中思量給他們一個顔色看看。這時,一個兩鬢花白的紳士慢條斯理從席間站起:“諸位,諸位,素聞廖大人世代書香,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有請廖大人對一佳句!”“甚好!甚好!”又是一陣高呼。廖瑛從容不迫站起來,拱手向衆人道:“恭敬不如從命,萬望諸君指正,我的下聯是:南龍北躍,一江龜鱉盡低頭。”廖瑛所對下聯十分巧妙,還暗含諷刺。一時間,席間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只好言不由衷對廖瑛百般恭維一番。

  廖瑛席間巧對佳句的趣事,在江西省城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皆交口稱贊。那些官僚紳士自此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廖瑛怒斬道台

  廖瑛任江西按察使,一天接到一封申訴信。信中講了一樁冤案。原來江西有一道台是世家子弟出身,他依仗權勢,横行不法。一次,他借母親做壽大肆勒索,下屬紛紛進獻金銀財寶,惟獨萬安縣令唐某平素清廉,兩袖清風,只送些薄禮。道台大怒,當衆奚落。以後又處處刁難,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唐令憂憤成疾,最後吞金自盡。死前寫下一封給廖瑛的申訴信,請求爲其申冤,交給妻兒,叮囑務必送達。廖瑛接到申訴信後,當即下去查得實情,又獲悉道台其它許多劣迹,於是把道台逮捕處决。民心大快,至今稱頌不已,被傳説爲包公式人物。江西有《怒斬道台》、《鳥鴉案》和《煙窗案》等戲劇及故事流傳,都是爲歌頌廖瑛而作。

  南陽府衙留匾額

  廖文錦,字邵庵,一字襄雲,廖鴻章之孫。十歲能作詩賦,有神童之稱。嘉慶16年中進士,録爲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國子館纂修提調,文淵閣校理,丙子戊寅順天鄉試同考官,道光辛巳江西鄉試副考官。壬午年以京官考績超异,出任河南南陽知府,代理南汝光道台,誥授朝議大夫。在任五年後,調任衛輝知府。在任期間,審冤獄,興水利,建書院,創辦施棺局,受當地百姓立碑頌揚,碑位立入名宦祠。現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陽府衙大堂門頂還掛着他於道光三年題款的“隱居求志”匾額。

  兄弟翰林再創輝煌

  廖壽豐,字研田,號谷似,晚號止齋,廖鴻章玄孫。清咸豐順天舉人。同治10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館任編修。經京官考績列爲一等提名,取得道員資格。光緒七年任命爲浙江糧儲道,後昇按察使,又調任河南布政使、護理巡撫,一年多後昇浙江巡撫、頭品頂戴,又任兵部伺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誥授光禄大夫,官階正一品。爲政寬厚簡易,善識别提拔人才。喜讀諸子百家之書,尤熟史事,古今政治興廢,疆域沿革。又精勾股算經。平生極爲重視教育,捐銀三千餘兩,創辦清華學館。任浙江巡撫期間,上書奏設求是書院(今浙江大學前身),兼課中西之學並設工藝廠及武備學堂。在翰林院任職時,奏請减免嘉定、寶山二縣加漕糧事,得到了批準,人們無不感其恩德。

  廖壽恒,字潕生,號仲山,晚號抑齋,廖鴻章玄孫,與兄壽豐友愛。咸豐11年中順天舉人,爲同治2年恩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館任編修。多次主持鄉試、會試,門生衆多。屢次得到昇遷,光緒元年大考,擢司經局洗馬,數遷到侍郎,周歷六部並督倉場十年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二十三年遷左都御史,尋進刑部尚書,二十四年在軍機大臣學習行走。八月轉禮部尚書,又任經筵講官、太子少保,誥授光禄大夫,官階正一品。又任朝殿之試閲卷大臣。甲午戰争之後,呈疏論述新政,屢有建議,被光緒帝采納。罷官後,常拄着拐杖去拜訪舊時老友。

  廖壽豐、廖壽恒兄弟翰林,均爲有史以來永定籍官階最高者,再創清溪科舉爲仕之輝煌。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