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承啓樓的古今故事

  购买、改造五云楼

  话说康熙年间,永定县高头高北村一个叫江集成(字佩澜)的,虽然识字不多,却懂得看一点风水。他发现本村一座方土楼“五云楼”边上的一片湖洋是建居所的好地方,就买了一群母鸭在那里放牧,以便将来能把该地弄到手。每天早出晚归,一边看鸭,顺便在周围开开荒。看到江集成在五云楼边的湖洋田里放鸭子,经商致富的五云楼主常常奚落他,认为他没出息,成不了气候。

  受到别人的奚落,江集成内心不是滋味,他发奋图强,用心经营,最终也发了大财。而原本财大气粗的五云楼楼主,后裔却不求上进,坐吃山空而衰败。江集成于是乘机把五云楼买下,又拆除屋面将楼房升高一层,带着子孙搬来居住,报了过去受其凌辱之仇。

  创建圆寨承启楼

  康熙四十八年,江集成又花重金,在他相中的五云楼边湖洋地里,再建新圆楼。新楼用了三年时间建成,因为建楼期间艳阳高照、天公作美,有如天助,所以这座楼最初又被人称为“天助楼”。后来,裔孙重修,才取“承前启后”之义,改名为“承启楼”。

  承启楼从外到内由四个环形建筑组成,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扣。外环楼直径73米,周长近300米,共4层,总高12.4米。生土夯筑墙体,底层墙厚1.5米,顶层厚0.9米,抬梁式木构架,每层用泥砖分隔成72开间。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只在内墙开窗,从天井采光。第一层主要作厨房、膳厅,第二层作禾仓,用于储藏谷物。第三、四层作卧室。各层均以内向挑出的环形走廊作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作为上下楼的通道。第二环为两层楼,每层设40个房间,为会客的场所。第三环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为私塾。第四环为厅堂。

  承启楼占地5376平方米,总共有400个房间,鼎盛时期曾经居住80多户600多人,是福建现存最高大、古老的圆楼,又被称为“土楼王”。

  土楼寄托着客家人所有的梦想。承启楼里建筑的诸多“讲究”也隐藏着江集成和子孙们的诸多期盼。地理位置上,背靠大山,面向溪水,为上风上水之地,希望后裔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根据后山山脉走向设计成椭圆,达到与大自然和谐之效;具体布局上,按五行、九宫、八卦原理设计;楼内有阴阳两井,象征阴阳调和;排水设计也暗藏玄机,污水顺着三条明沟和一条暗沟先从南大门往东流出,再往西流去。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一元的邮票图案便是看起来像一座城堡、闻名遐迩的圆土楼承启楼。

  2010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参观承启楼时强调:“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忍气留财喝“福酒”

  江集成因为建楼来分发工资,一时手头较紧。一天他想去收回些借款来应付开支。当他一早起床后,走到一家欠债户家的时候,才说明来意,岂料借款人性子火暴,蛮横无理,任凭好说歹说,不但不给钱,最后还拿起一块木柴,把他的额头打了一下。江集成额头顿时裂了一个口,血流满面。邻居见势不好,忙上前扶着他离开。

  江集成的四个儿子和侄子听到父亲无故挨打的消息,个个义愤难平,磨拳擦掌,带着耙头钩刀赶来,准备报复。一场风波眼看一触即发。江集成忙把儿子和侄子挡住说,你们可不敢造次,他们那一家人,哪有这么大胆敢打我。是我自己不小心,一时没站稳,脚跟打了个偏,跌倒在地碰伤额头的。家人听罢,怒气全消,拥集成回家。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械斗被压了下来。

  中午时分,那个借款人不知害了什么病,竟突然间死了。

  这晚,江集成破例叫人杀了一头猪,摆了几桌宴席,把附近楼里的人请来喝酒。大家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向省俭的他,今晚怎么突然舍得如此“挥霍”?

  酒过三巡,江集成才举起酒杯,兴奋地说:“俗话说得好,忍气留财。早上我的额头确实被人打伤,但我想,君子不与牛斗力,凡事忍一忍就过去了。要是早上跟人认真起来,就算没拼个你死我活,中午人家死了,他家准找上门来。告到官府,吃起官司,说不定辛辛苦苦半辈子创下的家业,就会一干二净。今晚杀一头猪,比起来只是小花费。今晚我们喝的是‘福’酒啊!”

  承前祖德与启后孙谋

  承启楼建好后,江集成请当地的一位学究为大门和厅堂各撰一副对联,作为家训箴言。大门对联为“承前祖德勤与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身为农民,江集成无疑懂得创业必须勤劳与节俭。厅堂楹联为“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劝导后人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同住一楼,要和睦相处,充分体现土楼主人希望家族和谐。两副楹联甚合主人的心意。

   正是楹联警示和教诲后辈,三百年来,承启楼的子孙们共学堂、共厅堂、共楼梯、共走廊、共饮水、共大门出入,和谐共处,共同成就了家族的辉煌。建楼后,人才辈出,“兄弟选魁”、“世代书香”。自1980年代以来,承启楼又走出了80多名大学生,其中有的还拿到了博士学位。

   继承祖上的传统,承启楼的后代没有停下迁徙的脚步,他们很多踏出国门,走向海外。取得成功的同时,牢记自己的家乡。1962年,旅居海外的后裔在承启楼边出资建造了一座圆楼侨福楼,这座圆楼是当地最晚建成的一座土楼。

  友人借钱,以“俭”教人

  一日,友人托儿子来找江集成借钱。穿戴入时的后生来找江集成,在一座楼前看到一位身穿补丁衣服的大叔正在用竹夹捡猪屎,于是上前询问。大叔放下猪屎畚箕和竹夹,把后生引到楼内的吃饭间,一边洗手,一边对他说:“我就是江集成,有什么事?”

  后生大为惊讶,想不到久仰大名的江集成竟是这个样子。待回过神来,才赶紧取出纸条说了前来借钱的事。看着眼前老友的儿子衣冠楚楚,他从橱里端出一大碗蒸熟的红薯放在饭桌上叫他吃。后生一见是红薯,先眉头一皱,可碍于情面,只得拿起一条小红薯,一边剥皮慢慢吃起来。看后生难以下咽,江集成捡起最大的一条红薯,连皮也不剥,塞进嘴里就大咬大嚼起来。看了后生带来的字条,讲要借50两银子,江集成就说:“要令尊亲自来取银子。”

  后生辞别回家禀告父亲事情经过,父亲对他说:“集成叔是个省俭人,连吃红薯都舍不得剥皮。他是觉得把这么一大笔钱交给你这大手大脚的少爷不放心,非得我去取不可。你可得多向前辈学学。”

  同楼共住竟不识,姑嫂争夸承启楼

  一个阳光和煦的冬日,某山村一幢客家土楼里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门楣上方横挂着大幅红布,大门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厅堂上红烛高烧,香烟缭绕;人们熙来攘往,显得格外热闹繁忙。原来楼主要在这个吉日良辰里为儿子举办婚宴。

  道喜的人们提着礼品从各地陆陆续续地赶来。晌午时分,楼主见客人已经到齐,便热情地邀请大家入席用餐。

  客人们一边喝着醇香的家酿米酒,吃着可口的美味佳肴,一边随意地和同桌的人海阔天空地闲聊。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声喧,场面十分祥和热烈,其乐融融。酒过三巡,菜上五道。当新郎新娘给客人们敬完酒后,其中一张酒席上的两个年轻女子越谈越亲热,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互相打听起对方所住的土楼来。

  “我住的楼大得不得了。”其中一个女子乘着酒兴,故意卖了个关子,不无得意地笑着说,“你听——‘高四层,楼四圈,全楼一共四百间;一个房间住一晚,够你住上一整年’。我住的楼比你住的楼大吧?”

  “我住的楼比你住的楼更大呢。”另一个女子也不甘示弱,笑着说,“你听——‘又像蘑菇又像城,楼里住哩六百人;楼东日出楼西雨,三年不识全楼人’。我住的楼比你住的楼更大吧!”全桌的人都被她们的谈话吸引了,都竖起耳朵想听个究竟。

  等到她们说出各自的楼名后,全桌的客人都忍不住“轰”的一声笑了起来。原来她们俩都住在圆楼之王——承启楼里,一个是尚未出嫁的姑娘,另一个则是两年前嫁到楼里来的媳妇,按辈分她们之间还是姑嫂呢。只不过一个住在楼东,一个住在楼西,至今还不相识罢了。

  同楼彼此不相识,姑嫂争夸承启楼的故事,不仅为当天的婚宴平添了几分欢乐气氛,而且不胫而走,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从此,楼大人多的圆楼之王——承启楼的名气就更大了,名声也就传得更远了。

  二百年寿屏成瑰宝

  承启楼里有一副楠木寿屏,是乾隆十九年承启楼建造者江集成的次子江建镛七十寿辰时,京城里的尚书、大学士们赠送的。

  寿屏正面雕刻的是镶金粉的祝寿文字,末尾列有祝寿者的官职和姓名。背面中间刻的是《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寿屏上,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共雕刻一百八十七个人物,个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寿屏共十二块,每块高2.4米,面积达十五点零三平方米,真是一件文物瑰宝。

  祖父当族长,孙子当楼长

   历史以来,客家地方都有族长及管理制度。族长由年长有威望者担任,代表全楼和家族对外行事。族长主持族中各种事项,调解各家关系。江友于的祖父就曾是承启楼的族长,管理承启楼、五云楼和世泽楼三座土楼一个大家族的大事。他也是最后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族长。随着时代变迁,族长制度现已终止。

  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栋土楼需要选一位楼长。选举时,每户1张票。当时,有24户在家参加投票。60岁的江友于当时得到21张选票,以绝对优势当选。

  祖父当过族长,他这次被选为楼长,真是很巧合。江友于认为,当选的原因主要是自己人缘比较好,处事较公平,说话人家愿意听。这一点和他祖父能当上族长的原因基本相同。不过以前的族长德高望重,管的事务较多,包括方方面面。现在,每座土楼都有楼长,楼长职责主要是维护楼内防火、卫生,对外协助乡政府处理其他事务。

  江友于在漳州有一家棉花厂,一般9月份出去,第二年1月份才能回来。当了楼长,他出去的时间就少了很多。但他乐意,希望尽职尽责,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将承启楼所代表的客家文化发扬光大。

  乡村教师成了“宣传大使”

  随着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深山里的土楼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旅游业越来越旺。

  “外高四层内四圈,里里外外四百间。占地面积约六千,历尽苍桑三百年。楼中楼来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阴阳八卦布其间,天地人楼和为先。”面对几十人组成的大型旅游团,江进荣用自己编的诗来介绍承启楼,声音洪亮。

  江进荣已经60多岁,是承启楼江氏第27代裔孙。退休前,他是本地的小学教师,先后教过语文、数学、自然、品德等课程。现在退休了,每月有几千元钱的退休金,生活无忧。他不打麻将,也很少看电视,而做导游可以宣传自己的土楼,还可以借此锻炼身体。

  为解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江进荣对承启楼的文化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了许多连建筑专家都没有发现的细节。一般人认为承启楼是圆的,江进荣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承启楼因为要与后山山脉走向相统一,实际上被设计成椭圆形,后来的航拍照片也印证了江进荣的观点。由于经常关注土楼,他最近还应邀前往龙岩市参加土楼文化论坛。

  作为一名导游,江进荣最为自豪的无疑是2010年春节为前来视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做讲解。他说:“自始至终,我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总书记要我们保护好土楼的叮嘱,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土楼人,我们要继续挖掘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做好永定客家土楼的宣传大使。”

  承启楼里的传统豆腐

  粉蒸肉、鸡子汤、酿豆腐,这些是客家人过节时饭桌上必有的佳肴,其中酿豆腐更是客家菜中的绝活。因为山好水甜,客家人做的豆腐格外香。

  承启楼里有一家做豆腐的作坊。做豆腐的师傅叫江文光,今年61岁,做豆腐已经二十多年了。每天下午,江文光会准时把前一天用水浸泡好的豆子磨成浆,接着用纱布包好放在一个缸里,然后往上面倒开水过滤出豆浆,之后将豆浆倒进锅里煮开。江文光说,他实际上用了两口锅在煮豆浆。底层锅装上足量的水,装满豆浆的锅漂在上面,这样可以防止糊锅。豆浆煮开、冷却后被倒入装有石膏水的缸里,过一刻钟就凝固成了豆腐脑。

  江文光师傅做的传统豆腐一大特点是比较嫩滑。他说,做豆腐的每一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豆腐在木架子上成形时压紧也很关键。

   江师傅家里耕地少,做豆腐成了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传统豆腐好,生意一直不错,每天清晨他都会把豆腐准时送到附近餐馆或顾客家中,去家家户户走动一下,觉得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承启楼的闹龙灯盛会

   每年的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承启楼所在的高头乡都要举行隆重的闹龙灯活动,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场面十分热闹。

   闹龙灯要求各村、各片至少要有一条“龙”。尽管承启楼很多年轻人春节过后就要出门做工或上班,年轻小伙子还是要等几天,闹完龙灯再走。闹龙灯由上年最早结婚、称为“新婚头”的年轻人牵头,擎龙头的也是这位“新婚头”。

   闹龙灯一般需要20个人,两个人打鼓,四个人敲锣,九个人擎龙,其他人轮换。

   正月十三上午,“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闹龙灯的锣鼓手集中在承启楼大门口排练,再温习一下技艺。

   傍晚六点,在承启楼中堂,擎龙头的首先给龙头系上一块红布,象征吉祥。此外还要给竹筒灌煤油,做晚上闹灯的火把。

   闹龙灯要先到后山上的社公树下请山神。去时,龙灯要倒着走,龙尾在前,龙头在后。敬香、烧纸、放鞭炮后,算是请来了山神。龙身上的电灯开启了,夜色中,龙灯显现出清晰的轮廓,变得活灵活现起来。按规矩,龙灯绕神树一圈后下山,先回到承启楼内闹了一阵。

   正月十四夜,楼外的烟花让承启楼内外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年轻人在中堂聚齐,闹龙灯活动正式开始。

  今夜主要是在本楼挨家挨户参神送吉祥。锣鼓响,鞭炮鸣。一片欢呼声中,龙灯忽上忽下,左摇右摆地从承启楼游出,先入五云楼,因为这是最老的土楼,里面供奉着公太江集成夫妇的塑像。进入五云楼后,龙灯首先来到中堂,三鞠躬,拜祖先和观音,然后再去楼里各家参拜,各家各户纷纷燃放鞭炮接龙灯。从五云楼出来后,龙灯还要往保生大帝庙参拜诸神。

   之后,龙灯先后在世泽楼、承启楼、侨福楼里穿行参拜,先到中堂,再到各家。本楼闹完后,龙灯又来到高头街上,前往从土楼迁到街上建新楼的同宗家里参神。大街上,接灯的鞭炮声连续不断。

   闹龙灯的高潮在正月十五元宵夜,几十条龙灯会聚各宗祠闹祠堂。

  龙灯先后在三座祠堂周围举行盛大的穿龙活动。按规矩,龙灯先到高东长房,再往高北二房,最后到高南三房。

  晚上六点半,承启楼的龙灯先到本村祠堂内参拜,再绕祠堂一圈,之后便前往3公里以外的高东长房祠堂,长房的龙灯在村口迎接。龙灯会聚后,先入长房祠堂参拜,之后前往祠堂前的广场和附近的操场参加集体穿龙。穿龙灯时鞭炮声几乎不断。人们从祠堂拖出几米长的鞭炮,在广场边跑边放,震耳欲聋。

  闹龙灯第二站是高北二房,承启楼的龙灯在长房没停留多久,就匆匆赶回本房祠堂,为迎接本房祠堂闹龙灯热场。龙灯到齐了,几十发烟花齐放,十几条龙灯在祠堂前广场穿行。穿龙灯时,一条龙从另一条龙的擎灯人中间来回穿行。一不小心,两条龙就缠在一起,看热闹的人一片笑声,闹灯到达高潮。

  本房闹完后,承启楼龙灯前往高南三房祠堂。

  夜深了,承启楼大门前依然聚满了人,龙灯不断光临,鞭炮声不断响起。虽然很累,从高南三房返回承启楼的舞龙灯后生们依然兴奋不已,他们在楼前拦住过往的各房龙灯,一齐再共闹一场,直到半夜。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