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六節 高源山崇聖寺

  西離永定縣城約十公里的金砂鄉秀山村,有一座鮮爲人知的高源山。古人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而今看來,高山神只無覓處,林密水清可怡情。高源山與縣城近在咫尺,却是一片自然生態基本保存完好的處女地,也就充滿了神奇與美妙。

  名爲高源山,其實並不高,海拔只有800多米。其脈自西北向東南伸展,兩側多支脈,北面較平緩,南面較陡峭。由於高源山周圍的地形多變,故奇景迭出,有“雄牛下山”(天子地)、“雄牛脱軛”、“戲子登台”等景觀,美不勝收。

  高源山最讓人流連的是它的緑色盛裝。方圓幾萬畝的針葉闊葉混交林,蒼鬆翠竹、古樟香楠、赤楮紅楓,還有許許多多説不出名來的喬木、灌木,鬱鬱葱葱。密林下的奇花异草,四時都有開花者,花有大有小,大如合掌,小如針眼,招蜂惹蝶,一任天然。

  如果有點中草藥的知識,還會發現許多珍貴的藥材,如金石鬆、還魂草、七葉一枝花、白花地茅根等,雖然没有成叢成片,却不時可見。砂仁、魚腥草、鴨趾草等,此一叢,彼一片,隨處都有。以前,農村的老百姓就靠這些常見的藥草驅除病患。據説山中還有長了數百年的一棵茶樹,當地人叫它“大紅袍”,其葉既可泡茶,還能治病。中草藥是一個大寶藏,今年春夏間突發“非典”疫情,據説魚腥草對治療“非典”還發揮了大作用呢!

  高源山南側,山勢陡峭,山路在山腰間穿行。山谷間奔流的山泉,冲出山體的落差,飛流直瀉,濤聲轟鳴。林密山陡,只聞其聲,難見其形,偶有輕霧從山谷直指雲天的樹梢上飄過,抑或是瀑布濺出的水花。

  走在林間,不時可以看到腿脚敏捷的松鼠在樹枝上上竄下跳,活潑可愛;偶爾聞一二聲矯健的蒼鷹在高天盤旋傳來凄厲的鳴叫,似乎在宣泄它的勇猛和力量。當地百姓説,野猪、山羊、黄獐,更是經常造訪農家,成群的野猪還會損壞莊稼。老百姓不得不獵殺野猪,既保護莊稼,又可美餐一回。如果有興趣,能够在山谷清澈的溪澗中找到山龜和棘胸蛙,但是,要特别小心,這些地方也是蛇類出没之處。高源山可謂動物的自由王國。

  高源山主峰東南面,山岡向東北扭了一個彎。山岡彎曲處,繞出一個有十幾畝寬的高山小盆地,四周林木枝繁葉茂,蒼翠欲滴。小盆地間,有一寺廟,名爲崇聖寺,這是1990年代重建的土屋,外觀全無名寺大刹的莊嚴與雄偉。據説,明清時,崇聖寺就已經有相當的規模,香火熾盛,當地人有“九寺十三庵,唔當高源山”之説。如今,崇聖寺的風光不再。

  崇聖寺始建於南宋時,當時緣何而建,已無從查考。但從崇聖寺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錢,從東漢到晚清各個時期的都有,則可作爲該寺年代相當久遠的一個佐证。這些古錢,在鳳城黄開榮先生處有收藏。

  據上了年紀的老人説,明末清初,崇聖寺的香火十分旺盛。明崇楨年間,社會動盪,上高源山朝拜的香客日盛,寺主在原寺的基礎上擴大重建。新建成的崇聖寺,坐西南向東北,寺前有圍墻,墻内有草坪。寺廟分上下兩堂,上堂爲大雄寶殿,安放佛祖和十八羅漢塑像;下堂爲敞口大廳,供香客休息。左右兩側厢房是禪房,爲僧衆居住之處。崇聖寺至今仍保存着一枚收款的印章,上刻“收票康熙五年月日總理謝維焕等具題捐丁竈大錢千百十正”字樣。從印章内容可以看出,康熙年間崇聖寺的規模及其活動的端倪。崇聖寺還保存着兩塊石碑,一塊是雍正十年立的“佛田油燈碑”,記載了康熙乙未以後捐置買油田的情况,有田地的位置和田税數目的詳細記録。另一塊是干隆二十六年立的“施田主碑”,記載金砂張志顔等人合買一處水田,施入高源山崇聖寺佛前點燈,詳細記録了田地的位置,丘塊數目和田税數量。這些遺存的材料説明,當時給崇聖寺捐錢、捐田的香客多,數量也十分可觀。據説,仙師的書華村、大阜村,上杭豐稔嚴坑村等處,都有崇聖寺的公田。這些材料不僅説明崇聖寺當時香客衆多,香火旺盛,而且,寺院内部的管理制度也比較健全,特别是財務管理,使用收票印據,便於記賬和查驗。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崇聖寺的規模。

  清朝雍正年間,一位法號妙空的僧人雲遊到崇聖寺,被這裏青山的幽静,香火的旺盛吸引,掛錫崇聖寺,弘揚佛法。妙空法師佛法圓通,還精於武功,成了崇聖寺的主持,年至九十圓寂,墳塔建在高源山,至今尚存。妙空主持崇聖寺三十多年,崇聖寺名氣大增。他按佛教規戒,每年的浴佛節(四月初八日)、放生會,觀音誕辰、成道、涅槃等法會,都辦得莊嚴隆重。四方信徒雲集,規模十分盛大。因而,開闢了寺前的場地,以供香客駐足。妙空是佛門武僧出身,除弘揚佛法,還教衆僧習武健身,寺中僧衆,有習得真傳者,成了武林高手。此後,崇聖寺僧衆習武之風薪火相傳。

  秀山村還流傳着崇聖寺的僧人打抱不平,抑惡揚善的故事。清朝光緒年間,秀山村的謝萬財家裏,來了十幾個挑着籮筐的無賴之徒,要謝萬財“借”給他們每人一擔谷子。謝萬財是靠種田爲生的小户人家,哪來那麽多的谷子,但又得罪不起這幫人,便想了一個緩兵之計,對他們説,谷倉的鎖匙被兒子帶到山上去了,要去取回來。無賴們想,就是你把兒子找回來,也奈何不了十多個人,於是讓他去了。謝萬財找到兒子,叫他趕緊到崇聖寺去請益雲法師前來解圍。益雲法師得知這個情况,便帶了一個大田螺殻,隨萬財的兒子急急趕到謝家,手裏舉着田螺殻,對衆無賴説:“各位,你們要借谷子,要幾籮(螺)?”無賴們知道益雲法師武功高强,見勢不妙,紛紛説,不借了,不借了,一個個借機溜走了。

  1930年代,在艱苦卓絶的三年遊擊戰争中,崇聖寺還留下了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革命家的活動身影。爲了堅持革命鬥争,張鼎丞等領導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利用高源山有利的地形和環境,在崇聖寺設立了兵工廠,在崇聖寺的後山,設立了紅軍醫院。如今,當地人還稱那個地方爲“醫院窠”。當時的紅軍醫生謝發蘭,就是秀山村人,他擅長治刀槍創傷,用幾種對刀槍創傷有特效的草藥,治好了不少受傷的紅軍遊擊隊員。高源山的老虎岩,曾經是張鼎丞等領導人的臨時住地和辦公場所,既隱蔽又安全,他們在老虎岩裏研究遊擊戰術,與國民黨周旋。1938年,國民黨當局爲剿滅遊擊隊,派重兵上高源山,雖然没有抓到一個遊擊隊員,却將崇聖寺付之一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