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九節 泰溪鄉的“太平清醮”

  相傳始於明末清初的泰溪鄉(今大溪鄉)“太平清醮”,是民間歷史悠久、規模盛大,參加的姓氏和人數又最多的一項宗教民俗活動,遠近揚名。所以,要瞭解、研究永定民俗,特别是民間宗教活動,不可不知道泰溪泰平清醮。

  打醮,本是道教的法事活動。永定民間打醮,不論場面大小,一般都是由道士“作法”。太平清醮却特别出格,作法的乃是和尚,因此號稱“佛醮”。但從所傳巫宜福當太平清醮的“爐主”的故事來看,它仍然屬於道教,不過由於一個特殊原因,被“偷樑换柱”,由和尚來越俎代庖罷了。那故事説,道光初年,巫宜福從翰林院棄職回鄉養親,路過江西,曾拜會張天師。叙談間,天師對巫宜福説:“你家鄉正在打醮,可你們巫姓没有參加。”宜福問何由得知,天師説:“你們泰溪鄉打醮進的表,就没有巫姓人的名字。不信我拿給你看。”隨即端出一個盛滿清水的銅盒,讓宜福近前觀看。只見水面映着一張泰溪打醮的表,具名處果然没有巫姓。天師就又對宜福説:“打醮是祈求太平清吉,是好事巫姓還當參加爲是。”宜福到家後三年,又逢打醮,衆人仰其功名和鄉望,群請他出任“爐主”(打醮地位最高的執事)。宜福想起張天師的囑咐,欣然應允。巫姓自然隨之全體參加。鄉中其他姓氏聞訊,也紛紛申請加入。從此,太平清醮從泰溪游氏一姓的法事,變爲全鄉十多個姓氏的公共活動,醮期也由三天延長到七天,一躍而爲全永定規模最盛大的宗教民俗活動了。故事中巫宜福見張天師一節,未必有稽,但可見泰溪人仍然認爲這場大醮的“最高領導”是道教教主張天師,不過由佛教和尚來“具體執行”而已。

  那麽,張天師們專擅的打醮,怎麽在泰溪變成了“佛醮”呢?這跟泰溪人普遍十分信奉觀音菩薩有密切關係。據説,占泰溪人口60%的游姓,其祖先五九郎公在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來到泰溪定居時,什麽都没有,隨身只帶一尊觀音神像。後來在泰溪興旺起來,認爲都幸虧觀音護佑。於是鄭重囑咐子孫,務必世代虔誠敬奉。觀音便成了游氏全族膜拜之神。每蓋一座新樓,正樓中央廳堂上,必置神座奉祀觀音,朝夕禮拜。受其影響,稍後陸續遷入各姓,也同樣誠奉觀音。至明朝天啓年間(1621—1627)游氏第五世景程公,更首捐巨資,邀集泰溪各姓,在泰溪中心地帶土籬崗尾,梅子潭面上,興建起一座占地二畝餘的“西霖寺”。寺内正中大雄寶殿,按例供奉“三寶佛”像;左邊大悲殿,便把五九郎公帶來的觀音迎來敬奉。同時購置一批寺田,請僧人管理。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在該寺舉行一次廟會。除家家户户備齋蔬果品來寺禮拜外,還舞獅,表演拳術。更有一樣特色的,是猜謎。每次總有幾百條謎語,猜中有奬。傳説翰林公巫宜福出過這樣一個謎:一個密封瓦缸,外貼紙條,上寫“閉門失盗”,猜缸内何物。圍觀人苦思冥想始終不解。最後公開謎底,原來是“熟猪脚”(意爲熟悉情况的内賊)。衆人恍然,大笑稱妙。由於上述種種原因,泰溪人的宗教信仰,便以佛爲先,以致打醮也被移花接木,變爲“佛醮”。打醮時的活動中心——“法壇”,也就設在西霖寺。醮場則設在鄰近的土籬崗上的一片稻田上,醮期一般在農曆十一月,秋收早已完畢,這五六十畝又平又寬的地面,正好利用。

  西霖寺已廢,原址改建爲僑光中學。當地老人巫克昌先生却還記得寺内的兩副對聯。録之如下,算是給西霖寺保存一點遺迹——很可能是唯一的遺迹吧?

  大門聯:兩水交流歸洞府,千山聳翠護禪關。

  大殿聯:西天聖佛沐百姓,霖雨甘泉澤千家。

  相傳,泰溪創始打“太平清醮”,緣於明末清初的一次鼠疫大流行。其間,死亡相繼,哭聲四起,農田歉收,人心惶惶。爲了禳除灾戾,游姓人首先想到祖傳的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於是請出她來施法打醮,祓灾驅邪,超度孤魂野鬼,救苦救難,護佑一方平安清吉,五穀豐登。後又規定每三年舉行一次,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口的增加,一次比一次盛大、隆重,直至發展爲全鄉衆姓共舉的爲期七天的全縣聞名大法事。

  太平清醮的醮場大概是這樣布置的。在土籬崗秋收後的乾燥稻田上,辟出四五十畝大的醮場,南面和北面各搭一座高台。北面的叫“法台”,供高僧坐禪唸經布法之用。高約3.5-4米,寬約3米,正方形,台柱上貼副對聯:“佛法無邊超渡孤魂出苦海,僧人有道祈求合境享豐年”。南面的叫“孤台”,用採放置供品。同樣爲正方形,高也3.5-4米,寬却達4米,台柱上也有一副對聯:“供品無多切莫相争同尚饗,紙錢不少應能隨意盡花銷”。兩個高台之間相隔約二十餘米。法台後十米左右,安放觀音大士的巨大坐像,高約4米。雖然是紙扎的,却工藝精巧,“妙相莊嚴”。另有好幾尊神像,也是紙扎。其中四尊爲“四大金剛”,也叫“四大天王”,均高3.5-4米。那手抱巨大琵琶,身披白色甲胄的,叫“持國天王”;手上繞着一條巨龍,身著紅色甲胄的,叫“廣目天王”;執劍,披青色甲胄的是“增長天王”;“多聞天王”兩手都有東西——左持銀白鼠,右執雨傘,披的是緑色甲胄。他們分列觀音兩旁。還有一尊是觀音大士前面站着的“鬼王”,高約25米,青面獠牙,吐舌,頭上兩只角,還頂着一尊觀音像。沾了這觀音像的光,也獲稱“大士”,叫做“巡鄉大士”。隨衆神巡鄉時,由司事者執持。它兩手能活動,邊走邊抬起放下,好像跟大家招手。此外還有韋陀、善財童子等神像,但高僅及金剛的一半,巡鄉時也拿着走。

  醮場四周,密密麻麻擺着各家各户送來的幾百個“靈屋”,數以千計的“錢帛箱”,用紙錢紙花連接在一起,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簡直就是紙扎工藝大展覽。

  上文講過,打醮法事中心的“法壇”,設在西霖寺佛堂上。不言而喻,這時整座寺被裝扮一新。内外張燈結綵,寺前彩旗招展。法壇兩邊柱上,照例貼的對聯是:“清醮太平南海觀音慈普渡,法壇靈驗西天佛祖佑衆生。”西霖寺大門也要貼新的對聯,文字照例是,“祈年年風調雨順,願歲歲國泰民安。”主宰法壇活動的是“坐台高僧”。這“高僧”一般和尚不能充任,要到名山古刹去請資歷深,道行高,衆所仰望的老和尚。據説有幾次請的是漳州南山寺的方丈。坐台高僧大都帶着七八個徒弟一起來,排場很講究的。

  醮期七天,日程安排爲:前三天三夜,僧人在法壇唸經,祈禱。其間每晚都要“進表”。進表時,打醮的主要執事人員爐主、總理、協理、緣首都要跪在神像前,由僧人宣讀表文,讀畢將表章燒化在盛滿清水的銅盒裏。第四天開始,佛祖大士巡鄉。這是在全鄉範圍内到處巡查,驅除邪魔灾魅,並召集孤魂野鬼,以便撫慰布施,勿使作祟。巡鄉行進時,前面36面彩旗開路,接着是鑼鼓隊、八音樂隊、敲木魚的僧人,然後是神轎。神轎裏安奉如來佛像及檀香爐,用四人抬轎,四人護轎。爐主坐便轎隨侍。總理、協理、緣首等身穿長衫禮服,雙手捧着一枝香,隨行於後。巡鄉的神靈,還有善財童子、韋陀,壓陣的便是“鬼王”和觀音大士。執持“鬼王”的司事人員,在行進中必須將神像前後擺動,那鬼王的手才會一上一下。

  這浩浩盪盪的巡鄉隊伍,每到一村,都受到熱烈隆重的“接供”。接供的場所都選在該村中心地點,除陳設供壇外,還立拱門,結燈彩,並把村裏所有的文物古玩等有觀賞價值的東西,一古腦兒搬出來爲接供增色。供品不僅有大量的各種齋蔬果品,還有許多精心製作的“工藝品”——用米粿爲主要材料雕塑而成的飛禽走獸、花艸樹木,以及演示各種故事的人物,如天女散花、七仙女下凡、木蓮救母、樑祝化蝶等等。無不栩栩如生,情態可掬。村民一邊接供,一邊鑒賞,嘖嘖贊譽之聲,不絶於耳。

  接供儀式開始,先由爐主從神轎裏搬出佛像和香爐,讓衆人焚香拜祭,同時,和尚唸經祈禱,樂隊奏樂。吟哦之聲抑揚於鑼鼓喧天之中,還放銃,放鞭砲,十分熱鬧。祭畢,起程,再到另一個村莊,這時有不少喜趕熱鬧的人跟着巡鄉隊伍走,一村過一村,隊伍便越來越浩大,情緒也越來越高漲。這樣一天走幾個村莊,傍晚才回到西霖寺。第二天早上再出發。經過三天,整個泰溪鄉的每個自然村就都巡遍了。

  第七天,醮期的最後一日,也是打醮活動的最高潮。這一天的節目有:白天,放水燈、搶水燈;晚上,高僧坐台普度,賜孤、搶孤,大士回山,開齋歡宴。

  放水燈、搶水燈在西霖寺脚下梅子潭舉行。潭深二三米,寬一百餘米,長二百餘米,金豐溪從東而來,經此緩緩向西流去。潭的東側(上游)有一座離水面4米多、長百餘米的高橋,叫“永泰橋”。潭的北岸屹立着巫宜福故居“太史第”(也叫“魁星閣”)。南岸一片農田,農田上搭起一座臨時祭壇。到了放水燈時辰,僧人在爐主、總理、協理等人簇擁下,踏着喧天鑼鼓,來到壇前,誦經拜祭。誦畢,將放在祭壇上的一紅一白兩盞“花燈”——置於固定在木板上的紙花中的油燈——放在備好的竹排上。接着執事人員把竹排撑到梅子潭上游中間,置燈於水面,任其漂浮,順流而下。這時已經有十幾二十位游泳能手,脱掉衣服站在岸邊“嚴陣以待”。眼看花燈漂流到了潭中間,執事人員一聲令下,説時遲,那時快,兩岸的游泳能手馬上一躍入水,奮力向潭中心游去。穿新衣打綁腿,威風凛凛的百餘人的“連銃隊”,也立刻齊刷刷舉起“三把連”,把一聲聲震動山嶽的響銃連續轟出。喇叭、鑼鼓更不甘落後,一齊使勁爲兩岸觀衆的呐喊、喝彩伴奏。梅子潭從天到地,從山到水,頃刻處處火爆,處處狂歡……。

  爲什麽要搶燈呢?原來紅白燈同是吉祥物,但白燈主添男丁,紅燈却主生女。舊社會重男輕女,所以人們要搶白燈。有的渴望生男,自己又不會游泳的人,甚至出高價向搶得白燈者購買。也正因爲如此,每届醮期,即使天氣很冷,下水搶花燈的人仍然非常踴躍,成爲醮期最熱鬧最刺激的一個節目。

  入夜,一個焰光騰躍的火炬世界,迎接醮期最後高潮的到來。那火炬,用易燃耐燒的老松木片作燃料,再砍一根長3米以上,胸徑12公分以上的大毛竹,將2米左右的上段,裂開六到八瓣,松木片層層填塞其中,外用鐵絲層層箍緊,便成了一支特大號的“鬆光燭”。這樣的高大火炬,每家在醮期第六天以前,都要製作一二支,樹立在村中的各指定地點。村間大路上,則每隔10—15米樹立一支,如此村村相連通往醮場。到第七天夜幕降臨,全鄉火炬一齊點燃,頃刻條條火龍騰躍,光明普照。居民們也一群一隊,在火炬照耀下涌向醮場。場上於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

  八點鐘左右,身披紅色袈裟的“坐台高僧”雙手合十,口念佛經,爐主則手捧檀香爐,一起領着十餘位穿黄色僧衣的和尚,手上拿着佛帚、金鐘、木魚、銅鈸,從西霖寺出發,一路敲敲打打,徐徐來到醮場。走近法台,高僧如精通武藝,則一躍而上,若無武藝,則攀木梯上台。與此同時,爐主恭恭敬敬地把檀香爐放在大士神像前的神台上。坐台僧登台後,先盤膝坐着唸經、布法,其他衆僧站在台下兩邊,配合台上僧人唸經,並敲打木魚、金鐘、銅鈸。大士像前,七對大燭台上,紅燭高燒。每家的家長及善男信女們,紛紛燒香、禮拜、禱告。大香爐裏,周圍地板上,插滿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香,徹夜烟霧繚繞,香氣遠溢。

  和尚把追薦孤魂野鬼,遣發邪魔魅祟的經文念了一陣,便開始在觀音大士的監督下,向他們發放供品,包括靈屋、錢帛、食品,謂之“賜孤”。這時,和尚一邊唸經,執事人員一邊將堆放在醮場上的大小靈屋和所有的紙帛、錢箱,一齊焚燒,霎時火光衝天,紙灰飛揚,而“搶孤”也就開場了。

  所謂“搶孤”,就是搶拿孤台上的供品。這些供品大多是米粄米粿之類,由各户送來,像小山一樣堆放在孤台上。搶孤之令一下,早已摩拳擦掌的搶孤手們,立刻或攀緣台柱,或利用竹竿,或甩出鈎索,或叠起人梯,以最快的速度登上孤台,撲到供品堆前,“大搶出手”,乃至爲“搶”而大擠、大推,混亂中被推擠而跌下台來的,也不少見。“勝利”者則個個扛着鼓鼓一大袋供品奏凱而歸。這群“搶孤手”都是外鄉入,本鄉人照例不參加。搶孤的人會那麽多,一是舊社會普遍貧困,搶到一袋米粿,可供一家子吃上幾天,何樂不爲?二是認爲吃了打醮的供品吉利,可消灾納福。

  “搶孤”結束,隨即大士回山。先將觀音大士像,從面朝醮場南方,轉向到面朝北,表示大士啓程回山。接着,把所有紙扎神像一齊焚燒,醮場上再次火光衝天,紙灰飛揚,這也叫“大士轉臉”。至此,整個打醮活動宣告結束,時間也已到了午夜。場上鄉民各自散去,回家降天燈,開齋。原來,七天醮期内,全鄉齋戒。居民和涌來觀光的親友賓客,每日下飯的不過黄瓜、豆腐、荳芽、蔬菜。如今打醮功德圓滿,爲了好好款待一下親友,也爲了犒勞一下自己,便“開齋”殺牲,開宴饗客,給太平清醮續上一個温馨、歡樂的尾聲,也給來年生活開一個利市。

  泰溪太平清醮的内容、過程大略如此。下面,再補叙一點打醮之前的籌備工作。不言而喻,歷時這麽長,規模這麽大,參加姓氏和人數這麽衆多的盛舉,事務是非常繁雜的,所費亦自在不貲。因此,籌備工作的時間不能不長,對“領導班子”的要求不能不高。上届醮期行將結束之際,總理、協理和各村“緣首”就在西霖寺集會,推舉下届的總理候選人。經充分醖釀,協商,推出候選人3~5名,都是素有名望的各姓氏中的頭面人物。然後擇定時辰,到佛祖壇前焚香禱告,公開拈鬮,從候選人中確定一名總理。未中鬮的,就當協理。總理、協理名單向鄉民公告後,他們便立即開始下届打醮的籌備工作。先是組織各村村民選舉“緣首”,作爲基層的總領導。接着籌集經費。來源有二:一是全鄉各户平均負擔的“竈金”和各户按人口數繳交的“丁錢”;二是向工商富户、華僑募捐。竈金、丁錢由緣首負責收集,募捐由總、協理經辦。全部收支統一歸總理及其屬下協理掌管,賬目在當届醮期結束後向全鄉公佈。至於衆多的具體執事人員,也都由總、協理指派,按他們的籌劃辦事。只有“爐主”,他是唯一有權搬動“聖物”——佛前檀香爐的人物,是最高執事,非同小可,必須由總、協理在較大範圍内協商,公推全鄉德高望重、富貴雙全、三代同堂的人擔任。打醮期間,爐主必須住在西霖寺。所用被褥幃帳全新,内外衣服全新,起居專人侍候。每日沐浴齋戒,隨僧禮拜。大士巡鄉時,坐轎隨行(總、協理等均步行)。

  到了臨近醮期,那不僅領導班子和執事人員越來越緊張忙碌,就是全鄉百姓,也都緊張忙碌起來。家家户户必須徹底大掃除。樓屋内外,包括所有溝坑,以及大小傢具,打掃清洗得干乾净净。村内主要道路,全都修理平整。同時準備好形形色色的供品,以及醮期齋戒自用和待客的素食,開齋宴客的禽畜菜蔬……更有一樣,那就是“樹天燈”。先上山選伐一株胸徑12公分以上、高八九米的毛竹,修剪去下部少量枝葉,整株扛回,埋立在家門前。醮期一到,用新白帶子將長明燈昇掛在竹梢上,一連燃點七天七夜。一時間,户户門前緑竹葱蘢,明燈輝映,别有一番景觀。天燈竹下還要放一張香案,朝夕燒香,祈求添丁發財,歲歲平安。

  可想而知,如許規模,如許排場,如許費用,所耗財力、物力、人力,自然難以計數。富裕人家可以應付,廣大貧民實不堪重負。但在宗教迷信思想主導下,人們仍然三年一次照做不誤。新中國成立後,隨着民衆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居民思想日新,加上政府大力倡導移風易俗之功,“太平清醮”自然消失,成爲歷史陳迹,送進歷史民俗博物館。而筆者這篇記述,也就算是伴隨它進入博物館的一份提供參觀者參考的説明書吧。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