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一節 歌謡

  永定是客家歌謡之鄉。廣泛流傳的歌謡,歷史悠久,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具有廣泛的群衆基礎。

  永定客家歌謡包括山歌(含情歌)、竹板歌(含乞食歌)、叙事長歌、童謡、小調等。歌謡内容主要有勞動、時政、愛情、生活4大類,還有童謡(兒歌)和長篇叙事歌(即竹板歌)。

  山歌

  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優美的民歌,俗稱山歌,飄盪於田野、林間、溪畔,聲調悠揚、甜美,抒發着永定客家人的情懷。

  永定是著名的山歌之鄉。自古以來,客家民歌在永定客家人中十分流行。客家民歌以客家方言吟唱,繼承了《詩經》及唐詩律絶的傳統風格,並汲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自成一格。永定客家人的民歌與其他客家地區的民歌一樣,内容包括勞動歌、時政歌、勸世歌、生活歌、情歌、兒歌、竹板歌、佛曲、道教歌曲、勞動號子等等,十分豐富,表現深刻的内涵和喜、怒、哀、樂等情緒,因人、因時、因地準確而精煉地描繪與表達了外在和内心世界。許多歌詞爲即興創作,脱口而出;結構亦大致相同,每首4句,每句7個字,逢一、二、四句押平聲韵,多以比興、雙關手法,感情真切、生動通俗、押韵上口;曲調旋律優美,但與其他客家地區稍有差异,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客家山鄉風味。

  永定客家人一邊對歌一邊勞動,以歌解悶,以歌爲樂,一般是在山野間緣情而發、即興而唱的。山高谷深,歌人各站一山,需要吊高嗓門、拉長嗓音才能將歌聲傳給對方。所以,其旋律多以級進、跳進形式進行,清越、高昂、悠長,節奏由歌人靈活掌握。此外,曬場上、大門口、樹蔭下、田頭地角也是民歌的演唱處。

  在永定客家民歌(山歌)諸多形式中,情歌的數量最多,藝術上也最爲成熟。其中流傳最廣、久唱不衰的是人稱山歌大王李天生(湖坑鎮人)創作演唱的經典民歌《八月十五看月光》:

  八月十五看月光,看見鯉魚騰水上;
  鯉魚唔怕漂江水,戀妹唔怕路頭長。
  八月十五看月華,郎出月餅妹出茶;
  郎食月餅甜到肚,妹食細茶開心花。
  八月十五月團圓,粉絲炒麵纏對纏;
  妹子有情郎有意,交條人情萬萬年。
  八月十五是中秋,買個月餅送朋友;
  今日交了有情哥,永久相好情不丢。

  1980年代以後,從縣城到鄉村,出現了大批以中老年人爲主體的民歌、漢劇愛好者,自發組織業餘演奏隊,經常聚集在街頭或院落演奏。他們或一人唱民歌、漢劇,其他人伴奏,或只演奏傳統的和現代的樂曲,自娱自樂。他們自然而精彩的表演,吸引了衆多歌迷、戲迷。演奏隊成員使用的全是二胡、三弦、洞簫、揚琴、笛子、吊規等傳統樂器,有些人甚至擅長多種樂器。

  俗曲小調

  爲了恰切地反映生活、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爲了細緻曲折地叙事抒情,永定客家人便創造了多段體的俗曲小調。作爲歌謡的一種歌體,格式多樣,節數不等,各節句數也不必一致,多半一歌一調,也有一調多歌的。調子柔婉纏綿,感情比山歌細膩,可以“合樂”,也可以“徒歌”。常以數字列序連叙事件之本末或分抒各項感受,並把各節聯綴貫穿起來,或數字結合季節、月份、更次、時辰等順序,逐漸遞進地叙事和抒情,這樣更容易記憶、流傳。如《嘆五更》、《十勸妹》、《十送郎》、《十月懷胎》、《十二月裏來》等。

  竹板歌

  竹板歌是一種長篇叙事歌體,歌詞大多根據民間故事或戲劇改編而成,一般有千行以上,因歌唱時由歌者自己擺弄四塊一副竹板作伴奏而得名。歌者多爲遊方歌人,他們游村走鄉,賣唱爲生,故竹板歌又稱爲“乞食歌”。爲了争取在每村每鄉都能多吸引些聽衆,具有較復雜情節、故事引人入勝的叙事長歌,自然成爲演唱節目首選。久而久之,叙事長歌成了竹板歌的特長。而竹板歌爲滿足其特定聽衆的種種需求而采取的許多措施,也就轉化爲這類叙事長歌形式的藝術特點。

  竹板歌作爲民歌的一種形式,在永定十分流行。舊時,這種歌經常由外地來走村串户的乞食客(叫化子)或盲人演唱,人們稱之爲“乞食歌”,後來多由本地人演唱,經常利用農閒或節日的晚上在土樓内或門坪中演唱,唱者聲情並茂,聽衆如痴如醉,深夜也不肯離去。演唱時,歌人手握4塊刻成鋸齒形狀的竹板,左手握3塊,右手握一塊,或敲,或擊,或鋸,造成不同節奏。歌詞都是七言句子,分爲四句板、五句板兩種。傳統節目有《趙玉麟與樑四珍》、《粱山伯與祝英台》、《薛仁貴征東》、《十五貫》等等。

  童謡

  童謡是孩子們的詩,只吟唱而不高唱,在永定也廣爲流傳。童謡與山歌一樣語句通俗,注重壓韵,所以吟誦起來非常順口,至老年仍牢牢不忘。勞作之餘,大人常創作童謡,教兒童吟哦唱誦,並配以遊戲動作,很快就在兒童們中流傳。流傳最久最廣的有《月光光秀才郎》、《火焰蟲》、《拍手歌》等。這些童謡,大多具有傳授知識、開發智力的作用,有的描述了當時某些民俗風情,有的則反映了舊社會兒童的悲慘遭遇和幼小心靈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樹葉吹奏

  樹葉吹奏在永定流傳至今。舊時,許多永定客家人在勞作之餘隨手采摘的各種生樹葉,不僅可以模仿蟲鳴鳥叫、下雨打雷、流水潺潺、呼兒叫女的聲音,而且吹奏民間較爲流行的歌曲。

  樹葉吹奏知名度最高的是培豐鎮東中村的阮宏昌。他14歲就喜歡隨手摘片樹葉放在嘴上吹起山歌,通過多年的努力,不但能用樹葉還能用綢布、薄膜、名片、布傘等吹奏出旋律優美的歌曲。2003年以後,他受聘於永定土樓民俗文化村去當吹奏樹葉的演員。2005年他録制了一盤樹葉吹奏曲專輯《神奇的樹葉吹奏》包括《土樓回響》、《土樓人家》、《山歌妹鬥酸古》、《采茶歌》、《阿哥出門去南洋》等歌曲、戲曲;2006年,他録制了另一盤《雜片吹奏曲專輯》,用薄膜、綢布、名片、布傘等吹奏《采桑曲》、《十送紅軍》、《洪湖水浪打浪》、《綉圍裙》《兩只蝴蝶》等優秀歌曲。2008年他的樹葉吹奏獲吉尼斯世界紀録,並在中央電視台舉行的吉尼斯紀録擂台賽上獲大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