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六節 媽祖

  迎媽祖

  永定客家人信奉媽祖相當普遍,至清末,永定的天妃宫(媽祖廟)多達40多個。凡有媽祖廟的鄉村,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總是香火甚旺。最爲典型的是條絲煙作坊老闆對媽祖神的頂膜禮拜。他們在菸絲裝船水運之前,一定要先去祭祀媽祖,祈求媽祖保祐一帆風順;開船時,先燒香、祈禱,而後燃放鞭砲,表示通知媽祖,預祝平安無事;順利回來時,老闆又要去祭祀媽祖廟,表示答謝,俗稱謝神。永定城關東門永定河畔也有一座媽祖廟,凡是做煙生意的人都要祭祀媽祖廟。

  舊時,高陂鎮、坎市鎮、撫市鎮、湖坑鎮、古竹鄉、高頭鄉等鄉鎮,在條絲煙和煙刀業鼎盛時,均有數十家規模較大的條絲煙作坊和煙刀生産作坊,媽祖廟就建在墟場附近,每年要舉行三四次大規模的祭祀媽祖活動,其中有一次是由“煙幫季”(煙幫們組成的神明會)於每年農曆八月十八前去祭祀的。祭祀活動還包括接連數天演神戲。

  最近幾十年來,一般每隔3年才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迎媽祖活動,各地具體年份不同,均以姓氏爲單位舉行。逢到迎媽祖年份,春節過後就成立迎神理事會,選出總理、副總理、協理等,由多名成員組成,進行經費集資,負責購置迎神所需物品,制訂計劃。

  著名僑鄉下洋鎮中川胡氏旅居海外僑胞特别多,對媽祖更加崇拜,3年一次的迎媽祖活動也就特别隆重。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恭迎天上聖母的各路隊伍從鐵緣公後裔播遷的各村落匯聚來到湯子閣天後宫。恭迎隊共有9個方陣,總隊方陣有神轎、高燈、彩旗、舞獅、凉傘、牌匾、彩車等隊列,約有300多人,抬轎人是健壯的童男。下墟、祥和路隊有舞獅、彩旗、鑼鼓、彩車等,約有200多人;覺川村隊有舞獅、男女鑼鼓隊,有70多人;安定路隊有彩車、彩旗、銅管、吹奏、腰鼓樂隊龢民間大鑼鼓吹隊,有100多人;豪吉隊有彩旗、樂隊、鑼鼓等,有100多人;新街隊有彩車、彩旗、腰鼓、鑼鼓遊行表演等,有200人;科名裏有彩車、彩旗、鑼鼓隊出遊,有150多人;富川烏石下有彩車、彩旗、鑼鼓隊列陣,約150人;下坪隊有舞龍、彩旗、彩車、鑼鼓等,有150多人。

  1500多人的恭迎隊伍聲勢浩大、整裝待發。6點50分,進行簡短的恭迎天上聖母出宫儀式。地上鋪上紅布,由總理抱神像踩紅布安放轎内。7點整,3聲銃響,在震耳欲聾的鞭砲聲和鼓樂聲中,媽祖娘娘開始出宫巡遊。先是大鑼開道,接着是“逥避、肅静”牌匾、高燈,還有神具,接着是彩旗、鑼鼓樂隊、打獅、舞龍、喇叭、令旗、香紙、神轎,彩車列隊前行。後來是各隊的花轎,花轎有扮楊宗保和穆桂英的,有孫猴子大鬧天宫的,還有楊門女將的等等,花轎布置得十分靚麗,以前由4人抬着走,現在改用小車來載,高達5~6米,接着是鑼鼓隊、腰鼓隊、花環隊和上百名香客,

  媽祖出巡的第一站是下坪行宫(即臨時設立的神壇),在那裏接受下坪村善男信女的恭拜。從下坪出來,恭迎隊伍一路浩浩盪盪向下洋鎮區行進,沿途經石橋行宫、新街行宫、曹屋行宫至僑興道,然後繞回華僑新街、農貿市場、温泉路、祥和路,浩浩盪盪來到下洋鎮區最後一站安定路行宫。安定路供壇匯集了安定路、農貿市場及鄰近的善男信女數千人。恭迎隊伍沿着福三綫向中川村前進,在中川村巡遊之後到達設在中川村虎豹别墅廣場的行宫。廣場設總供壇,安放媽祖塑像,供善男信女祭拜。廣場還搭建了臨時戲台,演大戲3天(即漢劇),附近鄉村及廣東茶陽等地都有許多人前來觀看,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

  仙師鄉三壩村地處黄潭河畔,汀江支流,船舶運輸在舊時最盛行,但不安全,村民祈求水母娘娘保佑,外出船運能平平安安。舊時,建造了一座高5米、塔頂30平方米的媽祖娘娘塔作爲祭壇。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那天,傳説是媽祖登基日,村民到村裏原中心壩媽祖娘娘塔,奉上供品,進行祈福,保佑撑船出行平安。

  坎市“十年一趟扛天後”媽祖巡遊民俗

  “十年一趟扛天後,自帶被鋪自帶床”這句民謡在永定縣坎市地方口口相傳了200多年,形象表達了歷史上扛天後民俗活動的熱鬧盛况。據説,以前扛天後有六供,各供均有特色。好事者還編了順口遛,如“一供社壇下,圍屏嵌籬笆”,“二供溪腹壠,兩只獅子稱英雄”,“三供五通宫,玻璃嵌疏窗”,“四供大路下,供廠搭得不會差”。天後甚至還要扛到大溪尾和湖洋坑,所到之處,路要拉直鋪平,街道扯起五色布篷,非常隆重。此項民俗活動本意是請天後(媽祖)出宫巡遊地方,庇護闔境黎民平安順意。然而自清末以來,由於時世不寧,此活動已有近百年没有舉行。如今欣逢盛世,又值傳統扛天後的壬年,坎市盧氏族人决定於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誕辰恢復此項民俗活動,按照相傳的古老儀式和程序進行。

  當日上午8時, 媽祖巡遊踩街活動開始。走在最前面的是禮砲車,沿途一邊發射禮砲,隨後是開道大鑼、長彩旗、高燈、凉傘、大鼓,接下來便是提宫燈的“仙女”引導,四人扛香案緊隨,其後是8位身穿統一黄色服裝的後生扛天後聖母八抬大轎,後面還有樂隊、腰鼓隊、秧歌隊、三角彩旗隊以及兩列長長的龍燈。隊伍長達800米。巡遊隊伍經坎市雲川老街至新街、金業大橋、南洋小區、小溪大厦,最後回到老街旁總供場。巡遊途中,沿路有數千民衆注目觀看。

  臨時搭起的總供場,天後聖母玉轎安置供桌正位,供桌上擺鷄、鴨、魚、肉、墨魚五牲及蘋果、桔子、雪梨、香菇、木耳、齋須等祭品共60多盤。民間藝人塑制的各類齋果、禽獸,造型逼真,製作精巧。

  祭典設主祭一人、陪祭若干人,由三位禮生司儀,行古典三獻禮儀式。先由兩道士作法,之後主祭隨禮生司儀分别向媽祖敬獻各種祭品,最後讀祝文,焚祝文。整個祭典過程大約一個半小時。

  坎市盧氏族人還邀請撫市、龍潭、陳東的盧氏宗親前來助興。亦有遠在厦門、泉州外地的盧氏族人趕回來參加活動。前來進香祭典的各方信衆數以千計,可謂盛况空前。

  厦門理工學院劉芝鳳等三位教授帶來文化傳播係20多個學生進行三天民俗文化遺産專題研究。閩西日報、龍岩電視台均派數名記者前來采訪。

  第二天,媽祖分别迎往東聯、日社、大路下、庵排、田心等分供場接供祭典。分供場由各片區搭建,祭典亦由其組織,每一供亦舉行隆重的祭典,只是規模比較小,參加活動人數也没有那麽多。

  第三天,媽祖又分别迎往召彦樓、高坑、排下、大溪尾、文館、溪園等分供場接供祭典。分供場搭建、祭典活動也由他們自己組織。

  三天活動期間,每晚均有漢劇團、木偶劇團在老街街頭演出, 並有熱心人士捐款公映電影。家家户户都有親朋好友前來做客觀看,少則數桌,多則十幾桌。

  迎聖王公、聖母娘

  聖王公、聖母娘是善男信女心目中的靈神。永定有些地方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日善男信女誠心迎神,年輕的男青年組織8人扛神聖王公,未出嫁的村姑組織8人扛神明聖母娘,其餘善男信女拿大旗,小旗,特别注目的是2面黄凉傘,一路放銃、鞭砲、敲鑼打鼓,浩浩盪盪。神轎一進村,一路砲銃連天。人們在聖王公、聖母娘神轎前祈求平安,求財、求子、求媳、求上大學。神壇對面搭戲台連演3夜大班戲。農曆初八日送神回庵。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