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四節 保生大帝

  祭祀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原是一位名醫,姓吴名夲(音tāo),字化基,生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三月十五日,祖先是戰國時的吴季禮,後南遷至現福建省同安縣白礁村。以行醫爲業。無論貧富,他都認真醫治,藥到病除,因此備受群衆愛戴。吴夲治癒了仁宗母後重病後,仁宗皇帝要封他爲六品官,還要賞賜京城開封地方一座房子。可他一概不受,願回家鄉繼續爲民治病。北宋景佑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午時,吴夲在文圃山龍池岩攀岩采藥,因跌傷不治仙逝於白礁鄉(現屬龍海縣)。後經歷代皇封8次。明永樂十七年(1419),吴夲被封爲“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人們建廟奉視,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去拜他,祈求保佑。

  永定許多地方在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生日時舉行祭祀活動,祈求保佑,並演戲3天3夜。農曆三月十三、十四日,人們以香、紙、齋蔬、米飯等由道士帶領,避村内河道、洗河、洗路,道士與同行人高聲大呼,趕邪出境,開道者係紅佩劍。三月十五日衆人備香、紙、燭、砲、米糕、壽餅、綫面等齊聲拜壽,有謝恩的,有求平安的,保生大帝廟裏非常熱鬧。

  高頭鄉高聯村(大嶺下)廣濟宫内供奉保生大帝。南宋時期,該村去漳州經商的本地人從石碼把“醫靈真人”分香回來,並在村中心就設保生大帝神壇。此後,神壇香火旺盛。每逢節日,方圓數十裏内的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祭祀。廣濟宫建於明末清初,每3年一次派專人去漳州市龍海石碼“割香火”,讓神靈永駐廣濟宫。

  古竹鄉黄竹煙村下黄天前廟原建於200年前,廟内9尊神佛,全鍍金身,其中一尊爲保生大帝。農曆正月初二日善男信女舉大旗、敲鑼打鼓、燃放鞭砲、踩村遊行。初二至初五日,白天合境善男信女廟内擺設供品祭拜保生大帝,晚上燃放鞭砲、烟花,連續3夜演大班戲。

  古竹鄉溪口

  古竹鄉溪口村敬大帝爺。每年農曆正月初二日,善男信女組織旗手擎着幾十面三角大旗,一路敲鑼打鼓,到大嶺下扛大帝爺塑像來本村求福。大帝爺塑像一進村,善男信女燃放鞭砲迎接大帝爺到預先搭好的神壇落座。善男信女齋戒沐浴,挑上供品、香紙、燭、砲等到大帝前祈求平安,求大帝爺保佑,香火旺盛,十分熱鬧。初二、三、四晚木偶戲連台,戲台搭在大帝爺神亭對面。農曆初五日敲鑼打鼓扛神把大帝爺送回大嶺下廟。

  古竹鄉蛟塘村

  大帝爺是古竹鄉蛟塘村善男信女心目中的靈神,想要心想事成,拜求大帝爺保佑,扛大帝爺連同村口民主公王一同供拜,三年一番,時間定於農曆十月份,日期在公王前擲筊而定,作福時間爲3天。届時鼓手5人,未婚男青年8人扛神轎,扛大帝爺要到高頭大嶺下廟裏,一路敲鑼打鼓,銃砲連天,彩旗招展,喇叭嘀嗒。大帝爺神轎一進村,砲銃齊鳴,神轎在村中遊行,人們點燃香燭等待門前迎接。全村各樓巡遊完,大帝爺在到好的神壇落座,齋戒沐浴的善男信女挑上供品、香紙燭砲來到神亭前祈求大帝爺保佑,求財的有財,求子的得子,求壽者增壽,求婚配的如願,求上大學的高中。

  北山的迎吴公信俗

  廖永茂

  高陂北山迎吴公信俗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每年農曆十一月初八爲北山迎吴公神會節日,附近四鄉八裏的親戚朋友都會來北山作客,看看神會風光,觀賞迎神風俗。

  吴公本名吴夲(音tāo),字化基,祖先是戰國時的吴季禮,後南遷至現福建省同安縣白礁村。其生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三月十五日,以行醫爲業,是位民間醫生。凡前來向他求醫的人,無論貧富,他都認真醫治,藥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備受群衆愛戴。北宋時,吴夲治癒了仁宗母後重病,仁宗皇帝給他隆重封賞,封爲六品官,還要賞賜京城開封地方一座房子。可他一概不受,願回家鄉泉州同安白礁繼續爲民治病。北宋景佑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午時,吴夲在文圃山龍池岩攀岩采藥,因跌傷不治仙逝於白礁鄉(現屬龍海縣)。明朝時,晋封吴夲爲保生大帝,並在同安白礁建造一座慈濟宫,塑金身供奉。厦門、漳州一帶民間也紛紛畫像立廟,供奉這位慈心濟世的醫生。幾百年來,人們崇敬他爲民治病除痛,立爲神明,各地並建廟宇供奉。

  吴夲立爲神明後,北山村人們定每年十一月初八,恭迎保生大帝出庵巡遊,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以祈求五穀豐登,物阜民豐。節前,全村先推舉總理一人、副總理三人,負責迎吴公的所有事宜。村裏各個片落推舉接供負責人,負責辦理本供的一切事情。

  總理負責組織人員準備好用金箔紙剪貼“恭迎保生大帝”六字的横幅紅布大供牌,請好“喇叭”、“十番”、“封筒”、“印箱”,還有兩人抬的香亭子,内放保生大帝禄位牌,牌位前是香爐,還要備好出巡衙轎、黄龍凉傘等。

  全北山共分水口、張家灣、輝閣、吉山、西門、和合、梨樹下、長樓、排子上共九供。每供都有供牌、鑼鼓、紅色旗帳,有竪舉的紅色長條旗子與三角旗子,共有幾十幅,多時上百幅,都由少年擎舉。還有“鐵枝桌子戲”、“千秋架”。“鐵枝桌子戲”裝飾戲劇中著名的劇目人物塑像,如“狀元拜相”、“ 狀元遊街”、“三元及第”、“龍鳳呈祥”、“政界生光”等。

  這天上午八時許,各供的鑼鼓、旗子、“鐵枝桌子戲”、“千秋架”,陸續來到關帝廟門口大坪集中。到齊之後,總理安排迎神路綫和秩序。迎神路綫以關帝廟爲起點,沿村内大道,經下背屋、張家灣到輝閣、吉山入西門排,去梨樹下,回頭到長樓下、排子上,後轉回關帝廟,剛好環繞全村繞了一個大圈。走在最前面的是“清道旗”,接下來分别是“鳴鑼開道”、“恭迎保生大帝”紅布横幅、“喇叭”、“十番”、内坐保生大帝的出巡衙轎、内放保生大帝禄位牌和香爐的香亭子、紅色長條旗子與三角旗子、“鐵枝桌子戲”、“千秋架”。

  每到一個接供的地方,此供的負責人都預先擺好八、九條四方桌,把吴公塑像從衙轎内請出,擺到靠後一條方桌上安放,塑像前擺滿各家各户供奉的鷄鴨魚肉,方桌左右擺着裝有全猪全羊的木猪羊架。之後就進行接供祭禮,由有名望的老翁主祭,行隆重的三獻古禮,禮生喊班,三奏樂,三跪九叩首,獻全猪全羊,獻五牲,之後讀祝文,才告禮畢。此時,鞭砲齊響,吴公菩薩迎回衙轎,迎神隊伍纔可起步,前往下一供。每個接供點都是如此擺設、行祭祀禮。

  水口供是第一個接供點,在新店街口大坪擺設。供前搭起牌樓門架,牌樓頂上是寫有“水口供”三個斗大墨字的紅紙横幅,兩邊的對聯是“水源流厚澤,甘霖雨露大帝功德;口授傳醫典,濟世救民真君隆恩”,對聯顯眼,内容恰切。

  桌子戲長2米,寬0.8米,高0.5米,底層空架,面層木板,邊沿有5寸高的木欄,四角立小柱,有門有窗,用鮮花、金箔紙裝飾得像皇宫一般美輪美奂。西門排的桌子戲門頂上寫有三寸見方的“西門供”三字,兩邊還配上對聯“西施又見台上;門徑自有花香”。

  鐵枝桌子戲面上竪起鐵枝兩根,一前一後,鐵枝下部插入木頭中,露出的前枝高1米,後枝高1.5米,每根鐵枝裝上椅子可坐,裝扮成狀元郎或公主的幼童就坐在此處,一手摇扇子,一手揮手帕,向沿途恭迎的人們致意。

  千秋架下面的底層全都用長2米、寬0.8米的木柱子做成空架子,左右兩邊横架上竪起1米高的支撑軸轉動的柱子,用厚竹片做成2米直徑的圓竹圈兩個,如車輪外圈一樣,軸心用半徑的木頭支撑着,圓竹圈分四等分,每等分上安裝椅子,裝扮的幼童坐在椅子上,軸心轉動如蕩千秋一般,故美其名曰“千秋架”。

  迎神隊伍浩浩盪盪,最前面的二人擎着“恭迎保生大帝”的紅布横幅,接着一供一供的旗帳、鑼鼓、“鐵枝桌子戲”、“千秋架”,鑼鼓喧天,還有悠揚悦耳的十番音樂,最後是胸前捧着的“封筒”、“印箱”,香亭子、保生大帝、黄龍凉傘,真是壯觀。後面緊隨看熱鬧的四鄉來客。

  總共九供的迎神活動要持續大半天時間才結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