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五節 民間吉語

  吉語,或稱吉言,民間通常叫口彩,是群衆喜聞樂見的文化表達形式。它表達人們美好的心願,飽含着真摯的情誼,懇誠的勸勉,熱烈的祝福,殷切的期盼;因而在社會上人際間被廣泛運用,世代流傳。永定及其周邊客家地區則尤爲盛行。他們遇事都喜歡“作彩”——創設吉兆,以求慰借和鼓勵,祈使事情順利地得到如願以償的圓滿結果。

  吉語從表達方式看,不外兩類:用口頭或書面形式表達的,姑且稱之爲語義吉語,如儀式歌、祝賀辭、酒令歌、對聯等;通過描繪各種物象表達吉利寓意的,姑且叫做寓意吉語,如年畫、剪紙、工藝品、民係服飾、菜譜、吉祥物及其組合而成的各種以吉語爲主題的圖案。

  衆所周知,客家人好客,並常以家釀酒招待客人。舊時,即使一般貧苦人家,每年新糧入倉,都要釀造幾缸濃香四溢的糯米黄酒備用,逢上交朋結友、歲時節日、求婚得偶、生子滿月、父母壽慶、族親遠行,或者創業有成、學優登第、謀職如願、進身出仕、賽事奪魁……他們都習慣用最高的禮遇——殺鷄擺酒相請。酒桌上,無論蒸整鷄或者白斬鷄,鷄頭定朝尊位(客位),暗含口彩是“丹鳳朝陽”——祝願賢才遇明時,對普通百姓來説,也就是祝願行好運的意思。喝酒必盡興,免不了要划拳。所劃多爲“頂戴拳”,其出指規矩:“上不出三,下不出四。”——出三個指頭時,不能大拇指、食指、中指一起出;出四個指頭時,不能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一起出,而且很少出“四”,因爲“四”與“死”諧音,不吉利。至於猜喊的數字,都帶吉語:“一品高,兩相好,三星照,四逢喜,五魁首,六六順,七個巧,八仙人,九快到,滿堂紅。”

  春節在客家人的心目中是個無與倫比的隆重的傳統節日。民間都用“百鳥歸巢”這句俗語來形容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回家團聚。爲了迎接它,家家買紅桔,門掛大蒜:祈願新年伊始,家庭吉祥如意,事事聽算。除夕前,人們張燈結綵,貼吉祥物的年畫,土樓大門、大廳木柱上,家家户户的厨房、膳間、卧室的門框以及門扇,都貼上醒目的春聯,以表達對生機勃發的春日的渴望和無限憧憬。聯語如:

    春有笑顔春不老;歲無憂慮歲常新。
    梅苞點枝浮香海;柳浪飄翠浴春陽。
    芳草滿庭吐秀;杏花遍地生香。
    東風入春化雨;汗水落地生金。

  鷄窩、兔缸、猪舍則分别貼上“金鷄報曉”、“玉兔成群”、“血財興旺”等紅紙片,連每株果木也都貼上寫有“春”字的小方塊紅紙,以祈春滿人間。大年初一是個紅火日子。子時,各土樓都預先安排人員按測定時辰“開大門”,門一打開,衆人便高呼:“開門大吉,萬事順遂,脚踏四方,方方得益。”接着搬出香案,朝着吉利方向,點燭燃香,大放鞭砲。清早,人們一見面便相互躬身賀年:“恭喜恭喜,過了新年萬事順遂,賺得多多哩來!”下輩忙着給長輩拜年,祝語多爲“添福添壽”、“三多九如”、“健康長壽”等。房大人多的家族,還要舉行團拜。在永定農村,就規模和儀式而言,高陂鎮田段村嚮日公家族的團拜很具有代表性。對此,嚮日公後裔廖永茂老師曾有記述:這一天上午10點,嚮日公傳下的兄弟叔侄男女老幼幾百人聚會在日三堂大廳。三聲大銃響過,團拜禮開始,婦女都集中在下廳,男丁在掛有大紅燈籠的上廳左右兩側站立着,中間是一位尊長主持人。他燒過大香,拜過天地,敬過祖宗,便在擺五牲果品的神桌前朝廳外細聲禱告:“嚮日公房,子孫滿堂。大年初一,祈求吉祥。相聚團拜,長盛永康。”接着他念一句,衆人跟着説一句,并且兩側男丁相互作揖:“祝年高者——多福多壽;祝年幼者——快高快大;祝讀書者——聰明智慧;祝耕田者——五穀豐登;祝工匠者——心靈手巧;祝從政者——步步高昇;祝教育者——桃李天下;祝經商者——財源廣進。”然後尊長主持人面向全體丁衆:“祝嚮日公子孫安居樂業,合家幸福,萬事如意。”最後大家同聲相互祝福:“恭喜發財!”團拜畢大家喝茶、吃年糕和糖果。處在歲時節日,客家人都喜歡吃最具吉語寓意的食品,菜肴如羊(羊是吉祥物,所以漢字“美”是由羊和大兩字組成,古人常把吉祥寫成吉羊),魚(年年有餘),藕蓮子(連生貴子);果品如桔子(吉利),柿(利市),棗子(早生貴子),石榴(多子),蔗(生活節節高昇,節節甜)。

  迎新辭舊,人們要换穿新裝。過去,男服平實,讀書人多爲長袍馬褂交褲,平民百姓穿對襟“唐裝”,後改爲中山裝。婦女和兒童衣着華美。婦女穿大襟上衣,下配褶裙,都鑲有各種圖案的彩邊,或流雲,或盤長,或夔龍,或回文,或纏枝,或花鳥,或卍字。這些都含吉語寓意。童服也很講究。比如童帽,就有八仙帽、孔明帽、猫頭帽……上鑲銀質圖像:八仙帽配過海八仙,孔明帽、猫頭帽配孔明、羅漢、和合仙等等。童飾如頸鉗、項鏈、手鐲、脚鐲,均銀制,並配有微型鈴鐺。項鏈垂一塊小銀牌,鑄有吉祥物麒麟圖案或“長命富貴”、“福禄壽全”等多種吉語。據説這些物事能起到避邪護身作用。有些兒童還佩有一種特殊飾物——吉語錢。吉語錢是厭勝錢,也叫壓勝錢的一種,没有幣值,面上鑄有諸多吉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物阜民安”、“合家清吉”、“去殃除兇”、“出入通泰”、“大吉上上”;背面則鑄星鬥、雙魚、龍鳳、鬥劍、龜蛇。吉語錢以壓服邪魅,達到避兇趨吉而故名。它也供玩賞。

  元宵是繼春節之後的又一個民俗活動的高潮。爲了營造更爲熱烈的吉祥氛圍、各地都以姓氏祖祠爲中心大鬧花燈。“燈”與“丁”諧音,“鬧花燈”在客家人意味着“鬧丁鬧財”。通過燈,人們把吉語物化了。各種燈都含一句吉語。龍燈、鳳燈:龍鳳呈祥;馬燈:馬到成功;鯉魚燈:鯉跳龍門,名登金榜;獅燈:雄獅獻瑞;麒麟燈:吉祥如意;蝙蝠燈:五福臨門;大鼓凉傘燈:榮華富貴。晚上,金豐各鄉村都請坎市焰火師傅搭架燒烟花,許多烟花景觀多暗含吉語,如:“天女散花”、“鯉魚吐珠”、“金猴撒尿”、“觀音送子”、“雪花蓋頂”。元宵節要吃元宵即湯圓,客家人叫“錫圓”,音諧“惜圓”——要珍惜團圓的意思。家家還興蒸發糕粄,如果發酵得好,蒸熟後糕粄面鼓起而裂開,客家人用一個“笑”字形容它,認爲“笑糕粄”是一種發財的徵兆。

  結婚是終身大事。婚禮自然是人生大禮。客家人的婚俗多循古禮,都要隆重舉行。因此,吉語不僅應運而生,而且源源不斷。“請期”是婚俗的“六禮”之一。到時男家要另送一對大“龍鳳餅”,女家回禮時,只收下“龍餅”,把“鳳餅”退回給男家,寓意“帶得金龍來,引得彩鳳歸”。男家迎娶時,樓里布置一新,廳堂兩邊掛滿親朋送來的喜幛,幛上寫着許多喜慶、祝福的吉語:“天作之合”、“花好月圓”、“鸞鳳和鳴”、“百年好合”、“珠聯璧合”、“竹苞鬆茂”、“永結同心”等。廳堂正面、樓門和洞房門兩邊則貼喜聯:

    文鸞對舞珍珠樹;紫燕雙栖玳瑁樑。
    良辰喜逢三合日;典禮正遇吉慶時。
    綉閣團欒同望月;香閨静好對彈琴。

  娶親前一天,主家須把雙方事先商定好的肉類和菜蔬裝篸送到女家治席。這些菜肴,每一樣上面都放一張内容與該食品有關的紅色團花剪紙(紅色表示吉利,團花象徵團圓、圓滿)並各隱含一句吉語。如盤裝熟公鷄,那麽放的團花,或是“公鷄報曉”,祝願勤勞致富;或是“鷄捉五毒”,表示守法祛邪。如盤上裝的一條大草魚或魷魚,上面便放一張金魚配蓮花或孩童逗戲滿缸金魚的團花,寓意“金玉年華”、“金玉滿堂”。如一盤豆腐,“豆腐”諧音“頭富”,“腐”又與“福”諧音,於是上面放一張人物團花剪紙:兩個着官服戴官帽、正襟危坐的人物形象,一爲財神(也叫增福財神),一爲天官,暗含吉語是“招財進寶”和“天官賜福”;還可以放一張有五只蝙蝠相連的團花剪紙,暗含“五福臨門”的口彩。如盤上裝的是棗子,上面便放一張牡丹與石榴組合的或者兩個胖嬰抱元寶的團花剪紙,所含吉語分别爲“富貴多子”和“早生貴子”。其他如牛肉、猪肉,則各放一張“金牛奮蹄”、“肥猪拱門”的團花剪紙。除了肉菜,還要給女家備一份“來回禮”,樣數不限,但其中有四項必不可少:兩包喜糕、一只雄鷄、一對鯉魚、一塊雙刀肉(帶兩根肋骨的肉)。女家接到“來回禮”後,留下雙刀肉和喜糕,俗説“收下雙刀肉,冷肉换燒肉”;把雄鷄和鯉魚還給男家,叫做“雄鷄兩頭走,供(生)子必封侯”,“鯉魚跳龍門,供子狀元身”。

  客家舊俗,新娘上花轎時,得請族長念吉語,祝新娘過了家門,“茶香飯香,子孫滿堂;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到了主家門口,則由男方“好命婆”牽出轎門,邊走邊念:“喜接新人,五福臨門,百年偕老,多子多孫。”入樓門時,地上鋪着布袋,以“袋”隱“代”,新娘從一條條布袋上踩過,寓意“代代相傳”;並把隨身携帶的一袋棗子、花生、桂圓、糖果等撒在門廳上,讓孩童拾取,祈願進門後“早生貴子”和生活“甜甜蜜蜜”。新娘到廳堂拜堂後旋入洞房。中午設宴招待親朋好友的酒席上,不少菜肴也含吉語。如猪肚炖鷄囡叫“鳳凰投胎”;鷄囡炖蛇叫“龍鳳呈祥”;髮菜燜猪脚叫“發則到手”;冬菇配青菜叫“金錢滿地”;嫩笋炒排骨叫“步步高昇”;文火燜芋卵和牛肉叫“亂石堆花”;紅蘿蔔絲凉拌海蜇皮叫“金聲玉振”。席間最後上的是一道八寶甜湯,意含生活甜蜜、富貴、吉祥。婚宴後,新郎新娘由長輩主持在洞房裏喝“交杯酒”並點燃花燭,口念:“雙手點火,百年偕老。”或唱賀歌《點花燭》:“花燭一點滿房光,新郎新娘結鴛鴦,今晡食過交杯酒,明年薑酒又來嘗。”接着又邊掛新帳邊説好話:“蚊帳掛得四四方,夫妻偕老百年長,蚊帳掛得正齊齊,子孫滿堂成大器。”女方帶來嫁妝的裝飾也都以吉語爲主題。如牡丹,由於花色艷麗,花姿雍容典雅,歷來被推選爲群芳之首,花中之王,是富貴的象徵。因此,被褥上都綉有或牡丹與石榴,或牡丹與金魚,或牡丹與鳳組合而成的圖案,分别表意“富貴多子”、“富貴雙全”、“夫妻和諧”。其他如龍鳳綉枕、龍鳳手帕、喜鵲登枝披肩、蝴蝶飾邊的頭巾,無不氤氲着對美好温馨生活的渴求氛圍。

  客家是一支多難的民係,先祖爲避戰亂和饑荒,才從中原輾轉遷徙到這裏。由於人口流失,他們期盼繁衍更多的人丁,重建新的家園。但受傳統習俗的熏染,一般都重男輕女。生下女孩,常被戲稱“弄瓦”(瓦,原始紡錘)。明末散文家張岱曾記述一則時事——無錫鄒光大連生幾個女孩,叫翟永齡喝酒,翟竟作詩嘲諷他:“去歲相召雲弄瓦,今歲弄瓦又相召。寄詩上覆鄒光大,驗证原來是瓦窑。”女孩自然没有做滿月“開齋”的福分了。如果生下男孩,禮遇大大不同,被稱爲“弄璋之喜”(《詩經·大雅》有“如圭如璋”之句),滿月時擺酒請客,舉行隆重“開齋”儀式。席間吉語連珠,熱鬧極了。開齋人由正桌坐大位的外公或母舅擔任,當新生兒由祖父抱到跟前時,他起立一邊相互作揖,一邊接過新生兒,説:“一手過一手,壽高九十九。”便徑直走到廳口朝天鞠躬:“手抱新貴人,天上玉麒麟”(據《陳書》載,徐凌早慧,寶志上人曾摸他頭,稱是“天上石麒麟”,後便以“麒麟”爲幼子美稱)。接着回原席就座,一邊入座,一邊又念:“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壽,必得其福。”坐定後便讓新生兒飲酒吃肉。所謂飲酒吃肉,都是象徵性的。當開齋的菜肴特地用大木盤端到正席桌面時,開齋人便左手把新生兒托在懷裏,右手舉筷觸一下食物,再沾一下新生兒的嘴唇,就算“吃”了。每“吃”一物,就念一句吉語:酒——“禄享千鐘、斗酒百篇”;鷄——“金鷄獨立、雄飛帝冠”;肉——“爵到五侯、鐘鳴鼎食”;魚——“鯉跳龍門、位列九卿”;豆腐——“大富大貴、多福多壽”……最後把葱束放到新生兒胸前:“聰明富貴、米鬥量金。”話畢,新生兒交還祖父,説一聲:“衣錦還鄉。”於是開齋人帶頭,親朋紛紛跟着向前把預先準備好的“紅包”放到新生兒胸前,並説:“財丁兩旺哇!”然後,祖父抱着新生兒象徵“滿載而歸”,親朋也便正式開始觴來觥去了。

  給長輩做壽,不用説,也是吉語頻頻。俗話説:“人滿花甲爲上壽”,過了60歲,才能做壽。最常見的賀壽禮物是鷄(“鷄”與“吉”諧音)。此外,則稍帶象徵長壽的壽桃、壽麵、壽燭、壽幛、壽聯、壽畫等。壽幛多題:“南極星輝”、“天賜純嘏”、“三多九如”、“積善有征”、“華封三祝”。壽聯不外寫些類型化的吉利祝福之辭: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

  男女壽聯有别:

  椿樹千年碧;蟠桃幾度紅。        ——男壽聯

  萱草凝碧輝南極;梅花舒芳繞北堂。    ——女壽聯

  有的根據不同壽齡寫不同壽聯:

  二回甲子春初度;舉國笙歌醉太平。    ——60壽聯

  從古稱稀尊上壽;自今以始樂遐齡。    ——70壽聯

  至於壽畫,多取材於自然界壽命綿長的生物或借名稱的字音來諧意提取吉語:松鶴組圖,題爲“鶴壽鬆齡”或“松鶴同春”;五只蝙蝠圍遶一個“壽”字,題爲“五福捧壽”;菊花和枸杞組圖,題爲“杞菊延年”;靈芝(傳説有長生不老、起死回生功效)、水仙、竹和壽石組圖,題爲“芝仙祝壽”。古以“耄耋”泛指八九十歲高壽,“耄耋”與“猫蝶”諧音,於是猫和蝶便成了長壽象徵,畫上一幅相映的山石花艸,配上幾只彩蝶,一只蹲在下面瞅着彩蝶的大花猫,題上“壽登耄耋”或“猫蝶圖”,便可以用來祝壽了。給尊長做壽還製作紅色米糕,糕上面常用糕模印出龜形花紋,寓意“龜壽萬年”。

  客家人把夯造土樓叫“世業”。因此,從動工到竣工,每個環節幾乎都要舉行隆重的作彩儀式,以祈工程順利進展。破土動工前,要請地理先生擇定日期時辰“施楊公”,木匠祭拜墨鬥、曲尺,泥水匠祭拜五尺。燃放鞭砲、宰鷄髮彩後,地理先生高唱:“美日良時大吉昌,起工做樓正相當。手捉金鷄鳳凰鳥,頭髻(鷄冠)高高尾羽長。前有朱雀重重起,後有龍虎坐山岡……”挖基溝在唱贊聲中開始了。挖好基溝,泥水匠便在中軸綫後端的溝底選了象徵金、木、水、火、土不同形狀或顔色的五樣石頭,按五行相生的次序和方位排放下,即所謂放“五星石”,並念四句吉語:“五行相生,生生不息。萬代基業,世傳勿替”(《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意爲子孫後代當不廢而引長也)。接着砌石基和夯土墻。墻夯到一層樓高,要立柱架樑,俗稱“獻架”。梁柱上貼滿紅紙對聯以示慶祝。聯語如“竪千年柱;架萬代樑”、“金樑光耀日;玉柱力擎天”、“吉日架樑添百福;紫微當户納千祥”。等到架設大樓頂層棟樑時,主家更爲隆重舉行祭樑儀式:地理先生要給樑身上所畫的趨吉鎮邪的八卦“開光”、“點睛”;木匠則一手捉鷄,一手提斧敲擊大樑高唱:“日吉時良大吉昌,今日祭樑正相當。”接着掛紅割鷄,把鷄血滴在樑上,再唱:“一點紅,祭梁頭,子孫代代出公侯;二點紅,祭樑尾,子孫代代都富貴;三點紅,祭樑中,子孫代代在朝中。”上樑告成,主家又設酒宴請建築師傅並分發紅包表示酬謝。求吉和鎮邪總是相鋪相成的,鎮邪爲求吉,求吉必須鎮邪。所以,大樓落成以後準備入住前,還要舉行最後一次“出煞”儀式——把所有兇煞厲鬼趕走。這習俗據説源於魯班。傳説魯班曾建萬花樓,只見重檐翹角、巍峨多姿,八方鬼魔都趕來觀賞,看着看着,這些魔鬼竟賴着不走,住下來了。魯班見不是事體,便請道士燒符念咒驅趕他們。於是相沿成俗,傳續至今。“出煞”在天剛黑就開始,主家在新樓天井設燭台香案,木匠擺曲尺等工具,泥水匠擺五尺,地理先生放羅盤。這時,持桃木鎮妖劍的道士,燒起符紙,噴灑法水,念着咒語驅鬼。接着木匠拿起曲尺邊敲邊喊:“日吉時良天地開張,魯班弟子新建法堂,雙手把尺四周丈量,妖魔鬼怪快走他方”。泥水匠也持着五尺大聲喊:“五尺頭頂一個錢,畀你邪鬼做盤纏。五尺頭頂三張紙,畀你邪鬼做茶錢。逢山山要過,逢石石閃邊,逢水水開路,唔使撑渡船。”然後木匠、泥水匠合喊:“妖魔鬼怪不準回頭,若要回頭先斬後奏。”於是長長的鳴砲聲中刺殺生猪,讓壯漢拖動着血猪在各層樓都走一圈,儀式便結束了。

  吉語在客家人搬住新樓時的表達形式也很獨特而多樣。主家擇定吉日良辰,届時全家人按輩分高低、年齡長幼接踵而行,象徵“代代承傳”、“瓜瓞綿綿”(《詩經·大雅·綿》詩句);每人手上都要拿一件東西如船燈、火把、笊籬、鍋鏟、火鉗,意味着“應有盡有”。婦女們有的挑兩只裝有五穀種子的新竹籮,寓意“五穀豐登”,有的挑一擔盛滿水的新桶,桶底放一把錢幣,寓意“財源廣進”;挑兩畚箕柴火,扁擔兩端掛兩只小燈籠,寓意“財(柴)丁兩旺”;挑兩只鷄籠,一籠裝一只會啼的公鷄,一籠裝帶着一群小鷄的母鷄,寓意“金鷄報曉”、“吉利多多”。有些地方甚至還要趕一頭上了軛的大牯牛來,與公鷄組合成一句吉語:“勤勞致富”。鞭砲聲中,隊伍浩浩盪盪進樓以後,先在厨房安下新鐵鍋,點燃新竈爆米花,以取“銀樹開花”徵象。中午治席待客。樓内掛滿賀幛,幛上吉語琳琅滿目:“鶯遷福祉”、“鳴鳳栖梧”、“慶肇鴻圖”、“户納禎祥”、“華堂晝永”、“福臨吉第”……

  還有一種奇异的吉語,它是通過建築的布局體現的,如高北村五雲樓。五雲樓内局以八卦中的陰陽化曜、四時八節爲主體,套用五行,並加配樓主“流年”進行設計的。因此,進了大門,設門廳,它在全樓中軸綫南端,北端爲後向正廳,兩廳之間天井中央建一“口”字形中廳,其南北向各開一門以通向門廳和正廳。從門外到正廳共五進,稱“五進動宅”。樓内每層40間,四周對稱布置,底層四角設四個小廳;中廳除南北門外,東西還各開一旁門,東西旁門各通一磚墻巷道,把天井分隔爲四個小院,自成單元,均影射春夏秋冬四時(也稱“四象”)。東西巷道各在中間相對着開兩個門,分别通各小院内曲徑,共八條,這八條曲徑寓意八節。而中廳四門加四個巷門共八個門則象徵金鎖迷宫陣圖中的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等八門。樓内還挖兩井,以喻日月,象徵陰陽化曜。以上布局設計,總起來暗含一句吉語:“動宅五進,日月照臨,四時八節,人財興盛”。再如洪坑村奎聚樓,樓的地基面,順應前低後高地勢整治成三級,每級建一廳,從大門門廳至後向正廳縱横南北的中軸不僅高出東西兩邊,而且一級比一級高,暗含“節節高昇”的吉語,以征大吉大利,興旺發達。中川村富紫樓的建築更加奇妙,整個布局形成反映樓主祈願的一個“富”字的吉語。至於客家土樓的取名,也多以吉語爲主題。如没有石基的高東村華封樓,典出《莊子·天地》:“華封人祝帝堯長壽、富貴和多男,世稱華封三祝。”原本祝頌辭,並非吉語,但時間長了,被當吉語使用。六聯村鬆竹樓,源於《詩經·小雅·斯干》:“竹苞鬆茂。”以鬆竹繁茂喻家庭興旺。洪坑村小圓樓日昇樓,也源於《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昇”(如同月亮初上弦,太陽剛剛昇起一般),原意並不像人們所調侃那樣,説它“像米昇大的樓”。又如新南村衍香樓,其樓名含義正如樓聯所揭示那樣:“積德多蕃衍,藏書發古香。”即期望家族興旺,培養出衆多的知識分子。

  吉語凝聚了人們的智慧,滿足了人們自身和人際間交往的心理需要,經過長時期的流傳運用,已成爲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從中可以看到人們過去所追求的理想,分辨出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人群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狀態的差异。但由於歷史和時代的局限,過去吉語的内容總離不開福禄壽考、榮華富貴的範圍;隨着社會的不斷發展、思想意識的不斷改變,人們自然也會不斷地賦予它新的内容。這,毋庸置疑。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