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成爲新時代我國解决“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此間鄉村旅遊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就業、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突出。尤其是作爲鄉村旅遊的新形式、新動力,鄉村研學旅行不僅實 現了教育與旅遊、鄉土文化與研學的有機結合,還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 現鄉村全面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和政策,旨在指導和支持研學旅行的發展;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作爲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2021年農業農村部《關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要開發一系列的鄉村旅遊活動,“建設一批學農勞動、研學實踐、科普教育等實訓基地,創設一批農事生産、節氣物候、自然課堂、健康養生等科普教程”。在相關文件和政策的基礎上,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構想,立足地方鄉土文化、鄉土物質資源打造特色的研學市場成爲促進鄉村旅遊的最佳選擇。因此,各地紛紛藉助自身資源優勢,積極開發研學旅行産品,以此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台灣地區在研學(户外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上早於大陸,開發出很多成熟的教育農場助力當地鄉村旅遊與經濟發展的可行模式,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本研究擬對台灣教育農場發展建設模式進行較具體分析,以期爲福建省加快發展鄉村研學旅行提供參考。
一、台灣地區教育農場的提出與發展
在台灣地區,“研學”一般稱爲户外教育或户外遊學,始於日本殖民時期,期間經歷不斷地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把教學與户外活動有效地結合起來的户外教育模式;總體而言,台灣地區的户外教育具有多元化特徵,目前多以童軍教育、鄉土教育、環境教育與海洋教育、特色學校與偏鄉遊學計劃、自然教育等多種形式呈現。台灣當局很早便將農村生活文化列入中小學正式教材。2015年開始啓 動全省範圍内的“偏鄉中小學特色遊學實施計劃”,鼓勵偏鄉學校結合周邊鄰近 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深化特色課程,並引進社區力量,吸引省内外團隊前往遊學,促進交流並帶動當地經濟與教育發展。在此背景下,台灣地區逐步發展提出了將 休閒農場與户外教育相結合的主題,逐漸形成了“教育農場”這一概念;一方面 帶領學生進入更貼近自然的環境教育場所,引導學生深刻體驗自然環境和鄉土特 色,在促進鄉村旅遊和農場經濟永續發展上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農業與教育的結合:教育農場
爲滿足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和步入城市化後對鄉村旅遊的需求,台灣地區開始加快推進農業産業的轉型和昇級。島内農業部門開始思考和規劃如何轉型昇 級,跟上時代的脚步,建立起未來的競争力。農業作爲資源最多的産業,它的發 展應該是多方向、多維度的,從種植農業到觀光農業,再到目前的休閒農業,不 斷實踐探索。尤其是農業資源已成爲自然生態教育體驗最適當的來源,特别是農 場孕育多樣化的動植物,是生態系統最完整的户外自然教室,是實施自然教育最 理想的場地。如“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就規定:休閒農場農業體驗區的用途之 一是提供“生態教育”之用,這是教育農場的基本價值。通過將户外教育融入了休 閑農業中,新興的“教育農場”應運而生。
一般認爲教育農場的要義如下:教育農園是農場經營者以農業生産、自然生態、農村生活文化等資源爲内涵,對中小學生或一般遊客設計體驗活動;經由詳 實的解説服務方式,滿足遊客知性的需求,完成自然生態教育,同時促進城鄉交 流的一種休閒農業經營形態。教育農場是休閒農業多元化發展後衍生出來的體系 之一,是兼顧農業生産和社會教育功能的新型農業經營形態。
(二)教育農場的主要發展途徑
對宜蘭頭城農場及苗栗飛牛牧場兩個教育農場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出台灣教育農場的發展途徑主要有增强旅遊吸引力、加强生態環境建設及創新經營管理三 個方面。
1.增强旅遊吸引力
台灣地區教育農場屬於廣義的旅遊業範疇,頭城農場和飛牛牧場通過對農場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體驗性農業活動的設計和配套性設施的供給以促進農場旅 游吸引力的提昇,並通過學生組團遊學、親子共游等帶來資金流,爲農場的運營 和發展奠定基礎。
農場的旅遊吸引力來自於對豐富自然資源的開發和結合本地資源進行的多元活動體驗。頭城農場發展的過程中,善於從“生態、生産、生活”的三維視角不斷發掘自然資源,除了對地形地貌、自然氣候等常規資源予以重視外,還尤其關注對動植物資源的細微開發;换句話説,能够吸引大量研學團體靠的是利用本地資源來設計活動的課程和内容,例如“採笋之台灣頭城農場體驗活動旅”正是運用了農場擁有近二分之一的竹林以及每年 5月份前後是桂竹笋産季這一資源。在“採笋之旅”活動中,農場還聯絡有經驗的阿伯進行現場解説,解説中加入了桂竹笋生 態及竹笋與傳統農村的密切關係,活動中除了讓遊客親自到桂竹林裏採收竹笋,并親手進行竹笋的加工、烹飪,讓學生們體驗到了收穫的樂趣。飛牛牧場還曾聘 請教育專業顧問規劃了“藝術人文的對話”系列課程,通過專業多元的課程的設計,可以給前來研學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學習體驗。教育農場的功能本質上是進行 鄉土文化教育一種表現,農場通過體驗性的農耕活動或其他自然探索活動設計與 開發以實現寓教於農的效果。
農場的旅遊吸引力還來自於齊全的配套設施。一個完善的教育農場應該具備合適的地理位置、有吸引力的農場主題、農場種植區或者養殖區、體驗區、教學 展示區、教室、餐飲區及住宿配套設施作爲研學活動的基本支撑。飛牛牧場擁有 寬闊的草原讓孩子盡情奔跑,親近土地的芳香;也有飼養乳牛、生産系列乳製品,還有乳酪冰淇淋 DIY 主題課程,讓孩子認識家畜的生長,並瞭解乳製品的製作過 程。農場生態區内有蝴蝶翩翩飛舞、鳥兒歌唱、魚兒水中游、兔寶灣躲藏、小羊 兒登高等主題場景。豐富的基礎配套設施和自然環境是户外教育的最佳選擇。
顯然,頭城農場和飛牛牧場的體驗活動與地區特點、環境氛圍等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對自然環境和鄉土文化的瞭解。下表爲查閲相關資料後瞭解到的幾種體 驗活動項目。
2.加强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環境是教育農場發展的基石,兩個農場通過對生態景觀進行打造、以及推行有機農業、開展生態環境教育有效地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 農業産業景觀是休閒農場區别於其他旅遊目的地的標誌,飛牛農場善於建立利用不同地域環境,配合農場特定的農作物或者畜牧種類進行農牧場設計,形成 獨特的農牧場景色。飛牛牧場早期是一片原生樹林,自然生態豐富,流經牧場的 野溪形成一處山坳,被稱爲“九層窩”,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寶地。後來逐漸開闢 成一片牧場,在當地鄉民的努力下,實現了土地資源保護及奶農經營美麗共生的理想。向大自然學習是飛牛牧場經營休閒農業的基本理念,希望能引領學生們將 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延伸到日常生活,並能够整合所學知識以創造出新的知識是飛 牛牧場發展教育農村的初衷。
發展有機農業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繞不開的主題,教育農場的農業體驗項目也 均建立在有機農業實施的基礎之上。頭城農場的理念就是不破壞生態平衡。所以 在農場内設立了“自然生態教育塑智中心”,在“農特産品生活體驗中心”采用 的是没有人爲干涉的“自然農法”,提昇作物品質,並讓學生參與獨特的“自然農 法”種植與收穫的農耕全過程。頭城農場憑藉優厚的本地資源配合專業的農場工 作人員和户外教學教師團隊進行詳細、生動地講解和示範,爲給學生開展環境教 育提供了最優質的的場所,這不僅提昇了學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同時産生 大批學校、機構生源合作收入及農場周邊産品收入,可謂一舉多得。
3.創新經營管理
教育農場經營管理的核心目標就是通過提供學生、兒童豐富的户外教學體驗、遊玩體驗以獲得利益。頭城農場和飛牛牧場通過品牌塑造、打造豐富多彩的户外 活動獲得學生、家長的青睞和産品附加值的提昇,通過客源拓展不斷提高市場占 有率,有效地促進了農場的運營和發展。飛牛牧場每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其中約有20000人次的師生前來進行户外教學,也有來自香港、新加坡的海外學生超過 500人次;頭城牛場每年約有26000人次的海内外學生參加户外體驗課程,教育農場功能爲農場創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管理之網絡宣傳和塑造自身品牌。兩個農場在社交媒體上都有進行自身品牌的宣傳推廣來推動農場的營銷。在塑造品牌方面,飛牛牧場塑造了長着翅膀 的奶牛形象,農場内處處有飛牛的雕塑,提供的餐飲服務、加工品、伴手禮也均 以“飛牛”爲主題,通過網絡的推廣、塑造高頻度的形象展現和高品質産品與服務 的提供讓品牌深入人心。
創新管理之開拓市場。台灣教育農場在教育研學市場不斷深耕。台灣教育部門在要求推進農場教育後,頭城農場和飛牛牧場便開始積極開展中小學教學體驗 活動,在此基礎上做出優質有吸引力的户外活動以搶佔中小學市場,進行長期項 目和短期項目相結合。此外,台灣對國外市場的開拓一直持續進行,目前已經開 發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等市場。
創新管理之加强綜合開發。教育農場結合農場或農産品特點及農場環境對農場進行合理的定位,同時將農業資源進行提煉變成農業遊憩資源,再通過將生産、生活、生態進行轉换使其衍生出一系列有特色的産品和有創意的服務以創造更多 的價值。飛牛牧場就是將牛奶、奶牛、蝴蝶、有機蔬菜、中草藥等農産品轉化成 特色的體驗活動或開發有創意的産品。比如,學生可以參與有機蔬菜的種植澆水 除草等活動,同時將成熟的有機蔬菜作爲緑色食品對外銷售;設置蝴蝶、中草藥 的養殖基地對來進行研學的學生提供科普學習的場所。
二、台灣地區發展教育農場的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主要做法
1.積極引導與政策扶持。台灣地區相關部門直接參與規劃和引導,由農政部 門負責對休閒農業的管理和諮詢,提供補貼經費和貸款,而且不失時機地出台了 各種相關法規和管理辦法,使休閒農業的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程序化,有 力地推動了鄉村産業的發展。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從傳統的種植農業模式發展成 休閒觀光農業模式,然後再到建立在休閒農業基礎上的包含自然教育和環境教育 的教育農場,使鄉村農業功能被重新定義。
2.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休閒農業充分利用當地鄉村資源,通過農業延伸出各 類型新産業。台灣地區近年主要發展西部沿海的休閒農業,通常當地“農委會” 進行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以便更好地開發區域經濟。其主要是規劃和推動“一 個鄉鎮一個休閒農業區”的模式,在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方面,教育農場尤 其重視挖掘本地特色資源和本土文化,例如草織、藤編與地方舞蹈,還有音樂、 戲劇和傳説等鄉土文化,通過新奇的活動設計結合打造獨特鄉村旅遊産品和服務。 位於東北角海岸綫上的頭城農場,面向太平洋、遠眺龜山島,循自然工法、逐山 坡而立,擁有天然野溪,豐富水陸自然資源讓人重回自然的懷抱。在農場内可以 享受大自然的悠閒,體驗接地氣的農村生活。農場内還保留最原始的生態環境, 可漫步於原始森林,探索和觀察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在環境生態池與斑碟和螢火 蟲培育區更是向學生們展現了完整生態系統,可謂一本豐富的活教材,是農場教 育最好的範例。
3.多元化發展。教育農場是休閒農場的分支,所以整個農場可以多元化發展, 多種模式同時進行,飛牛牧場的親子農場、有機餐廳、DIY 手工作坊都是基於多 元化模式經營思維。另外,台灣農政主管部門通過鼓勵“青年返鄉”,使一大批 接受過良好專業教育的青年人回到農村從事休閒農業的經營開發,使整個産業的 素質得到了較大提昇,産品也出現了多元化,避免了産品在低層次上的雷同化。 多元化經營勢必能力有限,分工協作就成爲必然。台灣較大部分的休閒農業已經 開始實現企業化管理,在不同服務領域内實行分工合作,從而真正實現餐飲、休 閑以及娱樂等業務綜合發展。這種多元化模式,比起國内呈現的小而全、家庭服 務一樣的鄉村旅遊服務經營管理模式有着較大的優勢,尤其在大大减少經營成本、 提昇經濟效益等方面。
4.持續創新創意。教育農場逐漸發展壯大,一定要有不斷的創新理念才能在 市場上擁有競争力。南投縣台一生態教育農場不僅有亞洲最大的蝴蝶生態觀,還 增加了水上花園餐廳、花屋、軋花生活館等休閒生態區,還能製作與鮮花有關的 食品、工藝區,十分受學生、遊客的歡迎和喜愛。台南縣深化教育農場推廣有機 農場農耕體驗承租區域,讓有機栽培專家前來傳授正確的栽培方法,不僅可以讓 租户體驗到農耕樂趣、收穫的喜悦,還能産生持續的經濟效益。
(二)若干啓示
1.學界支持,産學結合。台灣地區很多專家學者都十分關心休閒農業的發展,通過不同的視角潜心研究,從農業的意義、功能、形式到規劃,從社會、文化到 環境設計都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探索,以及進行大量的諮詢、調查和評估工作,最 終進入到農場與教育的新結合從而形成教育農場的理念。
2.更新理念,與時俱進。台灣地區在推出休閒農業發展鄉村經濟後不滿足於現狀,從“體驗經濟”到“分享經濟”,從觀光旅行變成“生命的體驗”,經過 親身的觀察、參與、感受過程去認識自然萬物,體會生命的價值。在不斷地創新 下形成教育農場這樣一種十分有意義的理念。
3.規劃先行,政策扶持。政府部門積極出台各項政策大力扶持當地鄉村經濟、並下撥專項經費集中修建農場基礎設施,並給予補貼以支持教育類農場發展,有 了當地政府的扶持政策支持與幫助,教育農場獲得了充足的動力。
4.示範作用,强農富民。台灣地區休閒農場積極開展教育農場示範,通過多 種教育活動開展和推廣,一方面展示了農業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開展和體驗,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識,加深對農業的瞭解。同時,新形式的 農場也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相應地帶動了廣大農民踏上致富之路。
三、福建省發展鄉村研學的優勢
(一)資源比較豐富
福建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與台灣地區隔海相望,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 稱,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别是森林旅遊資源;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擁有大量的海絲文化旅遊資源和人文資源。此外,福建的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福建蘇區老區縣市較多,全國老區分佈的國土面積占全國28.4%,而福建占到96.0%;福建目前有100多個紅色資源點。依託如此優异的旅遊資源,福建具有很高的研學價值。
(二)交通相對發達
福建北靠以江浙滬爲核心的長江三角洲,南鄰由粤港澳組成的珠江三角洲,西北與江西省接界,東與台灣隔海相望,是連接東南亞、東北亞旅遊區的重要樞 紐,國内外旅遊客源充足,生態旅遊産業融合發展潜力巨大。最重要的是,全省 所有縣城都連接瞭高等級普通公路,鄉村通達性持續提昇,已經實現“鎮鎮通干 綫、村村通客車”,在内部交通上,把省内重要的山海旅遊地串聯起來,交通條 件優越,有利於更好地促進福建鄉村旅遊及鄉村研學産業的發展。
(三)市場需求旺盛
隨着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遊産業跨界融合,研學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有數據顯示,2021年研學企業已達到3萬多家,業内指出,親子遊學、研學游市 場潜力巨大,中國研學旅行市場總體規模超千億元,有望成爲未來旅遊市場的主力軍。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發佈的數據,“雙减”政策實施之後首個國慶長假,親 子旅遊、研學旅遊需求集中釋放,以親子、家庭爲主體的特色農莊深受青睞。隨 着教育改革以及旅遊業的轉型昇級,研學旅遊爲教育業和旅遊業提供了新的發展 機遇,將教育和旅遊相融合,是旅遊和教育行業發展的趨勢。
(四)政策措施支持
近年來,福建省文化和旅遊部門統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幫助鄉村科學開發旅 遊資源,推進鄉村重點村鎮建設,優化産品供給,培育研學旅遊、濱海旅遊等新 業態,加强對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的宣傳力度,大力推動新時代鄉村旅遊實現新突 破。近日,福建省入選了4條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共青團中央推出“稻花香裏説豐年”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綫路,以引導人民群衆特别是青少年走進鄉村、支持“三 農”,持續發揮鄉村旅遊激發消費活力、促進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
四、加快發展福建鄉村研學的建議
(一)完善研學課程體系
研學旅行教育的關鍵在課程,課程的關鍵在設計課程——課程設計是鄉村研學主題的核心之一。研學市場的主體是中小學的青少年,鄉村研學必須凸顯其教育功能,“教育與體驗”在課程評價標準體系中尤其重要。教育性是研學旅行最重要的原則,這就要求研學基地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注重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合理的課程設計。因此,不管是研學基地本身還是第三方研學機構提供的課程安排,一定要在有完善的研學課程評價體系上做好把關。此外,課程設計還需立足鄉村文化的可持續傳承,鄉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深度挖掘福建鄉土資源,因地制宜打造福建特色的課程體系。
(二)加强研學基地建設
目前研學旅行社會實踐基地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産品和業態都比較單一,培育優質的鄉村研學基地是開展鄉村研學的關鍵。完備的基礎設施是開展鄉村旅行基地的基礎,特色的主題是鄉村研學的招牌。鄉村研學基地建設應該建立於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立足本土資源,選取突出本土特色、滿足研學旅行實施原則的優質研學基地,如紅色文化、農牧場資源等,同時全方位、多角度地整合研學資源,並樹立旅行品牌意識,以此進行宣傳推廣。
(三)組建專業化研學團隊
專業的研學團隊是影響鄉村旅行發展的關鍵,福建現有的研學組織資質參差不齊,福建文旅和教育部門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培養和吸納人才,組建一支專業化鄉村研學團隊,實現從鄉村研學産品開發、營銷、實施的完善的運作體系。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强對研學導師團隊的培養,定期開展知識技能培訓,提昇研學導師的專業化水平。在開展研學的全過程中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强對研學導師的教學方式、效果的評定。
(四)開發多元化鄉村研學産品
根據福建地理資源特色、文化資源特色開發符合“福建特色”的研學産品。福建有適合文化傳承的閩南文化、紅色文化,有可實地體驗學習的茶文化、農耕 文化,還有可以進行自然探索、環境教育的山海特色,依託豐富的文化特點開發多元化的研學産品、研學主題,做出擁有福建的特色鄉村研學産業。另外,也可以學習台灣地區的做法,建設鄉村綜合體、休閒農場、教育農場模式,以品牌化、規模化的鄉村研學産品吸引商業投資,引進優質研學企業,大力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五、結束語
當前鄉村研學市場巨大、亟須開發,一方面促進了城鄉文化的交融,傳承、傳播了鄉土文化,提昇了學生對鄉土文化、自然資源的瞭解和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作爲促進鄉村經濟增長,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新形勢下,福建省要高質量做好鄉村研學工作,還要從整合資源、科學開發鄉村特色研學産品、深挖地方歷史文化内涵、加强市場監管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然而,在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鄉村研學在帶動鄉村文化與産業振興等方面的作用上,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開發與實踐探索。尤其是要研究、借鑒台灣地區發展教育農場的主要做法與經驗,依托福建鄉村豐富的資源和鄉土特色,打造出有特色的鄉村研學品牌,推動鄉村研學旅行持續健康發展、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