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政黨交流爲兩岸關係創造難得的緩和契機

  今春以來,雖然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政局詭譎多變,但在大陸和藍營的共同努力下,多年來持續緊張的兩岸關係出現了明顯的緩和氣氛,2月的春節包機直航、3月的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登陸探路,4月底5月初,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與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分别舉行高層會談,將兩岸政黨的交流與互動推向一個高潮,並在島内形成一股“大陸熱”,兩岸關係出現了有望進一步改善、甚至突破僵局的難得契機。

  一、大陸靈活務實主動釋出善意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根據兩岸關係及台灣島内形勢發展的最新情况,本着緩和兩岸關係、加强兩岸交流、造福兩岸人民、共同遏止“台獨”的初衷,在對台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務實靈活的做法,營造氣氛,表達善意,並主動向台灣各方包括台灣當局發出了重啓對話協商、改善兩岸關係的正面訊息。

  1月初,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辭世,大陸方面派出海協會人員以汪道涵先生私人代表的身份赴台悼念,表達對台灣同胞的善意與尊重。

  1月28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發表紀念“江八點”十週年的講話,其中提出“願意與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代表性人士尋求協商解决問題的新途徑。歡迎他們來大陸開展交流和對話”;並針對台灣當局表示“對於同什麽人談判,我們没有任何成見,也没有因爲哪個人當權就不願意談”;“不管他曾經説過什麽、做過什麽,只要他從現在開始明確承認體現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對話和談判可以立即恢復,而且什麽問題都可以談”。

  3月4日,大陸領導人胡錦濤主席發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再次明確向台灣當局發出呼吁,指出“台灣任何人、任何政黨朝着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方向所作的努力,我們都歡迎。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麽人、什麽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説過什麽、做過什麽,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表示“只要確立了一個中國的大前提,我們對任何有利於維護台海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意見和建議都願意做出正面回應,也願意在雙方共同努力的基礎上尋求接觸、交往的新途徑”;並對2月底的“扁宋會”的“十點共識”作出了回應,希望台灣當局履行“四不一没有”、“不通過‘憲改’進行法理台獨”的承諾。大陸方面的這些做法,用心良苦,態度誠懇,明確地向包括台灣當局在内的各方明確表達了大陸對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下盡快恢復兩岸對話協商的期待與善意。

  與此同時,大陸方面還努力促成有利於兩岸人民切身利益的各項交流事務。爲了滿足大陸台商返鄉過節的需求,大陸有關方面與台灣政黨、行業及民間力量一起,共同促成並圓滿實現了春節台商包機直航,充分體現了對台灣同胞利益的關切與重視,兩岸交流氣氛熱絡、場面温馨感人。

  二、邀連宋訪大陸開啓兩岸政黨交流新模式

  3月春暖時節,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登陸,拉開了兩岸政黨交流的序幕。4月底、5月初,應中國共産黨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訪問大陸。胡連會、胡宋會兩次政黨領袖高峰會談的結論,分别以《新聞公報》、《會談公報》的方式發表了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五項願景”和“六項共識”,爲兩岸關係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氣氛,對兩岸關係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開創了兩岸政黨直接對話先例,建立了政黨互動的機制。這是1949年以後半個多世紀以來,海峽兩岸首度實現政黨對政黨的對話與協商;雖然是由大陸的執政黨與台灣的在野黨之間實現的,但仍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意義,它畢竟使兩岸政黨之間的直接互動邁出了第一步。

  二是確立了政黨之間對話的基礎與前提。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親民黨的會談公報都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以上各黨的共同主張,正因爲此,兩岸政黨之間的對話才有互信與共識的基礎。

  三是兩次會談都以具體的成果展示了一個可見的前景。那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之上,兩岸之間完全可以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求同存异,共同就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建設和平穩定架構、加强兩岸經貿交流、建立經濟合作機制、協商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等一系列敏感的重大問題達成互惠雙贏的共識,取得建設性的成果。

  四是會談各方共同表達了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的積極態度。特别就一些攸關兩岸同胞福祉的事務,如開放部分台灣農産品零關税登陸、促成2006年實現雙向直航、建立兩岸共同市場、討論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問題,大家都有共同的意向來努力推動。

  盡管台灣的緑營一再質疑連宋與大陸會談的正當性與可行性,多方攻擊大陸釋出的善意是“統戰手段”,但無可否認的是,連宋的大陸之行使持續緊張了數年的兩岸關係緩和下來,會談各方都表現出對改善兩岸關係、推進兩岸交流的積極態度;更爲重要的是,這些努力與作爲得到了兩岸民衆的普遍認同與支持。

  三、和解與交流成爲兩岸民意的共同期待

  在經歷了數年的政局紛亂、經濟不良以及兩岸關係惡化之後,特别是去年底“立委”選舉之後,台灣社會的激情在逐漸消退,理性務實的思維重新成爲主流,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民對於選舉炒作起來的政黨對抗、族群對立、兩岸緊張心生厭倦,希望亂象能有終結之時。

  今年以來大陸方面出台的一系列對台政策及成功推動“春節包機直航”以及兩岸政黨高峰會談,正好符合很多民衆的此一心理,進一步激發了台灣民間要求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良性發展的强烈願望。可以説,國親兩黨能够將過去幾年中已被“台獨”勢力“妖魔化”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理直氣壯作爲自己的主張與立場,正是體察到了民意的這一變化趨勢;同樣,這也是緑營對連宋大陸行的“抹紅”扣帽在台灣已引不起回響的重要原因。

  從島内各大媒體公佈的民調顯示,高達八成的民衆贊成兩岸和解、打破僵局,近七成希望當局與大陸加强交流、務實談判,超過六成的民衆正面評價國親兩黨大陸行對兩岸關係的積極作用。可以説,“兩岸和解、加强交流”已在台灣形成不可忽視的民意主流。

  連宋訪問大陸及所取得的成果,又以更直接的方式,給台灣人民提供了“急獨與戰争、挑釁與對抗”之外的另一種選項,展示了在認同“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基礎上兩岸關係可以有“和平與合作、互利與雙贏”另一種前景。與此同時,台灣媒體跟隨國親兩黨訪問團的脚步一路走來,將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後中國大陸的進步與繁榮真實地展現在台灣民衆眼前,同時也將大陸人民的熱情與親情傳遞回台灣,兩岸之間出現了近年來少見的熱絡與融洽氣氛。

  無論台當局如何急踩刹車,島内掀起的“大陸熱”仍然持續昇温。繼在野政黨相繼登陸之後,台灣民間行業紛紛組團赴大陸洽談合作專案,企業界積極加快西進投資布局的步伐,果農蓄勢待發準備迎接農産品登陸暢銷。可見,開放兩岸交流已是島内民心所向。

  四、把握機遇順勢而爲方能開創兩岸新局

  回首二十多年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可説是充滿了崎嶇和波折,兩岸間的政治對話更是异常艱難。十多年前,兩岸官方授權的海協、海基兩會經過多方努力終於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汪辜會談,然而却因台灣當局一再推行分裂路綫、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使兩岸政治對話的基礎遭到破壞,兩岸接觸被迫中斷。兩岸僵局迄今未解,最爲關鍵的癥結在於台灣當局不願意承認和尊重“九二共識”這一歷史事實,不願意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

  當前,在中國大陸及台灣在野黨及民間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出現了近十年來少有的緩和氣氛,爲突破兩岸政治僵局提供了難得的有利契機。然而歷史的機遇常常稍縱即逝,兩岸關係的發展仍充滿變數。台灣内部激進“台獨”勢力不會樂見兩岸緩和,會盡一切努力干擾破壞兩岸關係;國際反華勢力也不會輕易放棄“以台制華”的基本戰略;更重要的是,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尚未真正建立,台灣領導人立場反復、態度多變,令世人疑慮重重;大陸與國親兩個在野黨共同達成發展兩岸關係的共識與努力,如遇到台灣當局的“公權力”的阻撓,也難以真正實現。

  改善兩岸關係,加强兩岸交流,突破政治僵局,這是中華民族大義所在,更是兩岸同胞民心所向。中國大陸的政策和態度已盡告世人,在以一個中國爲核心的“九二共識”基礎上,隨時可與台當局開展協商,也不排斥任何接觸、交往的新形式和新途徑,凡是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穩定與發展、有利於台灣同胞的事,大陸都願意努力推動。

  歷史已爲兩岸關係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面對各方期待,面對大陸主動發出的訊息與善意,台灣當局應該做何選擇?是順勢而爲開創兩岸新局,爲民造福,青史留名?還是一味排拒推委,使兩岸關係的改善再次錯失良機,給兩岸中國人留下永久的遺憾與慨嘆?

  (發表於《中國評論》月刊2005年6月號,總第90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