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謝鬱談汪毅夫新著:點出台灣没有“天然獨”

  中評社、中評智庫日前在北京舉辦思想者論壇,以“汪毅夫學術研究與台聯工作的啓示與意義”爲主題,邀請五位涉台知名專家就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的新著《學術研究與台聯工作》分享讀後感。參加論壇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謝鬱表示,汪毅夫通過講述歷史故事告訴台灣年輕人,台灣同胞有反“台獨”傳統,没有“天然獨”只有“人造獨”。

  “讀完汪會長的《學術研究與台聯工作》,非常有收穫,也非常感動”,謝鬱説,該書文風謙虚平易,是一位長者娓娓道來講述歷史與故事,但其中一事一物、字裏行間,勾勒出兩岸同文同種、根葉相連的文化圖譜,唤起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生動詮釋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她認爲,該書集學術性、思想性、現實性於一體,是一本非常具有深度、對推動兩岸交流加深兩岸融合的好書。

  一、學術底藴深厚 思想價值豐富

  在學術性方面,該書反映了一位非常專業、非常嚴謹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其中大量的篇幅是關於閩台曆史、文化、教育、社會、民俗等的歷史與史料。資料豐富詳實,很多是第一手的、獨家的,非常珍貴,對許多人和事的描述,尊重史實,尊重史料,求真務實,力求信史,是作者長期從事史學研究的厚積與薄發,反映出極强的學術造詣與功力。

  更重要的是,該書揭示了中國元素是兩岸歷史文化的共同基因,是用史實對“台獨”勢力處心積慮“去中國化”的有力反擊。

  該書的思想性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許多歷史故事表現了台灣同胞强烈的抗日愛國精神與民族大義,反映了台灣同胞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心向祖國、爲了回歸不屈奮鬥的感人歷史,這樣的家國情懷、赤子之心,正是未來國家最終走向統一的社會與歷史的根脈。第二,書中的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飽含了兩岸同胞骨肉親情血濃於水的感情,突出體現“本是同根生,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第三,體現了對中華文化的堅守與熱愛。

  謝鬱表示,汪毅夫在書中“近120年來台灣同胞的文化堅守緣起於極端政治對中華文化的扼制、裹挾和破壞”的論斷引人深思。日據台灣當局對中華文化的扼制、國民黨台灣當局對中華文化的裹挾、李登輝集團對中華文化的破壞,但台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堅守與熱愛始終傳承。至今,中華文化仍是兩岸共有的精神家園與資産,也正是有這樣的堅守與熱愛,成爲我們今天努力追求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文化基礎。

  二、學術研究與實務工作有機結合

  謝鬱認爲,該書的現實性在於,作者汪毅夫長期從事重要的對台工作,致力於將推動學術研究與推動兩岸關係的實務工作有機結合,該書是將學術研究工作同台聯工作結合起來的具體成果與經驗。其中對黨的大政方針宣傳、正確歷史觀的引導,對兩岸各界人士特别是青少年起到了重要的傳道授業、啓迪思想的效果。汪毅夫會長以台灣人的角度、以台灣人民聽得進去的語言和話語做台灣同胞的工作,對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兩岸青少年交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謝鬱特别指出,書中有幾篇關於台灣民衆反對“台獨”的故事,如《天然反對“台獨”的“二二八之子”——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創盟初期的故事》、《1950 年旅日台胞反對“台獨”的兩個故事》,意義十分重大。她認爲,近年來,“台獨”勢力利用政權的力量影響民意改變民意,希望打造“天然獨”的新民意,而這樣的故事告訴年輕人,歷史上台灣從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同胞有“反台獨”傳統。台灣没有什麽“天然獨”,只有被人爲打造出來的“人造獨”,書中用事實進行了有力的撥亂反正。

  (中評社北京2017年7月18日電)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