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了題爲《爲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是指引新時代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描繪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路綫圖。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的政策主張。作爲解决台灣問題、推進國家統一的戰略構想,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不僅需要理論上的創新,也需要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與框架設計。本研究認爲,在對台先行先試的部分區域推動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建設,有助於爲最終實施“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提供實踐支撑和案例佐证,對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堅定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具有極爲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建設構想的理論基礎
統一後台灣地區的長治久安,離不開兩岸民衆尤其是台灣民衆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高度認同與參與。這種認同更多體現爲政治認同。政治認同是一種政治體系中的成員對政治體系的認知、情感和評價,是成員對政治體系的價值傾向。可見,政治體系中的成員要通過對政治體系的認知,形成一定的情感,最終形成相應的政治評價;這種評價是政治體系中的成員對政治體系的一種認可程度或者價值判斷。另外,經典的政治學理論認爲,“要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必須使全邦人民都能參加而且懷着讓它存在和延續的意願”,這表明政治體系中的成員通過政治參與形成發自内心的政治認同對政治體系“長治久安”的重要性的價值判斷。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方式參加政治生活,並影響政治體系的搆成、運行方式、運行規則和政策過程的行爲。一種開放的政治體系應能够有效吸納成員實現政治參與。政治體系中成員的政治認同程度會影響政治參與的程度,政治參與的程度反過來會直接影響其對政治體系的認知、情感與評價的發展。可以説,政治認同與政治參與之間相輔相成、互相制約,共同影響着政治體系的發展。
政治體系中的政治參與者對自身所處政治體系的認知程度會經歷一個從低級向高級逐漸發展的過程,由此産生對政治體系的情感也會經歷一個從被動服從轉向主動接受與參與的發展軌迹,相應的政治評價也會經歷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有邏輯、有規律的過程。政治認同的生成邏輯决定了政治認同的生成路徑。政治認同除了心理層面的内涵外,還包含實踐層面的内涵。與其相應的政治認同生成路徑也分爲心理層面和實踐層面。心理層面的政治認同生成路徑既包括塑造能帶來現實利益、體現公平正義的制度體系,激發源自内心的認同,也包括建構公共輿論的話語體系,塑造主流價值體系,實現價值認同。實踐層面的政治認同生成路徑爲通過開放多渠道的政治參與途徑,爲低層次、不穩定的政治認同向高層次、穩定的政治認同提供中介服務。
由此可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建設在根本上是政治認同與政治參與理論的實踐過程。通過“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建設,把認同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台灣地區政黨等社會組織和各界别代表吸引到示範區,參與示範區内相關議題的協商和制度建設。同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拓寬政治認同路徑,維護好示範區内台胞或者與示範區建設相關聯的台胞的正當權益,把示範區打造成台胞登陸的第一家園、區域治理融合的先行示範,深化兩岸民衆尤其是台灣民衆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認同與參與,爲全面落實“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提供可復製的經驗。
二、“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建設的時代内涵和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就做好對台工作、推進祖國統一進程提出了“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平等協商”“命運共同體”“聚同化异”以及“融合發展”等一系列重要論述,並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正式提出要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政策主張,再次就解决台灣問題爲什麽要實行“一國兩制”以及如何實行“一國兩制”作出系統深刻闡述。因此,“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新時代我黨解决台灣問題的新理念、新主張,爲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指明瞭努力方向和實踐路徑。基於此背景,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建設,以示範區爲平台載體,爲“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研製與實施提供實踐内涵和制度設想,進一步闡發和彰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重大意義與實踐紅利。
(一)緊扣“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時代内涵
“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原則性、包容性與現實性的有機結合,爲最終解决兩岸政治分歧、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找到了一個共贏方案,具有鮮明的時代内涵。
1.原則性。原則性要貫穿於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始終,甚至應貫穿於這一方案最終落地實施的過程中。一方面,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必須遵循一個中國原則,明確“兩制”的法律屬性。台灣方案要在制度設計上確保一個中國的完整性、絶對性、神聖性。“一國”指的是一個國家,即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兩制”是指在以首都北京爲中央政府並實施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兩種制度,即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中央政府尊重台灣同胞對自身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可以通過“台灣地區基本法”等憲制性法律予以確立其法律地位。另一方面,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必須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進行,必須堅持以確保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爲前提;在制定台灣方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况,充分吸收兩岸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照顧台灣同胞的利益和感情,以達到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後,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産、宗教信仰和合法權益的政策目標。
2.包容性。包容性是指在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進程中,要吸納兩岸各政黨、各界别代表積極參與兩岸相關事務的溝通與協商,涵蓋形式上的包容和實質内容上的包容。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兩岸各政黨、各界别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龢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换言之,兩岸可以通過協商就統一過程和統一之後的相關事項進行提前安排。首先,在形式上要吸納盡可能多的代表性民衆就兩岸事務和台灣地區的事務進行交流和協商。其中涉及參與協商的主體資格認定和參與的程序性問題。就參與主體資格認定而言,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能代表其所在的台灣政黨或者所在界别的代表性人士,就符合參與兩岸民主協商的基本條件;至於具體的代表人數和程序性問題可根據具體情况作出具體安排。其次,在内容上盡可能照顧到台灣同胞的各項正當權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在中央政府在對台灣地區充分授權的基礎上,兩岸就共同關心的相關議題進行協商,只要涉及與台灣同胞切實利益相關的問題,都可以溝通、協商,共同探尋解决之道。而在探索過程當中,只要有助於兩岸和平統一與統一後台灣社會治理的意見和建議,祖國大陸都會敞開心胸、認真傾聽,集思廣益、充分汲取,争取可以制定出最符合現實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就協商的議題而言,應盡可能廣泛而深入,這實際上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體現。協商民主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協商結果的約束性。協商産生的成果不一定具有法律效應,但是基於制度而展開的協商民主所産生的成果必然具有法律效應。因此,兩岸協商民主的成果要寫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具體協議安排。
3.實踐性。實踐性是指鼓勵台灣同胞積極參與能帶來現實利益的多樣化平台,增强其政治認同感。“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要獲得台灣同胞的認同,最基本的前提是要讓廣大台灣同胞通過參與台灣方案的探索和實踐過程獲益,感受到公平正義,産生利益認同,從而激發其對台灣方案的認同。首先,搭建能够給台灣同胞帶來現實利益的平台。大陸應當爲台胞和台企提供多樣化的平台,包括農業、林業、漁業、醫療以及科教文化等專業領域的基地、協會和綜合性的服務中心,爲台胞盡可能創造涵蓋入境、居住、醫療和生産發展等方面的資金和政策便利,爲台胞台企提供與大陸民衆企業同等的待遇。其次,通過這些平台培育台灣同胞的政治認同感。依據台灣方案的相關制度安排爲台胞創造開放性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平台,台胞台企通過參與各個平台和示範區的建設獲得相應的經濟和社會利益。然而,他們在從這些平台獲得利益認同增加的同時,不一定必然會産生相應的政治認同。爲此,台灣方案中的相關制度設計還要爲分析制度績效(即台胞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認可度,包括經濟利益與台胞台企的政治認同之間的關係)預留空間。
(二)彰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重大意義
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際格局發生的深刻變化和中華民族面臨的戰略機遇所作出的重大戰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自“一國兩制”構想提出後,學界出現了上百種有關國家統一模式和統一方案的理論討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視角分析,“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在“一國兩制”香港模式和澳門模式實踐基礎上的進一步理論創新,是通過借鑒20多年來香港和澳門的實踐,根據台灣地區歷史和現實的特殊情况,在學界對國家統一模式和統一方案的研究基礎上,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螺旋上昇的認識軌迹,作出的新的制度安排,爲國家統一理論作出新的貢獻,並提供理論擴容。同時,“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也將爲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因民族和歷史原因而帶來的如何實現國家統一的難題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2.豐富和拓展“一國兩制”的理論内涵。“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同時具備原則性和包容性,即在探索過程中,能充分吸收台灣地區各政黨、各界别代表共同參與協商與台灣民衆切身利益相關的議題,共同制定符合台灣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具體方案,最終形成的方案不僅要照顧到台灣民衆的生活方式,而且要保護好台灣民衆的切身利益。相較於香港模式和澳門模式而言,在推進國家統一、完善國家治理與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逐步探索和實踐台灣方案,將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一國兩制”的理論内涵。
3.增强台胞的獲得感龢民族自豪感。由於“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在兩岸民主協商的基礎上共同探索的結果,已充分考慮到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其實施的最終效果將體現在各項政策對台胞現實利益保護的成效中。台灣同胞通過探索和實踐台灣方案,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不斷增强獲得感、提昇政治認同感,並逐漸培育他們作爲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
4.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快實現。通過“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探索和實踐,台灣地區在中國乃至整個西太平洋的地位和重要性將獲得更大的提昇。由此,台灣地區的發展會對祖國大陸和香港、澳門地區産生溢出效應,助力國家的全面發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三、“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建設的初步構想
“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形成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不僅要體現“一國兩制”構想的優勢,而且要體現中華民族的智慧。因此,可以通過“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的建設對兩岸同胞共同關心的事務設計具體制度,並進行預先嘗試,有利於提高重大政策的績效。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届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省代表團審議時,賦予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重大使命,要求福建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上作出示範。2021年初,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爲此,福建可以優先嘗試在省内部分地區設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着手研究示範區建設的必要性、定位以及主要内容,穩步推進“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付諸實踐,行穩致遠。
(一)示範區建設的必要性
建設“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既可以起到作爲台灣方案試驗區的作用,又可以在凝聚兩岸民意、匯聚民族智慧和前置對台治理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1.凝聚兩岸民意,共推國家統一進程。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需要兩岸就共同關心的事務進行相互溝通和協商,達成相應的制度性安排。示範區應當盡可能吸引兩岸各政黨、各界别的民意代表就相關議題凝聚民意,形成最大公約數。不同民意代表作爲溝通主體之間的差异性,有可能會對相關的議題産生認識分歧。任何溝通只有保持在合法理性的範圍内,才能有助於政府效能的提昇和社會的進步。因此,在政府龢民衆進行政治溝通的過程中,民衆要通過民意代表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政府也要通過合適的渠道準確掌握民意。示範區將通過提供相關網絡媒體平台、行業協會、專業平台、服務中心等渠道,創造自下而上的溝通渠道,鼓勵兩岸民衆尤其是廣大台胞就相關議題建言獻策,凝聚來自不同階層的民意,形成最大的公約數,共同推進兩岸統一進程。
2.匯聚民族智慧,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盡管當前的台海局勢對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帶來一些干擾和牽制,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歷史趨勢已不可阻擋。示範區通過提供各種平台和渠道來凝聚民意,最終要回歸爲涉台事務的治理層面。通過準確掌握民意,政府獲得民衆對政府公共供給需求的期待,而回應這種期待則體現了政府的治理水平。治理理論的核心要義就是從傳統的國家、政府等公權力部門自上而下的統治和管理,轉變爲公權力部門讓渡、下放一部分權力給民間社會,由民間社會組織以市場機制的方式進行自我管理,甚至由它們承擔部分公權力部門委托的社會管理功能。示範區以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爲目標。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不僅是政府的治理目標,也是兩岸民間社會的共同呼唤,需要探索在政府主導下的民間社會與政府部門共同參與的兩岸新型治理模式。示範區將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不斷完善的中國之治,通過集思廣益,匯聚民族智慧,就兩岸相關事務探索出符合各方利益的具體安排,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3.前置對台治理,實現台灣長治久安。解决台灣問題的“時”與“勢”始終都在大陸這邊,什麽時候實現統一、以何種方式實現統一的决定權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研究統一後的對台治理方案是學界責無旁貸的任務。通過建設“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可以就相關對台公共政策的績效進行評估,並根據實際情况作出相應的調整,探索更合適的政策安排,以進一步推進對台漸進治理;可以針對搭建的相關專業平台、行業協會以及服務中心的運行效果進行跟踪反饋,以評估其是否能有效提昇台胞的利益訴求和政治認同;可以通過構建對台公共話語體系,用主流價值觀引領台胞的思想認識,進而從多維度積累統一後的對台治理經驗,避免走彎路,實現台灣社會的長治久安。
(二)示範區建設的基本定位
1.强化統一氛圍。兩岸統一是一個現在進行時,目前進行的對台漸進治理本質上是一種統一狀態。事實證明,搞“台獨”只有死路一條,在島内外熱愛和平和統一的民衆支持下,民進黨在島内和國際上的各種謀“獨”行徑必將遭到挫敗。“台獨”主張早已淪爲民進黨在島内騙取選票的政治工具。民進黨逐漸陷入“選舉有方、治理無能”的尷尬局面。民進黨當局拒絶接受“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對話協商機制中斷。但是,兩岸民間交流依然十分活躍,即使是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台灣地區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度不降反昇。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建設過程中,廣納海内外愛好和平、願意爲祖國統一貢獻力量的有識之士共同參與,發揮自身優勢爲示範區的建設出謀劃策,把示範區打造成爲兩岸制度差异的緩衝帶和兩岸民間交流的橋樑,大力營造“促統”的民意氛圍。
2.準備統一工作。通過對其他國家的統一實踐進行的研究可以發現,國家統一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以順利銜接統一過程和統一後的各項事務。首先,示範區通過完善政府機構服務體系,爲兩岸統一過程中涉及的事務性工作的機構、人員和制度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在政府機構方面,示範區通過設立事務性專業機構和綜合性專業機構,並與台灣地區的對應機構相匹配,以確保台胞可以在示範區辦理原先必須在台灣地區對應機構才能辦理的相關事務。在人員準備方面,示範區通過各政府機構的人員培訓,熟悉台胞和台灣地區的相關服務性業務操作規範,提昇服務水平。在制度建設方面,示範區將完善旨在保護台胞生活方式和切實利益的相關法律法規,以進一步保障台胞的各項合法權益。其次,通過各種專業平台和行業協會,爲兩岸民間交流合作創造條件,規範、引導民間機構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提供支持。再次,通過AI、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科學技術的綜合運用,搭建模擬兩岸統一的平台,爲兩岸統一進行科學的模擬試驗,從學術角度爲示範區的相關制度建設和政策出台提供智慧支撑和參考意見。
3.探索治理路徑。示範區建設本質上是前置統一後治理台灣的重要舉措。因此,探索對台治理路徑也是示範區的定位之一。探索治理路徑離不開兩岸民衆尤其是廣大台胞的共同參與。建設示範區就是要讓更多兩岸民衆認同“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爲未來推廣示範區經驗積累民意基礎。塑造政治認同路徑是完善社會治理的一體兩面,依據政治認同與參與理論,要通過制度塑造、政治社會化和政治參與等路徑來建構政治認同。由於兩岸之間存在差异等原因,在制度塑造方面目前可在低敏感性的政治領域探索具體的制度設計安排,在政治社會化領域主要通過搭建平台和構建政治話語來引領主流價值觀,在政治參與方面要積極開拓兩岸民間的社會“自組織”治理的渠道。此外,示範區在探索治理的路徑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基礎黨組織的制度優勢,服務好兩岸民間社會,維護好在陸台胞的切身利益。
(三)示範區建設的主要内容
建設“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需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在民間社會、共同市場以及傳統文化等領域,運用法律工具,促進和保障兩岸融合發展。
1.在經濟上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樣板。經濟基礎决定上層建築。示範區建設是前置對台治理的重要步驟,發展好示範區的經濟是决定示範區成功與否的基礎工程。通過示範區建設打造經濟上的兩岸共同市場,讓兩岸民衆尤其是台胞能從示範區獲得現實的經濟利益,感受到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從而逐漸增强兩岸民衆對台灣方案的認同感。自兩岸開放交流以來,兩岸經貿領域的交流合作日趨熱絡,台灣地區也從中持續受益。尤其是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兩岸經貿合作不降反昇,2021年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順差額突破1700億美元,大陸仍然是台灣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因此,示範區應當重點培育健康發展的兩岸共同市場,使得廣大台灣同胞能從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中獲得切實利益。客觀來説,當前兩岸已經具備建設共同市場的經濟基礎,但是由於兩岸經濟發展水平和相關規定的差异决定了建設兩岸共同市場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宜采取先單向後雙向、先單邊後雙邊、先區域後整體、先要素後産品、先資本後勞動力的從易到難、逐步推進的路徑與舉措。同時,示範區的經濟發展要以滿足台胞尤其是台灣底層民衆的經濟訴求和切身利益爲主要導向,並努力平衡好台胞台企的經濟受益與政治認同之間的關係,在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過程中,不僅要服務和滿足兩岸民衆的經濟訴求和切身利益,而且要爲深化兩岸社會、文化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創造基礎條件,實現以惠促融。
2.在社會上形成兩岸社會共同體。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是兩岸民間交流仍然熱度不减。示範區建設要着眼於加强兩岸民間社會建設,盡可能爲兩岸民間交流創造一切便利。自兩岸開放民間交流以來,兩岸的民間社會逐漸形成,但是在發揮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推進兩岸統一進程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昇和整合。由於示範區建設本質上是兩岸社會間的治理工程,而治理的核心要義是發揮民間社會的力量。要從“國家—社會”二元治理結構出發,發揮黨的領導優勢,整合民間社會力量,通過促進兩岸社會交流和整合,推動示範區的建設。社會整合是發揮兩岸民間社會力量,推動兩岸社會共同體建設的過程,也是兩岸民衆共同生活經驗、集體記憶的再造,以及“兩岸一家親”歸屬感的深化。在示範區社會建設過程中,要運用政治學、社會學的科學方法,通過兩岸民間社會不間斷的持續交流,唤醒兩岸民衆共同的生活記憶,從而豐富兩岸社會共同體建設的内涵,實現以通促融。
3.在文化上建構兩岸共同價值體系。文化是社會建設的情感連接紐帶,也是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示範區建設的過程中,既要注重經濟基礎建設,又要注重構建以意識形態爲核心的上層建築。盡管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兩岸之間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存在明顯差异,難免會影響兩岸共同市場和社會共同體建設的順利推進。在兩岸經濟合作與社會交往過程中,示範區要盡可能爲兩岸民衆展示各自的特色文化提供各種平台,同時爲深化兩岸文化交流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支持。例如,媽祖文化起源於福建莆田湄洲島,在2300多萬台灣同胞中,有2/3信仰媽祖文化,每年來湄洲島參加各種媽祖信俗活動的台胞不分藍緑、絡繹不絶。多年來,海峽兩岸已形成穩定的、形式多樣的媽祖文化交流態勢。兩岸民衆在媽祖文化交流中感受彼此並相互欣賞。兩岸還存在以閩南文化、南音文化、客家文化、茶文化等爲載體的其他民間文化交流形式。兩岸文化通過交流,互相滲透、篩選、吸收和融合,可以將雙方的優點和長處提煉並凝聚爲兩岸的共同價值,逐步建構具有兩岸特色的共同價值體系。同時,示範區通過加强文化建設,提供各種文化展示平台,在服務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同時,研究雙方共同的文化傳統、提煉並凝聚出兩岸共同價值。由此,兩岸民衆的精神紐帶將逐漸增强,相應地,政治互信和政治認同也會獲得提昇,實現以情促融。
4.在法律上完善涉台法治體系。法治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徵,體現公平正義的良法善治也是示範區在法治建設方面的目標。在示範區經濟、社會、文化共同體的建設中,對於兩岸通過溝通、協商、探索出的制度安排要通過法律的形式予以確定,爲實踐“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提供法律保障。實際上,《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就是兩岸協商談判的結果,爲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和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提供了法律框架。兩岸協商談判從單純的經濟領域拓展至社會領域,乃至暗含了具有一定敏感度的政治議題,已經産生溢出效應。示範區可就兩岸共同關心的事務作出制度安排,從低敏感度的議題做起,逐步完善涉台法治體系,不僅包括行政機構内部的涉台權限、具體職責及其相關安排,也包括涉台行政機構之間的協調性制度安排,還包含行政機構涉及台胞台企的事務性規定,甚至可嘗試在示範區内作出有條件開放部分涉外自媒體平台的制度安排。當然,爲了盡可能讓不同階層的台灣同胞從涉台法治建設中受益,還可以把評估涉台法治體系績效的機制規範化,跟踪其對示範區建設的積極意義。
四、“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建設構想的實踐路徑
加快建設“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不僅將要打造爲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還要在準確把握示範區建設的基本定位和主要内容的基礎上,運用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理論,强調社會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實現對兩岸社會的共同治理,豐富和拓展示範區的内涵,探索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實踐路徑。
(一)加强示範區的頂層設計
“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一個科學的戰略構想,推進這一戰略構想的前提條件除了對方案自身的科學性要求外,更需要有利的國際和國内環境。首先,從宏觀上,要統籌國家發展和國際格局變化的兩個大局,制定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區域規劃與整體規劃,穩妥推進台灣方案的實踐;並就不同階段和外部情况可能變化的不確定因素制定相應的策略,形成從時間跨度到空間跨度交叉并存的長期、中期和短期等各類規劃。其次,從中觀上,中央政府要對台灣方案的實施作出相應的頂層設計,賦予示範區在發展兩岸關係方面更多權力,賦予示範區在和台灣地區進行相關涉台事務交流、協商以及探索具體制度安排方面的追認權,以鼓勵示範區大膽開拓對台工作思路,進一步夯實兩岸和平統一的實踐基礎。再次,從微觀上,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的特區地位,昇格其行政級别,提高示範區根據實際情况决定自身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中的自主權。另外,由國務院授予相關行業協會與台灣地區對口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根據雙方交流、協商的實際情况簽訂有約束力的規範性文件,爲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争取中央因地制宜的政策傾斜
福建省處於中央對台工作的最前沿陣地,也是向台灣民衆展示大陸發展進步的重要窗口。首先,中央政府要通過政策傾斜,對福建省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全面發展盡可能提供資金、人才、技術、市場和政策等全方位支持,推動福建實現跨越式發展、高質量發展,向廣大台胞展示祖國大陸無限美好的發展前景,也爲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經驗和借鑒。此舉既能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又能實現統一後國家的長治久安。其次,允許示範區對台先行先試,在一定範圍内探索建立允許試錯和容錯免責機制。如孫亞夫所言,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最需要做的事,就是要堅持在發展的基礎上解决台灣問題的戰略思想,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地方各級政府在處理涉台事務中没有國際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要不違背“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對兩岸同胞尤其是廣大台胞有利,能針對兩岸共同關心事務積極達成相關的制度性安排,都是有積極意義的。至於相關制度安排的績效如何,可以在實踐與認識的過程中通過不斷跟踪反饋環節予以考察。
(三)搭建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各類平台
鑒於兩岸長期分隔的現實,大多數台胞仍未來過大陸,對大陸發展狀况的認識還停留在民進黨當局的政治宣傳中,存在誤解和偏差。“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要獲得兩岸民衆尤其是廣大台胞的認同與參與,最終得落實到各種平台載體上,並通過平台經濟推動兩岸社會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要“適應新經濟發展趨勢,既加强對平台經濟的監管,又要鼓勵平台經濟創新,培育有一流國際競争力的平台企業”。一方面,通過搭建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層面的各類平台,促進兩岸各個層級的交流,以化解誤會、增進感情。通過優化海峽論壇、厦門“9·8”投洽會、媽祖文化旅遊節等各類大型平台,進一步營造兩岸一家親的良好氛圍。同時,地方政府要主動作爲,積極培育各類經濟平台、文化平台、農業平台等專業性平台,引導兩岸民衆共同參與各類平台。作爲大陸唯一對台綜合實驗區,平潭打造了全省首個“鏈融通”區塊鏈金融服務平台,有效解决了平台經濟等輕資産企業籌融資難、開票成本高等問題。同時發揮好平台對台胞帶來的經濟、文化、社會和科技乃至政治認同的積極影響,注重平台的溢出效應。另一方面,發揮民間自組織的力量搭建兩岸民間交流平台,豐富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基礎,進一步加快示範區建設。兩岸社會的治理既需要公權力部門自上而下的治理,也需要民間力量自下而上的參與。唯有兩者良性互動,才會催生出一個公正和諧的社會。要充分發揮民間自組織的專業性、靈活性和自律性等優勢,在示範區内搭建相應的各類平台,共同匯聚兩岸民意,凝聚民族智慧,豐富和平統一的實踐。
(四)探索示範區的模擬實踐與智庫支撑
“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探索和實踐涉及兩岸民衆的切身利益,作爲公共政策一部分的相關具體制度安排也會對台灣社會和廣大台胞帶來全方位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通過現場模擬治理和虚擬模擬治理兩種渠道,强化對台治理的模擬實驗,並根據兩岸之間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實際情况,對台灣方案具體制度安排的實施效果進行必要的預判。一方面,通過建設示範區的實踐,積累對台治理經驗。通過在示範區内設立縣區級台胞服務中心、村社服務中心,在台胞台企比較集中的園區或者行業探索涉及兩岸民衆共同生活的治理方案,由黨組織自上而下引導台灣民衆認同示範區和台灣方案的具體制度安排,由基層“自組織”自下而上參與涉台治理的模擬實踐。通過“國家—社會”二元模式雙向互動的政治行爲,在模擬治理實踐中評估示範區各項涉台制度的績效。另一方面,通過兩岸統一模擬實驗,爲在不可預測的情勢下實施台灣方案提供智庫支撑。台灣方案不僅涉及島内政局和社情民意,而且涉及復雜多變的國際政經格局。因此,需要運用AI、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島内政局、社情民意的不確定因素和外部勢力干預因素可能給台海局勢帶來的意外後果進行必要的科學模擬推演,以獲取不同情况下的最佳解决方案,爲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推進國家統一進程提供智力支持。
(五)構建涉台公共話語體系
政治認同的形成離不開政治社會化,通過政治社會化塑造主流價值觀,深化對社會制度的認同。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探索與實施過程中,要在兩岸和國際兩個層面構建引領公共輿論的話語體系,平衡好充分表達言論與引領主流價值觀之間的關係,牢牢把握台灣方案的話語主導權,對推進台灣方案的政治社會化進程和兩岸和平統一起到推動作用。一方面,在兩岸間要構建涉台公共政策體系的話語權,在媒體機構批準、資金供給、政策鬆綁、技術服務和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爲台灣方案在兩岸獲得不同階層台胞的普遍認同創造條件。要注重提高媒體機構的專業素養,從新聞内容生産加工到傳播方式的拓展等,都要以台胞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復雜的台灣方案以形象生動的圖文、視頻、訪談、深度報導等方式在兩岸間廣泛傳播。在網絡自媒體時代,尤其要嘗試通過有條件鬆綁台胞比較喜歡和常用的境外自媒體平台,與“台獨”勢力争奪在上述平台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在國際層面要通過學術研討和輿論宣傳等方式,構建有助於傳播台灣方案的國際輿論話語權。客觀而言,台灣方案會涉及區域内和國際政經格局的變化,創造有利的區域和國際格局對台灣方案的順利推進具有積極意義。因此,要大膽采取“走出去”戰略,在全球範圍内舉辦台灣方案的學術論壇以及在國際主流媒體上宣傳好台灣方案,講好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共同推進祖國統一的故事,消除域外國家和國際社會對兩岸統一的誤解。通過在國際場域構建涉台公共話語體系,逐步在國際社會形成共識,即實施台灣方案的目的在於建設更好的台灣,不但將促進中國的國家統一、完善國家治理和實現民族復興,而且將保護好台灣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將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内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更將有助於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五、結語
進入新時代,黨把握兩岸關係時代變化,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和對台方針政策,推動兩岸關係朝着正確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决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面對愈加復雜嚴峻的兩岸關係形勢,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决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决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穩中有進。順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以及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重要論述,應加快建設“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
當然,“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示範區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示範區建設,不僅要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想,做好對台灣民衆的思想引領工作,更要注重發揮對台灣社會的示範效應和溢出效應。建設好示範區,不僅體現國家統一後完善對台治理的高度自信和精心準備,彰顯祖國大陸對於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堅强意志與堅定信心,更體現中國共産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包括台灣民衆在内的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爲兩岸民衆美好生活而奮鬥的堅强决心、堅定意志、强大能力!我們堅信,無論台海形勢如何風雲變幻,時與勢終究有利於主張國家統一的力量,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車輪滚滚向前,這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