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四章 兩岸經貿關係:2016-2020

  2016年蔡英文代表堅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上台執政。5年多來兩岸關係陷於日益緊張對立的嚴峻局面,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却似乎未受到大的衝擊,兩岸貿易往來數據甚至還創歷史新高。在這種所謂“政冷經熱”表象的背後,總體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真相究竟如何?本章擬就蔡英文上台以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環境的變化、兩岸經貿關係由此産生的變化特徵及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客觀分析。

  第一節 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環境劇變

  2008年馬英九上台執政,兩岸互動因有“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明顯改善,長期以來的民間性、間接性及單向性的兩岸經貿關係也隨之發生了質的改變,進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然而,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環境發生了轉折性變化,面對台灣當局在政治上大肆操弄“台獨”、國際政經環境的劇變及新冠疫情的爆發等,兩岸經貿關係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一、台灣當局的政治操弄成爲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

  蔡英文上台執政後,爲謀求“台獨”的一系列政治操弄嚴重惡化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環境。一是,台灣當局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這一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官方及其授權渠道中斷互動,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原有的國台辦與“陸委會”兩部門的聯繫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協商談判與聯繫機制停擺後,兩岸ECFA後續重大協議無法繼續商談,而且對已簽署的23項兩岸協議的執行也造成明顯困擾。二是,蔡英文大肆操作“經濟脱中”政策。配合政治上謀求“台獨”,蔡英文積極操弄經濟上擺脱對大陸的依賴,一方面不斷緊縮原有對大陸的經貿交流合作政策,停止原有“自經區”等政策、嚴格限制大陸資本投資台灣等;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新南向政策”及大陸台商回流政策等。2020年蔡英文第二任期以來,經濟上除了加緊投靠美日,更加强化對兩岸經濟關係切割的力度。三是,台灣當局竭力阻止兩岸人員正常往來。蔡英文上任以來針對大陸實施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政策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極力在輿論、法律及心理等多個層面破壞大陸惠台政策的施行。2019年台灣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嚴格管制台灣民衆在大陸領取居住证,對台灣民衆就職大陸相關部門進行處罰。2020年進一步實施所謂“反滲透法”,鉗制台灣民衆的自由意志,剥奪台灣民衆進行兩岸交流的權利。

  二、美國遏制中國戰略是惡化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重大外部因素

  自2017年特朗普上台,美國對華政策由以往的合作與競争并存改變爲全面性的戰略競争,采取種種措施力圖遏制中國崛起。在經濟方面,美國實施對華貿易戰與科技戰等“脱鈎”策略,同時操弄所謂“台灣牌”,企圖“以台制華”。這種持續惡化的外部環境爲正在急謀“台獨”的蔡英文當局提供了切割兩岸經濟聯繫的有利機會。一是,以應對中美貿易戰爲幌子,加快推動經濟脱離大陸政策。2018年以來蔡英文加緊推進“新南向政策”,同時加速推動大陸台商回流政策,期望台灣在全球産業鏈重組過程中實現“倚美脱中”。二是,配合美國對華科技戰,大肆切割兩岸科技産業關係。一方面,蔡英文打着“資訊安全”幌子,積極追隨美國打壓大陸科技企業,采取扺制華爲等高科技企業的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迎合美方需求,大力支持台積電等島内高科技企業赴美投資設廠。三是,加緊與美國在經貿政策上的勾連,力圖擺脱在區域整合中的孤立窘境。爲了謀求美國啓動對台經貿談判的機會,蔡英文當局甚至不顧島内民意的强烈反對,在2020年8月突然宣佈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猪及美牛進口。11月,台灣與美國進行所謂“台美經濟繁榮伙伴對話”並簽署合作備忘録(MOU),涉及全球供應鏈重組合作、全球健康安全、陸資等投資審查及5G乾净網絡等合作議題。12月,台灣與美國簽署“台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强調雙方要深化現有科技合作,並拓展新的合作關係。凡此種種,暴露出台灣當局一心“入美脱中”的强烈企圖。

  2021年新總統拜登上台,原來各界期望美國瘋狂打壓中國的政策或許會有所調整,但事實是,出於自身國家利益,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並未改變。拜登雖然没有公開宣佈發動對華貿易戰,但却繼續實施特朗普時期的對華貿易關税、以及製造業回歸美國等極端政策。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外部環境依舊面臨嚴峻的挑戰。

  三、新冠肺炎疫情成爲影響兩岸經貿正常往來的突發因素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就不斷采取措施阻止兩岸人員正常往來,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增加兩岸民衆往來的困難,而民進黨當局更是借機將防疫政治化,實施種種措施極力阻止兩岸民衆往來。其一,對大陸展現强勢敵意姿態,惡意製造兩岸同胞分離。台灣當局不僅第一時間下令禁止口罩出口大陸,禁止醫護人員到大陸及港澳地區,還竟然違反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一直使用地域歧視名稱“武漢肺炎”指代新冠肺炎。其二,中斷兩岸人員往來通道。台灣當局在第一時間單方面全面停止兩岸海上客運直航航綫,包括“小三通”的客運航綫及“大三通”的兩岸海上航綫,同時大面積取消兩岸空中直航航綫,僅剩4個兩岸直航的航點。其三,直接行政阻撓兩岸民衆往來。台灣當局不僅全面停止大陸居民赴台,包括不準大部分陸生回台繼續學業,還以各種理由無端阻撓、拖延滯留湖北的台胞返台。民進黨當局的種種做法就是要以防疫爲由達到切斷兩岸同胞間聯繫的目的,這無疑是疫情持續蔓延背景下兩岸經貿往來的極大障礙。

  盡管5年多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因内外環境劇變而面臨極大挑戰,但與此同時,也有若干有利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大陸方面在嚴峻復雜的兩岸關係形勢下,仍堅持推動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爲主綫的對台經貿政策措施。2018年2月大陸實施 “31條惠台措施”,其中有12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2019年11月大陸再出台 “26條惠台措施”,其中涉及爲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有13條,包括台資企業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等政策,支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建設等。2020年疫情爆發後,爲協助台商復工復産、降低疫情對台商的衝擊,大陸又在租税、社保費用及融資貸款等方面,對台商提供“11條優惠措施”。2021年3月,大陸爲幫助台胞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質量發展及鄉村振興,在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投資經營、研發創新、開拓内銷市場等方面提出了“農林22條措施”。上述大陸方面采取的種種政策措施,獲得台企台胞的熱烈響應,在新形勢下發揮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發展的積極正面作用。

  第二節 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變化特徵

  正是由於兩岸經貿關係面臨的内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2016年以來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亦相應大爲改變,呈現出較爲復雜的局面。總體而言,兩岸經貿關係轉向民間性、單向性的倒退發展,而兩岸貿易等少數領域則在市場規律作用下繼續波動向前發展。

  一、兩岸重回以民間經貿交流合作爲主導的格局

  如上所述,堅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後,兩岸官方及其授權渠道中斷互動,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便陷入停滯的僵局。在此背景下大陸方面仍堅持在“一中原則”基礎上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同時,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具有自身强大市場驅動力,因此,5年多來兩岸經貿重回以民間經貿交流合作爲主導的交流格局。一方面,“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等兩岸重大民間交流合作平台與機制持續運作並創新發展。2020年與2021年,即使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與民進黨當局極力阻撓的不利影響,“第十二届海峽論壇”與“第十三届海峽論壇”仍以綫下綫上結合方式成功舉辦。同期,兩岸通過視頻連綫也成功如期舉辦了每年一次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另一方面,地方性與區域性交流合作成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中,歷年由上海市政府和台北市政府聯合主辦的“雙城論壇”就是兩岸城市交流的典範。“雙城論壇”自2010年開始兩地輪流舉辦,至2019年連續舉辦10年,雙方簽署包括經貿、科技等内容的交流合作備忘録多達36項。2020年與2021年因疫情緣故“雙城論壇”則通過視頻的方式在上海與台北如期舉辦。顯然,“雙城論壇”已經成爲上海與台北兩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台。此外,5年多來在各地方的兩岸經貿交流活動也持續不斷。2020年以來在嚴峻的新冠疫情背景下,仍有多個省區市以綫下綫上結合方式舉辦各種涉台經貿交流活動。

  二、單向性發展又成爲兩岸經貿往來的重要特徵

  馬英九時期兩岸經貿關係與人員往來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由以往的單向發展轉變爲雙向往來。而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後,由於台灣當局種種政治操弄及限制措施,兩岸雙向往來的軌迹再逆轉爲單向發展。

  其一,兩岸民間經貿交流合作活動基本上都在大陸方面舉辦。與台灣當局企圖切割兩岸經濟關係的種種操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持續大力支持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特别是,自2018年起實施一系列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爲主綫的對台經貿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大陸便成爲兩岸各類經貿交流合作活動的主要場所。以“兩岸企業家峰會”這一兩岸企業高端交流合作平台爲例,2016年本應輪至台方舉辦,後改成在金門和厦門兩地舉辦,而2017-2019年三年則均在大陸舉辦,2020年與2021年因疫情改爲視頻會議,主會場均設在大陸。

  其二,兩岸人員往來重回不平衡發展狀態。自2008年台灣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以來,大陸居民赴台人數逐年增加,有效改善兩岸人員往來長期嚴重失衡狀態。據台灣“陸委會”統計資料,2015年大陸赴台人數昇至414.4萬人次,同年台胞來大陸人數爲549.9萬人次,二者之間差距大幅縮小。但自2016年起由於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特别是台灣當局采取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大陸赴台人數轉呈逐年减少趨勢,2019年已减至268.3萬人次,而同年台胞來大陸人數則持續增至613.4萬人次,兩岸人員往來失衡狀態明顯加劇。

  其三,兩岸貿易與投資往來不平衡狀態進一步擴大化。由於兩岸經濟規模、産業結構及市場條件差异等結構性經濟因素,加上台灣當局政策限制等原因,兩岸貿易與投資長期嚴重失衡。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台後進一步强化對兩岸經貿往來的政治操弄,同時受到國際政經環境及新冠疫情的影響,兩岸貿易與投資往來不平衡狀態進一步加劇。貿易方面,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資料,台灣對大陸出口額從2015年1436.6億美元逐年增至2020的2006.6億美元,同期,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由987.6億美元擴大到1405.2億美元。投資方面,自2009年6月起兩岸才起步發展雙向投資,而從2016年起,陸資對台投資就由之前的緩慢增加轉變爲明顯縮减。據台灣“投審會”資料,2019年與2020年,核准陸資對台投資金額僅爲0.97億美元及1.26億美元;同期也呈下降走勢的核准台資赴大陸投資金額則分别爲41.7億美元及59.1億美元。兩岸投資關係基本上又重回以台商赴大陸單向投資爲主的格局。

  三、台商對大陸投資呈明顯下滑態勢

  自2008年起兩岸經貿關係進入大交流與大發展的格局,台商對大陸投資加快發展,按台灣“投審會”統計,2008-2015年,除個别年份,各年核准台商投資大陸金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占各年台灣對外總投資的比重均維持在50%以上,其中2010年核准台商投資大陸金額高達146.2億美元,所占比重83.8%。但自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台後,整體兩岸關係形勢急轉嚴峻,國際及兩岸經濟環境也發生巨大變化,特别是蔡英文當局大肆推動“新南向政策”及大陸台商回流等脱離大陸經貿政策,一定程度上産生替代效應。因此,各年台商投資大陸規模大幅縮小,明顯呈現下滑態勢。由表14-1可見,據台灣“投審會”統計資料,台灣核准台商投資大陸的金額,由2015年的109.7億美元,逐年下降至2019年的41.7億美元,2020年回昇爲59.1億美元;核准台商投資大陸占台灣對外總投資的比重則由2015年50.1%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33.3%。另據台灣“投審會”統計的台商對大陸投資的實行金額及大陸商務部統計的實際使用台資金額,同樣呈現出自2016年以來台商對大陸投資明顯下滑態勢。

  表14-1  近年台商對大陸投資情况統計

  表格略

  四、兩岸貿易在逆境中波動向前發展

  在内外政經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5年多來兩岸貿易往來在整體兩岸經貿關係中大致可謂一枝獨秀。由表14-2可見,除2016年與2019年兩岸貿易呈小幅衰退外,近5年來兩岸貿易總體呈增長趨勢。2015-2020年,兩岸貿易總額由1591.2億美元提昇至2162.3億美元,增長35.9%,其中,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由1123.9億美元提昇至1514.4億美元,增長34.7%;台灣自大陸(含香港)進口額則由467.3億美元提昇至647.9億美元,增長38.6%。2021年1-6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高達886.3億美元,同比增長32.6%; 台灣自大陸(含香港)進口額爲392.9億美元,同比增長31.5%。值得深入探究的是,兩岸貿易爲何在“逆境”中仍能較大增長?

  首先,兩岸貿易發展受市場機制主導,政治干擾影響相對較小。40年來兩岸貿易往來形成了互補互利的雙贏利益紐帶,其自身具有强烈的市場驅動力,加之,兩岸貿易往來不僅造福兩岸民衆,更是台灣海島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民進黨當局對其政治干擾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與約束。因此,多年來影響兩岸貿易的主要是經濟性因素。2015-2016年兩岸貿易呈衰退局面的背景是,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大陸經濟與台灣經濟均面臨轉型壓力。2017-2018年,世界經濟加快復蘇,全球經濟增速達3.6%及3.5%,由此帶動了兩岸貿易連續轉呈正增長。2019年,美國在全球範圍内奉行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對華經貿遏制不斷昇級,由此嚴重衝擊國際經濟貿易秩序,全球經濟增長陷入衰退,大陸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大,兩岸貿易也因此再現衰退狀態。

  第二,“逆境”中新情勢帶動兩岸貿易逆勢發展。2020年,世界經濟在美國因素之外再加上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的衝擊,陷入深度衰退狀態。但在此“逆境”中出現的新情勢帶動了兩岸貿易逆勢增長13.5%,一是,大陸率先有效控制疫情,並在此基礎上加快恢復生産,全年GDP增長2.3%,成爲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兩岸貿易因此獲得大陸市場需求擴張的有力支持。二是,大陸相關企業面對持續不斷的美國經濟制裁,原有供應鏈遭受挑戰的情况下,積極增加預防性采購,這使得台灣對大陸出口,特别是電子信息類産品出口大幅增長。

  第三,穩固的兩岸産業供應鏈是支撑兩岸貿易的根本基礎。長期以來兩岸經貿往來具有突出的“投資拉動貿易”特點。在大量台商對大陸投資的帶動下,台灣相關機器設備、工業原材料及半成品大量對大陸出口,而在大陸加工完成的半成品或制成品銷往海外市場或回銷台灣島内,在此過程中兩岸産業逐漸形成了穩固的産業供應鏈關係,其中兩岸電子信息産業供應鏈尤爲突出。近年來,盡管台商大陸投資趨緩,也難憾動這種長期形成的供應鏈。這就是兩岸貿易在内外政經環境不利情况下依舊能波動向前發展的根本保障。2020年兩岸貿易互動情形便是很好的例证。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背景下,遠距離商機激增,宅經濟興旺,新興科技應用加速發展,市場進一步提高對電子零組件、資通訊産品的需求,這就帶動島内相關産業供應鏈出貨加快,台灣對大陸出口因此大幅增長。2020年,台灣對大陸出口電子零組件金額爲839.18億美元,較上年大幅增長24.5%,占對大陸出口比重高達55.41%;資通與視聽産品出口額爲146.0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1.6%,占對大陸出口比重高達9.6%,二者合計所占比重高達65.05%。2021年以來兩岸貿易繼續保持這種發展格局,帶動了兩岸貿易高增長。(參見表14-3)

  表14-2  近年台灣對大陸(含香港)貿易統計

  表格略

  表14-3  近年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主要電子信息産品

  表格略

  第三節 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前景

   綜上所述,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來,由於兩岸經貿關係内外環境發生劇變,兩岸經貿關係總體上轉向民間性、單向性的倒退發展,台商對大陸投資呈明顯下滑態勢,只有兩岸貿易可算一枝獨秀,持續在波動中向前發展。展望蔡英文任期剩餘時間内的兩岸經貿關係前景,其影響因素依然復雜多元,總體上仍將維持現有發展格局。

  一、未來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有利因素

  (一)全球經濟呈現復蘇態勢

  盡管現階段世界經濟仍面臨新冠疫情及美國持續實施遏制中國崛起戰略等諸多風險變量,但隨着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在全球推廣及企業加快恢復營運,全球經濟已呈現加快復蘇的態勢。2021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 2021年和2022年全球GDP增速將由2020年的-3.3%分别提昇至6.0%和4.4%;同期世界貿易量增長率則由-8.5%提昇至8.4%及6.5%。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5月也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爲5.8%,2022年將增長4.4%;同期世界貿易量增長率則爲8.2%及5.8%。而在全球經濟加快復蘇的過程中,中國大陸經濟的恢復發展更是引人注目。據IMF的預測,2021-2022年大陸GDP增速將分别達8.4%和5.6%。台灣經濟的恢復發展水平雖然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2021-2022年GDP增速也將分别達4.7%與3.0%。由此可見,未來兩年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内外市場因素相對較爲有利。

  (二)大陸堅持推動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爲主綫的對台經貿政策

  過去5年多來,在嚴峻復雜的兩岸關係形勢下大陸積極推動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爲主綫的對台經貿政策。今後大陸仍會堅持這一符合兩岸同胞福祉及有利於兩岸和平統一目標的政策。隨着2021年大陸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大陸經濟將開啓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此背景下,大陸對台經貿政策將是,按照“十四五”規劃部署,持續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支持台商台企抓住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機遇。這個歷史性的機遇包括,大陸將支持台商台企拓展大陸内需市場;支持台商台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幫助台商台企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帶來的機遇;支持台商台企加快轉型昇級,與大陸企業深化合作發展。凡此種種,勢將彰顯大陸對台更强更大的經濟吸引力,有利於打破民進黨當局對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阻撓,持續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二、未來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不利因素

  觀察未來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不利因素,除了前述民進黨當局政治操弄、美國遏制中國崛起戰略及全球新冠疫情等問題持續存在外,尚有若干新挑戰也值得關注。

  (一)台灣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時,台灣受疫情的衝擊相對較小,當局没有采取嚴格的防疫封閉措施,企業生産與民衆生活基本維持正常,全年台灣GDP增長3.1%,這也是2020年兩岸貿易能够逆勢增長的原因之一。但因台灣當局一直沉溺於所謂“防疫成果”,並一再針對大陸進行防疫政治化操作,導致台灣防疫部署嚴重落後,入境檢疫疏漏、大規模篩檢能力低、防疫藥物及醫療設備缺乏及疫苗緊缺等衆多隱患日益加劇。2021年5月,疫情終於在台灣大爆發,全島進入三級防疫警戒時期。島内零售、餐飲、觀光、運輸及會展等服務業因此大受衝擊,經濟增長的風險變量隨之增加。盡管在兩個多月之後台灣疫情已漸趨緩,疫情警戒等級可能逐步降低,而且目前疫情對以出口爲主的製造業影響還相對較小,但這波疫情爆發充分暴露出台灣當局治理能力低下,施政思維是政治利益優先,特别是對控制疫情至關重要的疫苗仍無保障,因此,一段時間内台灣要真正控制疫情不易樂觀。這對未來台灣總體經濟,兩岸經貿關係,特别是兩岸人員正常往來的恢復等都將是不利因素。

  (二)台灣當局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不斷操弄“脱中融美”

  自2020年以來,美國對華的貿易戰、科技戰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及原有全球供應鏈體系的運行,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加快。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全力推動建構旨在“去中”的所謂“具有韌性及安全”的産業供應鏈,特别是半導體等關鍵性産業的供應鏈,台灣因此成爲美國主動拉攏的重要伙伴。而蔡英文當局更是迫不急待積極迎合美國的意圖,加快“倚美脱中”步伐。在嚴格限制高科技産業赴大陸投資同時,台灣當局鼓勵與支持台積電等高科技企業赴美投資設廠,並與美方多次召開經濟科技等相關會議,建立新的美台經濟科技領域合作平台。2021年6月,台灣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又與歐洲經貿辦事處、美國在台協會(AIT)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共同舉辦“科技産業全球供應鏈合作”在綫論壇,商議增强供應鏈效能方式。盡管長期以來在市場機制主導下形成與發展的兩岸産業供應鏈有其穩固性,但民進黨當局加大力度配合美國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操弄“脱中融美”,將有可能給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帶來潜在風險與破壞性。

  三、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總體趨勢

  概而言之,在2024年蔡英文任期結束前,總體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前景是難以樂觀的。在民進黨當局頑固謀求“台獨”政治操弄下,兩岸經貿關係仍將維持民間性、單向性的發展格局。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也使兩岸人員往來難以恢復正常。不過,隨着全球經濟復蘇及在大陸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爲主綫的對台經貿政策激勵下,台商對大陸投資有望在總體下滑態勢中繼續逐步反彈,而兩岸貿易往來在市場力量驅動下也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不過需要關注的是,台灣當局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不斷操弄“脱中融美”,是不利兩岸投資與貿易發展的隱患。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