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簡析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之發展

  文化是一個族群或民族所累積産生的生活經驗的總集合體,包括了有形的與無形的産物。前者包括語言、文字、音樂、戲劇、藝術、服飾、食物、政治、經濟、社會的制度與活動等。後者包括宗教、哲學、價值觀、信仰及學術等。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生活的産物,是主觀上設計及實踐産生,也同時規範了該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是民族生活及生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凡有團體小到社團及村落大到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也以此來代表該族群及民族,並鑒别該族群或民族與其他族群及民族的差异。

  文化既是民族生活的體現,則相同文化的民族成員必然能彼此有良好的互動基礎,例如大家有共同的語言、文字、服飾、食物、宗教及價值觀,便於彼此的交往及溝通,也因此而形成共同的民族認同及意識。反之,不同文化的族群及民族,因爲語言、價值觀及生活習慣的差异而不易於溝通及交往,因而會産生分歧、摩擦甚至是衝突。文化可謂是民族成員的溝通橋樑及黏着劑。當民族國家出現後,由於政治的變遷及作用,一國之内可能存在不同文化的成員,相同文化的成員也可能分屬不同的國家。當國家之内成員的文化同構型越高,則國家越容易整合、團結及穩定,當國家之内成員的文化同構型越低,則國家越不容易整合、團結及穩定。同理,當不同國家的成員間文化同構型越高,則彼此間越容易和平相處及合作,當不同國家間的成員文化同構型越低,則彼此間越不容易和平相處及合作。

  文化對於政治發展的影響顯現於“政治文化”的研究,美國學者阿蒙定義政治文化是政治體系的成員對於政治所具有的整體態度及傾向。政治文化會影響或規範政治體系中的成員對於政治的態度及行爲。一般可分爲參與型、服從型及地方型。民主體制的國家會産生參與型的政治文化,威權體制的國家會産生服從型的政治文化,落後國家會産生地方型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經過“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傳遞給下一代或體系的新成員。當國家成員的政治文化同構型高,則政治會穩定,當國家成員的政治文化同構型低,則政治易有分歧及衝突。文化對於國家間互動關係的影響顯現於美國學者杭亭頓對於“文明衝突論”的研究,他認爲後冷戰時期國際間將出現文明衝突的紛争,相同文明的國家會趨向團結及和平,不同文明的國家間會出現競争及衝突,尤其是以回教文明國家與其他文明國家最易産生衝突。

  中華文化歷史久遠、博大精深,涵蓋豐富的文化内涵,爲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也被杭亭頓列爲當前世界八大文明之一。中華文化不只是存在於中國大陸之上,也擴大影響到周遭的地區及國家,包括日本、南北韓、中亞、南亞及東南亞地區。兩岸人民是同文同種,血緣及文化都相同。台灣地區除了原住民之外,其他絶大多數都是所謂的漢人,其祖先在不同的時期來自於大陸,也因此呈現相同的文化。兩岸人民在語言、文字、宗教、飲食、服飾、習俗及藝術都相同。台灣民間宗教上的神祉全部都來自中國大陸,例如觀世音菩薩、媽祖、關公、濟公、土地公、三太子等。因此兩地人民在語言、文字及信仰的溝通上均無障礙,而且應該倍感親切。兩岸人民在價值觀上也有高度的相似性,均重視家庭、家庭成員及家族親戚,尊崇祖先及孝順父母,愛護子女、尊敬長輩及前輩。

  台灣地區對於中華文化的保存及實踐在華人世界中最爲徹底。當國民黨當局自1949年撤退至台灣地區後,便非常重視中華文化發揚與教育。1966年當大陸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時,台灣開始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各級學校及社會中推行中華文化的探討與教育,倡導儒家文化,重視“禮義廉耻”及“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四維八德的價值觀。大陸地區自1949年建國之後即倡導馬克思主義,在1966至1976年間更發起文化大革命,對於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及文物進行批判及破壞,確實是中華文化的一場浩劫,但是即使如此,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仍然存在中國社會,中國人民仍然擁抱及實踐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視家庭及民間信仰與習俗仍然保留。自1990年代後,大陸領導人也開始重新推動中華文化,增加了中華文化在大陸地區恢復及擴大的速度與幅度。自此,兩岸人民更有了共同交流及整合的基礎。

  兩岸人民雖然在總體文化上有中華文化的共同基礎,但是在實際内涵上已有所不同。台灣曾受日本殖民50 年,不免受到日本文化影響。在1949年後因爲參與了美國所領導的自由民主陣營,以及接受美國的保護,受到美國及西方文化影響甚深,尤其表現在政治文化及政治制度上。大陸在改革開放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在政治制度方面仍實施民主集中制。質言之,兩岸在政治制度及政治文化上差异仍大,讓台灣人民對大陸的政治制度及政治文化接受度不高。

  中華文化對兩岸關係發展建構了有利基礎,成爲兩岸人民之間連結溝通的精神紐帶,有助於兩岸人民之間共同情感及認同的建立。但是兩岸也分隔60餘年,各自有外來文化的影響,在内涵上也已有所分歧,尤其是表現在政治制度及政治文化上,形成兩岸互動及整合的阻礙,此點仍需要兩岸持續的溝通與磨合。


  王高成:作者爲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