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厦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大會演講

  兩岸政治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道。我們要用更大的智慧來處理兩岸之間存在的問題,兩岸之間的差异也可能是一種美,是一種價值,我們應該辯證看待。面對台灣問題,今天中國大陸可以有更大的自信和定力。兩岸人民一定要有共同的生活,没有共同的參與就没有共同的認同。如果没有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參與,所謂政治認同一定是蒼白無力的主觀期待。兩岸之間要學會彼此欣賞、珍惜、包容、肯定。創造中國政治現代化的新模式,台灣不能缺席。

  幾乎所有台灣專家都説台灣所謂“去中國化”是不可能的事情。台灣至今仍然是“相當中國的地方”,仍然保留着經典的中華傳統文化。經過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國大陸有些地方已經不知如何組織好祭孔儀式了,但是台灣却還保留着很好的傳統儀軌,例如台南孔廟的祭孔就很經典,看到細節後,我們會感動。我們不得不説台灣有些儀軌和禮儀保留得比大陸還傳統。中華文化已是台灣社會穩定之錨,盡管政治很亂,但社會没有崩潰。兩岸文化一脈相承,不分你我。從我們的姓氏、族譜,到爲人處世哲學,處處洋溢着同樣的歷史文化底藴。大多數台灣人都承認中華傳統文化的共同性,但兩岸亞文化差异還是明顯存在,兩岸亞文化差异最顯著、最困難的部分就在於政治文化層面上,包括具體的政治認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價值,都存在明顯不同。

  從政治認知差异看,當中國人的天下觀遇到了西方人的國家觀,中國人政治上就失語了,混亂了。例如,中國人對“國”的認知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的“國”曾經是天子脚下諸侯的封地,後來演化成閩南話裏“不同陣營、不同團隊”的意思,閩南話語境裏常聽到“你一國,我一國,我們不同國”,這裏是區别你我的意識。當然,有些政客也利用了語意差异。目前兩岸在“中國”“祖國”等政治語彚的理解上還是有明顯不同,兩岸各自主張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實際上並不同兩個國家,而是同一國家的兩個不同國號而已。類似問題還有台灣的民意調查,動不動就問受訪者:你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這樣問法似是而非,邏輯有問題,非常不負責任。就好比你問我是福建人還是厦門人,政治上這是一個陷阱。有人把中國和台灣對立起來做二擇一的論述,這是非常不應該的。台灣錯亂的歷史教育是導致政治文化差异的一個重要原因。“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原本在台灣没問題,政治鬥争介入後才成爲問題,這個命題被質疑的背後,是以偏概全的投機取巧,曲解歷史。

  兩岸之間斬不斷理還亂的歷史文化淵源的關係,任何國家無法取而代之。其實兩岸之間部分人把大量時間都耗費在文字遊戲上,愛鑽牛角尖。比方説,慰安婦是“日治”還是“日據”的問題,不僅是史實之争,更是話語權鬥争。“兩岸之間到底在争什麽?”其實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這没什麽好争,一個中國是歷史、法理,也是政治現實,兩岸之間不是國家間的争執,而是誰代表中國的政權之争,居於下風的台灣方面感到已争不過了,就采取不負責任的放棄代表權之争,企圖片面改變兩岸關係性質爲國與國之争的新話語體系。但這樣做無异政治自殺行爲,大陸方面和國際社會都不允許,台灣内部就先亂了。但大陸學者也要清楚認識到,如果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問題,就不能不考慮對方感受,不能讓對方有迫降的感受,要讓對方確信,在現有實際政治利益基礎上因合作而有新的增量。

  從政治情感差异方面看,我們有時很難體會到對方情感。我們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看到那些華人華僑平日裏關係很好,但一提到政治符號的歸屬問題,氣氛立即僵住。因爲生活經歷不同,兩岸兩岸對立政權統治下出去的人們對政黨、政權、國家、各種政治符號的情感會有差异,我們不能粗暴簡單處理如此混雜與糾纏的問題,盡量不要讓其中一方受到傷害。因此,我建議,復雜問題要耐心處理。很多台灣人不願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國號,這並不是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這是事實存在,不難理解,我們必須面對。不少台灣人對“中華民國”符號很糾結,“台灣共和國”又不可能,我們必須想想,如何給他們一個可以接受,我們也可以認同的政治符號。因此,我們要思考如何讓人民在政權認同之外,有一個共同的國家認同符號。在兩岸間場合,一個中國不要簡單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兩岸間既然不是國家之争,就不要動不動搬出國號來。 

  歷史地看,兩岸政治文化存在差异也未必全然是壞事,只要有足够大的政治格局,差异也可以變成一種美,一種價值。今天我們的困難就在於經過40年隔閡後,兩岸的生活經驗差异太大,政權之争又使我們很難心平氣和地看待兩岸政治文化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台灣社會出現國家認同問題後,似乎願景不同了,雙方很難心平氣和。因此,台灣社會要盡快從國家認同异化中走出來,回歸兩岸政權之争的本質,大陸也要考慮好如何給台灣當局出路的問題,讓他們不必走魚死網破的路。只要台灣方面不挑戰底綫,大陸方面目前並不急於達成政權的統一,倉促的政權統一代價太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時間和空間。我們要用更大智慧來處理兩岸間問題,兩岸間的政治亞文化差异可以是挑戰,也可以是一種美,我們應該辯證看待。今天中國大陸在台灣問題上可以有更大自信和定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