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新形勢下兩岸經濟融合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深化路徑

  一、經濟融合發展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核心内涵

  兩岸融合發展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路徑。其中,經濟融合發展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核心内涵,是實現兩岸融合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石和重要支柱。

  (一)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是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物質載體

  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釣魚台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時,發表了“兩岸共圓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講話,首次明確、系統闡述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内涵與本質,成爲新時期中央對台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我們的血脈裏流動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我們精神上堅守的都是中華民族的魂”,“熨平心裏創傷需要親情,解决現實問題需要真情”。他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順勢而爲,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褔兩岸民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可以説,“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核心就是强調海峽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是炎黄子孫,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相同的血緣,有共同的語言文化。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情感融合,實現兩岸經濟社會的共同發展與進步。

  如何真正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就需要通過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這一重要途徑,繼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貿易、投資的穩定增長,推進兩岸産業對接與合作,讓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經濟發展的機遇,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照顧到台灣同胞的利益,才能讓台灣同胞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親情,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二)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是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新方向

  歷經30餘年發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間接到直接,合作領域、規模和層次不斷擴大。兩岸貿易額比30年前增長了120多倍,大陸成爲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和最大島外投資目的地。尤其是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在堅持“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的基礎上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兩岸經濟合作正常化、制度化成效顯著。但隨着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進入“深水區”,涉及更爲敏感的合作領域、更爲紛繁的合作内容和更爲復雜的利益考慮,兩岸傳統的“台灣接單、大陸生産、出口歐美”的加工貿易模式也在國際經濟萎縮的壓力下難以持續,亟待轉型昇級。因此,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是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新方向。

  (三)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是粉碎民進黨“經濟台獨”意圖的根本所在

  實踐表明,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已成爲台灣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符合台灣民衆的根本利益。但是民進黨執政後,爲實現“台獨”目標,在經濟上也全面實行“去中國化”政策,如收緊對陸資入島的管制、裁撤ECFA小組等,同時强化同美日經濟合作,大力推行“新南向政策”,積極發展同東南亞、南亞等國的經濟合作,導致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出現波折,台灣民衆切實利益受到損害。值此形勢下,大陸既要堅决遏制民進黨“經濟去中國化”政策、粉碎其“經濟台獨”企圖,同時又强調要惠及台灣普通民衆,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成爲不可或缺的途徑。如果不能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多年來的既有成果將會流失,台灣民衆就會被島内“台獨”勢力及相關輿論誤導、分化,難以正確瞭解、認識大陸的對台政策和主張。因此,繼續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才能引導台灣民衆認識到兩岸經濟合作“互惠互利”的本質所在,揭批民進黨當局限制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政策的實質和危害,建構兩岸同胞對經濟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二、新形勢下兩岸經濟融合發展面臨多重挑戰

  當前兩岸經濟合作正處於集蓄動力、轉换軌道的關鍵時期,中美貿易摩擦將阻滯兩岸貿易投資增長,民進黨當局也借機加速實施經濟“去中入美”戰略,内外多重負面因素叠加導致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一)中美貿易摩擦阻滯兩岸貿易投資增長

  此次中美貿易摩擦是中美兩國全面戰略博弈在經濟領域的集中反映。未來,美國將鎖定高科技領域和“中國製造2025”等先進製造業對大陸進行全面經濟遏制。多年來,兩岸貿易主要以“台灣接單、大陸生産、出口歐美”的加工貿易爲主。以台灣對大陸出口的機械類産品爲例,有近40%屬於零部件和中間産品,也就是台灣將這些零部件和中間品出口到大陸,在大陸生産組裝後再出口到美國市場。在這種模式下,美國對大陸出口的機械、電子信息類産品征收關税也會間接影響台灣對大陸出口,對兩岸貿易産生縮量效應。目前,在大陸投資發展的台資企業多數也是以美國爲出口市場,大陸對美國出口的前10大企業中有8家是台資企業,前100大企業中有近四成是台資企業。未來,爲維持原有市場份額和規避風險,台資企業很可能調整其在大陸的投資布局,降低其大陸投資意願。 

  (二)民進黨加緊實施經濟“去中入美”戰略

  民進黨執政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導致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全面停擺。同時,爲實現“台獨”的政治目標,民進黨當局在島内大力推行經濟“去中國化”政策,進一步收緊對陸資入島的管制,裁撤ECFA小組;强化同美日經濟合作,大力推行“新南向政策”,積極發展同東南亞、南亞等國的經濟合作,意圖以此弱化兩岸經濟合作,阻擋兩岸經濟融合趨勢。在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中,民進黨當局罔顧自身經濟與産業損失,以逥避貿易衝突及争取對美談判籌碼爲由,進一步加大經濟“去中入美”步伐,啓動對美出口産品的“大陸成分”審查,在鋼鋁産品上要求島内企業剔除大陸進口原材料以争取美國關税豁免,並宣佈對大陸鋼産品進口進行“雙反”調查;並配合美國要求台灣芯片設計公司聯發科等高科技企業對中興等大陸企業出口必須申請許可证。從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判斷,未來民進黨當局會繼續延續經濟“去中入美”的經貿戰略,進一步限制兩岸經貿合作,勢必干擾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三)兩岸新興産業同質性競争趨勢加劇

  近年來,隨着兩岸經濟實力消長和大陸工業體系崛起,台灣部分傳統優勢産業如液晶面板、LED照明、石化産業等已被大陸趕超,兩岸産業由以前的互補分工合作轉向局部領域的水平競争替代。在“十三五規劃”和“中國製造2025”的推進中,大陸正大力扶持太陽能、面板、半導體、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這與台灣新興産業的布局高度重叠,發展趨同性增强。以半導體産業爲例,2017年台灣半導體産業産值爲2.46萬億新台幣,預計2020年前大陸半導體産業將超過台灣中國台灣網:“台灣面板與半導體兩大優勢産業即將被大陸超越”[EB/OL],http://www.taiwan.cn/ plzhx/ zhjzhl/tyzhj/wjm/201803/t20180302_11929454.htm。。面對兩岸産業的同質性競争加劇趨勢,蔡當局對島内業者呼吁兩岸産業整合的聲音充耳不聞,對兩岸産業對接合作避而不談,未在兩岸産業政策協調及産業鏈合作上有任何作爲,反而刻意渲染大陸本土産業崛起對台灣經濟帶來的威脅,大肆炒作“紅色供應鏈”假議題激發島内民粹保護主義。如此一來,兩岸部分産業領域的競争狀態因缺乏政策面的支撑而難以有效協調及疏導,甚至有可能强化出現“對立”狀態。

  (四)兩岸經濟合作的傳統模式亟待轉型昇級

  多年來,兩岸經濟合作動力源於兩岸在傳統制造業領域生産要素優勢的高度互補。在兩岸經濟合作發展進程中,這種成本驅動型、市場單一化的合作模式客觀上造成兩岸産業失衡、市場失衡及貿易結構失衡,且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大陸經濟新常態下難以持續。2014年以來兩岸貿易、投資增速均大幅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便是兩岸經濟合作結構性失衡日益嚴重的後果。兩岸經濟合作亟待在新市場商機牽引下實現合作模式轉型和發展動力轉换。

  三、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十九大報告提出“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爲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等主張,均是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豐富、具體的政策内涵,揭示了未來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重點與方向。基於此,面對多重挑戰,大陸要“以我爲本”,積極推進自身經濟發展,以“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京津冀協同發展及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戰略拓展兩岸經濟新空間;以現代服務業、人工智能等産業爲重點促進兩岸新經濟産業的互嵌合作;以同等待遇爲指向實施對台開放新政策,努力探索既可以遏制民進黨“經濟去中國化”政策、又可以惠及台灣普通民衆的政策措施,在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中不斷夯實民意基礎,爲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創造更好的條件。

  (一)以“一帶一路”戰略開拓兩岸經濟新空間

  “一帶一路”建設是當前大陸大力推動的對外經濟合作戰略。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大陸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台灣經濟衰退的現况下,“一帶一路”應成爲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實踐場域。大陸一直對台灣工商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歡迎態度,鼓勵台灣企業與大陸企業共同開發“一帶一路”商機,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園區與産業園區共建、資本共營的試點合作,將兩岸産業鏈、供應鏈延伸至“一帶一路”沿綫地區,共同耕耘“一帶一路”市場,從而開拓兩岸經濟合作新空間,推動兩岸經濟合作由成本驅動、市場單一化向利益共享、市場多元化轉變, 

  (二)以現代服務業、人工智能等産業爲重點促進兩岸新經濟産業的互嵌合作

  隨着大陸經濟的快速成長,兩岸在傳統産業領域的資源優勢互補逐漸弱化,液晶面板、LED照明、太陽光伏、石化産業、通訊産業等部分産業競争加劇。 “十三五”期間大陸正積極推動産業昇級和發展方式轉型,着力發展網絡經濟、服務業經濟、創意經濟,這爲兩岸産業合作提供了新商機。兩岸在智能製造、物聯網、生物醫藥、緑色低碳産業、高端裝備和材料、數字創意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上的合作空間巨大。兩岸應積極發揮自身産業與資源禀賦優勢,引導兩岸企業合作領域轉向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開展在技術、專利、産品、應用、資金、市場和人才等層面的交流合作,以推動産業鏈與價值鏈的深度整合、實現新經濟産業嵌入式合作。同時,藉助兩岸産業協會等民間平台促進産業布局和産業政策協調對接,避免惡性競争。

  (三)以同等待遇爲指向實施對台開放新政策

  2018年2月28日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台31條具體措施,在財税、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致力實現大陸台企台胞的同等待遇。爲進一步便利台胞在大陸的學習創業就業生活,大陸出台《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領發放辦法》,自9月1日起對符合條件的台胞制發台灣居民居住证,讓持证台胞能享受國家和居住地提供的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和九項便利新華網:“國台辦:逾2.2萬名台胞已申領台灣居民居住证”.http://www.xinhuanet.com/local/ 2018-09/12/c_1123419010.htm.。以上同等待遇措施從台企台胞的切實需求出發,有效撤除台企台胞在大陸的限制性政策框架,縮小台灣同胞與大陸居民在大陸工作生活中的體驗差异,引起台企台胞的廣泛好評和一致好評。今後,在貫徹落實已出台31條措施的同時,要研擬出台更多的推動大陸台企台胞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以此爲突破口實施對台開放新政策,加速台灣人才、資金和技術等向大陸轉移。如當前台資在大陸投資仍比照外資,遵循發改委、商務部發佈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録》,按其規定設立了鼓勵類、禁止類、限制類,在一些市場競争尚不激烈、大陸企業優勢不明顯的領域特别是服務業,台資仍未被准許投資。因此,今後應根本改變對台資的涉外管理思維,將台資與陸資同等對待,分階段逐步放寬台資投資市場準入,讓台資企業與大陸本土企業享有公平競争機會。

  (四)構建“自下而上”的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新機制

  2008年以來,兩岸經濟合作在“官方主導、民間推動”的雙軌式合作管道下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民進黨執政後,官方合作的機制和渠道不再通暢,行業協會、民間經濟組織與工商企業將成爲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主體。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已成爲兩岸民間推動産業合作的重要平台,特别在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産業合作小組、兩岸“産業搭橋”等停止運作後發揮了重要溝通協調作用。在去年舉辦的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上,與會700多名兩岸企業家及重要工商團體負責人圍遶“兩岸産業融合發展:新形勢新商機新思路”主題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探討,共簽署了29項合作協議新華網:“2017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閉幕”.http://www.xinhuanet.com//2017-11/07/c_ 1121920175.htm.。這是兩岸民間推進産業合作的有益嘗試。未來,大陸應建構以民間力量爲主的對接機制和協商平台,發揮兩岸企業家峰會、海峽論壇等化解兩岸經濟合作分歧、達成共識、協同行動的平台功能,密切與台灣工業總會等六大工商團體的常態化聯繫,建構兩岸産業協會在産業對接與合作上的溝通、協商機制,輔導兩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吸引台灣更多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打造“自下而上”的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新機制。

  (五)積極反制民進黨當局的經濟“去中入美”戰略

  兩岸經濟合作符合市場規律,有利於增進兩岸民衆利益,存在内生發展動力,這是不以民進黨當局意志爲轉移的客觀事實。但兩岸經濟合作對政策敏感性强,民進黨當局經濟“去中入美”戰略不可避免會對其産生負面影響。對此,大陸應牢牢掌握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增强對台灣經濟的“磁吸力”,使民進黨“遠中去中”的企圖落空。一方面,加緊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自貿區等戰略,開拓兩岸經濟關係的新動能;繼續推動和深化兩岸民間經濟往來,繼續舉辦兩岸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兩岸花卉博覽會、兩岸電機電器博覽會、兩岸互聯網金融暨大數據金融峰會等,吸引台灣工商團體和企業負責人、青年和基層民衆代表等在内的兩岸社會各界參與兩岸經濟合作;另一方面,有效運用經濟、外交、政治等多種手段粉碎民進黨當局“聯美入美”、開拓國際經濟空間的險惡企圖,必要時應對台灣采取對等反制措施。

  俄羅斯抓住機遇,對接中國“一帶一路”

  岳西寬劉傳路: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投資協會海外投資聯合會副秘書長。

  中國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五年來,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已被納入聯合國、20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機制成果文件。而俄羅斯爲了開發遠東並對接中國的“一帶一路”,也於2015年9月在遠東城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辦“東方經濟論壇”。2018年9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俄參加第四届東方經濟論壇,這是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出席東方論壇,對中俄經濟合作其意義尤爲重大。

  一、中國是俄羅斯開發遠東的積極支持者和參與者

  2017年中國同俄羅斯遠東聯邦區貿易額超過77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爲俄羅斯遠東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和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兩國務實合作堪稱互利雙贏的典範。

  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届“東方經濟論壇”發表題爲《共享遠東發展新機遇,開創東北亞美好新未來》的致辭,全面總結中方參與俄羅斯遠東的豐碩成果,闡明“一帶一路”倡議給當前中俄遠東合作和東北亞地區發展的歷史機遇,提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四點倡議。一是抓住歷史機遇,推動合作共贏,就要增進和睦友好的互信。在當前國際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一個和睦互信、團結穩定的東北亞符合各國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對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國際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二是抓住歷史機遇,推動合作共贏,就要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從中俄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取得重要早期收穫,到中日韓、中俄蒙等三方合作取得良好成效,再到中方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發揮更大作用,各方面務實合作正在有序推進。提昇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努力構建東北亞經濟圈;三是抓住歷史機遇,推動合作共贏,就要鞏固傳統友誼的基礎。東北亞各國地緣相近、文化相融、民心相通,各國人民在長期交往中結下深厚友誼;四是合作共贏需要共同努力,實現綜合協調發展,積極探討建立東北亞地區協調發展新模式,加快科技創新,轉變發展理念,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産業格局和生活方式,携手應對共同面臨的區域性環境問題,光明未來需要共同開創。新華社評論員:《抓住歷史機遇,推動合作共贏》,新華網2018年9月12日。

  這次中國元首出席東方論壇,中俄還着重進行了一次主題爲“新時代的中俄地方合作”的地方對話,來自中國内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山東、四川、廣東等9個省、自治區的負責人和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後貝加爾邊疆區、韃靼斯坦共和國、下諾夫哥羅德州、伊爾庫茨克州、莫斯科州、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雅羅斯拉夫爾州、圖拉州、車臣共和國等13個聯邦州的負責人參加對話會,取得了多項合作成果。尤其與中國黑龍江接壤的幾個州,如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與中國合作的熱情極高。

  二、俄羅斯政府開發遠東的戰略與决心

  開發遠東,普京一錘定音。長期以來,俄羅斯的“歐洲大西洋派”和“斯拉夫派”在國家向何處去的問題上争論不休,俄羅斯政府開發遠東的政策制定也很糾結。在這猶豫階段,普京總統於2011年10月4日發表了《歐亞地區新一體化——未來誕生於今日》一文,主張由前蘇聯共和國組成“歐亞聯盟”,西接歐盟、東連亞太,自成世界一極,跟美歐中三大中心平起平坐。只有歐亞兩翼同樣强勁,俄羅斯雙頭鷹才能展翅高飛。盛世良:《普京接力中國開發遠東》,國際先驅導報2012年9月14日。而同中國邊界問題的解决,也爲俄羅斯消除了後顧之憂,藉助中國“一帶一路”,開發遠東和振興東北,同時也有助於中俄在地區安全和經濟合作夯實戰略伙伴關係。顯然,遠東開發是俄羅斯經濟振興的戰略性舉措。

  俄羅斯開發遠東“三步走”戰略。俄羅斯早在2010年就制定了遠東開發“三步走”戰略,根據《2025年前遠東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到2015年,重點是加快投資、增加就業、提高勞動生産率、推廣節能技術、發展基礎設施、興建工農業項目;到2020年,新建大型能源項目,建立運輸樞紐,完善物流網絡;到2025年,進一步發展創新經濟。爲此,俄羅斯政府設置了遠東發展公司和遠東發展部,負責整個遠東的開發、建設與管理。

  政府舉辦論壇,爲開發遠東造勢。2015年4月4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主持遠東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會議,强調政府已推出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例如設立超前發展區,在濱海地區建立自由港,發展中小企業等,爲遠東營造良好經濟環境。目前,俄遠東地區建立了13個超前發展區:濱海邊疆區有3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阿穆爾州和薩哈林州各有2個,勘察加、楚科奇、雅庫特各有1個。超前發展區享受國家扶持措施,這些措施目的是推動遠東開發,提高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2015年5月19日,普京簽署總統令,宣佈每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辦東方經濟論壇,對接中國的“一帶一路”,以促進遠東地區經濟發展和國際合作,並成立組委會,責成俄羅斯聯邦政府提供必要的財政和組織工作支持。如第三届東方經濟論壇2017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島校區舉辦,主題爲“遠東:創造新的現實”。爲了參與第三届遠東經濟論壇,俄遠東發展部在項目甄選上,爲遠東地區提供了148個投資項目,投資總額達到2.4萬億盧布。論壇的主要任務是加强國際投資界、俄羅斯商界、聯邦政權機關和地方政權機關的聯絡,並爲亞太地區合作發展提供平台。

  俄羅斯特别希望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能爲其遠東發展助力,提供政策、資金、技術和人力方面的支持和合作,中國政府對此極爲重視,從前三届皆爲副總理級别的國家領導出席,到這次出席的是國家元首,充分顯示了中國對俄羅斯遠東開發的關注及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的重視。 


  吴鳳嬌:作者係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