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華優秀文化的價值——以非遺元素帶動藝術時尚新發展

  一、前言

  根據台北故宫記載,中華文化奠基於夏、商、周三代,其文化重心的主軸是禮與樂,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中華民族禮儀之邦根基,禮樂文化乃中華文化的最爲久遠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禮器之中“鼎”列首位,樂器之林,“鐘”居上座,而故宫陳列的“毛公鼎”及“宗周鐘”即就是最具代表的非遺文物,所以在研究中華文化的價值,應該從古老的非遺找其元素,將中華文化内在的精髓,通過藝術時尚産生新價值新發展。

  二、唯有新時代經濟大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方才有新價值

  發揚優秀的中華文化,文化是人類生活軌迹累積的總成,經過文明的潜移默化,綜觀文明的四大古國,從食衣住行的講究,便知文化之影響深遠;歐洲人料理簡單,但講究器皿之美,中國人吃的文化,從宫庭料理到地方小喫,烹調方法,講究色香味俱全,從吃就可以瞭解到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衣服穿着配飾,從出土文物中在在顯示,一個地區的繁榮,不僅僅只有飲食,穿着打扮爲每個不同朝代的流行,有保守有開放,燕瘦環肥代表着一個朝代的喜好,髮型的變化,清朝女真人執政,男士髮型將頭前半部理光,當時下剃發令的最重要原因是立威。歷史向來都是成王敗寇,滿族人既然統治了漢人,那麽當然要以滿族的穿著打扮品味爲主,而成爲當時最時尚的髮型。

  清末列强割據中國,孫中山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此時的中國百廢待興,經過了内戰内耗民不聊生,蔣介石退居台灣,毛主席創建新中國,兩岸進入了分治時代,毛主席主政時期,爲穩定中國的社會主義進行了文化大革命,中華文化在此期遭到大部分的破壞;然在彼岸台灣,中華文化全面復興,1967年7月蔣介石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旨在向兩岸、世界傳揚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傳統,并兼任首任會長。

  兩岸經過了幾十年分治,互不往來直到蔣經國先生開放回大陸探親,親人尋根帶動大陸經濟投資;鄧小平南方講話後,啓動了改革開放,劃深圳爲試點。特區緊鄰香港,從小漁村發展成爲現在的國際大都市,深圳的發展成爲大陸重要指標;接着又陸續規劃厦門、珠海、汕頭以及海南島爲五個特區,並開放了沿海14個都市,作爲招商引資的城市。

  此時,大陸欠缺的是資金,於是采取借由外資帶動國内經濟發展的戰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早期進入深圳的關卡,得下車通關檢查護照,大陸人士得有邊防证才能進入特區,當時全國精英匯聚於此,全都在此尋找人生的機會。台商也不例外,沿着深圳、東莞到廣州,從廣東、福建、江蘇、上海北京一路全面性的投資,帶動了大陸市場經濟。當時大陸人工多,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到1979年實施一胎化,出生的人口最多,改革開放後出生的這群人剛好20多歲,至沿海城市發展,成爲主要的人力。

  1988年到2000年的台商没有缺工的問題,當時的勞工喜歡加班賺錢,雖然素質較差並無影響從事的大都是勞力活的作業員。那時候台商以加工企業居多,也就是大陸所謂的三來一補企業,海關給予免税,也造成日後大批台商被海關查税造成逃漏税的主要原因,本文不再多做説明,奉公守法方能安居樂業!

  2000年到2010年,大陸的經濟産生巨變,從沿海發展到内陸,本地民營企業家開始茁壯,地方政府積極扶持,大陸内部存在的貪腐問題也通過法令的制定,慢慢消除。此時台商的優勢漸失,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大陸也漸漸不再需要台灣的資金,欠缺的是台灣高端的技術,來壯大大陸的國營企業乃至民營企業。

  2012年起到今,進入習近平新時代,大陸此時更需要高端人才,一方面彌補專業人士的素養,讓利台灣人民,“三中一青”政策走到了末端,全力拉攏青年。從惠台31項中第15條到第25條可看出,文化藝術長期被兩岸忽視,只有交流未見市場,爲避免兩岸一家親淪爲口號,現在大陸讓利台灣更爲細膩,台灣同胞可以申請居民证,到大學録取開放台灣學生同等分數,優先開放名額招生制度,以及專業人才如醫師、律師、會計師可以到大陸就業執業開業。

  此外,國家藝文基金、科學基金全部對台灣團體開放,相關活動可以申請辦理,台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若可以通過申請辦法取得北京認证,對這些老工藝家、藝術家們,是一種肯定;台灣民俗文化像木偶戲、神將、三太子、媽祖文化,以及民間工藝如打鐵、制墨、旗袍等,很多是源自於福建沿海,通過非遺認证後,中華文化的精髓經藝術時尚包裝後必産生巨大的商業價值。

  三、台灣原住民文化之元素,以動漫手游帶動地方觀光

  台灣歷經白色恐怖時期,民族衝突存在這許多問題,不是台灣當局轉型正義,三言兩語可以解决的,島内16個少數民族,台灣稱之爲原住民族;8月1日訂爲原住民族日,兩年前蔡英文在府内舉行道歉儀式,針對原住民族經過的苦難、不公待遇和權力的剥奪,向原住民族致歉,並提出8項承諾。但與其悲情守候,還不如樂觀進取;等待轉型正義,倒不如給予轉型經濟來得實際。16個原住民族其中以泰雅族分佈爲最廣,位於宜蘭南澳鄉的泰雅部落,族人生活單純,男人狩獵,女人織布種田看家;木造的房子冬暖夏凉,前面開大門,後面則是密合無窗無門,以防止被襲擊,左右兩側窗户的設計,可讓人從内爬出。據文化傳承人説,若敵人從前門攻擊,房内的男子會從窗子爬出再從敵人後方出草。

  當地人的住居,從外觀來看房子略小,但泰雅人在房内往下挖掘約一公尺,産生高低落差使冷熱空氣對流;房間四角設置四張床,近門口爲男主人,武器置於床的四周;房屋右側中間擺設“gaga”(泰雅族語),女主人在“gaga”這頭的床鋪,平時利用土制織布機製作傳統服飾,門口的左側床通常睡着長輩,後面角落處則是小朋友的床。

  泰雅族有幾個特别的習俗,如果人在家中過世,斷氣後得馬上埋在自家床底下,如此可保護遺體不被破壞,逝者也會保佑全家;若是戰死在外面,就只能裹樹葉放在郊外。“gaga”是泰雅族最重要的文化核心也是一種精神形式象徵;“gaga”下方在三個石頭,中間焼木頭象徵生生不息,上方的四方掛籃可放置武器,唯女子不能觸摸,否則會受到祖靈懲罰。相傳泰雅部落碧候村人非常兇悍,驍勇善戰,用箭如神,百步穿心,許多部落受其侵略,至今流傳着許多真實故事。從遠古到今,泰雅文化也是台灣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環,如能以部落的戰争爲題材,可記載出版,結合影視製作成動漫,并發展成手游。將勇士名“哈勇”、“尤干”成爲主角人物,再成爲極限運動,最後發展成部落傳統競技比賽,必能將南澳泰雅成爲觀光熱門景點。

  四、結合教育,中華優秀文化通過時尚包裝全面推向國際

  中華優秀文化價值與精髓,若以非遺元素帶動藝術時尚新發展爲目標,具體作爲除通過認证外,將傳統文化、通俗文化乃至原住民文化,編列爲學校的教育課程,不僅培養下一代的傳承,經由創新亦可進軍國際,台灣有很多文創藝術工作者,但就專業的流行時尚研究所,目前就僅台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簡稱GF-EMBA,聘請尖端品牌的業師以生動活潑的教學開講。早期台師大以培育老師爲主,後期轉型成綜合大學,管理學院成立“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走出一條藍海新路,相當不容易;其師資除學校專任教授及教授級業師外,另有業界專家、潮流專家、前故宫院長等組成的諮議顧問團。

  專業的諮議團委員,授課老師以自身的專業結合藝術時尚,前故宫院長馮明珠將故宫文物不僅文創化,爲了讓文化更加貼近青少年亦製作成動畫片,觀賞者可與其互動,另外文物字畫亦製作許多T恤潮帽,讓這些“毛公鼎”、“宗周鐘”們走向國際時尚,馮院長授課中明確表示,每個朝代的文物就是代表着那個朝代的時尚。另位諮議顧問法藍瓷總裁陳立恒先生,從瓷器中體現中華文化,法藍瓷結合東方文化,做出西方人可以接受的東西,就會做出有别於西方的産品特色。從代工起家,再創立品牌,不與廉價作比較,走出台灣面向世界。此外身爲遠東零售規劃總部執行長及遠東巨城購物中心董事長的李静芳教授傳授生涯經驗以及讓銷售更上層樓的心法,在信息飛快的互聯網時代,種種創新的教學法讓藝術時尚更加與商業接軌,成爲台師大GF-EMBA課程的最大特色!許多人學校畢業進入職場後,往往一份工作做上好幾年,接觸的人事物都在小圈圈裏打轉,思緒受到局限難以突破;年紀漸長、成立家庭後,佔據大部分空閒時間,甚至面臨職場危機,EMBA在職進修顯得非常重要。

  台灣由農業社會轉型爲工業4.0的新時代,以及20年來大量工廠外移,服務業成爲趨勢,深感營銷及企劃的重要性;年輕人創業創新及品牌策略亦應受到關注與輔導,EMBA課程自然也以此爲導向。各校EMBA無不絞盡腦汁積極招生,推出各種特色教學以吸引職場人士的關注;包括各種多採多姿的課程及多元社團活動,提供吸收新知、跨領域學習及人脈互動的機會,在解决職場問題時,也提供另類的思考邏輯。

  在文學領域,首推台灣師範大學,早期以培育師資爲主,並也是台灣美術界龍頭,渡海三家黄君璧擔任多年係主任,培育無數藝術人才,朱德群大師捐贈《德群畫廊》,甫落成的師大美術館,建築本身就是一件精雕藝術品。全台唯一的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跨域講學華麗轉身,引領研究生放眼亞洲邁向國際,儼然成爲台灣辦學的另一創舉。

  五、結論

  文化的發展,在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是在經濟繁榮時最爲鼎盛。而今中國大陸崛起成爲世界强國,兩岸經濟此起彼落,相對文化的傳承重視與發展亦見消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善於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引經據典講明道理,用文化來講故事、講理論,强調“四個自信”,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等等。這些都彰顯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内涵。

  人才的培育以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爲例,通過課程安排讓文化可以時尚,可以和國際潮流接軌;在惠台31項的政策下,兩岸更可以加大力度合作,優秀的中華文化項目可通過國家藝文基金的支持,對於台灣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原住民文化北京給予認证通過後文創商業化、影視動漫化、藝術時尚化直接的照顧到這些被遺忘的少數原住民族,文化源於一中,兩岸原是一家人,唯有合作,才能使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産生新價值。

  張家獻:作者係國學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