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華文化宣言刍議

  一、再啓蒙運動:中華文化的省思

  在17至18世紀時,歐洲發生的一場哲學及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决人類實存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媒體上的“啓蒙”,開啓現代化和現代性的發展歷程。德國哲學家康德在他著名的著作“何謂啓蒙”(Was ist Aufklaerung, What is Enlightment)中,以拉丁文:Sapere aude (Dare to know,敢於求知)的啓蒙精神,來闡述人類的理性擔當。Kant, Immanuel: Was ist Aufkl?rung? Ausgew?hlte kleine Schriften. In: Horst D. Brandt (Hrsg.): Philosophische Bibliothek (Bd.512). Hamburg 1999, ISBN 3-7873-1357-5. 

  他認爲啓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出來,這也就是要從過往基督教神學權威爲主的社會,以理性並敢於求知的態度,發展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進而産生出啓蒙時代包含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以改進人類生活。因而,歐美國家的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因運而生,直至今日,確實重要。  

  這個運動給我們的啓發,就是要我們敢於思考與創新。在過去這幾百年來,西方國家所制定的價值規範與行爲模式以及其科技發展的成就,自然有其可取之處,但重要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綜合揚棄,化被動遵守爲主動創新,操之在我。太史公曾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道,成一家之言。”這也就是要集思廣益、衆志成城,以便形成輿論與樹立典範。比如經濟發展與獨立自主,以及勇於創新與天人合一等的辯證關係,都可説是“再啓蒙運動”的推行,尤其所謂“深圳模式”,也是勇於創新的最佳經濟發展範例。

  中華文化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資産,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其中儒學講究有教無類,佛教則主張普渡衆生,道教追求長生不老,都是温和與開放式的文化型式,此乃與歐美國家的一神教文化有極大的差别。如今正值西方國家面臨恐攻與難民問題困擾,而大陸的發展勢頭强勁,並正在極力推行儒學與佛教,兩岸正可相向而行,以凸顯中華文明的可貴。

  二、中華文化宣言

  準於此,當可以參考牟宗三、徐復觀與張君勱、唐君毅在1958年合撰的“爲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爲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kwaipiu/chinese/wh-neo.../app-culture_and_world.doc.其中提及,中國歷史文化之精神生命與倫理道德,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國心性之學的意義,以及中國文化之發展與民主建國等理念,以古鑒今,極有價值。

  該宣言更認爲,由於中國人口約占世界1/4,中國問題早已成爲世界問題,若中華民族之精神命運處理不當,將會成爲世界的禍害,由此可見中華文化的重要性。而中華文化的起源乃多根一本,也就是原本就是一個體系,而不同於西方文化,哲學來自希臘、法律來自羅馬、宗教來自希伯來,來源不同,研究方法各异,因而乃以宗教爲一統,以達統治的目的。

  再因古希臘之地形特殊與商業興盛等原因,而導致哲學走向思辨(speculation)之路,强調界説與論证。而中華文化則基於血緣關係,主張天人交貫,道德實踐,以求心安而已,此乃“圓而神”與“方以智”之差异。因而心性之學乃中國學術思想之核心,存天理、滅人欲,思想内斂,温如其玉,中庸之道,可長可久,參天化育,與天一體,天下一家,當然不排斥其他宗教,因而這與基督徒及穆斯林長期以來所進行的宗教戰争,形成鮮明的對比。

  此外在發展方面,尚書大禹謨所稱“正德、利用、後生、惟和”的觀點,乃仁德與物德兼顧,自然也與道德脱不了關係。就算要殉道,儒家也主張殺身成仁與舍身取義也,以期保存天地正氣,而不是如當前穆斯林的人肉炸彈,乃以神之名殉道,兩者差异極大。由此可見,以道德爲基礎的中華文化的特質,及其有容乃大的特色,都是上述宣言所强調的重點。

  更進一步觀之,儒家思想對於中國本身的影響,也有其跌宕起伏的過程。曾祥鐸:“論克羅齊史觀: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興大曆史學報》,2001年第12卷, 第249-280頁,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689832.pdf. 比如漢末天下大亂,人民傾向於宗教的安慰,因而佛老盛行,儒家被遺忘。直至宋代經濟發達,社會安定,儒學大盛,宋明理學形成文化主流,孔子地位再度被凸顯。在清末民初,中國飽受西方侵略,文化信心喪失,五四“打倒孔家店”運動興起,繼之以文革批孔揚秦。但自1980年代起,大陸提倡改革開放運動,北京在政治上要求穩定,儒家思想再現,更開始與台灣相互呼應。

  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至今,大陸的經濟發展持續不斷,實屬難得,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强,令人刮目相看,這是推動儒家思想的最佳時機。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c_1120383155.htm.若兩岸學者可以集思廣益,也推出類似有關“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宣言”,不但可以正本清源、發揚傳統,更可以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溝通與契合,一舉多得,何樂不爲?

  進而,若要積極推廣中華文化,以奬勵的方式爲之亦可。比如在北京成立“全球中華文化發展奬”,將文化分門别類,比如思想、藝術、武術、文學等,再將對象分爲老、中、青等各年齡層,向全世界公開並採競賽的方式。

  比如日本學童以日文細讀禮記“禮運大同”篇後寫心得,再寄到北京評奬。依此類推,還可在世界各地舉辦如武術與圍棋比賽等等,再給優勝者奬勵,當可借此把中華文化之精粹推廣到全世界,從下往上,由海内至海外,以達成改善與强化世人對於中華文化印象的目的。

  而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被譯成英文,懸掛在聯合國總部大樓裏,同時還被寫進了聯合國《人權宣言》,和1993年世界宗教領袖的《世界倫理宣言》中,可見中華文化的普世價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http://books.sina.com/bg/original/prose/20100207/211818594.html. 

  三、結語

  綜上所述,歐美國家目前所陷的文明與文化的衝突,確實難以解脱。尤其因爲氣候的變遷,非洲一些國家謀生更加困難,導致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非洲難民正計劃逃往歐洲,而美國對於中南美的難民也是防不勝防,故歐美國家的民主制度與價值也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當前的美中關係確實難分難解,近來甚囂塵上的修昔底德陷阱預言已經成真,除目前貿易戰的型態之外,已延展至包括軍事摩擦等全方位的對抗。而台灣在此紛亂的大國競鬥中,確實難以自保。雖然目前美方積極支持台灣,但到底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相對的,北京對台的政策乃其核心利益,美中雙方的關注重點相异,所願意投入的資源自然不同。而台灣當前的陸美政策確實舍本逐末,若不改弦更張,恐終難以善了。

  在此時刻,發揚中華文化尤顯重要。基於中華文化的開放性與包容性,若敢於創新並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與西方文明衝突的反差,進而提出一些化解之道的有利參考,比如一神論的宗教與道德包容性方面的差异,不但有助於西方國家化解困境,更有助於因應美歐聯手制中的策略。這是太極拳與西洋拳的差别,陰柔並濟、以柔克剛,以致和諧,這也與習近平主席所提建立“人類命用共同體”的理想若合符節。尤其,由於兩岸目前的僵局難解,若兩岸學者可以携手並進,共同集思廣益,提出發揚中華文化的具體作法,比如文化宣言與文化奬項等,兩岸同胞均可共襄盛舉,當可對於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做出些許貢獻。

  總之,要建立中華文化的新價值觀實非易事,需要兩岸仁人志士共同努力、共創輝煌。目前北京提出惠台31條的政策已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而各省市也在相互競争,因而吾等應齊心協力、發揮智慧,做好宣傳、創造時勢,以至於完成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終目的。

  湯紹成:作者係台灣政治大學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