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俄羅斯紀行

  以俄羅斯爲主體的前蘇聯曾是社會主義國家,曾是我們的老大哥,而且在上世紀50年代,我們國家曾堅定地宣佈過:“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而“一邊倒”向蘇聯。所以我讀大學時代,對前蘇聯是堅信無疑和向往的。1959年10月開始,由於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在對美國的一些國際問題上看法有分歧,我們國家又宣佈:蘇聯變成修正主義國家,而修正主義國家實質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到了1969年3月,中蘇在黑龍江省的珍寶島竟然打起來,10月19日,蘇軍又向新疆發動進攻。兩個好兄弟好朋友變成了敵人。現在我國與俄羅斯又變爲好朋友了。真可謂“没有永遠的朋友,也没有永遠的敵人”。歷史的事實確實如此。現在蘇聯已不存在了,就是存在,當然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了。修正主義、資本主義的蘇聯主體俄羅斯,究竟是怎樣?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曾是前蘇聯的首都,是社會主義的心臟;聖彼得堡是十月革命的摇藍,現在又怎樣了?我懷着許多問號,於今年7月偕太太龐秀聲去俄羅斯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遊覽了10天。現將莫斯科和聖彼得堡所見所聞記述報導如下。

  一、古老而現代化的莫斯科

  作爲社會主義陣營心臟的莫斯科不存在了,但古老而現代化的莫斯科仍然巍然屹立在莫斯河畔。據説,1156年,莫斯科是一座泥木結構的克裏姆林城堡(“克裏姆,説是一種可作建材之用的針葉樹”)。此城堡到15世紀中葉已成爲統一後俄羅斯國家的都城了。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去聖彼得堡(十月革命後改稱列寧格勒),莫斯科於是成爲俄羅斯的文化中心。1917年10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蘇聯政府於1918年3月從聖彼得堡遷回莫斯科。1929年12月正式成爲蘇聯首都。1960年把附近的城鎮劃入城市範圍,成爲大莫斯科市。1971年進行擴建和改建,成爲一座既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城市,是俄羅斯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現在莫斯科布局呈環形和放射狀,以克林姆宫和紅場爲中心,從内到外形成全市的格局:①街道環;②園林路環;③大莫斯科環城鐵路和環城公路,每個環區的作用和建築風格各不相同。

  紅場西邊的克裏姆林宫東側是全市的中心,是以前蘇聯和今天俄羅斯國家的象徵,占地26公項的克裏姆林宫巍然矗立在紅場之中,内有宫殿、教堂、鐘樓、塔樓和辦公樓,建築氣勢磅礴,十分雄偉。紅場還有用紅、黑大理石砌成的列寧墓,我們先進入墓園内瞻仰保存完好的列寧遺體,後到墓地外觀覽竪着的斯大林、勃烈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前蘇聯的政治家的雕像。南面是波克羅夫斯基教堂。這是最吸引遊覽觀光之區。其中克裏姆林宫更是遊人首選必去的亮點。它聳立在市中心的山坡上,呈三角形狀,一面臨莫斯科河,一面接寬廣的紅場,三者相爲襯托,顯得格外宏偉壯麗。在三角形的朱色鋸齒形城墻上,參差錯落地分佈形狀大小不一的塔樓,其中五座最高的塔樓頂上鑲嵌的紅寶石的五角星紅光閃閃,光彩奪目。在宫墻之内,總統府大厦,聳崎教堂,殿宇軒昂,蔚爲壯觀。中心廣場有三座金頂大教堂:聖昇天大教堂、報喜教堂和天使大教堂。聖昇天大教堂,是供俄皇舉行大典和隆重禮拜之用,報喜教堂是供俄皇族子孫洗禮和結婚之用,天使大教堂是彼得大帝前歷代皇帝之墓地。宫墻内最高建築是大伊萬鐘樓,樓上大鐘重202噸,高6.14米,直徑6.6米,有“鐘王”之稱。宫裏收藏的神象、皇冠、十字架、套甲、禮服、餐縣等文物、均是用黄金鑲嵌,價值連城。

  園林路環以内是俄羅斯國家機關和繁榮的商業區,絶大多數的國家機關和有名的飯店、商店、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劇場均建築在這裏。 園林路環與環城鐵路之間多數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建築物,火車站、莫斯科大學、烏克蘭飯店、列寧中央體育館,蘇聯科學院主席團辦公樓等均建於此區。

  莫斯科有5條環形道路和2596條大小街道組成城市網絡交織在一起。街道寬闊寧静,最熱鬧的是特維爾大街(原名高爾基大街)、新阿爾巴特大街(原加裏寧大街)和阿爾巴特步行街。

  莫斯科也是個文化城市,全市有中小學校1050所,學生85萬;有大學76間,在校學生63.5萬人。最著名爲莫斯科大學(全稱是國立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1755年由羅蒙諾索夫向伊麗莎白女皇建議創辦,經女皇批準於當年5月7日建立。初時只有哲學、法律和醫學三個係,現在有21個係,在校本科學生3.9萬人,研究生7000人,教職工約9000人。

  莫斯科是國際現代化大都市之一,全市人口820多萬,有飛機場5個,是俄羅斯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的工業中心,最發達的工業有航空,汽車、製造、紡織、化工、電子、木材加工制等。

  二、沙俄首都聖彼得堡

  “不到聖彼得保,就等於没有到過俄羅斯”。我們從莫斯科乘坐火車北上到沙俄首都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面積607平方公里,人口580萬,是現代的工業文化中心和海港城市。據介紹,聖彼得堡是1703年彼得大帝所建的城堡,故稱聖彼得堡,1914年改名爲彼得格勒,1924年改名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改回原名。市區座落在波羅的海的芬蘭灣東端的涅瓦河三角洲約100個島嶼及河灘上。市内水道縱横,滿地橋樑,有“北方威尼斯”之美譽。因地處北緯60度,每年初夏有“白夜”景色供人欣賞。

  我們到最吸引人的聞名世界的冬宫(現稱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參觀,它與巴黎的盧浮宫、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它是昔時沙皇的皇宫。是18世紀意大利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建造,屬巴洛克式建築。現在該博物館有350間展廳,行程達22公里之長。

  博物館原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她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宫的艾爾米塔什(法語,意爲“隱 ”),所以名曰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博物館現在包括五大建築物,即冬宫、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新艾爾米塔什。整個博物館現收藏藝術珍品300萬件,有人計算過,假如一個人以每天8小時參觀,每件展品觀看一分鐘,需要15年才能看完。我們入大門後就看到參觀指南,説博物館共分八大部分展覽:①原始文化;②古希臘、羅馬文化;③東方民族文化;④俄羅斯文化;⑤古錢幣文化;⑥西歐藝術文化;⑦科學教育文化;⑧作品復修文化。在館藏300萬件珍品中,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比利時、荷蘭、法國和俄羅斯的油畫及雕塑,60萬幅綫條畫、1.2萬件雕塑,1.5萬幅繪畫;22.4萬件古代傢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象牙工藝品以及100萬塊硬幣和證章。可謂數量巨大,琳琅滿目,貨真價實的藝術寶庫。

  三、社會經濟與民生

  如本文開頭所説,這次到俄羅斯旅遊,除了觀光之外,我是帶着瞭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社會、經濟龢民生情况去的。十分凑巧,兩個導遊都是從中國去留學的碩士。一個是北京去莫斯科大學留學八年的薑珊;一個是錦州去國立聖彼得堡師範大學留學七年的趙大明。前者本科讀經濟專業,碩士讀社會學;後者本科讀法律專業,碩士讀社會心理學。所以他們對俄羅斯的社會、經濟龢民生都有較多的瞭解。於是我抓住這個有利條件,每到休息時,盡量向他們瞭解俄羅斯的社會、經濟龢民生問題。

  據他們所説,蘇聯解體後,葉利欽采取激進式的改革,將原來蘇聯的社會主義國有經濟變爲私有制,而蘇聯的國有制又是建立在重工業基礎上的,所以開始幾年各種輕工業品和副食品供應比較緊張。他們來留學時,有了改善,現在市場供應的各種輕工日用産品和副食品都相當豐富了。我們在聖彼得堡最繁華的涅瓦大街及莫斯的阿爾巴特大街以及幾個大超市,所見商品確是琳瑯滿目,相當豐富。人們生活也獲得了相當大的改善,甚至是大大提高了。現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一般工人及低收入文員的工資大約每月500美元;一般白領文員及中小學教師每月爲800-1200美元;大學教授爲3000-4000美元(包括兼課);中上層的公務員也是3000-4000美元;普京總統也只有5000美元。金融系統的職員略高,最高者達8000美元,極少數經理有達10000美元者。因爲每月工資穩定,加上汽車比較便宜(一般俄羅斯産的汽車如伏爾加和拉達牌,每輛是8000-10000美元,二手車2000-4000美元),而且只要在買汽車時交2000元盧布税款後,就不再用交公路交通費和停車費,不存在“買車容易,養車難”的問題。所以私人買車成風,私家車指數較高,據統計,莫斯科1000萬人口,平均三個人就有一輛私家車;聖彼得堡580萬人口,2.5個人就擁有一輛私家車。就是説,中上收入以上的人都能買私家車。正因爲如此,再加上莫斯科的12條地鐵(長300公里)和數量衆多的公車電車和汽車設施完備,所以莫斯科幾乎没有的士。我們在街上很少看到有的士穿梭而走。據他們説,如真的有急事要打的,就向私家車招手,兩人講價合適後,由私家車順路載搭。他們兩人還爲我提供一個數字,説目前俄羅斯私有經濟成份已占整個國民經濟的91.3%。算是十足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但是目前俄羅斯存在三大民生和社會問題。

  第一,兩極分化,貧富懸殊。蘇聯解體18年來,已有不少私人經營企業而發財致富,出現占人口極少數的億萬富翁和富有階層,他們的財富同一般月薪500美元的工人和低收入者相比,懸殊甚大。

  第二,房價過高,許多低收入者買不起住房。他們説,在莫斯科,如果在市中心(紅場周圍)及列寧山、列寧大街等地區的房屋,貴至每平方米4000-5000美元,甚至有高達8000-10000美元者。其他在郊區的房屋每平方米也高達到3000-4000美元。

  第三,人口負增長,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據統計,目前俄羅斯1.4億人口中,男女比例爲 1∶2.7。雖然政府曾采取鼓勵多生育的措施,但成效甚微,出現負增長。有鑒於此,今年普京總統曾提出實施一夫多妻制的舉措,但没有獲得議會(杜馬)通過。由於男少女多,所以目前俄羅斯勞動力缺乏。不少建築業的工人,相當一部分是從中國東北地區雇請去。我們在聖彼得堡看到一個由上海市政府投資15億美元的“聖彼得堡東方明珠城”建築工地的工人,大多數是中國民工。於是,俄羅斯流行民諺:

  拉達〔1〕跑比奔馳快,姑娘長比男子帥;

  人高馬大床鋪窄〔2〕,干活全是老太太。

  注釋:

  〔1〕 指俄羅斯産的拉達牌汽車。

  〔2〕 指俄羅斯人睡的單人床。我們住賓館所見的床約80cm。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