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感受美國歷史文化

  美國幅員遼闊,領土面積9372614平方公里,有秀麗的山川,蜿蜒的河流,寬廣的平原,起伏的丘陵,衆多的湖泊和荒凉的沙漠,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加之美國是當代世界第一富國、强國,勞動生産力、GDP和對外貿易均居世界首位,從而營造了豐富絢麗的人文景觀。我雖然自1995-2016年期間,有幸先後10多次到過美國11個州的布法羅、奥爾巴尼、波士頓、哈特福德、紐黑文、紐約、紐瓦克、特倫頓、費城、大西洋城、巴爾的摩、華盛頓、底特律、芝加哥、洛杉磯、三藩市、聖迭戈、拉斯韋加斯等17個城市訪問和遊覽,但仍不足以盡覽其衆多的景觀。這裏,僅就感受較深的十個人文景觀報導如次,以饗讀者。

  一、洛杉磯與好萊塢環球影城

  2005年5月8日,我偕太太龐秀聲、女兒海濱、女婿張凱、外孫女子欣到洛杉磯遊覽。第一日是白天,我們遊覽了市西的多功能綜合性建築群——“世紀城”和市東部阿納海姆街區的聞名世界的迪斯尼樂園。後者是根據卡通畫家迪斯尼(Disney)的紙上人物將童話、歷史、現實與虚幻夢境揉合在一起而建築的童話樂園,共占地面積109平方公里。1955年建成以來,每天接待遊客4萬人,最多時達到8萬人。其景物豐富多彩,特别是幻想世界、冒險世界、未來世界、海底世界、美國一條街,魔鬼窟等景點,更吸引遊客,使之如痴如醉,留連忘返。晚上逛了市中心。我們從中獲悉,洛杉磯原來是印第安人居住的一個牧區小村落,1781年由西班牙人建鎮,經過224年的建設和發展,成爲今天美國西部的第一大城市和美國第二大城市,全市包括周圍80多個縣鎮,人口1200多萬,重工業甚爲發達,是美國最大的航天工業中心和飛機製造業基地。美國的人造衛星、火箭和阿波羅宇宙飛船等均在此製造。它同時是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和交通樞紐,運輸十分繁忙,全市有大型的國際和國内機場5個,小型私人飛機場10多個。

  第二天,我們懷着對電影製作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到聞名世界的好萊塢環球影城(Hollywood Studio City)參觀。當乘車離開洛杉磯市中心約10分鐘後,遠遠看去,竪立在貝華里山(Beverly Hills)頂上長達140米的“Hollywood”九個巨型大字母,閃閃發光,映入眼簾。我意識到,這自然是我們心儀已久的好萊塢環球影城了。

  我們憑票進入影城後,放眼望去,偌大的電影、電視影城布滿整個貝華里山上山下,五光十色,目不暇接。我們只好按導遊介紹,先乘坐影城免費提供的遊覽車,從山頂往山下參觀龐大的電影、電視公司、幾百個電影攝影棚和現代化的電影洗印、機械器材廠等。而重點又是參觀那些魅力離奇的電影攝影棚。其中感受最深者有如下影棚的場面。

  第一,海上大戰影棚。

  當我們乘坐的遊覽車緩緩駛進海上大戰影棚時,看到一艘軍艦疾快地駛經大海,一群戰士立刻從艦上跳上海島,與敵人展開激戰,開槍射擊周圍的敵人。於是,敵人紛紛逃竄:有的爬上海島房屋高墻;有的逃往樹林躲避;有的則中彈跌落大海。之後,艦上砲兵又開砲射擊空中的飛機,不久,一架飛機中彈從空中墜入海中,戰鬥結束。軍艦和島上戰士跳躍歡呼。整個戰鬥場面驚心動魄,十分驚險。此時此景,使我體驗了平常看電影的海戰鏡頭,其實並不是在真實的大海里進行,而是在這樣一個影棚裏拍攝完成的,如此而已。

  第二,暴風驟雨影棚。

  當遊覽車到達一個大樹林影棚時,我們突然看到天昏地闇,雷電交加,接着一場暴風驟雨傾盆而下。之後看到山洪爆發,洪水猶如直冲遊覽車,真有大難臨頭之感。但頓時電燈亮了,我們仍然安全無恙地坐在車上,一場虚驚過去了。

  第三,山崩地裂影棚。

  遊覽車到了一個山洞影棚,我們頓時看到周圍山崩地裂,公共汽車抛錨傾斜,猶如壓在遊覽車左旁;一輛火車出軌猶如倒向我們右邊,有被壓死山洞之恐怖感。好在僅二分鐘光景,遊覽車駛出山洞,我們重見光明,並無受到任何傷害。

  我們就是如此這般地在山上到山下遊覽了一個多鐘頭,經過無數不同場面的影棚,又回到山頂原處。

  如此有魅力的現代化好萊塢環球影城,是經歷了100多年發展歷史進程而形成的。據影城資料介紹,原來好萊塢只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1853年,只有一棟平房,一户人家。1870年才發展成爲一個村子。1886年,房地産商人哈唯·享德申·韋爾考克斯在此購買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1887年2月1日經政府批注册興建一座小鎮,鋪設了今天的好萊塢大街,並在英國購買了一種名叫冬青(Holly,好萊)的橡膠樹種植在街道兩旁,小鎮因而定名爲好萊塢鎮。1900年,好萊塢發展成爲初具規模的市鎮,居民500人,有一個郵局、一張報紙、一間旅館和兩個小市場,與洛杉礬之間鋪設了一條11公里的單機電車路。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已有10多萬人口的洛杉磯市,以取得飲水和排水的設施。

  好萊塢背靠貝華里山的自然景物,很適宜於拍攝電影外景,於是被電影商人看中。1908年,無聲電影《基督山伯爵》首先在這裏建造一個小影棚拍攝成功。這個小影棚取名曰好萊塢(Hollywood,意爲長青橡樹枝)。1915年,制片家卡爾·蘭姆在這裏建立起宏大的環球攝影城。1928-1930年,好萊塢發展成爲美國電影業生産中心,聞名邇遐。於是世界有名的電影導演如愛森斯坦、讓·雷諾阿、卓别林、希歐柯克、羅西裏尼、雷内·克萊爾等;著名演員如嘉寶、褒曼、費雯麗、勞倫期·奥立佛等紛紛涌到好萊塢,希冀一展抱負。八大電影公司(米高梅、派拉蒙、福克斯、華納兄弟、雷電、環球、聯美、哥倫比亞)都來這裏鼎足而立,拍攝電影,影片銷售全世界,其數量、質量龢利潤稱霸全球,據統計,1930-1939年,好萊塢共計拍攝有聲電影6000-7000部。美國前總統裏根於1937年進入好萊塢,開始他27年的電影演員生涯,並因在這裏拍制了51部電影而飲譽美國。1940年,好萊塢被稱爲商業化電影的故鄉,並因其操縱者是紐約華爾街的金融巨頭而産生巨大影響。1978年,美國政府撥款9000萬美元建設好萊塢環球影城。此後更加吸引世界各國的名導演、名演員和名攝影師慕名而來此攝製電影、電視,使之生産的影片占美國影片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成爲“美國電影工業之鄉”和世界第一影都。世界許多最賣座的電影片如《緑巨人》、《侏羅紀公園》、《回到未來》等,都是在好萊塢環球影城制片廠出品的。

  二、聖迭戈與核航空母艦

  聖迭戈(San Diego,中國翻譯爲聖地亞哥)離洛杉磯南面192公里,是美國西部最南端的一個城市,與墨西哥接壤。這是一個具有軍事和海運性質的港口城市。

  全市依山傍海,有人口120萬,主要是墨西哥人,説西班牙語,也説英語。現在美國太平洋艦隊駐紮在這裏。我們乘坐指定的遊艇去參觀太平洋艦隊(美國國防部批準遊客可乘指定遊艇參觀),看到數裏港灣上,停泊着數十艘大大小小的軍艦,蔚爲壯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停泊在諸軍艦末處的一艘航空母艦。據介紹,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新、最大和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號稱一代海上巨霸。其甲板長303.5米,水綫以上高度相當於20層樓,排水量爲10萬噸,可同時停放飛機80多架,可住宿官兵6000人,並可儲存6000人五年所需的食物和各種武器裝備。此航空母艦是裏根任總統時提議並批準建造的,故命名爲“裏根號”,由弗吉尼亞洲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承造。2004年7月12日建成下水正式服役。時裏根已逝世,由其夫人南希·裏根及布什總統在弗吉尼亞洲的諾福克港主持下水儀式。之後,在弗吉尼亞州的外海進行三次處女航,然後駛至聖迭戈港停泊。

  據史料記載,聖迭戈原屬墨西哥領土加利福尼亞的一個港口小鎮。1848年,美國發動對墨西哥戰争,墨西哥戰敗。美國從中獲得現屬美國領土的加利福尼亞、内華達、猶他、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州大片土地。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迭戈,經過10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成爲今天的一個現代化軍港和海運城市。市北郊建造了一個世界級的“海上世界”(Sea world)樂園,吸引着美國和世界各國的無數遊客前來參觀遊覽,熙熙攘攘,十分熱鬧。

  三、波士頓與哈佛大學

  5月21日,我們從洛杉磯飛往大西洋海岸的波士頓。出於自己從事歷史研究的癖性,我兩次到波士頓都是第一時間去參觀著名的海事博物館。在館裏,我們不僅看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復製帆船,而且看到17世紀初歐洲人前來美洲開拓殖民地的各種帆船及航海圖片。更重要的是由此瞭解到波士頓與美國歷史的直接關係。據館藏資料介紹,波士頓是有375年曆史的美國“最古老的城市”。1620年9月16日,102名英國清教徒(Pilgram)由於受到宗教迫害,乘坐一艘名曰“五月花”(May flower)號的三桅帆船,從英國的普利茅斯港出發,於11月21日來到北美洲馬薩諸塞的達科德角(今普羅維斯登),其中以約翰·温斯洛爲首的一隊人在查爾斯河入海口處定居下來。因爲他們大部分人是來自英國林肯郡的波士頓鎮,所以便把這個定居地定名爲波士頓,以資紀念故鄉。1632年,波士頓成爲馬薩諸塞的首府。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中葉,波士頓發展成爲北美洲的第一個大城市。到了1776年,在波士頓定居的“五月花號”的子孫們,爲了反對英國政府征收高額茶葉税政策,冲上東印度公司的三艘茶葉貨船,將342箱價值1.8萬英鎊的茶葉統統抛入海中,成爲美國歷史上有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1775年4月18日,英國總督得知此事,即派兵前去鎮壓。波士頓以工兵保爾·瑞維爾爲首的幾個領頭人,澈夜通知各村民兵組織起來扺抗英軍,在萊克星頓發生激戰,英軍損失慘事,被迫撤退。這就是美國的獨立戰争,揭開了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正式宣佈美利堅合衆國成立的序幕。可見波士頓在美國建國歷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先鋒作用。

  經過375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在波士頓已成爲馬薩諸塞州的州府,面積125平方公里,包括10多個市鎮,人口100萬左右,是面臨大西洋的優良港口城市,更是美國的文化教育中心。全市的教育和科技事業在美國首屈一指,被譽爲當代世界科技教育和研究的重鎮。市内學府林立,有80多所大專院校,其中世界一流水平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就在該市的劍橋區内。

  哈佛大學與波士頓一樣,已有369年的歷史。所以,哈佛大學的師生均以“先有哈佛,而後有美利堅”爲驕傲。如前述,當英國清教徒來波士波定居後,便於1633年在查爾斯河畔建立美國第一所學校——劍橋學院(Cambridge College)。1639年,爲紀念學院建校捐款最多(779英鎊)的青年牧師約翰·哈佛(John Harverd),馬薩諸塞議會通過决議,將劍橋學院改名爲哈佛學院。

  哈佛學院初創時並不是大學,只有一名教師、四個學生,類似舊中國鄉村的私塾。到了1780年,學院才發展成爲有神學、數學和自然科學、醫學三個教授講座,因而按歐洲中世紀大學的傳統標準昇格爲哈佛大學。經過200多年的發展,現在成爲一所規模龐大、設備先進、成就卓著、影響深遠的全美國學府之首和世界第一學府。全校有12個學院(2個本科學院和10個研究生院),最著名是商學院、文理學院、法學院和肯尼迪政府學院。有教師11000人,其中不乏是世界一流教授,約25-30%來自世界各國;有學生20000多人。學生録取非常嚴格,計獲入學者只占申請者的10%左右,絶大多數學生是美國中學成績A等者。有第一流的教學設施、實驗室、博物館和圖書館。全校有95個圖書館,藏書1200萬册,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又有美麗的校園,400多座建築物掩映在緑樹與鮮花叢中,共占地3000英畝的哈佛森林和265英畝的植物園,更是其它大學難以望其項背。哈佛大學的校訓是:“以柏拉圖爲友,以亞裏士多德爲友,更要以真理爲友。”校徽刻着拉丁文“WERITAS”(真理),昭示着哈佛大學立校興學的宗旨是追求直理。哈佛大學辦學的目標是培養高質量人才,曾擔任校長達20年(1933-1953)之久的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説:“大學的榮譽,不在於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一代人的質量。”哈佛商學院長凱姆·克拉克進一步説:“培養領袖的使命,是哈佛辦學的巨大驅動力;追求卓越,將高遠的戰略與杰出的人才相結合,是哈佛教育成功的核心。”正是因爲哈佛大學擇師和育人上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高質量,才得以成爲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世界超一流的學府,被譽爲美國總統、政要、諾貝爾奬金得主和世界級企業總裁的摇藍。據統計,美國37任總統中,有7人(亞當斯、新老羅斯福、肯尼迪、新老希思和老布什);34位諾貝爾奬金得主;前國務卿基辛格,大通董事長戴維·洛克菲勒、當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等均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中國的著名學者和科學家如趙元任、林語堂、竺可楨、樑實秋、白壁德、陳寅恪、樑思成、夏書章等也是哈佛的門生;世界各地的超級企業董事長30%出自哈佛;其畢業生有20%在美國500個最大企業公司擔任要職。因此哈佛大學對美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和高等教育,都産生了重大影響,是美國和世界各國莘莘學子們神往的聖殿。

  哈佛大學由校長1人,總會計師1人和榮譽董事5人組成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全校的行政、財務、學科建設和教授任命等重大事務均以校長及榮譽董事的名義辦理,經學校監察委員會審定後施行,辦事效率很高。哈佛大學是私立大學,全校靠美國和世界私人企業家、校友損資和學雜費收入而建立的哈佛基金會經費支持,每年的財政預算達200億美元,負荷很重。所以哈佛大學校長每年均花大力氣去做籌募經費工作,才能保证辦好大學。哈佛大學的學雜費昂貴,一般本科學生每年的學雜費達35000元美金。所以,哈佛大學被人戲稱爲貴族學校。

  四、華盛頓與國會山莊及白宫

  我4次到過華盛頓,兩次參觀國會大厦和白宫,對該城市算是比較熟悉。它位於托馬克河東北岸,城市不大,只有60多萬人口,其中黑人占80%,是美國的政治中心。它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按整體規劃興建的首都之一。1790年,美國憲法的締造者們决定在馬裏蘭和弗吉尼亞兩州交界處的一幅174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設哥倫比亞特區作爲首都,於1793年破土動工興建。爲了紀念美國的建國元勛華盛頓總統,首都的名字定爲華盛頓。城市規劃是法國建築工程師朗方(Pierre Charles L’Enfand)設計的。整個城市猶如一個方格棋盤,坐西向東,背靠阿伯拉契山,面向托馬克河。東西主軸是東邊的國會大厦和西邊的林肯紀念堂;南北主軸是南面的華盛頓紀念碑和北面的白宫。這種格局有點兒像中國北京城,東西南北布局匀稱。東西向的街道以英文字母命名;南北向的街道按數碼字命名;少量斜向街道則是以美國最早的十三州的名字命名,十分容易辨認。更有意思是美國中央政府各部門的辦公樓建設的布局是按照美國憲法搆思的,爲了體現三權分立,把國會、總統府和聯邦最高法院分開三個地方:白宫在國會大厦的西北方,相距較遠;最高法院在國會大厦東北側;參衆兩院在國會大厦南北兩側。政府各部門辦公樓分佈在國家廣場東西兩側的16個博物館和藝術館隔街處。國會大厦東面,是世界聞名的國會圖書館,氣勢宏偉,裝飾考究,藏書2500萬册,加上地圖、手稿、報刊和音像數據共計8000萬册(件),有一條通往國會大厦的地道,其履帶連續裝置可以迅速將國會議員們需要的圖書數據傳送入手中,十分先進方便。國防部及海陸空三軍總部的五角大樓則不建在華盛頓市内,而是建在與華盛頓一河之隔的弗吉尼亞洲阿林頓縣内,説是爲了避免軍隊干預行政、立法和司法,使國家不致發生内憂。華盛頓興建時規定,任何建築物均不得高於國會大厦,所以整個城市極少10層以上的高樓大厦,絶大多數是4-9層古羅馬式建築,十分雄偉壯觀。街道寬廣整潔,草木鬱葱,秀麗寧静,莊嚴肅穆,具有濃厚的政治、文化、藝術氣息,吸引着無數遊人來此遊覽觀光。在衆多的建築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國會大厦、白宫和華盛頓紀念碑。

  國會大厦(見上頁圖)位於華盛頓東面,大門朝東,意念是望着歐洲大陸。1793年9月由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破土奠基興建。1800年竣工,是年美國國會由費城遷來正式啓用。1814年8月24日被英軍燒燬,1818年重建。1850-1867年進行大規模擴建,成爲一個巨大的半球形建築群,共有房間540間。其主體建築是由桑頓博士(Dr Williams Thornton)設計,長213.76米,寬106.68米。明顯的建築藝術特點是宏偉的中央圓頂,頂高63米,直徑28米,是一個鑄殻體。圓頂上站着一座高達6米自由女神銅像,直冲雲霄。圓頂之下是一個可容納3000人開會的大廳,高60米,寬敞高聳,金碧輝煌。圓形廳頂及四周墻壁,鑲裝着描繪美國歷史的巨幅油畫,内容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每幅油畫均藴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展現出美國200多年的歷史縮影。其中一幅是畫家布魯米第(Constantino Brumidi)所繪的題爲《聖哉華盛頓》(Apotheosis of George Washington)最引人注目,畫中華盛頓居中心位置,左邊是自由女神,右邊是一名吹號角的名譽天使。十三個翩翩少女和這三個人物,圍成一個半圈,象徵着獨立時期最早的1個州。此外,還畫了一個圓圈,分爲六群神只,象徵掌管農業、商業、海洋、機工、軍事、藝術與科學六大部門。大廳四周陳列着50座巨形雕像,有坐有立,是代表各州對國家有貢獻的名人,由各州自己雕成送來安放,以示對他們成就的敬仰。大廳前面的平台,是歷届總統就職典禮和宣讀國情咨文的地方。整個國會大厦外層是以古羅馬式的白色大理石鑲嵌,雄踞在30米高的小土丘之上,從而贏得國會山莊之雅稱。

  白宫(見下頁圖)位於國會大厦西北的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處,是1792年10月13由愛爾蘭出生的建築師霍本(James Hoban)設計興建的。1901年,西奥多·羅斯福總統取名曰“白宫”。白宫外貌並不豪華,簡檏嚴肅,由主樓和東西兩翼3個獨立部分組成,長51米,共有138個房間。高兩層,主樓底層,是外交接待大廳、圖書館、地圖室和金銀瓷器陳列室。一層北面是白宫正門,朝北開,門口由6根希臘式圓柱支頂。正門内爲門廳、内廳及3間休息廳。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在西翼内側。二層是總統一家人的住處。1800年以來,白宫接待了43任總統及他們的家人。但有趣的是,華盛頓總統是白宫興建的費心費力者,但他却與白宫無緣,因爲他於1797年去世,所以入住白宫的第一位總統却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白宫前有一個半圓形的緑茵草坪,中有一噴水池,日夜翻騰白水清波。整個白宫外圍着鐵攔杆,門口有便衣警察站崗。白宫在美國舉世矚目,家喻户曉,婦孺皆知,在世界也聞名邇遐。凡來華盛頓遊覽者,無不以争相參觀白宫爲快。按白宫規定,參觀者僅可以從一側門而入,而且只準參觀三個房間,然後出草坪照相紀念,時間約20分鐘。由於參觀者過多,一般是早上9時到12時,先去排隊領取參觀券,下午2時到5時半方可入内參觀。參觀者在入門處先經嚴格的保安檢查,只準携帶照相機入内。

  白宫對面是華盛頓紀念牌,一柱衝天,雄偉壯觀。在華盛頓市内到處均可看到。紀念碑於1848年奠基,1884年建成,高達169.3米,是全世界最高的石構建築。材料全是花崗岩白石,外表是古埃及式尖碑,内有898級樓梯供人登上,乘電梯僅一分鐘可達頂端鳥瞰華盛頓全景。該碑建築不久,適美國發生南北戰争,石料難以備足,只好分兩次建築,使碑柱至今遺留上下不完全相同石材的明顯痕迹。但此亦可供遊覽者作一歷史性鑒賞也。

  五、芝加哥與建築藝術文化

  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市,地處世界最大淡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端、美國中部伊利諾伊州的東北角,市區面積588平方公里、人口300多萬,是美國舉足輕重的經濟中心,號稱是美國的“超級市場”和“美國會議場”,是美國和世界最大的上市股票期權交易所、糧食交易市場、牲畜交易市場、期貨交易所、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美國最大的鐵路和公路樞紐等,堪稱美國和加拿大五大湖畔的一顆“明珠”。

  但芝加哥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城市建築藝術和文化。當你扺達芝加哥時,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就是整個城市都是一幢幢鱗次櫛比、千姿百態的摩天大厦。登上西爾斯大厦的103層旋轉式觀賞台鳥瞰芝加哥,就可以看到這些摩天大厦的建築藝術確是别的大城市無與倫比的。從結構上看,既有文藝復興時代的雅典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哥特式等風格,又有奇形怪狀的現代化獨特造型,無論是它們的顔色,還是造型,都體現了建築設計師的才華横溢和匠心獨具。據説,凡當代世界各大城市建造高樓大厦,建築師無一不到芝加哥參觀考察,借鑒芝加哥的城市建築藝術風格,使芝加哥成爲現代世界城市建築的“模特兒”。芝加哥的建築何以如此高超呢?這與它的發展歷史特點有密切聯繫。據介紹,芝加哥建市於1837年。“芝加哥”在印第安語中是“偉大”、“强壯”之意。然是,1871年10月8日,這個“偉大”的城市却遭一場大火灾,燒燬房屋18000座,燒死300多人,10萬人無家可歸,全市幾乎變成一片焦土,慘狀萬象。

  壞事變好事,死而後生。在19世紀未期,正是鋼鐵工業高度發展、電梯製造業已發明和生産應用的時代,於是美國各路建築設計師紛至沓來芝加哥這片焦土,重新設計重建新芝加哥城市。他們大顯身手,獨具匠心把經營城市的理念引入到建設芝加哥城市中,從樓房建築、城市供水、供電、污水處理,到園林、緑化、城市交通,全面統一布局設計,至今仍然不落後於當代建築。於是乎各式各樣的建築物拔地而起,摩天大厦蔚爲壯觀,當時興建的60多座40多層建築樓宇至今仍然巍峨屹立。成爲美國高樓大厦崛起最早、數量最多、樓層最高、風格最新的城市,建築設計行業也因此變成爲一個聞名世界的“芝加哥學派”。於是芝加哥成爲今天被世界各國建築建計師譽視爲不可不去的“建築藝術聖地”。全美國第一高樓103層的西爾斯大厦就在芝加哥市中心。據芝加哥大學歷史係一位退休教授給我們介紹,現在芝加哥城市計劃委員會正在籌建一座比西爾斯大厦更高的摩天大厦,名叫“芝加哥螺旋塔”,高達610米,共150層,選址於芝加哥北湖濱路400號處,樓内共有1200個單位供商用或居住,2010年竣工。此樓建成後,比西爾斯大厦高出160米,成爲美國第一和世界第四高樓。

  芝加哥也是文化名城,市内的芝加哥美術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和芝加哥科學和工業博物館,號稱爲三大王牌博物館,收藏極其豐富的文物,吸引着無數遊客遊覽參觀。而市内星羅棋佈的100所大學更是莘莘學子的聚集之所。其中創辦於1891年的芝加哥大學名列全美高校的20强之一,116年來誕生了包括楊振寧、李政道在内的50多位諾貝爾奬金得主。而倡導自由市場和企業私有化而提出“天下没有免費的午餐”名言的諾貝爾奬金得主、全球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弗裏德曼(Friedman)教授也是在芝加哥大學讀書和執教30年的著名教授。

  更值一提的是,芝加哥還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三八”國際婦女節的發祥地。1886年5月1日,芝加哥有20多萬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實行8小時工作制,獲得勝利,於是1889年第二國際宣佈將每年5月1日定爲國際勞動節。1909年3月8日,芝加哥婦女舉行示威和罷工,反抗資本家壓迫、剥削和岐視婦女,争取自由平等。1910年第二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代表大會决定每年3月8日爲國際婦女節。

  芝加哥建市至今,雖然只有短短的166年曆史,但却有豐富多姿的建築藝術和人文景觀的歷史文化底藴,令遊覽者回味和感懷。

  六、水牛城的盛衰

  美國和加拿大最大的邊境重鎮水牛城,英文名叫Buffalo(中譯布法羅)。它因爲北旁邊有尼亞加拉(Niagala)大瀑布而聞名於世。它與加拿大是一河之距。即伊利運河北面是加拿大的尼亞加拉市,運河南面是水牛城。它位於美國紐約州西部,伊利湖(lake Erie)東端,是尼亞加拉運河的源頭。它是紐約州的第二大城市,是伊利縣的縣城。

  1801年水牛城開埠,原名稱伊利湖,後改名爲水牛溪(Buffalo Greek),縮寫爲Buffalo。這個名字的來由有一個故事。説是17世紀時,法國一個探險家來到水牛溪時,用法語贊賞説“Buffalo Fleuve”,意思是“多麽美麗的河啊”,譯成英文就是Buffalo,而Buffalo英文原意是指亞洲或非洲的水牛。後來官方説,不論是哪個洲的水牛,都是水牛,於是定名水牛城,一直沿用至今天。

  據資料介紹,水牛城是19世紀20年代興旺起來的。1789年,水牛城才是水牛溪岸邊的一個小小的貿易集市。至1825年,伊利運河開通後,處於運河西端的水牛城,便與東端的紐約州首府奥爾巴尼(Albany)的其他運河相連接,南下後經紐約市流入大西洋。這樣,水牛城就成爲五大湖區與大西洋間的重要貿易運輸通道,從而吸引來自愛爾蘭、意大利、德國和波蘭等歐洲先進國家的企業在此投資,發展成鋼鐵工業和麵粉工業的城市,人口也日益增加,成爲18世紀世界工業革命的名城而傳頌歐洲。

  隨着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人口增加,市民生活改善,教育事業日益興起。無數青年走上讀書入仕的道路,使水牛城成爲一個盛産美國總統的城市。據統計,美國第十三任總統Millard Fyllmore是水牛城的永久居民;第22任總統Stephem Grover Cleveland曾於1854—1882年居住在這裏,並出任過1882-1883年市民;第26任總統Theodore Roosevelt 就在水牛城一所私住宅名曰:The Ansley Wileox House的書房内宣誓就任總統。

  水牛城發展到20世紀開始衰落,其衰落兆頭起源於1901年9月6日在這裏舉辦的泛美博覽會,主持者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William Mekinley)在會上遭受一名無政府主義者的行刺經8天搶救無效死亡。

  到了1957年,聖路倫斯海路開通,代替五大湖區運河的航運,於是鋼鐵等企業向廉價勞動力國家遷移。特别是美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組成啓動後,水牛城又失去鐵路運輸樞紐的地位,人口不斷向外轉移,居民日益减少,由58萬减至30萬人,减幅達50%。人口是經濟增長發展的原動力,人口减少一半,水牛城由此而衰落注定了。

  好在水牛城畢竟有過興盛的輝煌歷史。至今天依靠尼亞加拉大瀑布和良好的教育基礎,轉變爲一座教育和旅遊的城市,據統計,每年到水牛城遊覽觀光的旅客約達700萬。這一大筆旅遊收入,保证了今天水牛城30萬人口城市的經濟生活的穩定。

  七、三藩市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遊覽美國西岸的三藩市(San Francisco)除了必到的金門大橋等景點外,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ndern Art)。這座博物館位於市中心的第三街上,與毗鄰的Yerba Buena藝術中心、兒童創意博物館形成一個藝術氣氛濃烈的藝術區,吸引無數本市市民和外地旅遊者參觀,人們熙熙攘攘,十分熱鬧。我們重點是參觀現代藝術博物館。

  該館是由一個實業家摩裏(Grace Morley)出資於1935年創立的以藝術品爲主題的博物館,在美國甚至在國際藝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擴建的博物館新大樓是挪威斯諾希特(Sonhetta)建築事務所設計,比舊樓擴大三倍約17萬平方米,共分十個展區。館内收藏了33000多件藝術展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作品及大大小小的藝術設置、琳琅滿目,堪稱目前美國規模最大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博物館特設了19個主題展覽,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1950年代多位具代表性的美國藝術家捐贈的藝術作品,以不同風格展品呈現美國核心藝術文化。此外還有展現英國20世紀初葉風格的雕塑展和多媒體藝術展,形式極具多樣化。

  除室内展廳外,博物館大樓外特别設建了不少室外展示空間供遊客免費參觀,例如在三樓的户外雕塑平台,除了擺放多尊現代雕塑創作外,還設有三藩市最大的公共原生植物活化墻(見上頁大圖)供人參觀攝影留念。

  八、美國最南端的天涯海角

  以前我到過三次中國海南省三亞市的天涯海角;今年則到了美國佛羅裏達州邁阿密市(Miami)的天涯海角。 

  7月12日,女兒海濱、女婿張凱、外孫女子欣從上海來多倫多探望我們(此前我和太太龐秀聲已於2007年12月來此探望兒子海波)。爲滿足外孫女要遊玩迪斯尼樂園的要求,我們5人於7月16日,第二次去遊覽美國最大的奥蘭多(Orlando)迪斯尼樂園(第一次於2005年5月去了洛杉磯迪斯尼樂園)。 

  美國最早興建的最大的迪斯尼樂園在佛羅裏達州(Florida)的奥蘭多市(Orlando)。此市除了迪斯尼樂園外,還有好萊塢影城等六個樂園。我們先是取道紐約乘飛機到奥蘭多。第一天上午,我們遊覽了沃爾特·迪斯尼世界(Walt Disney World)的老爺火車、巨島、鬼屋幽靈、小小世界、米奇老鼠之家、兒童樂園、太空飛船、小飛俠探奇、西部老礦坑挖礦飛車、密西西比河輪渡、白雪公主與7個小矮人、卡通人物化裝遊行、水上飛車等景觀。第二天上午,我們遊覽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包括E·T返鄉記、希區考克恐怖劇、捉鬼敢死隊、金剛大鬧紐約市、配音剪輯室、現場化裝表演、動物表演、大地震、邁阿密風雲爆炸、原始人游太空、百老匯明星劇場、西部牛仔表演等,親歷電影拍攝的擬真場面,既增長了電影拍攝知識又愉快身心。下午,我們遊覽未來世界樂園,這實際是迪斯尼科幻中心(Epcot Center),共分兩部分:前半部是“未來世界”,是以最先進的科技展現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世界形象,諸如宇宙能源館、地球太空通訊站、海洋生物館、大地館、柯達立體幻想之旅、動力世界館、地平綫館和生命之奇妙館等;後半部爲“世界之窗”,共有11個國家,包括墨西哥、挪威、中國、德國、意大利、美國、日本、摩納哥、法國、英國、加拿大等各國的獨特文化、建築、特産、手工藝品、飲食等建築物龢民俗表演,以一個180度和360度圓弧型電影及電影船配合展示出各國的特色,猶如半日之内周遊世界的主要國家。傍晚觀賞利用音樂噴泉配合輻射激光之高空烟花節目,其壯觀之狀使人終生難忘。 

  第三天,我們在奥蘭多租了一部汽車,自己開車前往美國東部最南部的大城市邁阿密。因爲從奥蘭多以南已經屬於亞熱帶地區,我們驅車在高速公路,看到兩旁滿山遍野都是椰子林、棕櫚樹林,仿佛是身處海南島一樣。經過三個小時的車程,到達邁阿密。在這裏,我們遊覽了這個城市的商業區、邁阿密海灘和小哈瓦那三個景點。商業區,是邁阿密的中心,高樓大厦,商店林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邁阿密海灘,適逢盛夏,人山人海,在海里游水、冲浪、戲水,好不熱鬧。小哈瓦那,又稱“拉丁中心”(Latin Quarter),位於市西南第八大街。這裏稱爲邁阿密古巴中心地帶,居住着50多萬古巴移民,故稱爲“小哈瓦那”。這裏商店的招牌全用西班牙文標誌,餐館服務員全講西班牙語,不會説英語,連房屋外形也是西班牙式建築風格。 

  第四天,我們開車離開邁阿密市,往南去遊覽佛羅裏達群島(Florida Keys)。離開邁阿密市,一個多小時,先是到達群島第一個大島基拉戈島(Key largo)。然後往人們稱爲“世界最美的高速公路”。整個高速公路通過長短不同的45座橋樑連結50個伸向大海條狀的小島。過了基拉戈島,就到達45座橋樑的第一座。不久,到達馬拉鬆島小鎮(Marathon)後,即到達有名的七英里橋(Seven Miles Bridge)。此橋長達6.7英里(10.39公里),跨越大海延伸至遠方。我們坐在車上瞭望,右邊是墨西哥灣;左邊是大西洋,使人感到是徜徉在海洋天際之間,猶如在電影中看過的場景,但却是自己的親身體驗。過了七英里橋,又經過無數座橋樑和大小島嶼,不久到達美國最南端的天涯海角基韋斯特島(Key West)。 

  此島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於1856年建市,已有153年曆史。全市人口只有25000人,由一個馬洛裏廣場(Mallory Square)和都威爾街(Duval Street)、韋特克街(Whitehead Street)和杜魯門大街(Truman Avene)等幾條主要街道交叉組成。我們沿着威特克街走到盡頭處是海邊,那裏竪立着一個紀念墩碑,標明是美國的最南端。遊人争先恐後地在碑前攝影留念,表示自己已經來到美國本土的最南端(見上頁圖)。站在此處用望遠鏡向南遥望,説是可以隱約看到對面相隔144公里遠的古巴首都哈瓦那。 

  我們折回馬洛裏廣場,在附近參觀了小白宫博物館(見右圖)。此是於1890年建造的一棟漂亮的豪宅。據館内參觀資料介紹,説是在1945——1952年,因爲美國第33任總統杜魯門(Fruman)經常帶着家眷及隨從來此居住渡假,故被人們稱爲“小白宫”;還説波茨坦會談、對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等重大决策和杜魯門主義等,均在此宫作出决定。博物館按當年杜魯門總統在此渡假生活的原樣重新裝飾,現在館中放映珍藏杜魯門總統在此宫生活的影片資料,供遊人觀看和憑弔。

  九、匹兹堡的華盛頓山和鋼鐵大夏

  天寒地凍的冬天終於過去了。4月的多倫多,春陽煦暖,芳草萋萋。趁此萬物生機的大好時光,我和太太龐秀聲、兒子海波、兒媳易榮川,自駕車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府城匹兹堡(Pittsbourg)遊覽。途經過7小時的高速公路車程,於下午6時到達。

  我們住進預先訂好的酒店,正處市中心(downtown),於是按原來瞭解的旅遊景點,馬上開車到該市的最高處華盛頓山頂的法國餐廳吃晚飯。這間餐廳位置優越,讓客人邊吃邊鳥瞰匹兹堡的夜景。因此餐費也特昂貴。但人們爲了到此欣賞夜景,也就不顧及如此高消費了。所以,偌大的餐廳,座無虚席,客人熙熙攘攘,進進出出,好不熱鬧。

  我們的餐桌碰巧正在最外邊的玻璃墻(見下圖),是鳥瞰全城夜景的最佳位置之一。坐在餐廳,由於此城市是四周圍山蠻圍遶,我們好像是在一片環形星河係中欣賞山下夜景:猶如三條玉帶似的阿勒格尼河、莫農加希拉河和俄亥俄河交匯處的星光熠熠的市中心高樓大厦和河水的倒影,簡直是一幅絢麗的圖畫。

  看旅遊地圖及有關資料,又據服務員介紹,匹兹堡城市不太大,市區人口只有33萬,加上周圍的衛星縣、市總人口約240萬,在美國排位是第21位的城市。所以在街區看不到像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大城市那種車水馬龍、人頭涌涌的繁華景象,但它却有其他大城市没有的特點。

  第一,有一座80多層的全鋼鐵大厦。這不僅是美國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一位。所以稱爲“美國鋼鐵大厦”(U·S Stecl Tower)。我們進去乘外向電梯參觀,確實如此,從地基到樓頂,全部是巨型鋼鐵架結構,樓墻是玻璃鑲篏,傲立於市中心的中心,是全市最高的建築物。該市有如此世界第一的鋼鐵大厦,與匹兹堡在19世紀80年代發展成美國最大的鋼鐵基地有關。其鋼鐵産值占美國的鋼鐵産值66%,所以建此大厦時全部用鋼材銲成,並以此贏得世界“鋼鐵之都”的美譽。

  第二,有一位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市長。據服務員驕傲地説,2006年當選的市長盧克(Luke R·Ravenstahl)年僅26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市長。由於他領導匹兹堡建設政績顯著,2008年换届選舉時取得連任。在他的帶領下,美東地區最新的建設項目如新冰球館、新賭場、新高層住宅、新銀行大厦等拔地而起,並在樓頂種植花艸樹木,獲得“美國最大和最高的緑色建築”城市稱號。在低速多年的美國經濟中,此是一個亮點,爲美國人所矚目。

  服務員看見我們是中國人,還特别介紹説:匹兹堡與中國的武漢市、許昌市結爲友好城市。1999年匹兹堡還成立了中國貿易及投資協調中心,以促進賓夕法尼亞州與中國貿易及投資的進一步發展。

  十、費城的獨立宫和自由鐘

  2005年5月,我和太太龐秀聲、女兒海濱、外孫女張子欣在多倫多參加旅遊團到美國旅遊,順道經到過美國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費城(Philadelphia)遊覽過。今年夏天,因爲兒子還未曾去過費城,所以他請纓要自駕車帶孫兒堯駿 、孫女馨儀及我們兩老專程去費城遊覽這座美國革命的發祥地和美國的臨時首都。

  我們安排住宿後的第二天上午10時,首先去參觀被人們譽稱爲美國誕生地的費城獨立宫(Independence)。此是一座兩層高的紅磚樓房,門窗呈乳白色,樓頂建有一個三層高的乳白色的尖塔,塔的第二層中間鑲嵌着一座大時鐘,塔的最高端是美國獨立建國時懸掛自由鐘(Liberty Bell)的地方。據解説員介紹獨立宫是1732年開始建築,1753年建成。這座檏實、莊嚴和肅穆的樓房曾是美國獨立戰争的指揮中心,也是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誕生地。1776年7月2日,當時屬於英國的13個美洲殖民地的代表組成大陸會議在獨立宫舉行,7月4日通過了由杰克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佈北美洲殖民地脱離大英帝國,建立獨立自由的美利堅合衆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所以,獨立宫實際上是美國建國獨立的象徵。

  到了1787年5月9日,喬治·華盛頓在獨立宫内主持13個殖民地中的12個代表討論會,共同制定聯合憲章(亦稱聯邦憲法),這就是今天美國最古老的聯邦憲法。

  現在獨立宫的會議廳内爲遊覽參觀者特别設置了當年華盛頓宣讀《獨立宣言》的録音播放器,讓參觀者聆聽而追憶美國的獨立建國歷史。

  在獨立宫的大會議室,我們還看到當年12個代表開會的桌椅、傢具裝飾、鵝毛筆和墨水瓶等的原始狀態,猶如看到200多年前在此開會熱烈討論北美洲脱離英國統治的場面情景。

  走出獨立宫,我們去到獨立宫左前方參觀自由鐘。自由鐘原來是掛在獨立宫尖塔頂的,後畏懼風雪吹倒而移置地下置放於一座四周均是落地玻璃的小屋内供人瞻仰。聽介紹者説,這個自由鐘是由英國倫敦著名的懷特佩爾鑄造廠鑄造,於1752年送交獨立宫懸掛的,我們見鐘面上刻有《聖經》的一句名言:“向世界所有的人宣告自由”(Freedom To All Peoples of Whole World)。據説華盛頓宣讀《獨立宣言》、合衆國通過憲法、歡送富蘭克林赴英國陳請如集合市民討論英國分佈的《糖税法》和《印花税法案》以及華盛頓逝世等重大事件,都要敲響自由鐘,以鐘聲向市民傳達大事的發生訊息。自由鐘移置地下安置時,曾作爲國寶在美國各州巡逥展覽,讓人民一睹爲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由鐘的聲音被廣播電台廣爲播放,成爲美國人參戰勝利的旗幟。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個夢想》的激昂演講中,有一連串反復高喊的氣勢磅礴的排比句。可以説,200多年來,自由鐘以自由爲主旨,爲不同時期的不同大事件訴求代言銓釋着美國的發展歷史,成爲美國人民學習歷史的一種教材(見下獨立宫和自由鐘圖片)。

  (原載《嶺南文史》2005年第4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