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我的歷史回顧》附録:信仰無價

  江門市人民醫院。

  3月18日,我隨江門市老幹部局領導來醫院50號病床,看望一位離休幹部。當她聽到醫院工會幹事潘美玉告訴她: “同志,組織上派人來看望您老來了。”此時,一陣驚喜不經意從老人臉上飛出,她忙向跟她12年的“貼身護衛”金環示意,把床頭“摇”高些。頃刻,隨着手把轉動,床頭漸高。局領導與老人雙手緊握。老人嘮叨説: “革命尚未成功……”

  床頭卡上寫着老人叫何明英, 104歲。

  在漫長歷史長河人中,每人心中都有許多至美的風景,那風景可以是一段美麗的片段,也可以是一個平凡的背影。何老喜愛别人叫她“同志”,這與她百年歲月的信仰與追求分不開。

  檔案顯示:何老是廣東梅縣人,1912年9月9日出生,從小給人當養女,讀了四年私塾。19歲那年,工農紅軍路過梅州,開展宣傳工作,她有了認識,有了接觸。她知道部隊缺醫少藥,傷員難治。後來,她參加了粤贛閩邊縱隊,到司令部當司藥。1953年轉業到江門工人衛生所,直到1965年退下來, 1982年市人民醫院爲她正式辦理離休手續。

  采訪中在醫院巧遇老人女兒葉翠梅,她説: “老人2月7日因肺炎咳嗽住院,老人怕拖累大家不想住院, 只吩咐去醫院開點藥就可以了。但醫院得知老人病况還是把何老‘請’到醫院。”翠梅介紹説,老人十分關注國家大事,床頭總有收音機伴隨,僅收音機就爲她買了七八個。誰是國家主席,誰是省裏領導她心裏都清楚。這兩年她老是埋怨家人與保姆, “只管照顧她生活但談政治少了。”老人記憶力不錯,目前她還能清楚記住每位親友的生日。今年二月,有位“小鬼隊”的戰友慢性病發作與她同住一醫院,何老還到她病房一起共憶往事,感慨萬千。

  主治醫生冼偉進説,何老帶病長壽,患冠心病20年了,10年前雙眼視力漸差,白内障手術後稍好。

  人到百歲是生命一道“關”,老人曾有三次危險時刻起死回生。99歲那年,一次高燒39度持續一周,控制了病情,高燒才退。101歲時,一次送來醫院:血壓低,心力衰竭,休克。去年,心血管急救,不能進食,只得插胃管維生。如今老人體能雖差些,但無高血壓,無高血脂,無腫瘤。

  老人愛人早年去世,現有女兒照顧。去年五月,何老把女兒女婿叫到身邊,認真交代要寫回顧,並請記録整理。我們看到一份老人自述,僅三頁文字,回顧撥動了老人叮叮冬冬的心弦旋律。摘録自叙: “從小就知道孫中山先生的總理遺囑,必須唤起民衆,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衆共同奮鬥”。“五次砲火奔戰場,槍林彈雨救傷員,雖然功勞不算大,戰友血染我衣裳。”“葉劍英是我丈夫葉通的一位親戚,在我被打成右派最困惑時曾上北京找過葉帥妻子曾憲植想討個公道”。

  後來,江門市委老幹部局給我落實了政策,並補發工資,感謝組織,感謝黨”。顯然何老心靈的故事永遠不會忘懷,那份傷痛和追求是爲生命留下的痕迹。

  如今,老人在風平若水的時光裏,淡守着一窗清風明月,家裏擺放簡約,不講究裝修,不需更换傢具,衣着簡檏。關心下一代,對20多個子孫,叮囑他們要聽黨話,好好學習,努力工作。

  家人與老人協商,訂出的“星期餐譜”,不在豐富,貴在營養均衡 。老人原口味重,什麽都愛吃,現講起舌尖上的學問。早餐:一只鷄蛋,一碗麥片。午餐:瘦肉稀飯、菜泥、或肉餅加半碗飯。晚餐:水果、牛奶。此外午睡起來加餐,鯽魚湯、或紅棗。反正一日四餐,清淡爲主,少吃高脂肪食物。

  長壽的老人愛睡覺,何老早八點起,晚八點睡,養生順應天時變化。正所謂“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很有規律。

  不過,老人常失眠,爲保证睡眠質量,睡前吃粒安眠藥,已堅持30年。

  何老還愛運動,起床前動動手指,搓頭搓臉,下床跺跺脚。一長串真誠而簡單的舉止,是何老生命的“密碼”。

  何老十分感激在她百歲那年,市政府、市委老幹部局給她送牌匾稱她“老壽星”。江門市人民醫院給她牌匾上留下10個字:

  “百歲老同志,人民不忘您”。

  拙文擱筆之前,我想到何老“我要重寫入黨申請”的叙句。

  信仰志在,何愁歲老。

  《秋光》雜誌編者按:今年是抗日戰争勝利70週年。根據廣東省委老幹部局的安排,本刊將陸續走訪我省部分百歲以上的離休幹部。他們,曾經在各自崗位爲中華民族付出了青春和熱血,如今却淡泊名利,甚至默默無聞。他們的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座活着的紀念碑,見证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和新中國的發展步伐。

  今天我們重温歷史,尋找並走近這些英雄,既是向他們致敬,也是向歷史致敬,向國家和人民致敬。

  (本文作者:《秋光》雜誌特約記者魏龍民,原載於《秋光》雜誌2015年5月上半月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