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凝聚華裔新生代桑梓情

  去年10月24日,第一届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在廣東省江門市隆重召開,有來自五大洲30個國家(地區)的720名各界青年精英出席,其中有21位在“世青論壇”上圍遶“華人華僑新生代與故鄉”主題發言。這在廣泛團結海外華裔青年,增進合作與交流,開拓新時期僑務工作新路子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嘗試和貢獻。海外的華人社團和僑界青年對此給予高度的評價。它給我們的啓示務實而又深遠。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是對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三次人口大遷移形象的描述。所謂“下南洋” ,指的是華南中國人離鄉别井,首先移居東南亞(即南洋),然後逐步分居於北美、澳洲、歐洲各國的一種華僑文化現象。在中國,大批華人出洋謀生,發生於鴉片戰争之後。他們有的因爲國内的戰亂和飢餓,被“推出”去,有的由於新興工業國亟需廉價勞工而被“拉出”去。他們身在异域,心在鄉邦,是傳統華社的骨幹,溝通僑鄉的主力。隨着時光流逝,他們已逐步退出華社的歷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華裔新生代,是完全在國外生長成才的新一代。他們從小就接受所在國語言、文化、環境的熏陶,有現代的文化科技修養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其素質高,能量大,富有生機活力,是父輩們無可比擬的。他們已經融入所在國社會,並逐步進入主流社會,在華人社會成爲“頂梁柱” ,既是今天華人社會的主力軍,又是明天華人社會的希望所在。

  然而,必須看到,華裔新生代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對祖(籍)國的感情,與華人華僑第一代乃至二代、三代相比較又有很大的差异。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瞭解,祖(籍)國“根”的觀念,只從長輩的言行中獲得一點感受,大體來講是非常澹薄和缺乏理解的,有“竹昇仔”(即兩頭不通)、 “香蕉仔” (即黄皮白心)的俗稱。因此,如何探索涵養僑務資源,切實做好華裔新生代工作,應成爲新時期僑務工作的重點。

  其實,在繼續做好老一輩華人華僑工作的同時,根據華裔新生代的特點,探索新生代的僑務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早在1980年,廣東開平縣首創海外青少年夏令營,是一個成功的嘗試。後來各地推廣和發展了這一做法,又分别組織了觀光、尋根、聯誼、懇親、文化藝術交流、華文教育等活動。通過系列的潜移默化的工作,使海外出生、成長的華裔新生代更好地認識中國, 瞭解家鄉,尋找血緣之根、文化之源,感受中國之偉大、中華民族之偉大,爲自己身爲炎黄子孫而驕傲,從而激發華裔新生代關心、投身祖國和家鄉現代化建設的熱忱。

  未來屬於青年一代。除新移民外,華裔新生代這個龐大的族群,已是所在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領域十分活躍、卓有成就的群體,華人社團的中堅力量,甚至成爲所在國的“模範族裔”的代表。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認識、長遠的謀劃、創新的方式、切實的措施做好華裔新生代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以促進僑務工作的新發展。

  世青會給我們昭示的正是這些。

  (本文載於《炎黄天地》雜誌2009年第2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