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宋帝昺王朝滅亡的歷史背景

  北宋建於公元960年,滅於1127年。歷時167年,先後有9個皇帝在位,稱九朝。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謂太祖;因趙在後周時期曾爲歸德軍節度使,歸德軍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故國號爲宋。北宋末代皇帝是趙欽宗,他與原父皇徽宗一起被金人俘虜,其開封政權同時被金人顛覆。

  南宋建於1127年,滅於1279年,歷時152年,先後也有9個皇帝在位,即九朝。首位皇帝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北宋末年因在外組織帥府、兵馬而幸免於難,謂高宗。國都後遷往杭州,史稱南宋。末代皇帝是趙昺,又稱宋帝昺。他在位僅兩年,是在崖山(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崖門)的决戰中,被蒙古派遣的張弘範軍隊猛烈攻擊,由陸秀夫揹負,投海死亡,年僅8歲。後來,由元朝統一了全中國。

  宋帝昺王朝的滅亡在整個南宋王朝的綫脈中僅僅是一個終結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滅亡是南宋社會内外矛盾長期無法緩和,且日益惡化,以及北方民族的不斷興盛,蒙古軍隊的强大攻勢的結果,這是歷史的必然。

  一、南宋統治集團中的主戰派和主和派的鬥争

  金兵在滅了北宋之後,雖然帶着被俘的北宋皇帝、宗室貴戚三千人以及搜刮到的大量資財而北撤,但對南宋王朝仍虎視眈眈,伺機南犯。他們采取了兩種手法,一是“以和議佐攻戰”,二是“以僭逆誘叛黨”。南宋政府此時一方面要策劃收復河東、河北的失地,另一方面要對付金兵的兩手策略,在統治集體内部便産生了主戰派和主和派兩股勢力。主戰派的代表人物是宰相李綱、東京留守宗澤。他們積極謀劃,聯絡黄河以北地區廣大抗金忠義民兵,同時力勸高宗還都開封或西遷關中,示以必戰之心。當時,力主抗金的將領還有韓世忠樑紅玉夫婦、岳飛岳雲父子、張憲等。主和派後來成了投降派,它的代表人物是中書侍郎黄潛善、同知樞密院事汪伯彦以及後任宰相、金軍内奸秦檜。他們和高宗帝一樣,都害怕金人,更害怕人民,决定向南方逃跑,甚至將入相才75天的李綱罷免。岳飛、岳雲、張憲則以“莫須有”的罪名遭到秦檜的殺害。結果,高宗南逃揚州,金兵指向揚州;高宗逃到杭州,金兵又虜掠到杭州。到了南宋晚期,南宋政府越來越黑闇,先後與金人簽訂了“紹興和議”、“隆興和議”、“嘉定和議”,結果越議越戰,越戰越敗。到了蒙古軍南下猛攻的時候,南宋統治者不管明暗求和,還是被迫應戰,對扭轉潰敗失陷的局面,都已無濟於事了。

  二、南宋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争

  在南宋,對外有民族矛盾龢民族鬥争,對内有階級矛盾和階級鬥争。而南宋統治集團對前者逃避,也無力理會;對後者則變本加厲,火上加油。他們不斷加重賦税,搜刮民脂民膏。除夏秋兩税,身丁錢米外,甚至還逼令百姓無償輸納絹帛米粟,比舊定額增加5至7倍。臨時的勒索,既無定時,也無定量。他們實行高壓政策,瘋狂地兼併掠奪土地。宋政權南遷之初,皇室和出身於北方地主階級的高官、武將在南方原來無土地。到了南方之後,便利用權力大肆掠奪土地。原來居住在南方的一些官僚豪紳地主也乘機將别人的土地據爲已有。如紹興府的鑒湖、明州的廣德湖、建康府的永豐圩,都分别輾轉於皇室、大將、權臣手中,他們兼併土地數目遠遠超過北宋時期。因而加劇了階級矛盾,破壞了農業生産的發展。

  隨着階級矛盾的日益嚴重,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如南宋初年爆發的鐘相、楊幺起義。最初,鐘相以傳教行醫爲名,以“等貴賤,均貧富”爲口號,聚集力量。1130年,值金兵攻入潭州,遂舉行起義,並得到鼎、灃、荆南等地人民的響應,他以武陵爲根據地,建立政權,自稱楚王;起義軍很快發展到40萬人,佔有武陵周圍七州十九縣。鐘相犧牲後,由楊幺任首領。他采取“陸耕水戰"的辦法堅持鬥争,春夏耕耘,秋冬攻戰,聲勢浩大。在1130至1134年間,南宋政府接連派大員率軍進行七次圍剿,都以失敗而告終。後於1135年,終因宋軍長期圍剿,起義軍力量分散,堅持了六年英勇鬥争的鐘相、楊幺起義被鎮壓下去了。在南宋中期也經常發生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如湖南郴州的李金、湖南境内的陳峒、廣西境内的李楫、汀州潭飛磜的晏彪、江西南安、贛州的張魔王和陳三槍等等。他們都是迫於南宋政府的腐敗無能、横征暴斂,爲了生存,爲了拯救時弊,揭起了反抗的旗幟。雖然每支起義軍堅持的時間都不長,没有發展成全國規模的事件,但對風燭殘年的南宋政府的打擊是沉重的,其威脅也是極大的。

  三、南宋經濟的發展

  五代十國時期,中原處於混戰狀態,南方雖然小國林立,但戰争較小,致使南方經濟超越北方。北宋末年,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人口大遷移,結果不僅政治中心南遷,經濟中心也南移了。南方經濟終於凌駕於北方之上。在農業方面,農業生産最豐富的江、淮、湖、廣諸地都在南宋境内,而且水利灌溉也很發達;當時改良過的田畝特别多,蘇湖一帶還改用占城稻種,年年豐收;甘蔗、茶樹大量栽種;到十三世紀,江南農民逐步普種棉花。在手工業方面,制瓷業在全部手工業中佔有突出的地位,各種瓷窑規模迅速擴大,尤其景德鎮的制瓷業發展較快;造紙業也普遍發展,紙的種類、産量、質量都有新水平;雕版印刷業都很發達,所刻印圖書數量之多、技術之高、流傳之廣達到空前;造船業很興盛,技術水平很高,有規模巨大的造船廠,專門製造遠航的海舶。在商業方面,商品流通和對外貿易都比北宋繁盛,景德鎮、龍泉的瓷器遍及全國,各地生産的絲綿布帛等類物資的貿易流通十分暢順,對外貿易的地區涉及日本、朝鮮、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埃及、阿拉伯地區等;紙幣大量發行,不斷解决錢荒問題。

  四、南宋與金的對峙

  女真族在五、六世紀以來,就居住在今黑龍江和松花江流域以及長白山麓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分爲生女真龢熟女真。建立全國的是生女真中的完顔部。十二世紀初,阿骨打繼任完顔部首領,1114年發動反遼戰争,1115年稱帝建元,國號大金。

  11年之後,金軍分兩次南下侵宋。第一次,1125年底,東路占居燕京,西路逼近太原。迫使宋徽宗驚慌下詔禪位給兒子趙桓,即宋欽宗。金人對宋仍不放手,繼續南侵。宋欽宗害怕,讓李綱復職,堅决抗金。第二次,1126年8月至1127年4月,金兵再由粘罕和斡離不率軍分兩路侵宋。他們長驅南下,先後攻陷了太原、平陽、威勝、隆德、澤州,直到開封城下。盡管宋帝向金人屈膝求和,但仍挽救不了開封城陷、宋二帝被俘、北宋滅亡的命運。

  1127年5月,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稱帝,開始了南宋的歷史。那時,南宋政府内存在主戰派和主和派的矛盾。而金人又不接受高宗的投降,乘勝南侵,兵指揚州。高宗只好撤至鎮江、杭州、越州、明州、定海,最後坐船逃入大海,金人在海上遭遇大風雨,被宋軍大船冲散,只好作罷。1130年初,金兀術率領金兵虜掠杭州而北返。金人在這次南侵過程中遭到南宋軍民的頑强扺抗,感到統治中原之難,便立原宋濟南知府劉豫爲大齊國皇帝,先都爲大名,後都爲開封,令其代理中原和陝西地區政事。1141年之後,南宋政府多次與金人簽訂和議,並向金稱臣,皇帝由金册封,每年向金輸送定量的銀絹等。1208年,宋寧宗與金簽訂了“嘉定和議”之後,宋金雙方間再没有發生過大的戰争。

  五、南宋與元的决戰

  在蒙古建國之前,蒙古草原上散處着上百個部落。到1206年,成吉思汗(原名木真)充分利用各部間的矛盾,争取了一些部落首領支持,打敗了其他部落,實現了蒙古各部的統一。統一後,成吉思汗在蒙古地區實行了分封制度,組織了身强力壯、高技能的護衛軍,頒佈了維護奴隸制度的法規,加促了生産力的提高。1218年至1223年間,在成吉思汗親自率領下,第一次西侵,把蒙古國的領土擴充到今中亞細亞地區;1235年到1241年間,發動了第二次西侵,直逼東歐的波蘭、匈牙利等地;1258年,攻陷了巴格達、大馬士革城,其勢力還發展到西南亞。

  蒙古對金朝的戰争,具有反抗民族壓迫的正義性。在金朝統治下,蒙古人民深受民族壓迫之苦,甚至每隔三年就要被金統治者“减丁”即屠殺。金朝後期,北方經濟凋敝,農業生産萎縮,人民生活困苦,反金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在蒙古内部統一以後,以成吉思汗爲首的蒙古貴族立即向金朝發動大規模戰争。金宣宗在位的第二年(1214年),遭受蒙古軍的威脅,被迫南遷開封。這些混亂和黑闇現象延續了一段較長的時間。直至1233年,南宋應蒙古之約,出兵夾攻金朝,蔡州失守,金朝滅亡。

  金亡之後,南宋政府希圖收復黄河以南的地方,然後北守黄河,西據潼關,以扺禦蒙古。但蒙古兵對南宋來勢兇猛,先是攻陷洛陽、開封,再長驅入蜀。他們所到之處,無不掠奪破壞,人民生活無以爲計。1276年,蒙古兵攻入杭州,俘虜恭帝及謝、全兩太后並宗室官吏而離去。宰相陳宜中先已從杭州逃出,遂與張世杰、陸秀夫等於福州共同擁立益王昰,後被蒙古兵繼續追逼,逃往海中,死於今吴川南海之中。文天祥、陸秀夫繼立衛王昺爲帝,逃到新會崖山。1279年,蒙古遣張弘範率軍從水陸兩路追擊。文天祥於潮陽被俘,張世杰的水軍在崖山食干飲咸十餘日,皆疲乏不能應戰,於是陸秀夫負宋帝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南宋末代三帝(恭帝、昰帝、昺帝)均年幼即位,加在一起在位時間也只有五年,這一時期的南宋已屬名存實亡。

  (本文載於《炎黄天地》雜誌2006年第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