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炎帝精神永垂人寰

  江門(五邑)炎黄文化研會,以炎黄爲名,以炎黄文化研究爲己任。爲了更好地把炎黄文化研究深入下去,於2004年11月25日,我們一行頂寒破霧,爬陡繞峭,虔誠篤信,來到了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的炎陵聖地尋根謁祖;隨後,驅車50公里,轉到了著名的革命聖地——江西省井岡山(黄洋界),對革命追本溯源。所到之處,都受到當地有關領導的熱情接待;所見之物,都引發一種充滿神聖般的深切感悟。

  炎帝,雖爲神化人物,却是古時人類文明伊始的真實反映。相傳,炎帝,伊姓,名石年;“炎帝”爲身號, “神農”爲代號,有“炎帝神農氏”之稱。關於炎帝神農氏的出生、在位時間、承繼等傳説很多,史載不一。據説,炎帝的母親有三:女登是他的生母,仙鹿是他的奶娘,神鷹是他的養母。炎帝有太陽孕胎和太陽神下凡的神話,加上他所創造的業績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更有“太陽”之美譽。炎帝出生的年代,是在中國遠古神話傳説中的伏羲、女媧之後,是處於原始社會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時代,是人類社會文明初創的時代。距今約有8千年。他在位有120年,繼傳了十七代(有説八代),崩葬於長沙茶鄉之尾(今湖南株洲市炎陵縣西)。

  炎帝神農氏有“敢爲天下先”之功績。是華夏民族發端的第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實踐者和創業領袖。

  炎帝創農耕,奠定農副業的基礎。炎帝以前,先民只知采摘草木果實果腹,而不識耕種。唯炎帝獨具慧眼,“始教天下種谷”, 且“教民食五穀”。隨着種植業的興起,糧食的剩餘,所捕獲野生的猪、狗、牛、羊、馬、鷄等轉由人工飼養,就有了飼料,畜牧飼養業也因此而萌發。這不僅使人們的飲食、營養發生質的變化,而且由於畜力農耕的出現,使生産力也有質的飛躍。一些歷史文獻和挖掘的遺址都證明瞭現今的種植、飼養業(或稱農副業),是從炎帝時代開始開發的。

  炎帝制耒耜,孕育手工業之萌芽。耒,形象木叉,與耜結合使用,便成了犁,這是歷史上最早的農具。在手工制耒興農之後,手工制陶業也隨之發脈。以手工製作的陶刀代替木制的耜,鋤草翻地更加利索輕快。根據史書記載和出土文物揭示,因爲神農時代制陶業技術和規模的發展,不僅制陶的生産工具廣泛使用,而且陶制的生活用具也大量出現。與此同時,手工縫織業、手工冶煉業、建築業也逐步起源,帶來了織而衣、銅作器、築爲居等人類生活條件的變化。

  炎帝嚐百草,爲中華醫藥之先河。炎帝在與大自然作鬥争,爲人類生存條件進行創造性勞動的同時,還與人類的疾病展開殊死的拼搏,被稱爲人類的“醫藥鼻祖”。他,“磨唇鞭茇,察色,嚐草木而正名之。審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惡,辨其臣使,厘而三之”。可以講,我們現今配用的衆多中草藥,是炎帝當時冒着生命危險,經過一口一口、一種一種品嚐,在辨明其平毒、燥寒、善惡之後,才確定每一種藥如何使用、如何治病救人的,從而總結出各種治病療疾的醫藥知識和理論。故《史記補三皇本紀》稱神農“始嚐百草,始有醫藥”。神農在嘗遍百草中終因誤嘗“斷腸草”而崩逝,是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而殉職的。此外,炎帝還發明創造了中醫針灸治病術(含艾灸、針灸),用於治療某些慢性病和虚寒症以及去痛治病,且療效快、推廣易。

  炎帝立市廛, 首辟市場發展交易。炎帝時代,由於生産力發展,生産出來的産品除了自用外,還有剩餘,於是人們在特定地點自發地開闢市場,把自己剩餘的産品拿來交换,互通有無,以求各自所需。這就是商業貿易活動最早的開始,對於推動當時生産力的進步和後來都市的興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炎帝剡木矢,首創手工軍用武器。當時,炎帝已經學會用竹木加工制成弦矢,即弓箭,用來捕獵和作戰,以提高先民的獲取動物食品的能力,以及防止野獸的侵襲和外族的侵犯。

  炎帝教禮樂,倡興規矩之民風。炎帝治理天下有一套獨特的方法和手段。他削桐爲琴,練絲爲弦,首作五弦的琴瑟,是爲最早的樂器。先民們在勞動之餘借此休閒作樂。他品德高潔,智慧高超,爲人師表,且以德治國,以德教民,爲政有道。正如古書所載:神農治天下,“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勤,不罰而邪止”, “不忿争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這不正是人們所夢寐以求的太平盛世嗎?盡管是一種原始的社會景象,但炎帝首先做到了。他功德蓋世,爲先民景仰。

  平時,人們在閒聊中,常常會説,“最勇敢的人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炎帝嘗了、做了多少個人類的第一,真是數不勝數。如果把這個“勇敢的人”與炎帝神農氏相比,可謂“一粟”與“滄海”的對照是也。炎帝開創了偉大的長江文明,是締造古代的物質文明的第一人、精神文明的第一人、政治文明的第一人。他不僅爲先民解决衣、食、住、醫問題,而且使先民過上能上市場、聽音樂、唱豐收、崇道德、止邪惡的好日子。他同開創黄河文明的黄帝軒轅氏均爲華夏民族的始祖、中華文明的先驅。歷史上雖有炎帝黄帝之争戰,南炎北黄之分治,但他們共同爲形成華夏社會,造就中華民族的功績彪炳千古,光耀日月,都共同爲後世崇敬。

  在改革開放、向現代化邁進的新時代,我們要結合新形勢,學習和發揚炎帝神農氏的首創精神、開拓精神、拼搏精神、進取精神、無私精神、奉獻精神。今天,我們深入開展炎黄文化研究,總結過去,借鑒歷史,聯繫實際,展望未來,旨在努力完成振興中華、統一祖國的大業。讓我們共同携手,與時俱進,爲開創炎黄文化研究新局面而奮鬥!

  炎帝精神,萬古常青,永垂人寰!

  (本文載於《炎黄天地》雜誌2004年第4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