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文物博物覽勝

  相傳,江門之名,因市區河南的煙墩山與河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河流經兩山之間流淌而得。江門市現轄蓬江、江海、新會三區,代管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四市,俗稱四邑或五邑。研究江門五邑的歷史,離不開文物博物工作。

  一、文物揭示,爲五邑歷史解密

  江門五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記載,這一地域在秦贏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之後,設屬南海郡。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今之恩平市地名爲思平縣。三國吴黄武元年(222年),今之新會區司前鎮河村一帶置平夷縣。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 ,今之台山市地置縣,名爲新寧縣。江門市區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已形成墟集,有“千船如蟻集江邊”之景狀。目前,江門市區較早的出土文物,爲江海區窖頭出土的東漢陶器。恩平、台山市經過反復的文物考察和普查,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多處,采集到各類石器、陶片一大批,更把江門五邑地區人類的活動追溯到遠古時代。

  二、考古挖掘,爲五邑歷史探寶

  江門五邑所有的考古挖掘工作都是在政府文博部門有計劃、有步驟的組織領導下開展起來的。所發掘的文物都成了各地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彌足珍貴,當屬無價之寶。

  多年來,江門市各級文博部門及其專業人員,踏遍五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考察了一些新石器時代遺址,挖掘了漢墓、晋墓、唐墓、六朝墓、宋墓、明墓、清墓等一批古墓及陶瓷遺址,獲得了大批文物,如銅錢、地券、陶瓷、石器、石雕、石棺、鐵器、陶片等。這些文物反映了江門五邑地域的歷史與變遷,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况及其發展有着重要的佐证價值。

  在江門五邑,有過一些很有影響的考古挖掘活動。“南海一號”的水下考古調查當屬一例。在唐宋時期, “海上絲綢之路”途經江門五邑的海域通向世界各地。1987年,有關部門在台山與陽江交界的海域内(距離台山下川島近些、距離陽江海陵島遠些)意外發現的一艘宋代商船,國家文物管理部門命名爲“南海一號”。那次僅僅是一次水下探索,盡管不是沉船打撈,也已打撈到一大批陶瓷器皿、玉石器具、銅壺等(附圖見於本書第182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條至今仍錚亮的銅鎏金帶鈎,它可能是一件舶來飾物,這些是當時我國對外交流和貿易活躍的好物证 (補述:1999年,省文化廳曽在廣州召開“南海一號”水下調查會議,爲最終打撈作準備。江門市出席會議的有市政府有關領導、市文化局副局長和筆者三人。會上,省文化廳廳長説:“南海一號”沉船之處屬於江門海域,希望江門做好辦理海事管理手續,做好後勤補給工作)。另一項較大的考古活動是新會宋元崖門海域水下考古。據記載,南宋祥興年間(1279年正月) ,在新會的崖山附近,宋元兩軍展開一場殊死的海戰,結果宋軍不敵, 行朝覆滅。從此,宋朝的御船及據説的千餘艘兩軍兵船沉没於崖門海域,成了歷史之謎。國家文物局將此考古列爲中國水下考古“九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五大重要任務之一。盡管這次考古仍未能有重大發現,但通過總結經驗和組織研討,對今後進一步的考古是有價值的。1996年,新會博物館在會城鎮辰興路出土宋代以前的300多公斤銅錢,共6萬多枚,是五邑地區古錢幣出土量最多的一次。據考究,這些銅錢爲宋軍的軍餉,與崖海之戰有關。恩平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從1957年初冬開始,直至上世紀90年代。當時,省縣的考古人員在恩平的三官山、猪頭山、圓山仔等地發現有石斧、石錛、石刀、石環、刮削器、尖狀器等遺物一大批,很有研究價值。

  三、文物管理,爲保護五邑歷史遺産服務

  江門五邑有博物館6家,爲文物挖掘、保護、管理的主要機構。館藏文物合計1.53萬件,其中一級文物7件、二級文物113件。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因此,各館認真貫徹“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針,健全管理制度,增添保護設備,加緊對自然磨蝕受損文物的維修,加强對館内的防火、防盗措施,加大開放使用力度,使博物館的保護和使用功能充分發揮。

  江門市博物館,館址設於“陳白沙紀念館"内。現有館藏文物2300多件,其中一級品2件、二級品28件。屬下單位有陳白沙紀念館、陳少白故居、新寧鐵路陳列館和市文物商店。

  文物保護單位屬於不可移動文物。經過各級政府核定公佈, 目前全市有文物保護單位115個,其中市縣級95個、省級18個、國家級2個(即新會樑啓超故居、開平碉樓) 。這些文物保護單位都得到文管部門的及時維護保養,並定期申報昇級。

  近幾年來,經各級政府撥款修葺的文物保護單位有:江門陳白沙紀念館、陳少白故居、陳垣故居、新會樑啓超故居、學宫、開平立園、南樓、開元塔、金章閣、恩平馮如故居、鶴山離明閣古塔等。現在,這些文物保護單位在確保文物不受損害的前提下已經被開發爲重要的旅遊景點。

  依法開展文物徵集,是各級文博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部分爲政府撥款徵集、購買。江門市政府近幾年來每年都從財政中撥給市博物館專款,用於徵集、購買文物,使館藏文物不斷充實。華僑、港澳台同胞和社會群衆的捐贈是收集文物的主要渠道, 2001年共徵集到1300多件。例如港人利榮森先生向江門市博物館捐贈了陳白沙書法5幅,其中一幅爲國家一級文物、二幅爲國家二級文物。旅加華僑霍宗杰先生向新會博物館捐贈文物兩批共122件,其中有陶瓷、玉器、繪畫等。新會崖西鎮村民捐贈當地出土的古陶瓷111件。2002年,爲了籌辦江門五邑華僑歷史博物館,江門市李崴副市長率隊赴美國、加拿大,發動海外鄉親提供華僑歷史文物,至今在海内外已經徵集到華僑實物和史料30000多件。

  四、文物市場,爲展示五邑歷史添彩

  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中國公民個人合法所有的文物可以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轉讓。文物商店經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後,可以經營有關的文物買賣。文物商店和舊貨市場的交易活動,對於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不斷充實、補充館藏文物,對於公民合法所有文物的交换、流通具有重要中介作用、橋樑作用。

  位於江門市中心市場二樓的江門市區玉器舊貨市場,是目前全市最大的舊貨市場,有鋪位56間、地攤77個。吸引了海内外不少文物收藏者和舊貨文物貿易者到此進行交易,年成交額約一、二千萬元(見於本文插圖) 。範羅岡舊貨市場逢周六日交易旺盛。江門市文物商店,是市文化主管部門屬下單位,位於釣台故址内。該店通過購銷和代銷方式,經營古代的家私、陶瓷、字畫、玉器、銅器、石雕等。經營地域涉及國内外。各市區也設有規模不等的舊貨商店、攤檔,依法經營各類文物龢民間收藏品。

  (本文載於《炎黄天地》雜誌2004年第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