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81. 台灣進士李清琦寫的一篇碑文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作者汪毅夫)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藏有一方碑刻,碑文是台灣進士李清琦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撰寫的,題爲《清封朝議大夫州同銜附貢生可林李公墓誌》,副題爲《清敕授宣德郎貤封儒林郎晋封朝議大夫州同銜附貢生可林李公墓誌》。其文曰: 

  八世祖伯卓吾公,以理學鳴於明,崇吾公吹箎和之。厥後守家法,行孝弟。太高祖鼎峰公,高祖景園公,曾祖端厚公,均潜曜弗光。先大父儒林公,守祖訓,專實踐,恂恂長者。生子四,先父朝議公居長,次怡昭公,三培玉公,其四即公,爲儒林公遺腹子也。公諱獻琛,字培初,號可林,性爽邁,不拘小節。朝議公愛之甚,督之勤,公亦事兄如父。年廿四補晋江庠生,屢蹈棘闈,兩薦不售,意豁如也。丙子秋不遇時,家計中落,公思分勞,買棹台陽,設帳月港,嘗縱論《範蠡傳》,喟然曰:此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爲也。乃兼權子母。朝議公雅不欲,公報書雲:讀書求名,以俟來者,弟若侄秋試,輒寄資斧。琦夙從公習舉子業,己醜幸秋薦,公喜甚,謂可少慰伯氏志。庚寅冬,朝議公棄世,公聞訃大慟,每泣然曰:吾未由報德矣。挈眷歸,喪葬諸事,一肩任之。其後,琦索米長安,臣饑欲□,唯公是賴,債不築台。鳴呼,李大遜之不私財第,五倫之愛兄子,二史垂美,公兼之矣!公又念儒林公、朝議公,勞如精衛,福不清閒。乙未春,至普陀追薦冥福,事畢回滬。琦聞,告假侍歸厦。時和局已成,全台割畀。公每東望悵然,長嘯若有恨者。在厦匝月,台眷來而公翼日病矣。越十日卒。時光緒乙未七月七日酉時也,生道光乙巳十月十九日戌時,春秋五十有一。公初以附生援例入成均,旋捐授州同。後琦遇覃恩,請於朝,貤封朝議大夫,配姚恭人先公卒,側氏廖。子二:清朗,姚恭人出;奇楠,廖母出。女二:長適生員蔡鳳祺,次適伍柏檀,皆姚恭人出。嗚乎!雙星初會,少微遽隕。回念朝議公及諸叔父,皆未享遐齡,二十年中零落頓盡。小子琦禀承何所,一家中支撑何人,諸弟煢煢,楹書莫讀,教誨無狀,我竟辜恩。痛哉!以光緒癸卯又五月十九日,葬晋江東關外紫峰鄉莿頭山之麓,穴坐丁向癸,兼午子分金丙午、丙子,謹摭實行,俟采風者。 

  我想就這篇碑文談幾個話題。 

  從碑文的題目談起。題目裏的“附貢”是“附生、例貢”的合稱。清之在學生員分廪生、增生和附生(合稱諸生);貢生分歲貢、優貢、拔貢、恩貢和副貢(合稱五貢),五貢以外,有援例捐納的例貢。我們從碑文裏“公初以附生援例入成均”一語可知,墓主李可林的科舉功名是附生和例貢,合稱“附貢”。成均是國子監的别稱,“入成均”者爲貢生或監生。“州同”即各州同知,品級爲從六品;“州同銜”雖非實職,品級亦爲從六品。宣德郎、儒林郎和朝議大夫也不是實職,是朝廷封贈的官名,宣德郎和儒林郎(吏員出身者稱宣德郎)均爲從六品,朝議大夫爲從四品。從碑文“旋捐授州同”可知,“州同”及其對應的“宣德郎”“儒林郎”是李可林本人捐納而得;又從“後琦遇覃恩,請於朝,貤贈朝議大夫”可知,“朝議大夫”及其品級(從四品),是李清琦經朝廷批準推恩及於其叔父李可林的(正、從四品官員的夫人稱恭人,所以碑文稱李可林夫人爲“姚恭人”)。由李可林的“儒林郎”推恩及於其父,故碑文稱李可林父、李清琦祖父“儒林公”;由李清琦的“朝議大夫”推恩及於其父,故碑文稱李清琦父“朝議公”(清之封贈制度規定,六、七品官員的封贈稱“敕授”,各封推恩逮及父母和妻室;四、五品官員的封贈稱“誥授”,追贈兩代,各封推恩逮及父母、祖父母。李清琦得從四品朝議大夫封贈,本來可以推恩逮及其父母和祖父母,經朝廷批準改爲其父母和叔父母)。碑文裏“八世祖伯卓吾公”,是“以儒學鳴於明”的大儒李卓吾,台灣進士李清琦氏出名門,李卓吾爲其“八世祖伯”也;“買棹台陽“,雇船東渡台灣也;“兼權子母”,“兼權”即考量,“子母”即本金龢利息,做生意也(據我所知,舊稱做生意,除了“兼權子母”,還有“操計然術”和“化居有”等語);“己醜幸秋薦”,指李清琦中舉事,李清琦爲福建鄉試清光緒十五年(1889)己醜恩科第78名舉人;“時和局已成,全台割畀”指《馬關條約》(《中日講和條約》)簽訂、清廷被迫割讓台灣;“公每東望悵然,長嘯若有恨者”,這也是李清琦的“夫子自道”,痛失台灣是李可林、李清琦,也是全體國人悵然而恨者也;“在厦匝月,台眷來而公翼日病矣”,“匝月”,滿月,一個月也;“翼日”,翼通翌,翌日也;“光緒癸卯又五月十七日”,“光緒癸卯”爲1903年,是年閏五月,“又五月”,閏五月也;“孤哀子”,父亡稱“孤子”,母亡稱“哀子”,父母雙亡稱“孤哀子”。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